第235章 擴張的背景和軟體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第5章 擴張的背景和軟體

不管是最小的還是最大的組織,要想擴張就要足夠的硬體支援,否則就會被限制在一定大小的擴張極限。而從事實上看,自然界中最好的組織就是歷經災劫而不倒的高等植物。

在體積、壽命、繁衍數量、後代競爭力、抗風險能力等各個生物生理引數上都是最高的。巨型紅杉樹就是裸子植物中的王者。紅杉天然更新能力極強,在採伐跡地上可以萌發出5倍~10倍的幼苗,而且根基萌櫱也很旺盛。紅杉是自然界光合效率最高的植物之一,所以生長特別快。在僅為全光照1%的陰蔽條件下,也能生長良好,足見其耐陰性之強。在加利福尼亞州紅杉國家公園有一株遠在耶穌誕生以前就生存於叢林之中的紅杉樹,年齡已超過00年,這個"老壽星",胸高直徑達4米,估計高約為47英尺(約合75米),單株材積700多立方米。它的木材可供建造0多幢農村住房。當地一座可容500人的教堂,就是用一株紅杉樹的木材建造的,剩下的木材還做了幾間房屋的蓋板。這種樹沒有壽命限制,也沒有體積的限制,簡直就是所有企業夢寐以求的素質。

動物界就沒這麼強大了,根據現有的標本和化石分析,最大的動物地震龍(哈氏樑龍)也只有40米長,不到00噸的重量在紅杉的幾倍的重量下也只能相形見絀。

自然界的物種自我擴張需要的是什麼?就是強大的支撐結構、有效的免疫體系、通達的迴圈代謝和給力的環境適應力等等要素組合成的生命力、競爭力。沒有緻密的木質纖維構成的木質部樹幹和根系,蕨類植物能長到十層樓高嗎,沒有香氣撲鼻的樹脂和生物鹼,植物能扛過病蟲害的侵蝕嗎?恐龍能活1000歲嗎?能在一生中繁衍數百萬上千萬的後代嗎?

因此強大是需要積累和內涵的,長壽也是一種必然的,強且久是所有生物體的永恆追求。那些曇花一現的大帝國雖然在如日中天的時候統治地跨兩三個大洲的土地,征服過成百上千個民族也不過是像霸王龍一樣的民族,在某種環境或條件不再之後便適應不了變化滅亡了。只有像紅杉這樣的民族才能立足根本,在無數次災變之後存活下來成為巔峰王者笑傲群雄。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穿越眾深知擴張的利弊和前提,因此在開始的的時候劃了一條線,帝國在進入電氣化之前,絕對不能稱霸全球。少數人統治多數人的傳統殖民擴張並不適合大開金手指的穿越眾領導下的華夏帝國,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沒有必要。穿越眾追求的是量變嗎?不是的,穿越眾要的不是物質財富或者能用錢換到的東西,而是最高級的需求,就像一個達到無我之境的神靈一樣,世俗的財富只是裝點門面的浮雲,贏取最高的神座和終極真理才是他的追求。

穿越眾手下的合作伙伴等資本大鱷們還停留在功利境界,追求的還是功名利祿和更多的財富,穿越眾可以給他們,但是帝國外面的東西根本進不了他們的眼睛。看得上的不動產裡面不論是歐羅巴的教堂還是埃及的神殿,都只是極少數的精品,它們註定不能只屬於一個人或家族,而剩下的就只有那些帝王的宮殿了,那也不是他們可以染指的。

而動產嘛,那就搞笑了。此時的帝國如日中天,國力鼎盛,真正的屬於超級大國和最先進國家唯一存在。整個歐羅巴的產值還趕不上一個東夷島的情況下,有什麼必要去海外搞征服?

歐洲搞大航海的前提是渴求東方的物產和財富,有動機才有動力,那麼富有四海的華夏帝國還有什麼動機去海外擴張呢?費時費力的去海外佔領一塊無人的土地還要投入時間精力去砸錢開發,招商引資提高當地的生產力和購買力大搞基建最佳化生活環境才能吸引移民建設市場收穫利潤。一窮二白的黑非洲有誰稀罕?帝國主義列強還不是到了一戰和電氣化革命前不久才深入內陸瓜分那裡的荒原嘛。

看看歐洲走出去的那些國家開始是什麼情況吧!被龐大的軍費開支搞得快要破產的伊比利亞半島上的西葡兩國就連資助哥倫布的風投資金都拿不出來,就像闖關東的破產佃戶一樣將希望和最後的財產壓在賭一把的走出去戰略上。這時的歐洲可以說對新航線一無所知,舊大陸的傳統商路被土耳其堵上之後,財源斷絕的他們幾乎快要被榨乾了最後的油水,只能冒險搏命了。

黑死病之後的歐洲人口大漲,土地危機嚴重,在農耕技術飛躍和土豆等神器傳入之前饑荒遍地。穀物不夠吃不要緊,餓兩頓也死不了人。貴族就不能忍受了,沒有香料的歐洲又無法儲存夏秋季節宰殺的牲畜肉類,天天只能吃鹹魚和鹹肉的日子誰受得了?一塊產自埃及的生薑就能換取一塊等重量的銀錠的極端價格都出現過,就更不要提產自香料群島的胡椒粒被意大利人用等體積的黃金擠兌的狂潮了。

這種在吃貨面前以壟斷天價出售唯一的調味品的極端環境誰都忍不了多久,再被徹底榨乾之前,歐洲的上層必須尋找出路。武力擺平土耳其就不要想了,整個歐洲都在土耳其的軍力面前顫抖了幾百年,再也難現十字軍時代的風騷了。

葡萄牙的曲線救國之路正處於迦納利洋流和副熱帶高壓帶與赤道低壓帶之間的東北信風帶上,從本土到西非一路都是順風順水,但是回程就是永恆的逆風逆水,在航海技術比較原始的中世紀,這種探索就是一去不復返的自殺。當航海技術足以支援探險家可以在逆風逆水的航線上航行的時候,葡萄牙就順利的找到了直航印度的一夜暴富航線。

西班牙也在這種刺激下當掉底褲,女王也拿出私房錢和賣珠寶錢來賭一把。這是什麼背景?背水一戰啊!只有背水一戰的時候,這些國家級組織才能在這麼高的風險下走出去。

再來看看華夏帝國,GNP佔到全球95%的超級大國的國內市場就佔據全球貿易額的99%,居民購買力超過全球98%。有哪個資本家或貴族會出海冒險,到海外去圈地掘金呢?和歐洲不一樣的是出去的人都是反過來的階層,歐洲探險家都是知識分子和科學家全部都屬於社會精英階層,能當船長的都是文武雙全鎮得住場子的豪傑,出去搞到錢回來自然順理成章的封侯拜相。不管是海盜還是儈子手,不管殺多少人死多少人,只要能給國家帶來財富和更多的財富,他就是英雄。這種思維只存在於東方的窮光蛋家庭和匪徒世家。

而東方呢?截然相反,出去闖蕩的都是文盲和貧下中農,下南洋的幾乎都是破產農戶和愚民。他們去的都是比本土窮困的地方,別說回老家帶回財富封侯拜相了,不帶回瘟疫就不錯了。除了中東和印度少數幾個區域性地方,全亞洲甚至全世界都沒幾個地方在工業革命之前比中國富庶文明的。

腦子被門板夾了才會吃力不討好的出去圈地,在生產力不夠發達的時代,這種擴張叫篳路藍縷,這是好聽文雅的說法,實際上就是人多了養不活出去開荒闖條出路活路,這不叫資本積累嗎?還真不叫資本積累。

大航海時代擴張的道路有三種,一種是西葡兩國的強盜式擴張,只會搶劫殺人,坑蒙拐騙,得到貴金屬之後搞搞三角貿易,倒騰一下香料絲綢,一種是英法荷三國的作坊主和奸商式擴張,透過打劫西班牙運寶船和為三角貿易提供出程貨源和運輸力量積累資金發展本國工業和實力。還有就是俄國式的遊牧民族傳統型擴張了,儘可能跑馬圈地,儘可能的將國界像每個方向推進,不管這個方向有沒有人有沒有財富,如果有就搶,沒有就繼續擴張;搶不過打不過怎麼辦?那就簽訂條約,議和之後等到能打得過時再搶。

顯然第二種是歷史證明最切合文明發展主流的,自然這三個國家發展的最快了,西葡兩個前輩榨乾殖民地民眾鼓起來的錢包被英法荷的生產的消費品榨乾之後倒在了沙灘上,俄國這個後輩沒錢包可榨也沒生產能力去榨,資本原始積累的全是土地,一毛錢現金和貴金屬也沒有,所以只能宣佈解放農奴然後用荒地賣給他們榨點錢啟動工業化了。

華夏帝國需要這三種方式來積累原始資本嗎?完全沒有必要。資產穿越眾搞了一個統一的貨幣體系之後,錢就成為了的資本家最容易得到的東西,根本不需要去殺人放火坑蒙拐騙。中國的土地和房地產就能擠壓出巨量的財富,那些窖藏的金銀能讓克萊武這個無恥的二逼說不出話來,穿越眾隨便一項金手指都能憑空製造出上億的購買力。

因此引導帝國的民眾走出去僅僅只是迫使地價下跌,將土地上的財富擠壓出來的手段之一,而不是為了資本積累等解決存亡的關鍵。

用個比喻吧!大航海時代的歐洲各國就像各種植物在森林裡剛剛發芽,為了爭奪有限的陽光雨露必須你死我活的競爭和擴張,為了養分、地盤和空間(財富、原料和市場)能打出狗腦子來。而此時的帝國早已經是一顆參天巨樹,隨便擠擠就能擠出數噸的落葉殘枝。每年因為穿越眾開金手指淘汰的裝置和產能足以滿足歐羅巴的總需求了。

現在的帝國還不到億人口,面積足足有千多萬平方公裡。在進入電氣化時代之前,帝國根本沒有必要出去費時費力的爭奪幾十百把年之後才能用得上的境外油田和礦山了。

既然背景這麼不利於擴張,穿越眾幹嘛要擴張?偃武修文才是體現大國氣度的終極追求。在主動權掌握在手中的情況下這種表明不主動挑起戰爭的姿態也是降低推進主導建設全球化各個領域體系成本的藝術之一。

一戰前的科技水平已經全部實現了,穿越眾將自己開辦和合辦的四百多個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院校每年畢業的學生一網打盡,其中絕大部分理工農醫類的實用技術人才和科研理論人才都在基層和辰基集團體系內就業,安排就業的規模比科舉要大幾十倍。帝國在穿越眾的帶領下快速工業化對人才的需求是最主要的,而不是歐洲最需求的原始資本和技術。因此對運用軟體的硬體——高素質勞動力要求就像參天大樹要想生長需要的已經不是不動產、公共設施之類的木質部等機械組織了,而是將資本、技術、生產品、消費品等養分高效的運輸分配到各個部分的強大輸導組織了這些輸導組織就是運用技術和知識的人才。沒有人才的國家就像沒有輸導組織的植物,只能是低等的水生植物和地衣等小不點,幾乎不可能長成大樹獨領風騷。

幾千年的文明積累的財富早就是帝國跳過資本原始積累的紮根期和成長期了,已經是大樹的帝國需要的僅僅只是培養一批技術工人和中產階級出來就能直接飛躍到工業革命時代了,完全不需要像歐洲的那些窮光蛋一樣必須先去爭奪有限的養分、地盤和空間(財富、原料和市場)。

大樹那些缺少輸導組織的部分都是沒有生命力的木質部,很容易腐朽,所以大樹的中心多是空心的,而保持輸導組織正常就要學習大樹的長青之道,永遠不會停止的分生組織就是大樹生命力的源泉。國家的生命力就是教育和生育率等直接影響人才數量和質量的要素。

穿越眾建國後一直都是圍繞這些東西在忙活,跑馬圈地、上市圈錢等原始主營業務就放到了第二位了。事實上核心業務從辰基書院建立起就一直沒變,教書育人一直都是穿越眾的主要核心工作。

大批的海外人才被不惜代價的搞到帝國本土也是挖掉其他國家根本的必殺技,就像對付那些雜草和雜苗,解決它們的最好的辦法就是潑灑除草劑。絕大部分的除草劑的工作原理都是利用化學反應停止其光合作用或蒸騰作用,讓其餓死枯死。那麼扼殺一個文明的最好的手段就是從根本上挖掉它的根基和成為大國的硬體,那就是挖走他們的老師和培養人才的人才。

自己強大領先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有兩條是根本,一條就是保持壓力,憂勞可以興國的道理古人都知道,還有一條就是削弱對手和潛在對手。古今中外的例子多的數不勝數,以帝國化之前的春秋戰國時代,封建君主就懂合縱連橫的藝術了。挖掘人才的典故中尤其以'千金市馬骨';為最。穿越眾不禁給予來華求學任教的學者很高的待遇,還給予西方各個文明死去的著名學者先賢極高的禮遇,不光將歐幾里得等古希臘賢者的名字和世紀貢獻載入教材和新編世界史,還有大量的古印度和中東古波斯古科學家被搜尋出來充當穿越眾大開金手指的擋箭牌。在識字率只有個位數的中世紀,能夠具備聽說讀寫基本能力的都是大知識分子,在貴族只會拿劍砍人的家庭環境和只知道聖經內容的知識環境下,能夠出現的最頂級的人才也就是邏輯學和經院哲學領域的神學家和語言學方面有點用途的翻譯人才了。推崇西方先賢的作用很多,摧毀基督教的理論神聖地位和挖倒牆角就是最明顯的作用。既然古希臘和古羅馬時代的文明沒有基督教也能發展的很好,那麼基督教的意義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既然聖經被帝國出口的廉價的印刷品(連環畫、漫畫、各種雜誌報刊)擠兌到書店牆角,那麼精神世界的主宰地位自然也就被取代了。西方先賢的各種著作和帝國的各種文明結晶被製作為雙語翻譯的商品擺上書店醒目的前臺,這種潛移默化的侵蝕也是文化輸出的假途滅虢的計策。

既然已人為主的軟體到位了,以資訊載體(書報等媒介)為工具的文化業也被壟斷,那麼擴張也就事半功倍了。

各個國家幾乎被帝國的資訊海洋所淹沒,就像參天大樹的影子遮住的他們的陽光,掉落下來的落葉就埋住了他們的身軀,這些落葉雖然營養豐富,但是無一不是帶著攻擊正掌權的基督教體系的利器,數學能讓教會損失慘重,天文學和物理能讓教會失去神秘性、文學、藝術和小說、戲劇等娛樂方法能讓基督教的吸引力大幅下降,當財富、健康、長壽、美食、豐富多彩的娛樂等需求被帝國的攻勢帶進歐洲之後,基督教的權威就被輕而易舉的擊垮了。這些國家未來的所有民族文化發展起來的機會和土壤都被擠佔一空 ,原本團結在教廷旗下的各路諸侯紛紛在帝國的收買下倒戈,不光用軟體的人全都成了帝國的忠實擁護者,就連象徵西方正統的東羅馬帝國都成為了帝國的盟友兼附庸。(十字軍被控制之後武裝起來,打的塞爾柱節節敗退,雖然得到大片土地,最後還是便宜了馬可波羅的所羅門王國,塞爾柱人要找回場子只能朝虛弱的東羅馬下手,於是富裕但軍事相對極弱的東羅馬就不得不尋找帝國的調停,結果自然淪為了半殖民地)(未完待續)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深空彼岸明克街13號神秘復甦7號基地唐人的餐桌光陰之外宇宙職業選手不科學御獸我有一劍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
相關推薦
劍聖臨天下機降傘兵無限之最終惡魔科技天才異界縱橫龍血戰神風雲出我輩洞庭湖英雄傳日沉東海奇蛇異巴不死龍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