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發鈔和兌換的藝術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第40章 發鈔和兌換的藝術

新的年度規劃將在明年一月份制定,銀行出現了新的革新,存款在保險制度就是未來在融資領域最有框架性的基礎制度。現有的銀行體系就是以中央銀行為核心的一個巨大的流動性貨幣分配體系。

每個銀行網點就是一個水龍頭和水泵,而中央銀行就是提供所有水的最大的中央蓄水池。一旦出現銀行不良貸款或死賬太多導致出現鉅額虧損和倒閉,所有的存款損失都要由中央銀行買單是不合理的。

因為所有銀行並不都是從人才到制度、從渠道到啟動資金,全部都是中央銀行提供的。所有商業銀行不都是中央銀行的子公司和分支機構,而中央銀行這種無限責任組織永遠都是不可能倒閉的,除非其所有者——政府垮臺或賴賬。存款準備金並不能保證這個巨大的金融體系絕對安全,那麼存款再保險就是第二道保險。

辰基銀行只是一家商業銀行,其股東全部都是獨立的自然人和企業法人,沒有持股超過%以上的大股東,最大的股東是持股達到.5%的李基,其他穿越眾各自持有.4%的股份。十五個穿越眾就持有6.1%的股份,加上穿越眾100%控股的十幾家小銀行和金融機構和數十家絕對控股以及和合作伙伴交叉持股控制的金融公司持有的七七八八的零散股份就有56%的股份了。各個地方的合作伙伴也利用自己的企業參股辰基銀行各地的支行分行,但是再有錢的合作伙伴也不可能得到超過.5%的股份的機會,這家銀行對股份的合併限制條款之多難以想象。。

擁有唯一發鈔權的帝國銀行沒有控制一家印鈔廠鑄幣廠,所有鑄幣廠和印鈔廠和一般的鑄造廠印刷廠沒有區別,其產品被分為特種鑄造品和印刷品,其成本利潤核算和一般的同行也沒什麼區別。帝國銀行以特種商品(比普通的精密鑄造品和印刷品價格稍高)的低價買入,運進金庫之後,這些東西就成為了信用憑證,可以在市場上購買和面值相等的商品和服務,中間的差價全部都是信用憑空創造的,這就是鑄幣稅。

鑄幣稅減去辰基集團控股的金銀礦業公司出售金銀給鑄幣廠所得利潤,鑄幣稅的收益並不大。而鈔票的印刷需要的足額準備金也讓帝國央行不得不撥款鉅額資金到辰基集團控制下的貴金屬公司賬戶去買貴金屬才能印刷等額的鈔票。每當帝國需要加印鈔票消除商品產能增加造成的通縮時,帝國銀行就要從辰基銀行借款來購買金銀,或者請求發行國債購買金銀,才能加印鈔票。如此一來,帝國簽下的債務只能越來越多,不論是央行債務還是政府債務都只能從財政收入中撥款來還,央行的公開市場操作、經理國庫也能賺點零花錢,雖說幾近於零的0.1%的年利率不算什麼,但是日積月累下去就很可怕了。按照每年貨幣流通需求量要增加5%計算,100年後就有11.5倍的流通規模,這100多倍的現金需求都要由帝國從創造信用的辰基集團借來是不可能的,貴金屬的數量絕對不能支撐到這個時候這個規模,所以中間廢除金本位就理所當然了。不過這不是當下一代人考慮的事,起碼是孫子輩的問題了。

當年流通極廣的辰基錢一比一改為帝國銀行發行的龍元時就改組了辰基銀行。帝國政府在辰基銀行借了000萬的債務,並且以此為本金建立帝國銀行,辰基銀行擁有隨時將這筆可轉債債務轉為股份的權利。也就是說100%帝國政府控股的帝國銀行隨時可以變成100%辰基銀行控股的帝國銀行。也就是說穿越眾隨時可以成為帝國中央銀行的控制者。

發鈔權雖然名義上從辰基銀行轉移給了帝國銀行,但是實際上還是掌握在辰基銀行手中。決定帝國銀行可以印刷多少鈔票的帝國參議院金融委員會牢牢的掌握在穿越眾的手中。帝國銀行僅僅只是一個擺在前臺的傀儡。

在穿越眾看來濫印鈔票來發財就是自尋死路,偷印鈔票,慢慢的一點點的導致通貨膨脹和濫印鈔票的區別就是將週期延長而已。他們有賺不完的錢,用不著這麼麻煩。

掌握發鈔權不是為了發財,而是為了掌握權力保證自己不被其他不受控制的組織濫印鈔票偷取財富。這才是穿越眾處心積慮奪取發鈔權的目的。

財產多為不動產的富人絲毫不畏懼通貨膨脹,物價上漲,他們的財產也上漲,其手中持有的財富並不會被貨幣貶值和氾濫稀釋,導致購買力下降,只有財產多為存款、現金、動產的窮人才會害怕通貨膨脹,節衣縮食就是必然的選擇,消費一降,庫存積壓,經濟就停滯了。

富人也不怕通貨緊縮,物價下跌雖然會導致財產賬面縮水,但是購買力也不會縮水多少,窮人雖然能得到一時之利,但是失去工作的機率也大,通縮來臨的時候,物價一跌,企業跨年財報就會變成虧損,支付銀行利息之後利潤所剩無幾,企業一減產裁員,所有無產者都會倒黴。

所以通脹和通縮都不符合穿越眾的利益,所以控制流動性就成為穿越眾經營國家的核心要素了。

雖然穿越眾不怕這個時代有人能看穿並破壞自己的陽謀,但是也是一件麻煩的事,要加以預防。當技術飛速進步的時候,一勞永逸的高科技鈔票就搞死了一堆製造假鈔的人。

宋代有製造會子的商家和合作社,自然有製造假會子的奸商,但是集合了穿越眾黑科技的現代工藝鈔票就不是那麼好仿造了。變色油墨、繁複的電板花紋、升級了若幹代的水印技術(宋代已有水印技術)、數字編號、防偽金屬線、凸起的油墨印刷技術、對印圖案(龍元紙幣正背面左上角的不規則圖形正好互補成面額數字,對接準確,無錯位)等黑科技都是超越時代的,更不用說絕對被穿越眾壟斷的化纖紙張了。

這種鈔票估計五十年內,民間都不可能憑藉自制裝置生產出來。實際上,民間小額的日產交易多用銀幣和銅幣,見到鈔票的機會少,也就是少量富裕居民在發工資的時候見過幾次,在銀行轉一圈又回到賬戶上存起來了。所以鈔票很少流通,主要也是用於大額現金交易和跨國兌換等交易。

壟斷鈔票是不對的嗎?當然了,市場經濟的原則就是自由競爭,不能設定行政門檻嘛,憑藉巨無霸一樣的龐大生產能力,穿越眾輕易的奪去了大宋帝國的發鈔權,但是這屬於自由競爭產生的自然壟斷,靠的是穿越眾足夠的金銀儲備和商品產能建立的信用,加上精美的鑄工和足額的兌換,要想讓人放棄這種貨幣使用別國的貨幣或個人、企業發行的什麼代金卷之類的,顯然就是一個夢想,除非這個對手能提供帝國提供不了的商品和服務。

從信息時代過來的穿越眾知道在晚清民國初年,萬國貨幣在華流通的背景是如何產生的。競爭才是貨幣生命力的源頭,依靠規模是不可能建立起霸權的,蘇聯的盧布連亞洲都走不出去,可見貨幣輸出等資本輸出和競爭力全部都是建立在商品輸出、軍事和文化服務輸出前提下的。

大宋帝國的銅錢成為周邊各國的寶貨爭相囤積就是建立在強大的產能和優勢的文化地位上的。雖然穿越眾繼承了大宋帝國的遺產,但是在對外輸出上更上一層樓。大量的宋錢被兌換成新帝國的鑄造更加精美的銅幣和金銀幣,回收的多餘的銅料足以支付成本略有盈餘了。大批的兌換一直持續了十年,直到玄洲新開的網點收兌光了最遠的斯瓦希里諸城邦的銅錢才宣佈廢止舊宋錢的購買力(僅僅只是穿越眾旗下的銀行宣佈不收這些錢了)。

新舊帝國的政治體系和貨幣體系過渡時間的長短差異成為後世金融史爭議的一大焦點,為什麼建國之後,沒有馬上學習子秦漢以來的傳統——即刻廢止舊錢,而是堅持了如此長的時間?這就是一個懸案。初步擁有了冶煉和鑄造工業的海外各地可以憑藉手中的銅錠和技術製造高仿的舊制錢來兌換新錢,雖然銅價下跌這種行業利潤可觀,但是這種規模始終難以做大。原因就是穿越眾壟斷了銅礦和銅價,在市面上根本買不到多少銅錠來鑄錢,只能買到已經加工好的銅製品。而這些銅製品的價格高到熔化後用來鑄錢不僅賺不到錢,反而要虧本的程度,從穿越眾控制的鍊銅廠採購銅錠進行加工的下游產業也沒有必要為了和本行差不多的利潤去承擔商業犯罪的風險鑄錢牟利。機器壓鑄新制銅錢是精密工業,沒有相關的裝置就只能依靠舊法鑄造,成本太高,利潤遠遠低於普通的社會平均利率,因此最多也就是一些小礦主小打小鬧的搞點零花錢了。

實際上這種看似虧本的兌換實際上好處極大,擺在賬面上的利潤還是極少的,那些雜七雜八的歷代舊銅錢按照數量1比1的兌換成龍元的一角錢從質量上算刨去火耗和鑄造成本,平均下來只有%的利潤,所以核心利益並不在賬本上,穿越眾看中的大利在兌換過程中建立起來的國際貨幣秩序和國際信用。

金融初學者和小白的區別的就是知道貨幣的本根是使用和持有者對其購買力的信心,一旦這個信心被各種外界因素或內在因素消弱了,那麼這種貨幣必然變成貶值不斷劣幣甚至直接變廢紙。

舊宋銅錢的堅挺和強大流失速度是工業革命乃至金本位時代崩潰之前的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峰時一年流失的錢數超過各地錢監新鑄造的數量,按照此時的全球貨幣發行量算,這就像美國一年印刷萬億美元的鈔票全部都換成了進口的貨物和服務;本國的鈔票流通量不僅僅絲毫沒有增加,反而還有減少的趨勢,誰能遇上這種局面?要是美國總統活在宋代,做夢都要笑醒了。讓人難以接受的是銅產量的不足導致這種掠奪的規模難以擴大,中國的統治者還嚴厲的禁止銅錢外流,不然國內就要通貨緊縮了。這種背景也不能怪士大夫們,畢竟他們一邊接受的是仁義禮智信的道德教育,一邊不知道金融戰爭的重要性,偏科太嚴重了。

早在管仲的時代,中國就出現了貿易戰和金融戰的雛形,在漢代就出現過大規模的出口五銖錢的跨國貿易,而到了宋代出現了信用貨幣交子,可是一直都沒有人跨出關鍵的一步,那就是用信用換取實物商品和服務現代貨幣創造。

歐洲的金匠敢多開貴金屬儲存單據到市場上套購物資,靠的就是自己的信用,只要不擠兌,就能多開出幾倍於存金的收據,這種赤裸裸的詐騙,中國的商人還沒做好思想準備,而經歷過資訊社會的穿越眾早就見怪不怪了。

現代經濟學的核心秘密就是如何把這種赤裸裸的詐騙包裝成救國救民的創造流動性。

瘋狂的依靠大宋帝國政府的信用創造了幾千萬國債和上億的槓桿之後,嚐到甜頭的士大夫們就倒在了這種躺著也能來錢的魔法腳下了。利息算什麼,最堅挺的政府信用可以讓利息降到10%一下,這個數字在風險極高的農業社會信貸市場簡直是白給。借來的廉價資金隨便在初步啟動工業化的地區花一下就能得到幾倍的回報,巨大的息差讓依靠發國債成為了穩賺不賠的買賣,依靠土地出租的傳統官僚士大夫們也迅速的被捲進了現代金融吃人不吐骨頭的血盆大口。

在對外輸出錢幣的態度上轉變最早的一批人就是跟隨穿越眾對西夏傾銷食鹽的走私商背後的官僚士大夫合作伙伴家族。質優價廉的解池新制精鹽打垮了西夏的青鹽產業,摧毀了西夏最大的財源。這種輸出不僅開啟了銷路,增加了就業和地區收入,還削弱了競爭對手,培養了輸入地的依賴度,建立了質量標準,樹立了品牌形象,提高了居民生活水平的一舉多得的殺手鐧只有財大氣粗的技術革命帶來的爆產能才能實現。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種輸出用在貿易領域之外的金融領域就是輸出貨幣了。過去是因為銅錠不夠,技術落後導致的產能不足,在穿越眾搗鼓出了滾筒壓鑄流水線之後,銅幣的供應就不是事兒了。

後來高舉信用大旗的新政府在回收兌換舊朝制錢的過程中輕而易舉的就把新政府的貨幣信用輸入到世界各地,連帶著推銷出去了海量的消費品和工業品。

回想起來,被鉅額的債務搞垮的大宋帝國實在是太輕視穿越眾的資本運作水平了,一次小小的軍事失敗就被把持輿論的穿越眾放大為幾乎快要滅國,瘋狂出售的國債為帝國借來的資金被花出去收不回來,一下子國債崩盤,帝國政府就破產了。

穿越眾假惺惺的以白菜價回購大宋帝國的國債,逼迫趙家皇帝退位也是一招前所未有的過河拆橋。到頭來損失慘重的國債購買者還要感謝穿越眾的護盤舉動,誰知道這些國債背後的資產有多麼驚人。賺的盆滿缽滿的穿越眾把這次針對大宋帝國的陰謀深深的藏進了穿越眾最機密的地下金庫,把它和冷藏的現代致命病原體和生物武器製造技術並列,其級別還要高於熱核武器製備技術。

金融武器的殺傷力遠比核武器強大有效,摧毀一個國家的速度遠超核彈。畢竟核彈不可能讓一個國家的所有資本賬戶盈餘變成負債,也不能讓這個國家破產,政府下臺,而金融武器造成的危機就能讓無數民眾的積蓄化為烏有,讓去群眾大量失業,讓經濟崩潰百業蕭條。

軍事戰爭對不動產造成的破壞太大,也不是能隨便動用的最後手段,而不見血的金融戰爭就是要錢不要命的大鱷們最愛的手段了。(未完待續)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深空彼岸明克街13號神秘復甦7號基地唐人的餐桌光陰之外宇宙職業選手不科學御獸我有一劍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
相關推薦
劍聖臨天下機降傘兵無限之最終惡魔科技天才異界縱橫龍血戰神風雲出我輩洞庭湖英雄傳日沉東海奇蛇異巴不死龍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