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九章 國士和國本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鮑湛霖說道:“這位……嗯,伊麗莎白女王,確是一代明君!不過,嗯,英吉利之外,泰西諸國之中,還有由女子繼統的情形麼?”

“怎麼沒有?”寶廷說道,“就拿咱們方才提到的西班牙來說好了——當今的西班牙國主,就是一位女王,曰伊莎貝拉二世。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啊?也叫作……伊麗莎白?”

“不是‘伊麗莎白’,是‘伊莎貝拉’。”

“哦,伊莎麗白……”

呃,好吧,愛叫啥叫啥吧,洋鬼子的名字……

“伊莎貝拉二世之前,”寶廷繼續說道,“西班牙也是沒有女子繼統的規矩的,可是,伊莎貝拉二世的父王費爾南德七世,一直未能生育男丁,費王人到暮年,老病侵尋,各支宗王都盯著大位,眼見老王一旦駕崩,西班牙就要演一出‘八王之亂’了!”

幾個翰林,心中都是微微一震。

“費爾南德七世憂心忡忡,謀之重臣。臣下凡老成謀國者,皆披肝瀝膽,泣血進言:為國家社稷計,應早日變更律例,廢除不許女子繼統之成法,傳位伊莎貝拉公主,以消弭大患!費爾南德七世反覆斟酌,終於從如所請,伊莎貝拉二世乃得承繼大位,西班牙亦終於避免了四分五裂之局面。

這段話有趣——“凡老成謀國者,皆披肝瀝膽,泣血進言”,就是說,你如果不肯“披肝瀝膽,泣血進言”——不肯主張立女王,就不是“老成謀國”啦。

翰林們相互以目:咳咳,又是一個“因時而變、因世而變”。

英吉利的事情嘛,翰林們多少還知道點兒,至於說到西班牙,那就是兩眼一抹黑了,也不曉得實情到底如何?只好寶廷說什麼就信什麼了。

事實上,寶廷這段話,不盡不實之處甚多。

原先。西班牙和歐洲大6一樣,實行“撒利法”,禁止女性繼承王位,費爾南德七世為保證王位落在自己的子息手中。遊說國會,廢除了“撒利法”,伊莎貝拉二世乃得繼位。費爾南德七世之舉,固然有冠冕堂皇的理由,但其實還是出於一己之私。並非真如寶廷描述的那般憂國憂民。

這也罷了,關鍵是,西班牙版的“八王之亂”,並未因費爾南德七世廢除“撒利法”而避免,剛好相反,正因為他變更成法,捧自己的女兒登基,西班牙王室的男性親王們大為不服,紛紛指責伊莎貝拉“得位不正”。

其中,費爾南德七世的弟弟。叫唐.卡洛斯的,更是認為,這頂王冠本已經掉到了自己的頭上,轉眼之間,又被哥哥搶了回去,戴到了小侄女的頭上,真是你嬸子能忍,你叔叔我忍不了啊!於是,伊莎貝拉二世一登基,唐.卡洛斯便扯旗放炮。自封為西班牙國王,號“卡洛斯五世”,起兵來搶侄女的寶座。

這場“卡洛斯戰爭”,很打了些年頭。終於以伊莎貝拉二世一方勝利、唐.卡洛斯一方失敗告終,伊莎貝拉二世鞏固了政權,西班牙維持了統一,沒有真的演變成“八王之亂”。

如果有人知道這段歷史,拿來質疑寶廷的論點,該怎麼辦呢?

沒關係。咱早準備好了:你看,謀反的就一個唐.卡洛斯,其他的宗王,都沒有附逆吧?可如果不傳位給伊莎貝拉公主,那就是一個“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局面了,非“八王之亂”不可!

還有,唐.卡洛斯的叛亂,最終被敉平了,這說明了什麼呢?這說明了:天意、民心,統統都在伊莎貝拉二世這一頭啊!

所以,費爾南德七世變更成法,傳位女兒,實在是英明至極的決定!

不過,說到這位女王親政後的表現,就不怎麼好辨了:為君之道,伊莎貝拉二世可不比伊麗莎白一世,她荒淫昏暴、信用奸佞,西班牙的王室和政府,上上下下,都**不堪,政局動盪不休,政變此起彼伏,西班牙的內政,一直亂得像一鍋粥。

伊莎貝拉二世沖年繼位,親政以後,對付亂局的唯一一件大殺器,就是換政府——她親政迄今二十餘年,居然換了三十幾任政府!

西班牙的現政權,八面漏風,適足啟人覬覦之心,關卓凡就是見獵心喜的一個。

前文說過,關卓凡密謀於普魯士駐華公使李福思,教普魯士暗中插手西班牙內政,放出要求伊莎貝拉二世遜位的風聲,以此激怒素以西班牙保護人自居的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挑起普法之戰。

這不僅僅是為了刺激拿破崙三世,事實上,關卓凡是真有推翻伊莎貝拉二世、從西班牙的亂局中漁利的打算,不過,這都是後話了。

就算明日之我打倒今日之我,那也是明日的事兒,今日局面已定,明日咱們翻翻臉、反反口,也不礙今日的神馬事,政治嘛,不就是這麼回事兒?

就算今日有人質疑伊莎貝拉二世的表現,也沒啥關係:你怎麼知道若唐.卡洛斯上臺了,就一定比伊莎貝拉二世更加勤政愛民呢?更糟糕也說不定嘛!再者說了,伊莎貝拉二世再怎麼昏庸糊塗,也比國家四分五裂好吧?

最重要的是,咱們榮安公主若承繼大寶,一定效法伊麗莎白一世,絕不會去學伊莎貝拉二世呀!

不過,這些“對策”,基本不會派上什麼用場,反對派們知道有西班牙這個國家,不至於像徐桐那樣,一口咬定西班牙、葡萄牙都是英夷、法夷杜撰出來的,就不錯了,哪裡搞得清楚西國內政的來龍去脈?

寶廷的的話,幾個翰林都不曉得該怎麼接,有人有心批駁,如方家祥,也不曉得該怎麼下嘴,沉默了好一會兒,還是鮑湛霖開了口:“竹坡,你的儻論,足以驚世駭俗,這個,以我的愚見,就咱們幾個在這兒隨意嘮嘮好了,出了這個門兒,就不要再提了,呃,六舟前輩,各位……以為如何啊?”

說著,目視其餘幾位翰林,意思是:咱們要替寶竹坡保密喲!

程彝、汪以德都點了點頭,說道:“原該如此。

方家祥從鼻孔中輕輕“哼”了一聲,可也沒有出聲反對。

寶廷自己卻搖了搖頭,說道:“空議論,於國何補?出了這個門兒,我就寫摺子,請立榮安公主為新帝!”

猶如夏日驚雷,幾個翰林的腦子裡,都是“嗡”的一聲,每一個人,又一次張開了嘴,睜大了眼。

鮑湛霖的聲音微微顫:“竹坡,你要三思!先不說女子可不可以繼統……呃,我是說,大位到底誰屬,這種事兒,似乎不是你我之輩,應該置喙的……”

鮑湛霖的意思是,作為言官、講官,只能夠在新帝要不要“承嗣”、應該承哪位皇帝的嗣這一類“大原則”上言,不適合推舉某個具體的人選——太犯忌了!

“天子無私事!”寶廷傲然說道,“我既自許國士,嗣皇帝之立,攸關國本,有什麼應該置喙、不應該置喙的?”

微微一頓,“再者說了,我到底姓‘愛新覺羅’!既然頂了這個姓氏,就不敢自外於國家社稷!”

其他的人都想:你這個愛新覺羅,不過一個閒散宗室,議立嗣皇帝這種事情,正經王公都不一定插得上嘴,何況你寶竹坡?

當然,這個話,不大好說出來就是了。

一直沒有說話的程彝說話了:“竹坡,君子愛人以德,有些話,不能不說。呃,有的時候,行事操切過急,呃,愛之適足害之啊……”

程彝的話,說的十分隱晦,但是寶廷聽得懂,他的意思是:你這麼做,對被推舉的那一位,不見得就是什麼好事情啊。

康熙朝的時候,皇八子胤禩就是這麼“見光死”的。胤禩兩次為人推舉,第一次是皇長子胤褆向聖祖密奏,胤禩可繼大位;第二次是佟國維、馬齊、阿靈阿、揆敘、王鴻緒等重臣,聯落百官,合力保舉胤禩為太子,結果大觸聖祖之忌,胤禩求榮反辱,從此絕了問鼎大寶的可能。

“六舟前輩美意心領!”寶廷微笑說道,“可是,我只要說‘文宗顯皇帝血嗣未絕’,大夥兒便曉得我指的是誰了——提不提榮安公主的名字,原是沒有什麼區別的!”

微微一頓,“林文忠公說過,‘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句話,軒親王一向是最欣賞的,我亦奉為圭臬!諸公就不必再勸了!”

幾個翰林,又是心中一震,不是因為林則徐的那句“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而是這一句——“軒親王是最欣賞的”。

榮安公主是……軒親王的福晉啊!

這——

寶廷為什麼要在這兒獨獨提一句“軒親王”呢?

這背後,有沒有什麼——

鮑湛霖小心翼翼的說道:“竹坡,這個摺子,你打算……怎麼寫啊?”

“怎麼寫?”寶廷說道,“秉筆直書唄!今兒都說了些什麼,從英吉利到西班牙,統統寫進去就是了!”

“你不會……把我們也寫進去吧?”

“啊?不會,不會!一人做事一人當,我絕不會牽連到諸公的!”

話是這麼說,可是——

怎麼“可是”也沒有用了,眼見寶廷心意已決,這個摺子一遞上去,一場滔天狂潮,就要掀起來了!

*(未完待續。)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唐人的餐桌明克街13號光陰之外我有一劍宇宙職業選手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7號基地神秘復甦不科學御獸深空彼岸
相關推薦
災厄紀元網遊之無良方士丹醫異界之紅警大戰降臨瓦羅蘭重生之圍棋夢官路多嬌無敵拆遷工大豪門地球修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