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其計匪夷所思,其人舉世無雙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今兒的午膳,兩宮皇太後還是在一塊兒傳,十個月來,兩宮皇太後第一次見面,第一次一塊兒傳膳。

傳膳的時候,慈禧想,這會不會是姐兒倆最後一次一塊兒傳膳呢?

之所以兩宮皇太後會養成一塊兒傳膳的習慣,原因有兩個:第一個,是“兩宮並尊,垂簾聽政”,兩宮皇太後要借傳膳的辰光,商議國事;第二個,剛開始“垂簾聽政”的時候,穆宗還小,要跟著皇額娘一起傳膳,彼時,某種意義上,穆宗算是姐兒倆的“粘合劑”。

現在,這兩個原因——第二個,已經不存在了;第一個,亦即將不復存在。

誰在暗中悠長的嘆息?

撤膳之後,慈禧說道:“要不要我陪著姊姊,在園子裡逛一逛,溜溜彎兒,消消食兒?”

放在以前,這是極自然的事情,可是,慈安猶豫了一下,說道:“好啊!只是,呃,我有些……呃,倦了,咱們歇過了午覺,再請你帶我四處走一走,好不好?”

慈禧微微一笑,“好!姊姊來回奔波,也確實該倦了。”

話中,夾著一絲若有若無的譏諷之意,不過,慈安並沒有聽出來。

事實上,慈禧心知肚明,慈安的“倦”,是要趕緊把和自己“談判”的過程和結果,告知關卓凡。

兩宮皇太後都有歇午覺的習慣,慈安歇不歇午覺,隨她的便,慈禧不去理了,自個兒呢——原本以為,心裡頭裝著這麼多事兒,這個午覺,一定是歇不踏實的,孰料,沾枕未久,酣然入眠。

她到底是個拿得起、放得下的女人。

歇過午覺,慈安並沒有如前所言,請慈禧帶她“四處走一走”,因為,關卓凡過來“請訓”了。

面對面。

兩個人心中,都有千言萬語,亦都有不知從何說起的感慨。

寢臥之中,異樣的沉默。

移時,慈禧決定:開門見山,別的話,不關事兒的話,一句都不說了。

“我不是信不過你,”她開口了,“可是,女人的名節,不比別的——”

說到這兒,緊緊的盯著關卓凡,“對於女人來說,臉面比性命,更加緊要——你說呢?”

言下之意,清清楚楚:我性命尚且可以不顧,你還能拿什麼來威脅我?所以,洗刷“邪毒”汙名一事,你一定要給我一個紮紮實實的交代,不要想著敷衍我、忽悠我!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我能應承你的,都應承你了,現在,看你的了!

“是!”

關卓凡重重的答應了一聲。

頓了一頓,沉聲說道:“此何等樣事?臣安敢稍涉輕忽?太后說,‘對於女人來說,臉面比性命,更加緊要’——臣不敢妄議慈諭,臣只曉得,太后名節之重,遠遠過於臣之一身,臣之一命!”

慈禧明知他口是心非,心頭卻也禁不住泛起一絲苦澀的甜蜜,略略平定了自己的心緒,說道:“好——你打算怎麼做呢?”

“回太后,”關卓凡說道,“之前,宮裡‘驗身’,只查了宮女,沒查太監。”

慈禧怔了一怔:太監?“邪毒”……關太監什麼事兒?

總不成……

“‘驗身’,”她的語氣微帶疑惑,“是沒有查太監——又如何呢?”

“回太后,”關卓凡緩緩說道,“‘楊梅’過人,固然可由男女交合,但是,龍陽之癖,斷袖之好,一般的可以沾染‘楊梅’。”

慈禧初初沒有反應過來,“龍陽之譬”、“斷袖之好”,是個什麼東東?想了一想,突然微微睜大了眼睛:“你是說……男人和男人?”

“是!”

“啊?”

慈禧不由愕然,臉兒微微的紅了,話說的也有些吃力了:“男人和男人……‘楊梅’,呃,這個……真能……如此嗎?”

“臣何敢欺瞞太后?”關卓凡說道,“千真萬確!”

“啊……”

你沒有什麼不敢“欺瞞”我的,不過,這個事兒,按理倒不應該是騙我的——騙我一個人並沒有什麼用,不是我一個人信了,潑在我身上的“邪毒”汙水就沖洗乾淨了——得大夥兒都信才成。

再說,我自個兒長著嘴,長著眼睛,也會問人,也會查書。

想到這兒,慈禧的心跳,不由的加快了——她是個天分極高的女子,關卓凡“打算怎麼做”,已經隱約猜到幾分了。

“穆宗毅皇帝生前,”關卓凡說道,“不上書房的時候,身邊總跟著一班小太監,一塊兒遊戲、摔跤、打布庫——”

頓了頓,“臣以為,這班小太監裡邊兒,未必沒有身罹‘邪毒’者,以致……沾染了聖躬。”

果然!

可是——

說不通啊!

“可是——”慈禧的臉,漲的更紅了,下邊兒的話,甚難啟齒,“太監……那個,不能人道啊……”

“回太后,”關卓凡說道,“穆宗毅皇帝卻是可以人道的。”

“啊……對……”

慈禧面紅如火,心裡暗罵:我怎麼這麼笨?

可是——

還是……說不大通啊。

“呃……”慈禧囁嚅了一下,還是問了出來,“可是,這個太監的‘邪毒’,又是……從哪裡來的呢?”

御姐略略鎮定了些,臉上也沒有那麼紅了。

“回太后,”關卓凡說道,“宮女不能出宮,太監卻是可以出宮的。”

“啊……”

慈禧心中恍然。

至此,關卓凡的“打算”,已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

穆宗身邊兒的一個小太監,在宮外沾染了“楊梅”,回到宮裡,穆宗拿他來“出火”,於是,“邪毒”過給了穆宗。

匪夷所思,但是……無懈可擊。

操辦起來,非常簡單:

某個小太監,突然被抓了起來,事由不明。幾天之後,此人被送出宮去,從此之後,人間蒸發,再沒有人曉得,他去了哪裡,是死是活?

然後,若明若暗的訊息傳了出來:那個誰誰誰,被查了出來,身染“邪毒”……什麼“邪毒”?哎,就是送了穆宗皇帝歸天……呃不,賓天的那種啊!

啊?那不是楊——

沒錯,就是“楊梅”!這個誰誰誰,嘿嘿,有時候,晚上要替穆宗皇帝……“暖床”的!你懂的啦?

啊?這麼說,穆宗皇帝的“邪毒”,就是……打他那兒來的了?

可不是!

他……他一個太監,怎麼會……

怎麼不會?明告訴你吧,這個誰誰誰,在宮外邊兒,有個相好的……不是女人,是男人——兔子、相公!這位老兄,也給抓了起來,扒了衣服褲子一瞅,我的媽呀,一身的楊梅大瘡!

哎喲喂,原來是這麼回事兒!

……

此案經手之人,不論太醫,還是侍衛,個個諱莫如深,有人旁敲側擊的問起,或者王顧左右而言他,或者只“嘿嘿”,不說話——總之,一個有用的字兒也不說。

嗯,或者,都交給軒軍去辦,也是可以的……

這種男人和男人——啊,不對,男人和不男不女之人——的流言,奇詭聳動,過於男女****,更為市井闤闠樂意播弄,至於“胎傳遺毒”,本就虛妄難明,說服力不強,更不是這類流言的“對手”,加上有意識的順風縱火、推波助瀾,新的流言,一定會迅速沖淡和替代舊的流言,從而達到“洗刷”的目的。

這,算是“以毒攻毒”了。

這麼幹,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好處:

穆宗雖然是在宮裡邊兒沾染上“邪毒”的,但是,慈安基本上不必擔負“宮闈不肅”的責任。

穆宗如果和哪個宮人有染,輕一點兒叫做“逾距”,重一點兒叫做“宮禁崩壞”,彼時主持後宮的母后皇太后,就要擔責“宮闈不肅”;而如果和穆宗“有染”的,是個小太監,那麼,穆宗的行為,頂多叫做“胡鬧”,和大規矩扯不上什麼關係——如是,母後皇太后就不必擔責“宮闈不肅”了。

再者說了,哪個想得到他會和太監搞在一起嘛!——換了誰,都只會盯著“男女大妨”,怎麼也不會往那上頭想啊!

所以,唉,也實在怪不得母後皇太后啊。

如果照著慈禧原先的路子,把贓栽到那個從長春宮發配到辛者庫的祿兒身上,慈安就要擔責“宮闈不肅”了,而且,這個責任,是雙重的——

第一重,是穆宗和祿兒的——這不消說。

另一重,因為宮女不能出宮,則祿兒的“邪毒”,必然是在宮內染上的,即是說,祿兒是在宮裡和男人苟合的——這是地地道道的“宮禁崩壞”。

這一重,較之穆宗和祿兒的哪一重,要嚴重的多!

畢竟,理論上來說,紫禁城的宮女,都是“今上”的女人,穆宗和祿兒即便有了什麼,也不過是提前幾年,“主張自己的權力”;可是,祿兒若和別的男人苟合——宮禁森嚴,男女大防竟然形同虛設,主事兒的那一位,您是幹什麼吃的呀?

還有,既然祿兒的“邪毒”,自另一個男人而來,則這個男人,一定也要找了出來。可是,實際上,世上並不存在這麼個人,去哪兒找呢?又得再去栽贓一個——或者侍衛、或者蘇拉,戰線愈拉愈長,漏洞愈來愈多,一不小心,事兒就辦砸了。

穆宗和太監“胡鬧”,就不同了!

穆宗和太監“胡鬧”,事情本身,是不能擺到臺面上的;太監的“相好”,又是宮外邊兒的人,我抓了什麼人,甚至,抓還是沒抓,皆莫可究詰。一切關節,盡在雲裡霧裡,對外,盡可含含糊糊、神神秘秘,無需給任何人任何明確的交代。

這麼做,如果說有什麼“副作用”的話,就是本來潑到聖母皇太后身上的髒水,轉潑到穆宗身上了。

這麼做,慈禧對穆宗不是沒有歉疚的,可是,兒子到底已經去了,而且,他是男人,男女有別——男人的“名節”,又不在這些事情上頭!

還有,慈禧認為,這盆水,潑到自己身上,叫做“髒水”,潑到穆宗身上,就不好叫做“髒水”了。

直到現在,慈禧依舊認為,真實的情形,必然還是穆宗“臨幸”了哪個身染“楊梅”的宮人,只是,這個人,現在找不出來,或者,找出來了,“東邊兒”隱匿不報。反正,對於穆宗來說,不過是把宮女換成了太監,把女人換成了“半人”——並沒有實質性的區別。

所以,談不上什麼“汙水”。

潛臺詞就是:我是無辜的,你卻是……“罪有應得”的。

所以,這盆汙水還給你,我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心理負擔。

慈禧用極複雜的目光看著關卓凡。

這個法子,乍聽上去,似乎並不複雜,可是——

虧他怎麼想的出來!

反正,我是想不出來的。

天底下,除了他,還有第二個人,想得出來嗎?

那種感覺又上來了,而且,異常強烈——

這個男人,真的是……舉世無雙。

可惜啊,他眼見就不是我的男人了!

*(~^~)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唐人的餐桌明克街13號光陰之外我有一劍宇宙職業選手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7號基地神秘復甦不科學御獸深空彼岸
相關推薦
災厄紀元網遊之無良方士丹醫異界之紅警大戰降臨瓦羅蘭重生之圍棋夢官路多嬌無敵拆遷工大豪門地球修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