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回、影壁留名皆觸目,雲板三聲再驚心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大唐貞元七年(公元791年)夏天,青漪湖又迎來了六十年一度的漲潮,數百年前蕪州太守謝遠揚曾有古訓,青漪江沿岸灘塗不可築圩屯田建造莊園,否則將遭其禍。江南多水患,也不僅僅是六十年一度,數百年來蕪州百姓一直遵守古訓,這一番漲潮大水倒也沒什麼大礙。

青漪江平添浩湯,對岸不見牛馬,蜿蜒奔流北入長江。形形色色的江湖客、出家人齊聚蕪州,皆逆流而上往青漪湖而去。這些人在江邊遇見,或拱手作揖結伴而行,或怒目而視一言不發,或冷眼相對就當互相沒看見。

有人坐船,江潮湧動時當地船家不敢逆流而行,於是買下船撐長槁穩穩的逆流而上。還有人沿江步行,漲潮時江畔無路,他們卻穿行山野如履平地。更有人凌波微步、腳踏波濤飄然而去,隱去身形不為普通人察覺。至於雲端上飛天而來者,就更不為凡人所知了。

無論是何方高人,都在青漪湖中某處匯聚,身形就似消失在湖光迷霧之中。

正一三山洞天門戶大開,正一門掌門大弟子藍采和身著盛裝,門下近百位小道士在兩旁排開以禮相迎,於五湖山莊門前待客。在山莊正廳中,龍騰與秋水這兩位前輩護法率領弟子接待往來不斷的客賓,指引安置到法柱峰中聽松居等處暫且歇息。

梅振衣早年所留請帖,邀請的人非常多,一律有大成真人以上修為。世間修行各派接到請帖的都來了,有人還攜門下弟子來開眼界。至於崑崙仙境各派,因為有瑤池結界的阻隔,不可能攜太多弟子,人數遠不如世間修行各派,但到場的全是修為高超的前輩高人。

眾高人以及門下弟子到達正一三山者,總計近五千人之眾,也就是這麼大一片洞天福地才能安排的下,好在全是修行人,不必刻意招呼。

正一門總共發了八百請帖,來了五千人,還有無法再來的。五湖山莊的格局與世間的道觀差不多,進門迎面有一道一丈高、數丈長的影壁,影壁上本有字跡:“三山五湖,天上人間。”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現在這字跡卻被擋住了,影壁上拉著一排排的細繩,掛著一張張開啟的請帖。紅底金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本顯得莊重而喜慶,但此刻看上去卻觸目驚心!

現代的婚禮,一進喜堂往往都要在紅色的喜帖上留名,類似的一幕在古代也不陌生。但此刻的五湖山莊,一進門看見的不是自己的簽名,而是他人留在帖上的名號。這些人於修行界都曾留下響亮的名號,但如今都已經不在了,連門派傳承也無。

這分明就是個靈堂。

有人在影壁前扼腕嘆息,有人含淚施禮,大多數人見此情景原先的戾氣都淡了不少,有望壁止息、罷去紛爭之念。也有人見到故交好友的名字,咬牙切齒眼中怨恨之色更盛,卻又不便在這種場合公然發作找誰尋仇。

眾修士種種反應不一而足,因個人的心性機緣以及際遇而異,這一幕,是正一門當代掌門應願按師命特意安排的。

當龍騰與秋水在五湖山莊迎接各方賓客時,應願掌門在齊雲觀迎來了兩位貴客,都已是九旬之人,龍虎山第二十代掌門張湛、九華高僧金喬覺,恭送於結緣草廬中休息。

聽松居等待客之所儘管不小,但也容納不了近五千人,好在這裡是洞天福地,來的也都是修行高人,正一三山懷抱的幽谷中時臨時加蓋了大片的竹棚,還設了齋膳堂,供各位修士駐足與用餐。有不少人就在谷中三三兩兩相聚,幕天席地盤膝而坐,氣氛看似清閒,空氣中卻瀰漫著一種形容不出的凝重。

閒話少述,第二天是夏至日,一年中陽極而陰生之時,正午時分,各派修士都在方正峰上大平臺周圍聚集。

有名望的高人前輩以及各派掌門在兩側迴廊下有座位,身後有弟子侍立,更多的人都站到了迴廊高臺之下。而正中祖師殿前的漢白玉高臺就似會場的主席臺,上面放著兩排座位,前排有三張椅子。

正中坐的是正一門掌門應願,她是本次法會的主人,如今的應願不到三十歲的相貌,身姿挺拔容顏秀美出塵,身穿道裝,髮簪竟是名震天下的雷神劍,正容端坐也有一代宗師風範。她身後有阿斑與金蟾侍立,阿斑捧雪白如玉的盤古葫蘆,金蟾手捧金絲拂塵。

應願的左邊坐的是九華高僧金喬覺,喬覺身後有兩名年輕的僧人侍立,一捧缽一持杖,持杖者正是神犬諦聽所化。

應願的右邊坐的是龍虎山當代天師張湛,張湛身後也有一男一女兩個小道童,一人持八卦盤,一人持硃砂筆。

會場的左邊大多是佛門修士,右邊大多是道家修士,但也有各家各派摻雜其中不一而足,丹霞派當代掌門一行,原悟道掌門的弟子,如今德高望重,率十餘名弟子坐在右邊首位。

會場中當然也有來自崑崙仙境的修士,太道宗當代掌門,左遊仙之子左天長坐在右手第七座,而清虛派掌門尋劍客坐在右手第三,他們都是孤身而來未攜其它門人。

龍空山的段、宋、姚三位妖王都來了,應願破例給這一脈安排了三張座位,這三位妖王也不講究位次,自己把椅子端到左手最後呆著了。張、徐、謝三位成仙的妖王見他們未帶小妖隨行,也喬裝打扮站在椅子後面,混在眾人中充場面。

臺上三位“前輩”的後面,還放著一溜十二張椅子,卻“空”著的沒人坐。按照這場法會的講究,廣邀天下修士相聚,那些空著的座位是留給並未到場的仙家高人,以示虛心禮數。

其實後面那些椅子上有人,只是會場中的凡人看不見而已。十二張椅子除了最中間兩個座位以外,其餘十張都座滿了,從左到右依次是——

熊居士、佛國靈山守護神將韋馱天、自在天使者月之蝕、天國大天使羅含、關小妹、梅振衣、清虛真君、青牛金仙、南冥仙翁、長庚星君李太白。前面的金喬覺當然能看見他們,但他就當作沒有看見,也沒有回頭說一句話。

午時三刻,各派修士都已到場,法會司儀藍采和敲響雲盤,偌大的方正峰平臺上近五千人鴉雀無聲。應願起身走到高臺最前方,向四周團團行禮道:“各派道友齊聚三山,正一門歡迎之至!五十九年前先師正一與各派尊長約定今日盛會,實乃天下修行同道結緣之幸事,應願代表正一門與先師給各位見禮了!”

會場四周各派高人一齊起身回禮,氣氛一時很熱鬧。但是誰心裡都明白,如今的修行界已不是五十九年前那種盛況,同在方正峰上的各派修士,有許多人之間有化不開的深仇舊怨,如果換一個場合恐怕立刻就亮出法器相見了,實在談不上同道結緣之幸事。

也有人在心中暗暗擔憂,正一門在如今這種亂局下把天下各派召集到一起,用的還是正一真人飛昇前留下的舊帖,究竟想怎樣收場?就不怕局面一旦失控,混戰中毀了正一門與正一三山嗎?

應願似乎知道眾人心中所想,緊接著語氣一變,嘆息著問道:“先師飛昇前留帖邀集天下各派高人,只可惜一番大亂未止,請帖上的高人十有六、七今日已無法到場,所遺之帖都陳列在五湖山莊門前,想必大家都看到了吧?”

“我看見了,看的很清楚,仇家就在今日的方正峰上,正一門廣邀各派相見,我無意得罪諸位道友,若想在此做個了斷,請問應願掌門能否點頭?若嫌我擾了這場法會,那就在離山之後了斷。”此時忽有一人開口,正是孤雲川太上掌門屢歸塵,這位冷麵道姑一向脾氣很衝。

臺上的金喬覺起身答道:“此番法會依前約召開,然世事時局已不同,各派仇怨糾纏不休,大多已難究其因果緣法,甚至都不是在場眾人之間的結怨,而是牽連捲入難以自止。今天這場法會,就是希望諸位道友能夠止息殺業紛爭,尋歸修行正途。”

“大師的話雖不錯,但有些恩怨是不能放下的,也並非全然難究因果緣法。”屢歸塵仍然昂首挺胸而言,目光穿過廣場死死的盯住對面廊下獨坐的某人。

臺上的張湛也哼了一聲,起身斷然道:“今日勸諸位止息紛爭,若實在放不下,那就在此了斷完畢,往後莫再牽扯不清,各派道友共為見證。”

此言一出,臺下有點亂了,眾人議論紛紛,原來真的可以在這裡打架,正一門想幹什麼,不怕把這處洞天福地毀了嗎?還有不少人像屢歸塵一樣開口喝問,有的已經亮出法器盯住了仇家。

此時應願發出一聲長嘯震動三山,把眾人的嘈雜聲都壓了下去,隨著嘯聲有二十八名青衣道士魚貫入場,每人背一柄長劍,手捧一盞青玉蓮花燈,列成陣勢把整個大平臺的演法場中央給圍住了。眾人不解其意,紛紛住口看向臺上。

應願面有慍色,呵斥道:“諸位都是求超脫的修行高人,非市井尋毆之徒,豈能不知修於行止?若了結恩怨,便出場交待清楚,斷緣了結,莫要無端自亂心境,若有人趁機擾亂法會滋事,正一門與在場眾前輩絕不會客氣!”

說完這句話應願轉身走回坐下,金喬覺與張湛也迴歸本座。又聽雲盤一聲響,藍采和走上臺前抱拳道:“五十九年前洗劍池法會,各宗門弟子出場鬥法印證高下,為各派交流切磋之福緣幸事。本次法會亦從鬥法始,各位修士若欲了斷恩怨,便出場代待清楚,到場中自尋了斷,可演法論高下也可放手一斗。

如此可謂願心直指,若能斷緣則請出場,莫起混亂糾纏,事後莫再糾纏不休。本場法會連開七日,誰也不必著急,雲盤響後請下場發願,依次了斷。”

有不少人倒吸了一口涼氣,心中暗道正一門今日手段真狠,把大家都聚到一起,眾目睽睽之下一家一家了斷,既不起混戰又給一個放手相鬥的機會,如此一來,這方正峰上七日之間不知要死傷多少人!

在高臺的後排,南冥仙翁以仙家妙語問道:“方正峰上這一場殺伐,真能了斷世間修行各派的恩怨嗎?”

梅振衣答道:“人間仙界自有恩怨,千古以來誰能盡然了斷?但如今不同,此法會只是斬斷一番亂象死結而已。方正峰上宗門法會之後,各派修士當然還有恩怨糾纏,但那只是彼此的私怨餘波,自古難免,不再是今日天下揪扯不清的大亂。”

關小妹嘆了一口氣道:“眾人自在亂局死結中糾纏不得脫,這一番殺業了斷,也是在場眾生願心直指自取,梅真人手段了得,只嘆冷眼悲憫啊!”

梅振衣的語氣有些不善:“若輪迴皆得脫,若悲憫非冷眼,觀自在菩薩向何處普渡眾生?”

關小妹仍嘆息道:“地藏菩薩,也願地獄皆空。”然後再也沒說話。

此時雲盤響了第三聲,藍采和向場中拱手道:“鬥法已可開始,請問何人下場,要與何人了斷?先將因果緣法解說清楚,然後動手,在場眾高人共鑑。……”他的面容甚為白淨,平時待人接物一片祥和,涵養自是極好的,現在說出這番話仍然面色如常,只是眼神中流露一絲不忍。

藍采和的話還未說完,屢歸塵就出場了,她走入演法場中央向兩旁行禮畢,面對高臺說道:“貧道與青城劍派前掌門四季書的關係,就不必多言了。當年大軍平永王之亂,四季書也在軍中,見事不可為戰敗而走,混戰中曾斬世間妙法門掌門。

此事牽連甚廣,後來世間連雲派被滅、崑崙仙境碧山潭被滅、妙法群山遭圍,都與此有牽連,因果緣法已難解。

但就四季書而言,回山途中遭遇伏擊,我檢驗過他的致命傷勢,是王屋派掌門行芸生的鐵藜杖獨門法術所留。自古修士戰陣不計私仇、私鬥不牽師門,青城與王屋素無恩怨,四季書與行芸生也向無私仇。此番伏擊害命之舉,此生我不能忘,執念不能放也不該放。

四季書臨終之時,曾求我莫要打聽是仇家是誰,我答應了,所以雖心知肚明也未去尋找。但我若遇見了行芸生,無論如何也不會放過他,除非是我死了,否則就演算法會上不能動手,離開正一門之後,我也不能讓他走出青漪湖。

請諸位同道共鑑,此時此地,我要與王屋派掌門行芸生鬥法了斷前緣,生死不論!”

...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神秘復甦唐人的餐桌不科學御獸宇宙職業選手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光陰之外7號基地我有一劍深空彼岸明克街13號
相關推薦
重生之再來一次能源走私商兵鋒王座末世血災天龍大哥大黑醫絕頂普天之下重來無限之邪惡夢魘
作者徐公子勝治其他書
歡想世界 太上章 驚門 方外:消失的八門 人慾 地師 鬼股 神遊 天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