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慘遭屠宰的約翰牛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如果將皇家海軍比作一張牛皮,那麼這張牛皮過去緊緊地包裹英國所有的利益區域,他矇住了亞洲遠東地區,覆蓋了地中海,還包住了本土的核心區域。

然而挪威海和卑爾根兩場海戰之後,損失慘重的英國皇家海軍,哪怕就算是拆東牆補西牆,其手中擁有的主力戰列艦數量直線下降,已蓋不住這些代表日不落帝國利益的關鍵區域。

從1940年二月起,英德國雙方在北海、挪威海地區的制海權就全面逆轉。

英國仗著地理上卡著德國脖子的優勢,暫時還能堵住德國直接透過海路和海外進行交易的通道,但是其家門口挪威海和北海的絕對制海權,在這個時候卻已經失去了。

卑爾根海戰結束後,英國海軍已意識到,要對抗那兩艘"惡魔戰艦",皇家海軍殘存的六艘戰列艦必須全部同時出動,才能保持"白天"海戰中的"不敗"。至於夜晚炮戰,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這樣的局面下,英國海軍根本就不可能達成將德國水面艦隊封鎖在波羅的海,阻止其進入大西洋破交的戰略目的。而殘餘的六艘主力戰列艦全部龜縮本土,地中海制海權不要了?亞洲不管了?

皇家海軍這張牛皮,在卑爾根海戰後,已被對手捅得千瘡百孔,再怎麼拆東補西,再怎麼"拉扯",已無法再覆蓋從亞洲到非洲再到本土這片廣闊的海洋了。

為了應付北海和挪威海的制海權危機,英國人倒是動過將法國海軍拉下水的念頭,想要法國人將其手中的數艘主力戰列艦調到北海地區來,理由是參予挪威作戰。

但是且不說法國人那票為地中海澡盆設計的戰列艦是否適合北海惡劣的海況,光是想到身邊的世敵意大利人的艦隊威脅,一戰後膽子被打沒的法國佬,說什麼也不肯將那些家底調到北海來。在英國人的好說歹說下,他們僅僅只是派出了數艘驅逐艦進入斯卡帕灣走過場"意思意思"一下。

而關於那兩艘惡魔德艦的具體效能,英國人現在也有了初步的判定結果。

卑爾根之戰後,身負不輕內傷的納爾遜號戰列艦返回本土維修,英國技術部門的人員上船仔細檢查了艦上五處被德艦主力艦炮打中的創口,藉此推斷對手火炮的穿透能力。

然而檢查的結果,令人震驚而又絕望。除了那發意外的跳彈外,餘下命中的四發都形成了可怕的擊穿效果。檢測的結果出來後,英國專家都認為,納爾號上的主裝甲帶根本就抵擋不住對手同級別的十六英寸艦炮。

而沙恩姐妹艦的裝甲厚度,在當時清晨的炮戰中,英國海軍也有了初步的印象。戰鬥中兩艦也多次被英國海軍打出的從十四到十六英寸口徑的炮彈命中,但由戰場反饋的情況看,實戰中的效果都很一般。那些炮齡在二十年左右的"老炮",明顯已啃不動德國新銳戰列艦的厚皮了。

這一結果令皇家海軍上下集體抓狂。因為皇家海軍寄以厚望的喬治五世級戰列艦,原設計要用於對付沙恩姐妹艦的該級戰列艦,其主炮口徑僅僅只有十四英寸。

雖然新研製的十四英寸主炮威力比舊式的同口徑主炮要大,但卑爾根海戰的結果表明,在對手厚實的裝甲面前,就連十五英寸主炮的威力都顯得明顯不足,還未造好的喬治五世級的首艦,威爾士親王號,其主炮還未裝上軍艦,就已經過時了。

而造成這一切的惡果,正是從前英國人將沙恩姐妹艦視為"戰巡"造成的。

198年到199年,德國大批新銳戰艦紛紛下水服役,已經引起了英國海軍的警覺。英國首相張伯倫因此要求加快國內新艦的建造速度,但是由於承平日久,英國國內的造船能力蛻化嚴重,新式的艦炮的開發更是嚴重拖沓,技術流失嚴重。

當沙恩霍斯特級戰列艦的效能大體資料浮出水面後,給英國皇家海軍造成了不小的震動。原先為了節省預算的英國政府總算願意掏出真金白銀來,將該艦的火力設計由十門主炮恢復成了原定的十二門,並要求造船部門儘早地建好該艦以應對沙恩級的壓力。

然而一戰之後的大英帝國造船業萎縮嚴重,火炮製造、研發能力也嚴重下降,技術流失更是嚴重。更要命的是,新制火炮的開發因為從前的經費不足,觀念混亂,拖拖沓沓,問題成堆。比起一戰前皇家海軍領跑全世界海軍發展方向,唯我獨尊的氣勢,二戰前的皇家海軍,已是下午四五點鐘的太陽,雖然明亮,但日薄西山的衰樣已在不停地流露出來。

英國這個國家在二戰時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身為老牌帝國主義國家,大英帝國的基礎科學水平,在二戰時完全有資格自稱世界第一,火炮製造技術自稱第一別人也難以指責。問題是:他們上級指導部門的腦子,卻是奇葩無比。

一戰之時,已經證明了大艦巨炮的正確性,戰列艦的主炮口徑是越大越好早已是公認的"常識"。可是二戰暴發前十年,英國海軍卻腦洞大開的,把研究精力和科研經費,都投入到14英寸主炮上,威力更大的16英寸主炮的開發挖潛工作卻由於缺少經費,爹不親,娘不愛,由此滯留不前。

誠然,為喬治五世級開發的新式14英寸主炮威力強大,超過了同級別的各國所有的14英寸炮,但開發過程也是一波三折,甚至影響到了主力艦服役。偏偏其四聯裝的主炮炮塔結構過於複雜,問題多多,作戰時可靠性極差,整個就是得不償失的錯誤選擇。

當"魔改"後沙恩級戰列艦的主炮口徑被英國人得知後,有感於沙恩級戰列艦巨大的威力,英國人這才想起來似乎需要重新考慮增加軍艦主炮口徑問題了。可是當時已是

197年年底,喬治五世級已經開始建造,一堆的十四英寸的炮管也已經造好了一小半。

喬治五世級戰列艦的四聯裝炮塔十四英寸炮不是不能變更成三聯十六英寸的炮塔,也不是開發不出來。只是這需要更多的經費,也需要的更多時間去等新火炮的開發,偏偏這兩樣,英國皇家海軍都沒有。

換新炮的錢誰出?戰爭之前,國會管理海軍軍費的老爺們,是無法容忍海軍把造好十四英寸火炮直接棄用的?儘管海軍部長丘吉爾上竄下跳高呼海軍需要更大口徑的主炮,卻因為一個錢字,不得不又捏著鼻子繼續使用十英四寸的主炮設計——這時英國政府實在也沒有辦法了,198年後,歐洲上空的戰爭硝煙味越來越濃,如果喬治五世級繼續停建等新主炮的開發,那麼新式戰列艦要什麼時候才能服役?

199年開戰前的英國國內,其實象極了1894年前的清廷。戰前十幾年,拼命地削減科研和海軍方面的經費,等戰爭頂到鼻尖上了,才匆忙到處掏大錢當凱子瘋狂採購。平時不燒香,臨時抱腳的狗屁倒灶的事是做了一堆堆一票票。

歷史上威爾士親王號要到1941年三月才正式完工下水服役,不過那個歷史位面英國海軍在大西洋上擁有絕對的制海權,始終將德國海軍水面艦隊堵在家裡,所以造新艦時也是不緊不慢。

而這個位面則不同,挪威海戰之後,意識到自己主力艦速度太慢的缺點後,英國國內的船廠就開足了馬力進行三班倒工作,威爾士親王號的服役速度會比歷史上早好幾個月。

唯一的問題就是,這時想要將其三座四聯裝十四英寸的主炮換成三座三聯裝十六英寸的主炮,時間上已經來不及了。

1940年時,丘吉爾的美國之行,除了象"英奸"一般,被迫"出賣主權",答應美國趁機提出的一系苛刻條件,換取其軍備軍火方面的支援外,另外就是請美國幫助製造十六英寸的主炮炮管。

除了答應美國極苛刻的條件外,大英帝國還被迫對美國開放了大英帝國絕大部分的高新技術。

後世的很軍迷,認為二戰時德國科技第一的不少,這些人在老軍迷眼中通常被稱為德痴德棍軍白。

也有很多軍迷認為二戰時美國的科技實力世界第一,但實際上,當時就科技實力來說,真正第一的應當是英國。在科技能力方面,英國才是二戰科技樹爬得最高的國家。只是受制於自身國力有限的影響,無法充份地將這份科技能力轉化成生產能力。

二戰時,航空兵器方面,最關鍵的核心發動機,最好的液冷發動機,是英國梅林發動機極其後續的增強版獅鷲(也叫格裡芬)發動機。

而在風冷式發動機方面,美國的雙黃蜂發動機R系列雖然也牛逼哄哄,但同時代英國的Sab風冷發動機和其相比也有過之而無不及,同時仗著基礎科學,尤其是材料學上的傳統優勢,同等效能的英國風冷發動機的氣缸重量還比美國的輕四分之一。

最好的航空機槍雖然是美國的M機槍,但最好的航空機炮,卻是英國HISPANO(西斯潘)機炮。

陸軍火炮方面,最好的反坦克炮是英國的十七磅炮,其使用的脫殼穿甲彈,更是世界上第一個採用此種炮彈的國家,比別的國家先進了整整一代。

而坦克發動機方面,英國坦克使用的流星發動機,同樣了也是極出色的汽油發動機。雖然比不上同期蘇聯T4的B柴油機,但比起同期的德美坦克汽油發動機都只有過之而無及。

由於觀念上的原因,英國人開發出了最好的航空發動機和航空機炮,二戰最好戰鬥機的名頭,後來卻被使用了英國發動機的野馬戰鬥機搶走——但就格鬥效能來說,噴火14以後噴火戰鬥機,格鬥效能是在野馬之上的,只是航程不如。

而雖然英國擁有二戰最好的坦克炮,但英國二戰的坦克,也因為其奇葩的步兵坦克和巡洋坦克思想,二戰時開發出了一堆的奇葩無比的產品,直到戰爭接近結束時,才開發出了後來在中東戰爭時大出風頭的百人隊長坦克,但這時戰爭只差幾天就結束了。

海軍炮方面,美國大型艦炮的拉膛線技術,一直都是弱項。因為膛線質量問題,一直到三十年代前,美國海軍艦炮的射擊命中率都極有問題。

至於雷達和電子技術方面,英國產品也是能和美國並駕齊驅不落下風的存在。

其實上到英美簽定《大西洋憲章》前,英國的科技水平都是普遍高於美國,美國佔優勢的地方很少。

而美國可怕的地方則在於,其擁有將"高科技"轉化為實質性的武器裝備,同時以"海量"的產能爆發出來的工業實力。

《大西洋憲章》簽定之後,英國人被迫將自己的家中牛黃狗寶,上百年的技術積累全部向美國開放進行所謂的"技術交流交換"。從資金到技術都得到了大補的美國,仗著國力的優勢,方才大踏步的追趕上來。

而這個位面,由於英國海軍在前期敗得太慘。類似於《大西洋憲章》後英美"技術交換"的局面,在丘吉爾戰爭中第二次訪美之後,被提前了。被德國逼得走投無路的英國人,被被迫將家中上百年的積累,無論是財富還是技術,敞開了和美國進行"交流"。

1940年二月三日,經過十餘天的談判,丘吉爾在華盛頓和美國總統迦納,簽署了一份名為《英美華盛頓條約》的協議。

協議的內容,無非就是另一個位面羅斯福對丘吉爾"打劫"的翻版,只是其提前一年多開始。

協議的內容包含:英國用其在北美地區的一堆小島,換得了美國手上共計五十艘老式驅逐艦——他們中最年青的,其艦齡也高達十八歲。比起日本人"扔"給英國人的那批古董,美國人的宰起人來同樣更狠,

同時英國同意對美國全面開放其殖民地市場,以書面協議的方式承諾在戰後允許東南亞地區"獨立自治",實行美國人一貫主張的"門戶開放政策"。

印度方面,英國同意對美國開放市場,實行美國人主張的"門戶開放,利益均沾"的政策,大批的美國商品得以湧入印度。

而作為交換條件,英國人得到購買美國人出售的兩艘內華達級戰列艦的"許可"。

總而言之,丘吉爾在華盛頓,是遭遇了迦納總統赤(蟹)裸(蟹)裸的搶劫。在這過程中,若不是其"日本盟友"也滲和了一腳,露出想要出售戰列艦給英國的慾望,美國人的要價會更高。

起初美國人本想是將更加老舊的弗羅裡達和懷俄明級,安裝05毫米主炮的戰列艦強賣給英國人狂宰凱子的,正是因為日本人從中插了一腳,才被迫提高了外銷戰列艦的"品級"。

為了安撫日本人,不讓日本在這場美國對"日落帝國"的搶劫中攪屎,美國方面私下給了日本三億美元的低息商業貸款以阻止其在這筆交易中"攪屎"。

日本方面本來也沒想真的將戰列艦賣給英國人,對於這種短期內削弱美國海軍的行為心理上是樂見其成。只是天皇聽了李華梅的建議,裝作"英日"友好的架勢過來唬人,既成功地交好了英國人,也意外地得到了一大筆美國的貸款,令國內軍備的速度得以加快。

此時無論是英國還是美國,都沒有意識到,太西洋西邊的那個"矮子小國",內心裡已動了異樣的壞心思。

按英國人的設想,兩艘內華達級戰列艦加入本土艦隊後,他們總算能"均出"兩條戰列艦進入地中海,配合法國海軍壓制最近開始有些蠢蠢欲動的義大利海軍。

至於亞洲遠東,顧前不顧後的大英帝國現在已經顧不了那麼多了。目前來看,東亞最大的威脅日本,這段日子似乎非常地"乖"。不但在大英帝國最危急的時候"雪中送炭",還主動的要求銷售戰列艦,幫助大英帝國向美國人壓價。若不是有"日本友人"好心相助,丘吉爾在華盛頓時會被迦納總統宰得更狠。

當然,這一切都是李華梅搞出來的"戰略欺騙",到目前為止,無論是英國還是美國,都認為日本受制於東亞的特殊形勢,以及和中蘇兩家"世仇"的關係,在這場戰爭只能象一戰時一般,老實地趴在東亞充當英美的小弟。誰都沒有想到,日本這條惡狗會在將來反咬其一口。

雖然丘吉爾以極大的代價成功地從美國購得了兩艘戰列艦以填補本土艦隊實力巨大的不足,但該艦要加入英國海軍,最少也要等到四月以後,而從二月到三月這兩個月的時間,正是皇家海軍最虛弱的時間。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心知趁敵病,要其命道理的林漢和漢娜,哪裡可能給英國喘口氣回血的機會?

卑爾根海戰結束後,參戰的德國主力艦暫時回國大修,船廠加班加點連夜趕工,二月二十日之後,除了艦艏被魚雷重創的紐倫堡號巡洋艦外,餘下的艦隻皆已恢復到最佳狀態。

大家有贊給贊,不必小氣啊。(未完待續)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我有一劍明克街13號深空彼岸神秘復甦7號基地不科學御獸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唐人的餐桌光陰之外宇宙職業選手
相關推薦
吾欲封神仙路至尊最強熱血教師學霸養成計劃武裝鍊金韓流之綻放開工天物杜撰神相天下鬥神鬥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