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傳關於二戰的流毒甚廣的錯誤認知(上)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1.虎式坦克0萬工時,豹式二十萬工時,T4五千工時。

這是遺毒甚廣的說法,其毒源可以遠至九四九五年時期,當時我就在某內某軍事雜誌上看到此說法。主要原因是蘇德的工時計算方法不同引起的,但具體多少,網上爭議極大。但遠沒有虎豹的工時是T4的五十倍六十倍這麼誇張。

而四號坦克的工時,甚至比T4還有少——有三千,四千工時之說。

T4出現過五千工時的,但那是一九四二斯大林格勒版的,質量極糟糕,甚至連最基本的瞄準裝備都無,開火得用測距機槍先測打一發。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虎豹的生產工時之於T4,複雜的地方在幾個地方:虎豹的裝甲鋼用的是扎制加表面硬化處理的,這個比以鑄造炮塔為主的T4要複雜得多。坑爹的重疊式負重輪設計,加重了維護和生產的麻煩,當然,帶來的好處是人機工程出色,舒適性較佳。但是,虎豹的重量,實在對不起他們的防禦——豹45噸左右,M6的重量也差不多,但黑豹的防和攻都不如M6。只是機動性上稍有優勢。

關於虎豹工時的說法,只是我的一家之言,具體的情況由於資料不全,一直不能找到確切的資料,歡迎大家指錯。關於這個問題,很多地方都有在討論,但始終沒有找到確切的答案。如果誰能拿出確切的資料和資料的話,那真是功德無量了。

。M4坦克打火機之說。這個說法是被某些德粉蘇粉有意地誇大了。從二戰毛子坦克兵的回憶錄來看,他們對其的安全性的評價甚至比T4還高。

某些德痴說M4坦克一點火星就起火。事實上,二戰所有的坦克,只要是使用汽油機的,在這一點都是相同的。除了用柴油的T4和日式坦克。強如黑豹,老虎,一旦動力室被擊中,一樣也是避免不了起火的命運。

事實上,M4坦克是相當出色的一款坦克,其改良潛力甚大。打火機之惡名,主要在於1944年D日後到阿登的那段時間。因為前期在他過得"太舒服"——在非洲上欺負的盡是三號四號這些小玩意,那兒雖然有虎出沒,也只有幾隻。因為忽視,所以並沒有將裝甲,火力的潛力全挖出來。D日到阿登的那段時間,M4被虎豹一頓痛打之後,米妖對其進行全面的改進升級——加厚裝甲,換裝了長管76炮,使用溼法儲存彈藥。其效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二戰最終最強的改良型,M4AE,其正面的防護甚至達到10~150毫米,直追黑豹甚至稍有勝出。長管的76炮,其穿甲性也也微勝T4-85一線。配合其二戰最出色的火控和追獵效能,綜合能力,已略在T4-85之上——當然,打虎豹還是有些吃力,但已不象最初時那般。而二戰時,M4在戰場上的一些妖孽級別的改良型,變型車,比如小飛象,裝了105榴彈炮的,以及二戰後以色列的改良型超級謝爾曼。關於這個罈子裡討論甚多,就不重複了。\

二戰時的各種坦克,剛登場時,其實都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著名的黑豹,動力裝置莫名其妙起火,和M4一樣,也是一打就著的。庫爾斯克戰役時,大量的黑豹不是被擊穿,而是中了一炮,坦克沒事,車子卻莫名地燒起來了,原因是供油系統有問題。T4剛上場時,坑爹的兩人炮塔導至這款坦克沒法發揮出真正的戰力。經過戰爭的洗禮之後,後方根據前線部隊的意見改進了設計,上面兩款坦克都成為經典。

M4的名聲不是太好,個人認為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是他參戰時間太遲——真正大規模參戰和經歷戰爭嚴酷考驗的是1944年六月六日以後的戰事,在西歐戰場上的坦克戰只打了不到一年的時間。阿登戰役之後,前面半年暴發出的各種問題後,開始解決這方面的問題,等M4把這些問題都解決了,整出長管炮,厚裝甲,溼法儲存,效能大大提升的M4之後,還來不及表現,戰爭結束了.......所以大家記住的印象最深刻的,就只有他在前期的惡名了。

另一個原因,在中國,關於二戰,德粉很多,捧虎豹,他們黑M4不奇怪,第二多的是毛粉,他們捧T4,自然也不屑M4。同時得罪了這[兩個群體最多的德粉和毛粉,M4前期毛病,就被大家抓住了一頓痛打,被過度地放大了。(這是個人的一家之言,大家笑笑就行。別太頂真。)

:科技樹德國最高

事實上,二戰時德國的軍工科技,最多只能排老三,英米都勝過他一線。真正可認定高出英米許多的科技樹,僅有V系列火箭一項。當然,鐵拳和MP44這類小東西也算吧。

二戰前的德國,受制於凡爾塞條約,幾乎所有軍工科技的研製都受到了壓制。這導至其前期的武器極差,尤其是在陸軍。只是仗著出色的戰術和士兵素質才贏得了前期戰爭的勝利。而到了末期,那些所謂的末日科技又是什麼樣的呢?

號稱稱無敵的ME6戰機,其發動機壽命不過二十多個小時,同時極易著火。是有名的本方王牌飛行員殺手。

所謂的二號最強的活塞戰機TA15,其最強之名,還得再加上之一二字。能和他競爭的,有英米的噴火,米妖的奶瓶三兄弟F4U***47,F6F,以及野馬H,事實上,當TA15出場時,德國在活塞式戰鬥機方面,已經全面落後英美了。1944年之後,英美這邊,二千馬力的發動機的戰鬥機滿天飛,而可憐的漢斯還在用1700的發動機在爬,而在新式發動機的研製和開發方面,當時的德國發動機由於過度重視富油燃燒,一直被火花塞結焦問題折磨,以至於194年到1944年下半年整整一年半,當英美的二千馬力發動機裝備使用時,而德國大票的戰鬥機,還在使用老發動機。

注:噴火使用的梅林發動機,和BF109使用的DB601發動機,氣缸容量都相差無幾。但是,英國把梅林整了又整,重量基本不變的情況下,最後硬是在氣缸量不變的情況下,整出了二千馬力的噴火14。

而德國這邊,發動機開發到BF109F型的1400馬力左右時,就再難前進了,後面的BF109G,換上了更大的氣缸,重量大增,而馬力也只是勉強爬到一千七百多。而同一時期,英國的另一款發動機,格裡芬(也就是獅鷲)發動機,使用同型別的氣缸和差不多的重量,卻飛出了500馬力,到二戰結束時甚至開發出三千馬力的。

在和英國的空軍對抗中,當使用的000馬力的噴火14出場時,德國空軍在戰鬥機質量上,已全面落於下風了。

關於航空發動機的開發問題上,無論是BF109的DB601還是FW190的BMW系列,都沒有裝備中冷器這一關鍵因素,少了中冷器,可以減少發動機的重量,在早期增壓不大的情況下時並不致命,但造成的致命後果就是,隨著發動機氣缸增壓越來越大,沒有中冷器的弊病也越來越嚴重——到二戰中後期,德國發動機的燃燒室的壓力一直上不去,而同一時期英美的發動機進氣壓則在不斷地上升。去掉中冷器的重量優勢,再也不能抵消中冷器帶來的發動機馬力和效能上提升的優勢。缺少中冷器也加重了發動機火花賽結焦的問題。(此說法引用的是空軍之翼上網友GLEN的觀點,此人乾貨不少。引用時標註一下他的版權)DB601發動機早早地就在1400馬力位置就停下腳步潛力挖盡,明顯是因為缺少中冷器的原因。

英式發動機,我在曾在電視軍事節目上看到這麼一個評價,一升的燃油,英式發動機可以飛行比德式長五倍的距離——此為央視節目的二戰報道,這個說法要打個大問號,不過英式發動機比德式省油是公認。主要原因也在於貧油燃燒方面牛牛做得比漢斯好很多——因為德式發動機過度注重富油燃燒的原因,註定了他們不省油。

至於E系列戰車,更多的只是保時捷博士的瘋狂設想——這東西,僅是圖紙上的一些瘋狂設想而已。(未完待續)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我有一劍明克街13號深空彼岸神秘復甦7號基地不科學御獸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唐人的餐桌光陰之外宇宙職業選手
相關推薦
吾欲封神仙路至尊最強熱血教師學霸養成計劃武裝鍊金韓流之綻放開工天物杜撰神相天下鬥神鬥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