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盡用楚人?(2)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拓跋恆的話音一落,江文蔚就站出來說道:“大王,臣舉薦戶部侍郎韓熙載趕赴宣州,宣揚大王的恩德,撫慰地方。宣州百姓向來恭順,此次叛亂,必然是被有些人挑撥所致,臣以為大王不必調遣大軍,當以撫為主,使百姓感受新朝的寬仁之風。自古仁義之主,必然能使萬民鹹服,百姓安居樂業。如果。。。如果一味的廝殺,恐怕有傷大王的聖德之心。”

江文蔚的話雖然繞來繞去,可是意思很明顯,他表明自己的態度:別派兵了,派一個重臣趕赴宣州安撫百姓,應該就可以將叛亂平定下去。自古百姓只有在活不下去了,才會造反,現在宣州的百姓雖然破了些財,可還沒有到哪種程度啊。

不用兵,這軍費就消減了很多,這正好暗合範質的心意。範質作為大楚的財長,整天為了這錢糧耗盡了心血。前一陣子,楚國終於從李唐哪裡掙來了大批的錢財,可是,這一場仗打下了已經花費了不少,更重要的是,這李唐的地盤被大楚給接管了,為了把頻臨崩潰的經濟重新有序化,馬雲大筆一揮,田賦啊、商稅啊免掉了很多,還開展了大錢的兌換活動。這一下子就少了很多進項,而且地盤大了要擴軍防守啊,軍隊擴大了,吃糧餉的兵也多了,再加上這地盤大了以後公務員也陡然增加了不少,此外遊說的活動金、降官的慰問金、軍隊勝利的賞金、遷都的安置費、袁州等地大旱的救濟金,亂七八糟的一股腦兒湧來上,處處都要錢,這楚國的國庫登時就癟了。用範質的心裡話說,別打了,消停消停吧,等個五年,啊,不,只要三年時間,咱們大楚就能變個樣,倒是不管是北伐、東征,還是西進,咱們兜裡有錢,怎麼花都不怕啊!

範質趁熱打鐵,站了出來附和道:“大王,江大人言之有理啊,這百姓大多數人都是手無寸鐵的婦孺,就算是精壯的漢子,也不過是圖有氣力罷了,這。。。這要一打仗,軍士們為了爭功,恐怕。。。恐怕一場廝殺下來,宣州三年都恢復不了元氣啊!大王,百姓是國家的基礎,可不能如此殘殺啊!”

馬雲微微點了點頭,他對江文蔚和範質的話,還算比較認同的,更關鍵的是,這幾位大臣說得是叛軍,在馬雲看來就是農民起義,馬雲心中暗暗思索:我怎麼說也算是有道明君吧,怎麼下面會有農民起義呢?就算是老百姓生活差了點,可這跟我有個毛的關係啊,生活差那是李景搞的事啊,我才佔領江南不到兩月啊。

更何況,現在楚國的形勢,馬雲心裡很清楚,表面上看起來是軍力鼎盛,無人敢抑其鋒,事實上,楚軍現在已經相當疲憊了。而且楚軍的主力(5萬人)在朱元的帶領下,駐守在淮南一線,一面負責淮南的防守,一面加緊整頓李唐的淮南降軍,而江南的人馬,2萬人在馬光猛的帶領下駐守洪州,整頓洪州、宜州、袁州、虔州、建州、建州、江州的降兵和防務,剩下3萬人,一萬人駐守金陵;一萬人在潤(潤州)、常(常州)防禦使曹彬的率領下,還有一萬人在錢清的率領下駐守在宣州,一面防禦吳越,一面拱衛金陵。

這麼一來在江南地區,楚國的兵力是極其空虛的。這還是因為江南是新佔領的,而在嶺南地區,駐守的兵力就更少了,只有徐威帳下3個師的人馬。由於楚國擴張的太快,它現在已經完全處在走鋼絲的危險境地。在淮河一線,楚國的軍隊是最多的,山南東道(唐州、鄧州、襄州)、再加上淮南道總共有正規軍9萬人馬,民團兵三萬,而在江南整個兵力統合在一起也才僅僅9萬人(不包括水軍)。

由於兵力較少,馬雲這佈置的吳越一線防禦的時候,採用“守城不守縣”的政策,就是只防守重要的州城,而對於州下面的縣,則僅僅是依靠捕頭這些人來控制地方。這就造成了這次張仁發叛亂,一呼百應,連克數縣的局面!

政府方面的江文蔚、範質可能不知道楚軍的情況,可是兩位樞密使怎麼可能不知道眼下的困難所在啊。李驤和王贇對視一眼,作為軍方的大佬,王贇站了出來,說道:“大王,臣以為當以剿為主。諸位大人可能不知道,這宣州往東走,金陵一帶,我軍的兵力是極多的,可是往西走,去翕州(今安徽翕縣)、饒州(今江西鄱陽縣附近)、信州(今江西上饒),那一帶我軍軍力空虛,每州只有區區一個團的兵力,自守是綽綽有餘,想破敵可就難了。江南西道都統馬光猛馬提督帳下,轄地很大,可以依靠的兵力卻只有區區兩萬,這。。。臣以為,我軍應該趁著叛軍實力尚未大彰,對內對外的影響還沒有擴大的時候,快刀斬亂麻,一舉將叛軍擊潰!如果派遣朝廷重臣安撫,一旦錯過戰機,讓賊勢變大,朝廷恐怕就陷入被動了!”

王贇的話,也很有道理。馬雲有點猶豫了。現在楚國最需要什麼?最需要一個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面,它需要三五年的和平期,來發展壯大自己。就守衛金陵來說,最少最少也得三萬人馬。可是整個江南西道才2萬人馬,嶺南東西兩道和在一起才3萬人馬,然後荊南道2萬人馬。如果,宣州的叛軍還是真的向西進軍,對楚國來說,就被動了。想平叛亂,沒有多餘的軍隊啊!

“王樞密,你是不是過慮了。先不要說這宣州的叛軍會不會西進,就算他們西進,朝廷也可以搶先一步,傳令馬提督,由他來調配江南西道的兵力,堵住叛軍西進的道路,將叛軍給困在涇縣,到時候,他們無路可走,除了和談,還能做些什麼呢?”江文蔚說道。這老頭原樣:宜撫不宜剿。

“徐愛卿,你的意思呢?”馬雲看了眼默不作聲的徐仲雅,詢問道。

“臣,臣在想涇縣縣令廖居素等人為什麼會和叛軍同流合汙,而不是竭力死戰呢?”徐仲雅沒有正面回答馬雲的問話,反而丟擲了一個問題。徐仲雅的話說得輕飄飄的,可卻是說出了一個事實:張仁發不過一個屠戶罷了,他最開始的時候怎麼可能一下子糾集那麼多的百姓啊,再說,就算楚國的新政對百姓來說有些虧損,可總比李唐的時候,大錢形同廢紙一樣,要好一些吧!另外,你要考慮到這是五代時期,老百姓對官員的敬重和懼怕,那是很厲害的,如果靠著涇縣的城牆,再加上那些捕頭衙役,組織一些城中百姓,對付那些沒有什麼攻城器械的叛軍來說,肯定可以堅守一段時間的,等到錢清的大軍到了,那還不是輕鬆的將叛軍給撲滅了呀?

這問題一拋出來李驤和趙普心裡就“咯噔”一下,眼睛忍不住就瞟向了馬雲。御座上的馬雲並沒有真是意識到徐仲雅話裡面的含義,他嘴角一撇,冷冷的說道:“這個涇縣縣令廖居素不是自居護國平章事嗎?想必他對我們大楚是懷恨在心了。有這麼一個反抗的機會,他當然不會放過了。哦,對了,趙愛卿,李景最近在長沙都做些什麼啊?”

馬雲的口氣很是平淡,也聽不出來他心中的好惡。不過趙普畢竟跟隨馬雲多年了,他眼睛轉了轉就猜到了馬雲的心意,躬身說道:“大王,違理侯李景在長沙的宅院裡,閉門不出,整天也無非寫寫詩詞罷了。恩,太上王在長沙的時候,還曾經和違理侯一起談論過詩詞,違理侯還曾經寫了一首詞,太上王甚是讚許,稱讚他是當代第一流的詩人。”

馬雲一笑而罷。

徐仲雅站出來繼續說道:“大王,李氏父子在江南執政近30年,小恩小惠不斷。江南百姓多受其愚弄,臣以為李氏在一天,這江南百姓恐怕就很難盡服,這。。。是不是。。。”

徐仲雅的話吞吞吐吐,可是意思卻很明顯,他主張把李景一家給做了。王朝的更替,從來都不是脈脈溫情的,即便是性子和善的李昪(李景他爹),還不是一樣將自己的上司,吳王一家全部給圈禁起來,讓他們自生自滅。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馬雲搖了搖頭,斷然拒絕道:“李景之所以失國,無非有三:第一,用人不賢;第二,疏於國政,第三,不體恤百姓。我們大楚之所以能夠橫掃江南,靠得也就是體恤百姓、勤於國政、群臣賢明。國家穩定在於百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只要百姓擁護我們,李氏一族,又怎麼可能死灰復燃呢?”馬雲先給下面的幾位大臣帶了個高帽,接著又自吹自擂起來。這一下就把基調抬得好高,徐仲雅默然不語了。

馬雲接著說道:“即便是那張仁發,嘿嘿,難道他心裡真的就是想為李唐復國嗎?如果他真的忠君愛國,當時我大軍進兵金陵之時,他又怎麼不揭竿而起呢?”

徐仲雅想了想,說道:“大王,這恐怕是那個涇縣縣令廖居素出的主意吧!江大人,你對這廖居素可有所耳聞?”

眾人的眼睛刷的一下,又轉到了江文蔚的身上。江文蔚躊躇了一下,說道:“這廖居素原本是校書郎(太子東宮所屬學館中校勘典籍的官員),這個人慷慨大方,對人誠懇,倒也是個坦蕩的君子,只不過為人剛正不阿,向來是有什麼就說什麼,根本就不在乎別人的臉色,他。。。他後來曾衝撞過違理侯,於是,就被貶斥到楚州當司馬,再後來,又被貶到涇縣做了個縣令。。。”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江文蔚說道廖居素的時候,語氣裡多有感慨,不過,他心裡也明白,這個廖居素既然當了什麼護國平章事,那就是叛軍的首要人物了,這種人不會有什麼好下場的。

馬雲怔了一下,嘴上說道:“照你這麼一說,這人倒也是一個直臣了。可惜,可惜了啊!”可他心裡卻有點膩味,在這種情況下,江文蔚都這麼誇讚廖居素,這就可以知道廖居素確實不錯,可惜,這麼好一人,幹嘛非要造我的反呢?

見馬雲一臉可惜的樣子,似乎還沒有意識到這其中的問題。徐仲雅在一旁又徐徐說道:“陛下,江南西道的布政使是原來虔州刺史汪仁義,從觀察使到各個州的刺史,都是經過大王仔細甄別的,可是下面各縣縣令、縣丞等人則基本上沒有什麼大的變動,這。。。”

馬雲的眼睛一下子瞪大了,涇縣的廖居素同流合汙了,而綏安縣、寧國縣的縣令也同流合汙了,這。。。tmd,這,這江南西道的縣令要是都反了,這不是成了農村包圍城市了嗎?

馬雲立刻說道:“趙愛卿,你立刻傳召荊南道都統曹芸,命他派人嚴密監視李景,如果有異動,以反叛罪論處!恩。。。再傳旨江南西道都統馬光猛,命他會同汪仁義,如果下屬州縣有異動,可以先斬後奏。恩。。。在傳旨水軍第一軍提督林仁肇,命他帶領10000水軍立刻進入洞庭湖,隨時支援洪州,恩。。。加馬光猛兵部侍郎銜,節制林仁肇。”

馬雲的命令一道一道下來,傻子都知道馬雲心裡是怎麼個想法了。江文蔚張了張嘴,最後把話給咽了回去,這命令顯然是衝著降官去的,他自己身處嫌疑之地,不好說話啊!至於範質,眼皮子向下一耷拉,心裡就開始算錢。

拓跋恆站出來說道:“大王,臣以為這。。。這都是捕風捉影的事情。涇縣出了一個廖居素,未必其他的縣令都是一丘之貉啊!特別是江南西道,我軍威名赫赫,先後擊潰李唐的15萬大軍,哪裡的人未必有這個膽子。而且,臣以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大王留用了他們,不如就相信他們。等開了科舉,挑撥了賢良的人才,在一一替換不遲啊!”(未完待續)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神秘復甦唐人的餐桌不科學御獸宇宙職業選手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光陰之外7號基地我有一劍深空彼岸明克街13號
相關推薦
窮小子豔福星近戰召喚師暗皇特工學生明臣燃情代價轉運奇仙仙子譜鋼鐵男是怎樣煉成的貓魔御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