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6-1768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1766]

讓人難以理解的是,他沒有找東西塞鼻孔,卻拿了個碗,就放在鼻子下面,一邊騎馬一邊接著,連續兩天兩夜趕到松山,據說到地方時,接了幾十碗。

反正我是到今天都沒想明白,拿這碗幹什麼用的。

會戰地點,松山,雙方亮出底牌。

清軍,總兵力(包括孔有德等雜牌)共計十二萬,洪承疇,總兵力共計十三萬,雙方大致相等。

清軍主將,包括多爾袞、多鐸、濟爾哈朗等精銳將領,除個把人外,都很能打。

洪承疇方面,八部總兵主將,除吳三桂外,基本都不能打。

至於戰鬥力,就不多說了,清軍的戰鬥力,大致和關寧鐵騎差不多,按照這個比率,自己去想。

換句話說,要攤開了打,洪承疇必敗無疑。

但洪承疇,就是洪承疇。

崇禎十四年(1641)七月二十八日,洪承疇突然發動攻擊,率明軍搶佔制高點乳鋒山,奪得先機。

他十分得意,此時他的軍中的一個武官對他說了一件事:

佔據高地固然有利,但我軍糧少,要提防清軍抄襲後路。

然而洪承疇似乎興奮過度,把那個人訓了一頓,說:

我幹這行十幾年,還需要你提醒?

大多數歷史學者認為,這句話,就是他失敗的最終原因。

因為就戰略而言,固守是最好的方法,進攻是最差的選擇,而更麻煩的是,當時的洪承疇,在進攻之前,只帶了三天的糧食。

無論如何,只帶三天的糧食,是絕對不夠的。

所以結論是,一貫英明的洪承疇,犯了一個愚蠢的錯誤,最終導致了戰敗。

我原本認為,這個結論很對,洪承疇很蠢,起碼這次很蠢。

後來我想了想,才發現,洪承疇不蠢,起碼這次不蠢。在他看似荒謬的行動背後,隱藏著一個極為精明的打算。

其實洪承疇並不想進攻,他很清楚,進攻極為危險,但他沒有辦法。

因為有個人一直在催他,這個人的名字叫陳新甲,時任兵部尚書,而這位陳尚書的外號,叫小楊嗣昌。

楊嗣昌同志的特點,是風風火火,玩命了幹,能得這個外號,可見陳大人也不白給。

自打洪承疇打持久戰,他就不斷催促出戰,要洪督師趕緊解決問題,是打是不打,多少給個交代。

但洪承疇之所以出戰,不僅因為陳尚書嘮叨,像他這樣的老油條,是不會怕唐僧的。

[1767]

他之所以決定出戰,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兩個字——沒錢。

我查過資料,明末時期的軍餉,以十萬人計,吃喝拉撒外加工資、獎金,至少在三十萬兩白銀以上。

要在平時,這也是個大數,趕巧李自成、張獻忠都在鬧騰,要是洪承疇再耗個幾年,崇禎同志的褲子,估計都要當出去。

所以不打不行。

但洪承疇不愧為名將,所以在出發前,他想出了一個絕招:只帶三天糧食。

要還沒明白,我就解釋一遍:

帶上三天糧食出征,如果遇上好機會,就猛打一悶棍,打完就跑,也不怕對手斷後路。

如果沒有機會,看情形不妙,立馬就能跑,而且回來還能說,是糧食不夠了,才跑回來的,對上面有了個交代,又不怕追究政治責任,真是比猴還精。

精過頭,就是蠢

如果換了別人,這個主意沒準也就成了,可惜,他的對手是皇太極。

皇太極不愧老牌軍事家,剛到松山,還在擦鼻血,看了幾眼,就發現了這個破綻。

八月二十日,就在洪承疇出發的第二天,他派遣將領突襲洪軍後路,佔領錦州筆架山糧道。

“欲戰,則力不支;欲守,則糧已竭。”洪承疇徹底休息了。

當然,當然,在徹底休息前,洪承疇還有一個選擇——突圍。

畢竟他手裡還有十幾萬人,要真玩命,還能試試。

於是他找來了手下的八大總兵,告訴他們事態緊急,必須通力合作,然後,他細緻分配了工作,從哪裡出發,到哪裡會合,一切安排妥當,散會。

我忘了說,在這八個總兵裡,有一個人,叫做王樸。

第二天,突圍開始。

按照洪承疇的計劃,突圍應該是很有秩序的,包括誰進攻,誰佯攻,誰殿後,大家排好隊,慢慢來

可還沒等洪承疇同志喊一二三,兩個人就先跑了。

那兩個先跑的人,一個是王樸。

如果沒有重名,這位王樸兄,應該就是八年前,在黃河邊上收錢,放走諸位頭領的總兵同志。

照此看來,他還是有進步的,八年前,收錢讓別人跑,現在撒腿就跑,也沒想著找皇太極同志拿錢,實在難得。

而另一位帶頭逃跑的,史料記載有點爭議,但大多數人認為,是吳三桂。

[1768]

無論如何,反正是散了,徹底散了,全軍潰敗,無法收拾,十餘萬人土崩瓦解,被人殺的,被踩死的,不計其數,損失五萬多人。

洪承疇還算是鎮定,關鍵時刻,找到了曹變蛟、丘民仰,還聚了上萬人,佔據松山城,準備伺機撤退。

可是皇太極很不識相,非要解決洪承疇,開始圍城,勸降。

洪承疇拒不投降,派使者向京城求救。

可他足足等了半年,也沒有等來救兵,他很納悶,為什麼呢?

因為他糊塗了,就算用腳趾頭想,也能明白,援兵是絕不會到的。

要知道,他老人家來,就是救援錦州的,能帶的部隊都帶了,可現在他也被人圍住,再去哪裡找人救他?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其實洪承疇同志不知道,皇帝陛下也在等,不過他等的,不救兵,而是洪承疇的死亡通知書。

按史料的說法,洪承疇同志被圍之後不久,京城這邊追悼會什麼的都準備好了,家屬慰問,發放撫卹,追認光榮,基本上程式都走了,就等著洪兄弟為國捐軀。

其實洪承疇原本也這麼盤算來著,死頂,沒法頂了,就捐軀。做夢都沒想到,他連捐軀都沒捐成。

崇禎十五年(164)二月二十日,在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松山副將夏承德與清軍密約,開啟了城門,洪承疇被俘。

幾個月後,無計可施的祖大壽終於投降,這次,他是真的投降了。

自崇禎十三年(1641)至崇禎十五年(164),明朝和清朝在松山、錦州一帶會戰,以明軍失利告終,史稱“松錦大戰”。

除寧遠外,遼東全境陷落,從此,明朝在關外,已無可戰。

訊息傳到北京,照例,崇禎很悲痛,雖然這幾年他經常悲痛,但這次,他尤其激動,連續幾天都淚流滿面,因為他又失去了一位好同志——洪承疇。

按目擊者的說法,洪承疇同志被抓之後,非常堅強,表示啥也別說了,給我一刀就行,後來英勇就義,眼睛都沒眨,很勇敢,很義氣。

所以崇禎很是感動,他親自主持了洪承疇同志的追悼會,還給他修了壇(明朝最高規格葬禮),以表彰他英勇就義的精神。

洪承疇沒有就義,他投降了。

當然,他剛被俘的時候,還是比較堅持原則的,沒有投降,結果過了幾天,由於平時沒有注意批評和自我批評,關鍵時刻沒能挺住,還是投降了。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神秘復甦唐人的餐桌不科學御獸宇宙職業選手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光陰之外7號基地我有一劍深空彼岸明克街13號
相關推薦
金瞳麥田裡的守望者狼群流氓之風雲再起開天秘史戰魂射鵰之我是小人物魔法變狼圖騰當我愛上校花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