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棉花采摘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10月的中旬左右,棉花終於到了採摘的日子了,已經是包頭這邊採摘的極限了,包頭這邊,氣溫波動非常的明顯,夜裡,已經進入到了零度了,土地沒有變成凍土,卻也氣溫極低,大陸棉如果不是生長期足夠長,又經過了合理的水肥的灌溉,擁有著極大的植株,恐怕要堅持下來也很難,為此,早在進入十月開始,就採用了保護根部和保暖的舉措的。

好在,15天的堅持,讓棉花的產量,每畝又增長了3%左右,也就是說,一畝地多了快10斤,這是一個不小的數字,讓產量百尺竿頭更進了一步,這些新增的數額,都是淨賺的。趙書明等人,笑得幾乎是合不攏嘴,早在一兩個月之前,他們就確定要賺錢了,可是到底怎麼賺錢,賺多少錢,還不太確定。

早在一個多星期之前,為了棉花採摘,各家都在做著準備,農場本來的工人,他們會作為主力,但是人員還是不夠,根據老農民的預測,一週之後,包頭會降雨夾雪,不適應棉花的採摘和晾曬,所以,最起碼要2天之內,完成整體的採摘工作。

2天之內,完成210頃的採摘,僅僅依靠農場現有的3000多名工人,是絕對不行的,周圍的勞動力,大部分都被包頭的各個工廠,以各種名義招募了,但是幾大家族還是從山西,甚至是陝西,找來了採棉工人,正因為產量巨大,給獎勵也很高。一畝地如果能夠在半天之內完成,是1元。一天的話,會降低到7角。

饒是這樣。這樣的待遇也極高,打零工而已,2天的時間,又是在種植小麥之前,正好是一個空擋,2天完成兩畝地,最少也是1.4,多了可能是4元,如果速度更快。兩天幹的更多,說不定會更多。

超過7000人,就這麼的被吸引來而來了,差不多總數達到了1萬人以上,2天時間,完成採摘,應該是沒問題的。

290斤左右的畝產量,出棉率大概在四分之一,那就是70斤左右的皮棉。按照現在棉花每斤的0.32元的價格,每畝的收入就是21元左右,這不知道比種糧食,多出了多少。扣除了工資和成本,這個收益非常的驚人,所以。每一畝地平均拿出來1元,這很輕鬆。

採摘的時候。沒有通知眾多地主,可是包頭才有多大。幾千人的採棉工人,又沒有刻意的保密,很快的,各家都知道了包頭的棉花即將採摘的事情了。

這半年多以來的,包頭的棉花種植,大家都看在眼裡,5月份的時候,移栽,不少家裡還購買了一部分的棉株,他們的棉株,幾乎都在半個月之前,就採摘完畢了,成果非常的喜人,每畝地的平均,從原來的70斤左右,攀升到了180斤,皮棉的產量更是提升了3倍多,所有人都看出來了種棉花的好處。

平常的土地,只是一個累積,大部分的家族,之所以購買土地,是因為土地是一種資源,一種可以不斷升值的資源,但是土地的產出,無論是跟錢莊銀號,還是跟走商坐商相比,差的不是一點半點,長工耕種或許收入多一點,也不會超過2元,佃戶來種的話,那就更少了,幾萬畝的土地,每年收穫的,不過是一點糧食,在青黃不接賣出去,或許還能多掙一點,糧食下來的時候賣出去的,幾乎沒多少收益,不少地主只能賣出去一部分,剩下的,往往就放在那裡,腐朽或者壞掉了。

棉花不一樣,哪怕是現在種植棉花的人越來越多,可是棉花依然是供不應求的,從棉布,到棉襖,棉被,棉鞋,越往北方,這些越發的重視,過去,一般的收成在70斤以下,還是天照顧的情況,一畝地生產10斤左右的皮棉,可以銷售三四元,可是種不了糧食,連續的耕種,還會讓土地肥力下降,收入會多一點,也很快到手,沒多少人願意,現在不一樣,多了3倍以上的皮棉產出,頓時棉花變得不一樣了,雖然投入的成本高,種子,化肥,還有其他的一些管理,人力也高不少,可是收益也高,一畝地翻了10倍,聽說包墾公司的更多。

這樣的傳聞,在整個包頭的地主哪裡,很有市場,知道棉花的人,對比自己的棉花,在比照包墾公司的棉花,他們就知道,產量應該是不如的,可是多出了多少,則需要權衡的,包墾公司早在兩個月前,就已經單獨的列出去了,作為一個主要做農業的公司,各方面的股權也剝離出來,另外成立了一個包頭商業總公司統籌管理,現在已經成立的水泥廠,棉紡廠,面粉廠,磚廠和公路公司,甚至是錢虎的工程隊,也都納入到了這個商業總公司之中,暫時只是一個雛形,具體佈置還需要慢慢的確定。

包墾公司的標準也列下了,土地納入到包墾公司的管理之中,按照包墾公司的計劃,統籌種植,管理,收割和銷售工作,最終的利益,扣除了必要的費用,比如人工公司,公司開支,還有賦稅等,最終的收益,會分成三個部分,30%提取到包墾公司,作為包墾公司的管理費,20%作為公共建設和裝置投入,也兼顧少部分的慈善,比如興建小學,建橋修路等等,只有剩餘50%的收益,才會作為土地主人的收益。

這樣下來,等於少了差不多5成,白白的把收益交給別人,如果不是差別特別的巨大的話,恐怕沒有一個人願意。很多地主有意向跟包墾公司合作,卻沒幾個成功的邁出這一步。

收割的現場,一萬多人,已經分散到了各自負責土地之中,稀稀疏疏的,可是田間地頭,一群一群的地主帶著家丁管家們,站在那裡,特別是負責計量那裡,站的人最多。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楊元釗是早有準備,計量那裡,是一個空場,一來計量起來也比較的方便,二來也方便這些人看,把這些地主們的土地,納入到包墾公司的範圍之中,是楊元釗早就計劃實施的一個步驟,包頭的土地,9成5以上,都集中在大地主的手裡,其中侯家最多,幾千頃的土地,一旦併入到包墾公司的範圍之中,可以為棉花的生產,提供足夠而優良的原料,楊元釗並不是著眼於一個城市,只有在包頭擁有足夠多的原料,才會避免被別人卡主脖子,包頭工業的路,才會做的更好。

楊元釗和劉澍站在一起,表情輕鬆,旁邊,是地主之中的頭面人物,侯金盛豁然在列,他心不在焉的跟旁邊的地主閒扯兩句,可是眼光和注意力,還是放在了這邊計量上面,數千頃的土地,如果要是種植棉花的話,就需要提前佈置,他也算是棉紡織廠的投資人,也介入到公路公司之中,對於包墾公司算是瞭解的,包墾公司不會主做棉苗,5月流出來的,不過是包墾公司在種植的時候,剩餘的棉苗,根本無法種滿全部土地,這樣一來單獨依靠棉花,獲得巨大的利益這一條路走不通了,現在就看,這個產量是多少,真的要是高的多的話,為了利益,投入進去,又何妨。

其他的地主,何嘗不是同樣的想法,甚至連劉澍都略微的有些緊張,第一次的大規模種植棉花,豐收是可以看到,豐收多少,這很關鍵的。

伴隨著一聲令下,210頃土地之中,上萬人開始快速的動手了起來,每個人兩畝地,這個採摘的速度也連續的攀升上去,棉花的種植非常的規律,每一個棉株之間的距離,也是經過了絕對的科學計算的,保證足夠的陽光照射和水肥等方面的均衡,不像是別的棉花地一樣,種的滿滿的,連人都站不下去。

參考後世的裝備,為採棉工人製作了一個行頭,口罩,舒服的布袋,加上一些頭套之類的,防止被棉花傷到,又保證了效率,有一些熟練的採棉工人,效率明顯很高,比同行的最少快了一大截。

楊悅帶著幾個年輕的學生,在田間地頭進行記錄,這是第一次大規模種植,還有化肥等的使用,這些都是珍貴的第一手資料的,在美國的時候,楊悅已經做過了關於大陸棉的產量的三維對照,現在,跟包頭這邊生產的產量做了一個橫向的對比的,當然是包頭這邊的產量,遠遠的超過美國那邊的產量,從200斤,到280斤,這個提升幅度,可以絕對不小,40%的提升。

楊悅細緻的看著植株,幾個學生,按照他的指點,從棉花的根莖葉,還有棉桃的成長等諸多方面,做了一個細緻入微的統計,分別的寫到一張紙上,因為考慮到了每一個植株,速度特別的慢,半個多上午,才完成了小半畝,而另外一邊,一畝地的收割已經完成了,幾十個人一起,把棉桃拉倒計量那裡稱重,這時候,不管是有心無心,做出任何的表情的,大部分人都向那裡湧了過去,所有人都在關注著具體的產量,到底是多少。(未完待續。。)

...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深空彼岸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宇宙職業選手7號基地不科學御獸神秘復甦明克街13號光陰之外唐人的餐桌我有一劍
相關推薦
重生之大梟雄北洋梟雄宅在隨身空間我家後院是唐朝三界超市無限氣運掠奪星際網購大時代帝霸唐銘盜賊王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