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造反了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崇禎十四年八月六日凌晨,沖天的火光映紅了半邊天。那沖天的火光的源頭就在京師外運河上,通州方向。

通州是京師東面的門戶,也是運河入京前必經之地。朝廷在年前調整京畿九鎮前,通州就已經設有一鎮總兵。調整後,通州與昌平密雲,同隸屬於京師警備大營。

天津屬於京畿最外圍的一鎮,而通州已經是京畿防禦圈的中層了。

京城的禁衛大營接到稟報後,大為驚惶。禁衛大營協理侍郎張福臻禁衛提督定國公徐允禎禁衛大營內臣提督王德化不知所措。

王德化甚至以為是發生了兵變,差點準備收拾東西逃跑。

還是張福臻和徐允禎稍微鎮定一些,派人出城打探。

大人,楚軍兵變了,聽說楚國公帶著十萬楚軍殺過來了...

楚國公叛亂了徐允禎根本不相信,大行皇帝賜封楚國公為遼東郡王,又任他為顧命大臣,如此榮耀,他又是大行皇帝義子,怎麼可能反了更何況,楚國公哪來的十萬大軍

那報信的人跪在地上,屬下也弄不太清楚,通州那邊火光耀天,運河上好似一條火龍,無數的船隻軍艦,有說是通州兵變的,有說是楚軍入京的......

賜姓剛在天津遇刺,怎麼可能轉身就帶兵進京來了。徐允禎也瞪了那人一眼。稍可靠的訊息是什麼

聽說楚國公遇刺後,北洋水師就佔據了天津鎮,解除了天津鎮兵馬的武裝。然後如今又一路順著運河入京,通州鎮試圖阻攔,被他們直接擊敗,奪了通州城。還說要殺入京師,擁立楚國公為帝,要改朝換代

胡說八道徐允禎斥道。他的祖上乃是大明開國元帥徐達,當年徐達死後將魏國公爵位傳給了長子徐輝祖。定國公是徐增壽是徐達的幼子,在靖難之變時暗助燕王,為建文帝所殺,後朱棣奪得天下,便封已經去世的妻弟徐增壽為定國公,並令其子襲爵。

開國元帥徐達家族是大明最鼎盛的勳貴之家,徐達生前封魏國公,死後追封中山郡王,三個女兒都嫁給朱元璋的兒子為王妃。其中一個後來還做了皇后,四個兒子也有兩個封國公。並且魏國公定國公兩系爵位一直傳承到了今天,延續兩百多年。

魏國公一系一直在南京,擔任守備重任。而定國公一系在京,也是長盛不衰。如今他又身為禁衛提督,他很清楚在大明勳貴們封爵之難得,爵位雖貴重,但權力卻也有限。

朱慈燁以軍功封侯,再封國公。如今再封郡王,可謂是大明第一人。他都已經封王了,又怎麼可能造反

賜姓又不是傻子,怎麼可能造反要造反。也不可能就這麼冒然而來,怎麼也會把遼東的精銳一起帶來才對。

現在外面兵荒馬亂的,我也不知道究竟如何。

王德化這會也清醒了一點,這些話不能信。真要造反,早殺到京城了,還打什麼通州啊。

就在大家胡亂猜測之時。一隊人馬奔至。

錦衣衛指揮使劉僑到了。

聖諭到

王德化三人帶著禁衛大營的一眾軍官們連忙上前,東卿,這是怎麼回事

是郡王接太子旨意到京了。劉僑回道。

然後他向禁衛大營官員們宣讀了太子聖諭。永定門守衛交給錦衣衛

這,怕不好吧徐允禎猶豫著道。

這是新皇旨意,郡王是奉旨入京的。劉僑再次重申。

張福臻黑著臉,陛下召郡王入京,但郡王帶兵入京,這卻是不合規矩。

兩邊人正在相持不下之時,有禁衛營的軍官趕來報告。

錦衣衛已經接管了永定門,楚軍已經護衛遼東郡王入京了

張福臻一聲怒喝,他怎麼敢

劉僑這時在一邊道,郡王不但是顧命大臣,還是直隸總督,京畿九鎮兵馬皆受郡王節制。眼下皇帝剛剛大行,新君還未登基,郡王帶些兵馬前來,也是為了加強京畿防衛,保持穩定。

京畿有九鎮兵馬,難道就保護不了京畿安全非要從外鎮帶兵入京

劉僑站在那裡也不說話,反正劉鈞已經帶兵入京,成為事實了。

不行,我們禁衛大營才是負責京師內外的安全,賜姓入京可以,但他的兵馬不能入京,必須駐紮於通州以外。趕緊傳令下去,把永定門控制權再拿回來,讓楚軍立即撤出城去。他大聲喝道,若讓楚軍入城了,那就全亂了套了,祖宗制度何在

這...徐允禎站在那裡猶豫不決,這楚軍都入城了,再想讓他們出去,只怕很難了。

定國公,你這是在猶豫什麼

侍郎,萬一楚軍不肯聽令呢難道要打起來徐允禎道,我看此事,不如還是先稟報四顧命,讓他們決定吧。

不說劉鈞如今是郡王,劉鈞還是直隸總督呢,是他們禁衛營的頂頭上司,而且人家現在還兼著一個顧命大臣,上司的上司。徐允禎這個禁衛提督,其實也只是相當於掛名,真正實權還不如內臣提督和這位協理侍郎,禁衛營三鎮兵馬,實際上都控制在三鎮總兵和下面的各師協的副將參將手裡。

張福臻一陣惱怒,他望向王德化。可王德化明顯也不想得罪如今紅的發紫的新顧命大臣,根本不接話。

咱家馬上去稟報太子,一切聽太子發落。說完他先跑了。

張福臻一陣無名火起,我去稟報三位顧命。

張福臻費了好半天的功夫都沒見到三位顧命,他們都在皇城內閣裡,最後好不容易只見到兵部尚書陳新甲。

本兵,賜姓入城了。

我已經知道了。陳新甲有些無奈的道。

那本兵怎麼還不下令讓楚軍退出京城,怎麼任他們進入京中

陳新甲嘆了一口氣,惕生啊,你不知道啊。郡王可是帶了整整三萬楚軍入京,他們自永定門入京,這份功夫,外城七門,內城九門,已經全部為楚軍所接管。換句話說,如今京師內外,除了皇城和宮城為廠衛侍衛把守外,京師已經被賜姓控制了。

朱慈燁帶了三萬大軍入京他這是要幹什麼,好大的膽子

哎。本官也去派人去問過了,他們說是護衛郡王入京,以免再遭刺客。

胡說八道,護衛入京,需要三萬人護衛

陳新甲咂巴下嘴,也不盡是護衛郡王,他們還運送了許多糧草錢餉入京。

張福臻有些疑惑,運錢糧入京

嗯,說是給京畿三大營的糧餉。還有百官的俸祿,以及給大行皇帝舉行喪葬營建山陵的錢糧。銀子是郡王自四海銀行借的款子,糧食等也是早就購買好的要用北洋水師護送運輸入京的,因為天津遇刺。加上皇上突然大行,郡王接到太子召入京師的旨意後,便帶著運送錢糧的北洋船隊一起入京了。

這番話說的,讓張福臻都不知道要怎麼說了。

郡王帶三萬水師入京。原因不過是順路同行,因為北洋是來送錢糧的.....

可這終究太過有違制度.....

陳新甲笑著道,惕生兄你有些過於擔憂了。楚軍雖然入京了,但他們的紀律很好。城中秩序井然,沒有士兵趁機做亂。他們入城之後,既沒有搶劫,也沒有擾民,連借宿都沒有。楚軍就一隊隊的坐在大街兩邊屋簷下休息,而且他們確實是帶著許多糧食和銀子入京的。說到這裡,陳新甲有種很複雜的感覺,京畿九鎮都已經斷了三月餉了,將士們怨氣不小,若是再不能解決,還真有可能鬧餉兵變,現在有了這批錢糧,起碼能穩住京畿將士的心了,要不然,在這個時節鬧出點子事來,那才是要命呢。

還有一事,郡王是被抬著入京的,我剛去拜訪過他。躺在病榻之上,臉色蒼白,連站都不能站立,若非太子急召,他根本不會入京。

一夜過去。

天亮之後,京師內外城的百姓開啟屋門,突然發現,街道上一夜之間居然滿是穿著藍袍外罩紅號坎的士兵。

這些兵就一隊隊的坐在他們家的屋簷下睡了一睡上,他們居然絲毫不知情。許多百姓驚惶的把門又關了起來,過了會,見毫無動靜,忍不住又悄悄開啟了一絲縫往外面看。

大叔,我們是遼東郡王麾下的北洋水師兵馬,借你們家屋簷下睡一晚,多有打擾了。一個年青的藍衣軍對著露出一口大白牙,然後笑著說道。

門裡的大叔聽說外面的居然就是名滿天下的楚軍,充滿驚訝,然後忍不住把門又打了一些,原來你們是國姓爺的部下啊。

你們怎麼入京了啊

回大叔,我們是押送糧食和銀子來的。

這時外面響起了哨聲,有楚軍軍官騎馬緩馳而過,留下大聲的命令。

集合,所有人集合,太子殿下要在承天門前檢閱我北洋弟兄,大家立即集結,前往承天門前等候檢閱

劉鈞入京之後,便立即稟報朱慈烺,得到入宮允許後,劉鈞先去崇禎靈前祭拜哭喪。劉鈞是讓人抬著入宮的,不是擺架子,而是他表面上的樣子傷勢還很嚴重,走不了路,只能抬著走。

劉鈞祭拜崇禎後,不等周延儒等人發炮,立即就向朱慈烺稟報,稱自己帶來了大批錢糧。

臣尚在遼東之時,大行皇帝就曾告訴我朝中財政困境,京畿九鎮兵馬已經缺餉數月,朝廷國庫內帑都已經乾渴。此次奉詔入京前,臣就已經四方籌措了一批糧草,並抽調北洋水師運送。不料在天津遇刺,耽誤許多時間,然後竟然就此與陛下天人永隔,未能見到最後一面。劉鈞說話的時候,聲音虛弱,但所說的內容卻讓太子等人都聽了大為感動。

臣聽聞皇帝大行,知道喪葬更需要錢糧開銷,又怕值此之時,欠餉已久各鎮兵馬鬧餉,便不及請示殿下,直接押送糧草趕來京師,還請殿下降罪。

周延儒看著劉鈞那虛弱的模樣,心裡不免暗暗高興。不過他還是不想輕易放過劉鈞,就算你押送錢糧入京,可也沒必要率兵入城。

首輔大人說的對,等錢糧與朝廷官員交接過後,我便令他們撤出城,駐於城外。劉鈞說道。其實只要能把這些楚軍駐紮在京畿,對劉鈞來說目的就已經達成了。他又不是真的打算要馬上兵變造反稱帝。

昨夜帶兵入城,不過是為了今天好退一步,只要這支楚軍駐留京畿,劉鈞的目的就達到了。

聽到劉鈞如此痛快的同意把楚軍再撤出城外,周延儒和吳甡等人都有些意外,太子倒是沒太大的反應,不過周皇後明顯臉色好了許多。

郡王帶了多少銀子入京劉宗周問。昨天他們商量了半天,可也沒想到什麼好辦法可以弄到那大筆治喪費用和營建山陵的費用,更別說京畿九鎮的軍餉了。

兩百萬塊銀元。

只有兩百萬銀元麼。吳甡有些失望。

到月底,我還能籌集三百萬銀元,應當能頂一陣子了。劉鈞道。

有了這兩百萬現銀,和三百萬塊的承諾,再加上劉鈞痛快的同意馬上把兵撤出京城,也許還要加上劉鈞那副虛弱的模樣,最終周延儒和吳甡劉宗周三位顧命大臣,以及其它大臣,最終沒有再深究劉鈞率軍入京的事情。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不過太子也提了一個要求,在楚軍撤出京城之前,他要在承天門親自檢閱一下押送錢糧來京的北洋鎮兵馬。

臣朱慈燁遵旨

出了宮中,劉鈞立即派人傳下令去,讓各部集結,開往承天門,接受新君檢閱。

從今天起,劉鈞就是大明的遼東郡王了。

欽差直隸總督掌中軍都督府事,少師少傅少保,上柱國加兵部尚書左副都御史上將軍銜,顧命輔政大臣遼東郡王朱慈燁。未完待續。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唐人的餐桌不科學御獸7號基地光陰之外明克街13號宇宙職業選手深空彼岸神秘復甦我有一劍
相關推薦
顫慄世界極品劍師魔源紀全民偶像我家果園成了異界垃圾場超級仙氣漢末文丑冠軍之心韓定食機械神皇
作者木子藍色其他書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 海上升明帝 貞觀俗人 隋唐大猛士 晚唐 重生之十年 隋末 逍遙小地主 唐朝好地主 重返大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