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給臉不要臉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劉鈞派出了張山和蔡遠兩員上將,統領山東和湖廣兩鎮精銳進入河南,可不僅僅是為了剿滅流匪這麼簡單。

河南做為天下中心,劉鈞對於掌控河南勢在必得。楚軍不光要剿滅流匪,還要趁機一舉進入河南,掌控河南。

軍事永遠是為政治服務。

襄城雖只是一個小城,但這裡是楚軍收復的流匪佔據的第一座城池,因此楚軍得開個好頭,立個好規矩。

諸位,時事艱難,朝廷與地方都需要同舟共濟,諸位做為襄城地方民望,這個時侯越發需要你們的帶頭表率啊。張山彈了彈菸灰,然後示意自己的副官拿來一份檔案,挨個發給邀請來的縉紳商賈們。

戰後最重要的就是重建,恢復秩序,恢復生產。

眼下當務之急,就是立即開始春耕,以保證今年的收成。但流匪佔據襄城半年,對襄城的傷害極大,許多百姓流離失所,房屋被毀,耕牛被奪,甚至連口糧都沒有。襄城是一個農業縣,多平原,耕地不少,據我所知,有八十萬畝農田,十分可觀。若能恢復春耕,保證今年的夏收,不但能解決襄城的百姓一年的口糧,還能為朝廷提供不少糧食。

如今正是二月,春耕開始的日子,但襄城雖田多,可要恢復生產還是有很多困難。首先,損失了許多人口,許多百姓被流匪裹挾強徵,不少逃荒外出,還有許多則在戰亂中一無所有。

襄城的村鎮房屋損壞,水利失修,耕牛大減。

張山要恢復襄城的春耕,先得恢復秩序。然後得讓襄城的百姓有飯吃,先安穩下來。楚軍不缺軍糧,自己有儲備。但楚軍不可能把軍糧儲備拿來救濟百姓,畢竟救濟得了襄城一地,可其它地方呢

最好的辦法,還是就地從那些富戶手裡徵購糧食。這些富人雖然在流匪佔據期間也被迫上繳了不少糧食。可他們家中依然有不少存糧。

陳觀甚至早打聽的清楚,連每家的存糧有多少石,都一清二楚。剛剛張山讓副官發下去的那些紙,上面就是各家的存糧狀況。

張山根據各家的存糧情況,然後給各家留足了半年的口糧後,其餘的糧食都在徵購之列。

這些糧食由官府徵購,全數付給銀元券,按每石大米兩塊銀元的價錢徵購。張山說完,已經有衛兵抬來幾口大箱子。

箱子開啟。裡面是一沓沓的銀元券,全是嶄新的。這都是劉鈞傳令四海銀行,讓他們為進攻河南的軍隊準備的。劉鈞讓四海銀行給這支入河南剿匪的楚軍,準備了整整兩千萬塊銀元券,用以恢復河南地方,掌控局勢。

趙貴,徵糧三千石,付銀元券六千塊副官手捧著一本冊子。照著上面的名字高聲喊道。

趙員外,請上前領錢。

趙貴五十餘歲。戴著頂員外帽,穿著身綢緞衫,他是襄城大戶,本身有舉人功名,兒子還是個進士,在外為官。趙家算是襄城世族大戶。擁有良田數千畝,還有不少的商鋪。王傑佔據襄城的時候,他被強徵了不少的糧食,沒想到,現在官軍來了。又要徵糧。

一石糧兩塊大洋,這個價錢其實並不高。現在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就算正常年頭糧價都極高,何況還是在河南,在這樣的戰亂之時。如今襄城一石米糠都能賣到一塊銀元了,何況是大米

況且,趙貴並不缺錢,這年頭銀元有什麼用,餓了不能吃冷了不能暖。況且官軍付的還是銀元券,就是張紙。雖然說銀元券隨時能在開封或者洛陽許州等四海銀行的分行裡兌換成銀元,可趙貴還是覺得在這亂世裡,倉裡的糧食才更值得可靠。

副官喊了兩遍,趙貴也沒挪動腳步。

他走到錢箱邊上,從裡面取出六捆銀元券,這是面額十元的銀元券,每捆一百張,一捆一千元,六捆就是六千塊。

趙員外,你點點,六千塊銀元券。

趙貴看著捧到面前的銀元券,一臉難看。六千塊銀元券,以現在襄城的田價,都能買上三百畝好地了。可這錢他一點也不想拿,拿了,家裡的三千石糧就沒了。

這錢我不能拿。趙貴終於開口了,可一開口卻是拒絕。

張山猛吸了一口煙,然後噴出一陣煙霧,緩緩的道,趙員外,你的意思是不打算把糧食賣給我們了

請大帥見諒,我們家根本沒有這麼多餘糧。

呵呵。

張山笑了笑,揮了揮手,讓副官退下。

既然趙員外說沒有,那本帥就相信是沒有。罷,看來本帥瞭解有誤,不過也沒關係,大家說清了就沒事了。

趙貴驚訝,原還做好要出點血的準備,卻沒料到居然是雷聲大雨點少。

接下來,其它各家自然也是有樣學樣,都說自己家也不有餘糧。張山對這些人很客氣,說沒有,那就沒有。

最後讓眾人離去。

大帥,就這麼放他們走了陳觀訝然,屬下提供的這些訊息絕對都是準確的,我甚至知道他們各家的糧食存放在哪裡。

小陳啊,本帥並不是懷疑你的情報。這事嘛,不急。這些人總以為我們好應付,咱們先禮後兵,既然他們敬酒不吃那就只有請他們先吃罰酒了。

大帥意思

張山臉上已經換上一副殺氣騰騰的面孔,流匪佔據的時候,他們不都是很踴躍的繳過糧嘛,既然這些人寧願給流匪納糧也不肯買糧給朝廷,那是什麼行為那是通匪,通匪那是大罪,既然犯了罪,我們就按律法來辦嘛。

陳觀直吸一口冷氣,這才感覺到張山這番話裡的兇狠。

不過轉而一想,又覺得很解氣。這些縉紳商賈們既然給臉不要臉,那麼也就沒必要再跟他們客氣了。

凡是通匪的,通通拿下。

一聲令下,楚軍立即出動。

趙貴剛回到家中沒一會,讓家人上茶。

爹,咱們一點糧食也不給。怕不是妥吧。當初賊匪徵糧,咱們家還給了一千石呢。趙貴的次子也是個舉人,回來後心裡滿是擔憂。

官是官,匪是匪。那些匪不講王法道理,要徵糧我們只能給,不給就要被抄家殺頭。但官軍不一樣,官軍他們可不能亂來,有王法管著呢。更何況,這還是楚軍。楚軍最講軍紀,向來不許亂來,更不許欺壓百姓強奪財物。只要我們不賣,他們就不能強買。趙貴一臉得意的說道,這也算是欺君子以方。

只是他的話音剛落,外面就傳來一陣嘈雜之聲,然後管家捂著腦袋慌張的跑了進來。

老爺,不好了。官兵打進來了。

什麼趙貴大驚。

隨著腳步聲響起,一隊楚軍闖了進來。

趙員外。我們又見面了。

王副官,你這是什麼意思

王副官掏出一張紙,趙員外,現在查明,你勾結流匪,犯下通匪之罪。事實已經查明,證據確鑿,王某是特奉命前來拿人的。來人,把趙員外父子通通帶走,查封趙家。

王副官。這是誣陷,我趙某人絕無通匪。

可惜王副官根本沒空再理會他,一隊楚軍上來,三兩下把趙貴父子按倒在地,捆綁起來帶走。

趙家的宅院被查封,隨後趙家的商鋪倉庫等俱被查封。趙家的幾千石糧食,也第一時間被充公。

訊息傳出,整個襄城都震驚了。

那些先前還覺得張山好說話,覺得楚軍好對付的襄城縉紳們全都嚇白了臉。不等楚軍上門來,他們全都又匆匆的趕往張山的時候行轅。

我家願意向官軍出售一千石糧食,還願意助餉三千塊銀元。

我也願意向官軍出售一千石糧食。

......

襄城的縉紳商賈們一下子積極踴躍的要出售糧食,還要助餉。

張山面對著滿廳一臉惶恐不安的傢伙,只是笑笑。

大家有這個心就好,還是按先前那個徵購數量來吧,多餘的你們自己留著。另外助餉之事,就有勞費心了,我們暫時不接受捐餉,不過襄城戰後恢復,也需要不少費用,大家若有心,不妨捐點銀元到縣裡面。

最終,楚軍從襄城徵購到了數萬石糧食,襄城的糧食基本上都到了楚軍手裡,各家各戶只保留了口糧。加之從賊軍中繳獲的,還有從趙家沒收的,還有數萬石。

繳獲和沒收的那些,最後被列入楚軍中。但徵購的那幾萬石,張山則沒挪用一石,全都留做襄城之用。

張山委派陳觀為襄城的代理知縣兼縣保安團長兼民兵總隊長,幾萬石徵購來的糧食,統一存放進了糧倉之中,由陳觀負責。

有了這些糧食,陳觀這個臨時知縣便先選了一些縣中青壯,組織起一支保安團,又讓城鄉實行保甲制,讓百姓們建立民兵隊,加強地方治安。

對於襄城縣的災民流民,派人開始清理登記,同時清理那些田地,有主的自然扔歸於原主,那些田主逃亡外地,或者死亡的,則由縣裡登記後分派給那些外來的流民耕種。

因為缺少耕牛和農具,我打算組織百姓們統一耕種,互相協助,並一起修復水利設施,爭取儘量把春耕搶種好,不荒廢掉一畝田地。

大家一起耕種,到夏收之前,由縣倉向百姓們借糧,並向他們提供租借耕牛農具種子等,待夏收之後,到時有了收成,再讓百姓償還這些借出的糧食和種子等費用。

陳觀向張山報告了自己的計劃。

很不錯的計劃,有了糧食接下來會很好辦,但你能想到這種統一春耕,甚至統一修復水利設施的計劃,很不錯。百姓得由官府幫助組織,不然很難有效率。我也提幾點意見,其一,一定得做好田畝清理登記工作,不能讓地方豪紳趁機兼併田地。其二,那些主人逃亡在外的田地,不要讓他荒了,先讓外來的流民種起來,如果他們回來了,那麼等當季收穫過後再把田還給原主人。其三,這次徵購的這些糧食,花費了數萬塊銀元,這些要記在縣裡帳上,現在是我們代付的糧款,以後縣裡得把這批糧款還給我們。還有一個,現在有糧食了,不能簡單的發給百姓,要組織他們修復城池水利設施,讓他們修復春耕,糧食可一天一給,或者兩三天一給,不能一次性的發下去,明白嗎

現在到夏收還有好幾個月,這些糧食就是整個襄城縣的存糧了,你們得保管好。好好利用這些糧食,穩固好襄城的秩序,恢復好生產。

屬下明白。陳觀認真的點頭。

還有記得告訴百姓,這些糧食不是免費給他們的,是暫借,等夏收秋收之後,是得還的。

那些外地來的流民,看情況,也可以安置在本縣落戶。

當天,稍後些時候,陳觀做為代理知縣,正式上任。襄城縣的主簿縣丞典吏等,多是原來縣中的吏目胥員,還有一些是本縣的舉人秀才等臨時徵召,加上招募的一些青壯,便組成了新的襄城縣衙官吏班子。

新的縣班子,手裡握著數萬石糧食和鄉紳們捐獻的三千塊銀元券,倒是自信滿滿。陳觀上任第一件事情,就是先招募了二百人的保安團,以及招募齊了三班衙役,然後給他們先預發了一月薪水。

然後開始登記人口田地,開始組織修復水利,集體春耕。那些富戶地主們,也開始忙活著春耕。

張山在離開前,最後又召集縣裡的新班子和那些縉紳百姓代表,一起開了個會。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在會上,張山宣佈了一項來自朝廷的命令。

朝廷最新政令,天下各地推行減租減息

根據朝廷最新的命令,龍武元年開始,所有田地的佃租最高不得超過土地超物的三成半。所有農民龍武元年以前欠下的舊債,按年利一分半,一本一利清理,如債務人付息已超過原本一倍者,停利還本,如付息已超過原本兩倍者,本利停付,原借貸關係視為清除。今年所有民間借貸,不得超過一分半,也就是年利率百分之十八。未完待續。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唐人的餐桌不科學御獸7號基地光陰之外明克街13號宇宙職業選手深空彼岸神秘復甦我有一劍
相關推薦
顫慄世界極品劍師魔源紀全民偶像我家果園成了異界垃圾場超級仙氣漢末文丑冠軍之心韓定食機械神皇
作者木子藍色其他書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 海上升明帝 貞觀俗人 隋唐大猛士 晚唐 重生之十年 隋末 逍遙小地主 唐朝好地主 重返大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