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平西伯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兵部右侍郎馮元飆被委為與清遼聯軍談判和議大使,當日便出京前往關外。就在同一天,劉鈞也向吳甡提出了幾項人事提議。

自劉閣老丁憂返鄉,如今內閣只剩下五人。我提議內閣補充兩人,恢復到過去七人內閣規模。

皇帝朱慈烺對吳甡道,元輔,郡王先前也跟朕提過此事,朕的意思是如今輔政大臣就剩下兩位,內閣又缺員,不免過於辛苦。不如就再補充兩人入閣,以後也能分擔些兩位的擔子。

郡王提了兩個人選,川湖總督袁繼鹹,前閣老姚明恭,元輔覺得如何

吳甡有些措手不及,他沒料到劉鈞在這個時候突然提出這樣的事情,更料不到他事先已經與皇帝議過。

袁繼鹹是劉鈞的老師,姚明恭是劉鈞的同鄉,若這兩人入閣,很明顯以後劉鈞在朝中的勢力更強。

他低頭沉思片刻,然後答道,陛下,官員入閣,向來都有套固定的制度,需要經過會推。按制,三品以上九卿及僉都祭酒,廷推上二人。閣臣吏兵二部尚書,會大九卿五品以上官及科道,廷推上二人或再上三四人,皆請自上裁。凡尚書侍郎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卿缺,皆令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三品以上官廷推。

大明三品以上的官級官員的選任方式,到了晚明以後,早就幾經變化,形成了極獨特的會推方式。

在大明初期,高級官員的選任很簡單,一般都是由皇帝特簡。到了宣德以後,若兩京六部都察院堂上官有缺,則命廷臣察舉方面官之廉正公明才幹者,諸大臣商議推舉若干適合人選。再交給皇帝點選。

此後,這種會舉方式便漸漸成為主流。

不過到了成化年間,明憲宗又以會舉多徇私情為由否定了一直以來的會舉方式。但明憲宗自己本人又不能勝任親簡,因此最後便又形成由吏部單獨推選高階官缺的方式。

但三品以上的高官畢竟不同於普通官吏,多為股肱重寄,選任需慎,又有此前眾官會舉的傳統,於是反對吏部單獨把持銓選的呼聲逐漸增多。

弘治時,明孝宗聽從大臣們的進諫,再度恢復會推制度。從此。會推制度正式形成。

按照這種會推制度,朝廷要選任內閣大學士,就需要大九卿以及五品以上官及科道言官,一舉推薦出兩人或者三四個候選人,最終由皇帝決定。

會推制度最重要的兩個程式,一是候選人產生,要集合有資格的眾官,討論商議。

凡遇尚書侍郎巡撫等官缺,要由吏部組織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堂上官。九卿合議推舉人選;遇更為重要的官缺,如吏部尚書兵部尚書總督以及內閣閣臣等,九卿之外還要有科道官的參與。

萬曆後期開始,凡有會推。科道官皆可參與。

其二是在選用上,會推候選人名單上呈,由皇帝確定人選,最終任命結果既可以是會推所選之人。也可由皇帝另選他人。這種規定本身便界定出了兩種意見上的分歧空間:眾官員在提名候選人時可能存在的意見不同;皇帝在進行最終決策時與眾官員之間可能存在的意見不同。

崇禎在位之時,曾經用過一種相當奇特的方式選用高官。先由大臣們會推出幾個侯選人,然後他再把這些侯選人的名字寫在紙上扔進金瓶裡。然後採用抽獎一樣的方式,最終摸到的就是選用者。

在劉鈞看來,會推本來也是一種集思廣益,推舉賢明的好制度。但任何制度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明代的會推制度,使得在大明重要官僚的任命過程中,大小官員都得以參與其中,用人意見得以表達。

但是如此一來,牽涉到的派系太多,特別是到了明後期後,黨爭厲害,會推便淪為黨爭的悲劇,會推本身所包含的意見分歧空間,便漸漸淪為意氣之爭黨派之爭,使得朝中的紛爭更嚴重。

崇禎時,比較嚴重的會推爭鬥就是錢謙益與周延儒和溫體仁的鬥爭了。當時會推閣臣,東林領袖錢謙益成為侯選人,而周延儒和溫體仁二人未當選,兩人便以結黨和科舉舞弊為名攻擊錢謙益,最近使得錢謙益失去入閣的資格,並被問罪,周延儒則得以入閣。

如今朝中,自周延儒死後,原來的江北黨也紛紛做鳥獸散,不是加入到了吳甡的江南黨,就是倒向了劉鈞的楚黨。

劉宗周一走,中立的那些官員也是群龍無首。

若是搞會推,肯定又會變成一場激烈的黨爭。

不過吳甡既然把會推制度搬了出來,那劉鈞也無法拒絕。不過按這制度,最終會推出來的侯選人最終裁定選用資格,卻依然還是在兩位代天子執政的顧命大臣手裡。

因此說來說去,吳甡其實就是多此一舉。

按會推制度,現在需要會推的官職主要有三類,一是京官系統中的重臣,包含內閣閣臣各部尚書侍郎左右都御史副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使等。

第二類則是中央特派地方大員,包括總督巡撫巡按。

第三類則是地方的高階武官,包括提督總兵副總兵。

在此之前,這些尚書侍郎督撫總兵等高級官員的選用,都是總理處會議上四顧命大臣商議選任,群臣商議。

現在吳甡卻又提出要廷議會推,擺明就是想要挑起爭鬥了。

元輔考慮周到,那就依元輔之意,舉行會推吧。劉鈞微笑著答道。時至今日,他在朝中也並非孤身做戰了。

第二天一早,總理處召開會推廷議。

會議由吏部尚書鄭三俊主持,參會的有內閣六名閣臣,以及六部尚書和通政使左都御史大理寺卿九位大九卿,並在京五品以上職官,科道言官齊聚,共同商議推舉人選。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廷議還沒開始。總理處大廳裡已經是劍拔弩張的緊張氣氛。

鄭三俊宣佈,閣老和大九卿,每人可以對一個官缺提出兩個備選名單。其餘參加廷議的科道言官和五百以上官,每個官缺可以提舉一人。

所有的官缺候選提名過後,開始逐一評議,最後兩個官缺選出最受肯定的兩人做為正推和陪推,列為正式推單上呈顧命大臣與皇帝裁定。

本官推舉禮部侍郎陳演,吏部侍郎蔣德景入閣。鄭三俊最先推選。

我舉薦左都御史倪元路入閣。

我舉薦戶部尚書李邦華入閣。

......

最先推舉的數位大臣,無一人推舉劉鈞想要推舉的袁繼鹹和姚明恭。

吳甡坐在那裡,面帶微笑。他拿餘光去瞥劉鈞,發現劉鈞一臉淡定,並沒有露出惱怒之色。

我推舉川湖總督袁繼鹹中原總督楊文嶽三江總督孔方炤兩廣總督張國維入閣

一個聲音高聲道。

吳甡眉頭一皺,抬頭望去,卻見是原旅順巡撫李春江,李春江最近剛入京擔任了兵部左侍郎之職。

李春江一開頭,後面接著又有一人站起來提議袁繼鹹姚明恭入閣。吳甡馬上認出來,說話的是禮科都給事中方以智,三江總督孔方炤之子。也是復社骨幹,如今楚黨一員。

接著吏科都給事中侯方域出提議袁繼鹹與姚明恭入閣,這又是楚黨一員,如今關外總督侯恂之子。

一個接一個的提議。全都提的是楚黨入閣,而提議之人雖然多是品級不高,卻都擔任著科道言官之職。

吳甡發現自己似乎有些大意了,他本來以為這次的會推肯定能壓制住劉鈞。畢竟劉鈞軍中勢力強,但朝中當不如他。

他絕沒想到這樣的結果。

劉鈞一直笑而不語。

不出他的意料,接下來這場會推完全就失控了。

幾百個官員。人人都舉薦人選,要怎麼確認結果

這種會推又沒有投票,不計票論結果,全靠眾望所歸。而事實上,現在怎麼可能眾望所歸

朱慈烺早被吵的不耐煩了,他問劉鈞和吳甡,臣工們要一直這樣爭論下去嗎,什麼時候有結果

吳甡很尷尬。

劉鈞這個時候提出一個建議,陛下,臣提議,不如在座的每位臣工,都發一張票,兩個閣臣推選分為兩輪,每輪選一位。每次每人提名一個候選人。然後把所有選票統計,按得罪多少,每個空缺選出四個侯選人,交由臣與元輔每個空缺選出兩個等候人,最終交與陛下裁定,選出任用之人。

嗯,朕看可以,要不繼續這個推舉下去,估計三天三夜也選不出個結果。朱慈烺不等吳甡反對,馬上就同意了。他已經坐的有些不耐煩了,巴不得早點結束。

票選,這是前所未有過的會推法。

按得票多少初選出四個候選人,這下也沒什麼可再爭的了,一切憑票說話。

選票是公開投票,很快就投完了票,然後計票,一個個侯選人名字被報出來,最終第一個閣臣空位,出現了三十多個侯選人。

最終計票結果出來,空缺得票前四的四人選出,得票最多的是現任川湖總督袁繼鹹,第二是姚明恭,第三是孔方炤,第四則是李樹初,全都是楚黨大臣。吳甡想要推舉的陳演等人,全都排在後面,前四都沒能進。

四個侯選人名單送到兩位顧命大臣手裡,劉鈞和吳甡可以各選出一個候選人。

劉鈞直接選了袁繼鹹。

吳甡看著名單上的四人,一個也不想選,可他除了這四人,也選不了其它人。最終,吳甡選了孔方炤,其實名單上的這四人中,倒有三人過去都是東林黨,和他也並肩跟閹黨戰鬥過的。但現在,他們卻全都是楚黨要員。

袁繼鹹孔方炤,兩個侯選名單送到朱慈烺面前。

朱慈烺拿起硃筆,在劉鈞寫的那個名字上畫了個圈。

王承恩上前一步,高聲唱喝道,陛下欽選川湖總督袁繼鹹入閣

第二個閣臣名單再次開始票選。

得票前四人再次選出,袁繼鹹已經當選,這次不再參選。得票第一的是姚明恭,第二是方孔炤,第三是李樹初,第四名由張國維入選。

吳甡已經氣的面色都脹紫了,他怎麼也沒料到是這個結果。他突然想到了一個關鍵的問題,剛才劉鈞提議在座的都有一張選票,這就是大問題。這裡最多的是科道言官,足足近百個。

這些人官職都不高,可人數卻最多,結果劉鈞讓人人都有一張選票。結果就是他雖事先得到不少尚書侍郎們的支援,可尚書侍郎才幾個

陛下,臣以為這個票選制度與會推制度不符,科道言官不應當與尚書侍郎們同樣擁有一張選票。

吳甡提議,科道言官雖然參與會推,但他們只有議論之權,不應當有選票權,科道言官數量太多,如果人人都有一張選票。那麼對會推就不公平。他提議,只有六科的六位都給事中,和都察院的左右都御史和左右副都御史有權投票,其餘科道言官都無權投票。

朱慈烺望向劉鈞。

劉鈞馬上道。我認為元輔說的有理,但這次的會推已經有結果了,不可能再做廢。可以從下次開始改變票選規則,這次的應當依然有效。

兩位說的都有道理。那麼這次的票選依然有效,以後的會推則按新規則。

陛下,臣認為還應當再加一條。科道察院中,只六科給事中和左右都御史左右副都御史有投票權,但科道言官有對票選的侯選人有稽核把關權,若選出的等候人有貪腐贖職等情況,科道言官可以提出異議,經調查核實後,侯選人資格當取消。

最重要一條,陛下對於會推結果有最終裁定權,有權可以不採用會推選舉出的候選人,另外提出人選交廷臣議論。

準。朱慈烺覺得劉鈞加的這兩條很不錯,這特別突出了他這個皇帝的權威。

吳甡還要反對,可皇帝已經催促他馬上選出侯選人了。

最終吳甡選了張國維。

劉鈞選了姚明恭。

皇帝在這兩個候選人中,毫不意外的又選了劉鈞推舉的姚明恭。

陛下欽選姚明恭入閣

袁繼鹹姚明恭同時選拔入閣,俱加東閣大學士銜。

緊接著,出乎吳甡意外之外的是,劉鈞趁火打劫,又提出推舉川湖總督。

結果採用了新的推舉票選制度後,最終依然是劉鈞所提議的三江總督孔方炤選任川湖總督。

然後三江總督空缺,再次推舉,結果兵部左侍郎李春江當選。然後又推舉空缺的兵部左侍郎,中原總督楊文嶽當選。

接著中原總督空缺,再推選。

閩浙總督李樹初當選中原總督,然後閩浙總督出缺,推選,瞿式耜當選。

最後又推選總兵官王謙調任三江提督兼江南總兵官,馮勝當選閩浙提督兼福建總兵官。

吳甡坐在那裡,一臉陰沉。他看著手上的這張推選名單,怒火騰騰。

袁繼鹹姚明閣入閣,俱加東閣大學士銜,孔方炤任川湖總督,李春江任三江總督,李樹初任中原總督,瞿式耜任閩浙總督。

若再加上關外總督侯恂,直隸總督劉鈞,那天下九大總督,楚黨已經掌握了六個。

禁衛提督劉允升中原提督蔡遠川湖提督張山三江提督王謙閩浙提督馮勝,關外提督劉良玉。

樞密使傅山。

這總督提督,六大軍區的文武大員之位,俱被楚黨把持了。

此時,他是真正感受到了劉鈞的威脅。

馮元飆對他說劉鈞威脅論時,他還沒太把劉鈞放眼中。一介武夫而已,怎麼可能威脅到他。可是現在,今天他在會推上的全面落敗,讓他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劉鈞的威脅。

有劉宗周在時,他還能聯合劉宗周二對一壓制劉鈞。可現在顧命大臣就剩下兩人,在兩人意見不一的時候,劉鈞總會很狡詐的把皇帝拉出來,而結果就如同今天一樣,當他與劉鈞意見不同之時。

皇帝居然全面支援次輔劉鈞,而不是支援首輔的他。

回到府中,吳甡依然氣憤難平。

他進了書房,思慮許久,然後拿起筆,開始寫信。信是寫給馮元飆的,吳甡讓他想盡一切辦法,勿必招降吳三桂,最好是能把吳三桂招為已用,引為外援。

信寫好,交由心腹的家丁送去關外馮元飆處。

去請陳侍郎過來。

家人很快將禮部侍郎陳演請了進來。吳甡現在兼任著禮部尚書之職,親管禮部事務。

吳甡找來陳演,將他請入書房。

不知元輔召屬下前來,有何要事

確實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與你相商,你知道現在朝廷在與吳三桂談判,準備招安他。我想問你,如果朝廷準備給吳三桂封爵,此事能夠辦成嗎

是吳三桂討要封爵嗎陳演問。

並非他想討要,而是朝廷打算以此為招安之誠意,授他爵位,以早日平息這場動亂。

陳演心裡思索了一下,吳三桂此等情形封爵,尚無前例。但,如果首輔堅持,下官願意全力促成,不知道元輔準備封吳三桂何爵

就叫平西伯吧吳甡想了想道。未完待續。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唐人的餐桌不科學御獸7號基地光陰之外明克街13號宇宙職業選手深空彼岸神秘復甦我有一劍
相關推薦
顫慄世界極品劍師魔源紀全民偶像我家果園成了異界垃圾場超級仙氣漢末文丑冠軍之心韓定食機械神皇
作者木子藍色其他書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 海上升明帝 貞觀俗人 隋唐大猛士 晚唐 重生之十年 隋末 逍遙小地主 唐朝好地主 重返大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