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各懷鬼胎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大年初一,木子給大家拜年了,祝大家猴年萬事如意

長城以北,灤河東岸清軍大營。

一身白甲的多鐸默默的立在大營的一座高聳的瞭望塔上,揹著雙手迎風遠眺。

初夏的風捲起他白色的長披風,遠遠看去,他如同一隻臨風展翅的海東青。

隔河對岸的極目之處,幾個黑點迅速移動著,多鐸的臉上終於露出一絲笑容。他收起千里鏡,快步下了塔。

一刻鍾後,幾騎馬甲策馬飛馳入營。

王爺,去南朝的人回來了。

終於回來了。多鐸眉宇飛揚,快帶上來。

豪格和阿濟格與吳三桂祖大壽一起來到大帳,聽說去北京的人回來了,談的如何

一會你們就知道了。多鐸自信滿滿的道。劉繼業終究還是稱帝了,居然還來了一個黃袍加身,倒是會玩。但這個時候稱帝,對於大清來說還是極為有利的。劉鈞一稱帝,步步恢復元氣的大明,便再難再團結一致,一場內亂爆發近在眼前。

劉鈞在這個時候,肯定得把重心放在控制南朝局勢上,這個時候,只要他們提出的條件不是太過過份,劉繼業都得答應。

拜見各位王爺。

起來吧,快說,此行如何,劉繼業可答應了我們的條件阿濟格迫不急待的追問。

回王爺,劉繼業願意重新和議,甚至還提出願意以雙方現在的實際控制線重新劃分界線,但他有個前提。

什麼前提多鐸問。

巴布泰目光往吳三桂和祖大壽那邊悄悄望了一眼,然後猶豫了下,支支唔唔的道,劉繼業想要我大清向漢國稱臣,永為藩屬。

休想阿濟格不加思索的喝道。

多鐸卻是沉默著。他目光打量著巴布泰,然後道,知道了,你且退下,來人,賞賜巴布泰銀百兩。

巴布泰退下,屋裡氣氛有些異樣。

吳三桂和祖大壽目光暗中交流了一下,心有所思。

多鐸咳嗽一聲,打破了沉默。

劉繼業既然討價還價,我倒覺得他有意和談。若不然,他乾脆拒絕就好。他現在討價還價,正說明不敢跟我們在這時開戰。至於他提出的條件,我認為不過是個藉口罷了,只要我們多談兩回,他肯定不會再堅持這些條件。相信現在中原各地肯定都知道了劉繼業謀朝篡位的訊息,只怕各地反叛已經掀起,劉鈞的時間可不多,他沒那麼多時間跟我們一直耗著。他要急著調兵南下穩定局勢。

那我們怎麼做阿濟格問兄弟。

多鐸冷笑一聲,這個時候,就看誰崩的住了,再派人過去。我們的條件不變,關外之地盡歸大清,明軍從關外撤兵。兩國以為後兄弟之邦,互市貿易。明贈我五百萬歲銀幣每年,我們則回贈以貂皮人參珍珠木材。

依然原來條件,不減半分豪格問。

不減。

幾人又談了一會。然後各自回帳。

多鐸叫來侍衛,去把巴布泰叫來。

吳三桂和祖大壽離帳之後,結伴同行。兩人沉默著走了一段路,看著離著大帳遠了,打量著四下再無旁人,祖大壽一臉擔憂的對外甥道,我看著事情有些不對勁。

我也如此覺得,巴布泰剛才當著我們面,有話沒說。支支唔唔的,肯定未說之事與我們有關。

原來你也看出來了。祖大壽擔憂的道,你覺得事情與我們有關

我覺得是如此,我猜劉繼業可能還提了什麼重要的條件,也許就與我們有關。

劉繼業想要我們人頭

吳三桂點了點頭,如今雖做了二韃子,還當著郡王爺,可吳三桂並不安穩。清軍眼下的尷尬處境他很清楚,表面看起來好像是很威風,打到了長城關下,可實際上,清軍卻處於一個崩潰的前兆,再耗下去,清軍自己就得崩潰了。不但糧餉供應越來越難,而且隨著夏季將至,擁有海上優勢的漢軍,就可能抄他們後路,攻他們老巢了。

他一直反對清軍與南朝議和,主張直接退兵。

可清軍卻想趁火打劫,但劉繼業的劫是那麼好打的。

而現在,吳三桂擔憂漢清媾和,直接把他們賣了。

若是韃子真想賣了我們,那我們就跟他們拼了。祖大壽狠狠的道,落到如今這個地步,祖大壽越發的兇惡起來,他已經誰都不相信了。就算是對清人,也一直暗中提防著。

我們回去後早做預防,多做提防,身邊多帶侍衛,輕易不要離營。一旦事情不對頭,咱們就殺出去。實在不行,我們大不了帶兵向西,天下之大,哪裡去不得,只要手裡有兵馬,到哪都是王爺。

中軍大帳。

巴布泰再次被帶進來。

多鐸瞧著他道,劉繼業是不是還有什麼條件,現在說吧。

回主子爺,劉繼業確實還有一個條件,他提出可以與我們議和,但我們必須交出祖大壽和吳三桂,他還說了,生要見人,死要見屍,交出吳祖二人並兩家子弟,劉繼業就願意相信我們的誠意,從此兩家和議,共享太平。

多鐸想了想,轉身對侍衛道,去把肅親王和英親王請來。

豪格和阿濟格剛到帳中,聽到多鐸又派人來請,都帶著疑惑回來。等聽到多鐸把情況一說,兩人都不由的猶豫起來。

劉繼業的話怕是不能相信,他也許只是想借刀殺人,待我們把吳祖二人交出,回頭劉繼業再不認帳,那我們豈不是被他白玩了

豪格的話阿濟格也贊成,他倒不是在乎吳祖二人,他在意的是兩人手下的幾萬兵馬,還有遼西的十好幾萬漢人。就算在黃臺吉時代,這都是一個很強的力量。更何況對於如今的清國來說,更加重要。

劉繼業未免把我們想的太簡單了,如此簡單的借刀殺人之計,我們如何會上當。

吳三桂回到帳中,一坐下就發現自己的桌上放著一封信。他拿起信,見上面寫著吳三桂親啟幾個大字。

等他開啟,卻發現這封信居然是自己父親的手跡,更讓他驚歎的是這信上的內容,居然是他父親寫信勸他歸降朝廷。後面還附了一封信,居然是劉繼業的親筆信。信中劉繼業勸他棄暗投明,重新歸附朝廷。

劉繼業開出了一個很誘人的條件,只要他肯歸附朝廷,大漢帝國將對他們的過往既往不咎,而且還許諾封他為平西伯,封祖大壽為靖南伯。

看完信,吳三桂突然冷汗就冒了起來。他左右觀望,又跑到帳門口。帳外密佈著百餘親衛,剛才誰進我帳中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家丁隊頭搖了搖頭。大帥,你離開去中軍議事後,我們一直把守在這裡,沒看到有人進過大帳。

吳三桂惱怒萬分。這怎麼可能,沒有人進帳,那這封信難道是自己飛進來的不成。他突然想到一個可能,也許自己的部下中有內奸。

或者是劉繼業派來的細作刺客。或者是錦衣衛早就安排在他軍中的番子。

想到這裡,他真是後背都被冷汗打溼了。

紫禁宮。

劉鈞踏入長春宮內,貴妃李惠連忙抱著吳國公迎了上來。

自入主紫禁宮後。劉鈞還沒有去見過移居西宮的周太後張太后等人,他藉口自己事務繁忙,實際上是有些不好面對她們。過去他是以忠臣義子的身份面對著她們,而如今,他卻篡奪了明朝的皇位。

劉鈞覺得自己做皇帝,對天下更好,但在私人感情上,他還是覺得愧對她們的。他找藉口避免見她們,甚至這些天都不怎麼願意見皇后陸氏。

這段時間都是陸皇后與沈曼等幾人去陪伴周太後張太后她們,劉鈞現在每次見到陸氏,總不免會談到周太後等。

還是李貴妃這邊讓他更輕鬆。

劉鈞抱過還不會說話的兒子,逗他笑。

這孩子,長的真像我。

李氏站在一邊,聽著劉鈞的話,不由露出欣喜。

陛下這麼喜歡垣哥兒,何不封他為王。

他還只是個不滿歲的孩子,封公封王對他來說,又有什麼區別呢

李氏道,垣哥兒是皇子,古往今來,皇子封王,那是天經地義之事。

你想多了,坤哥兒不也還沒封王。劉鈞一面搖晃著手臂裡的兒子,一面道,其實我覺得宋代的宗氏爵位制度就不錯。

宋代的宗室從來不是中央朝廷的威脅,在宋代皇子一般不直接封王,雖然皇子一般最終都必然封王,都並不直接封,而是初封以較低的爵位和職位,再遷轉。

宋神宗時,諸皇子初除皆節度例,封國公,稍遷郡王,加平章事,至出閣封王時始兼兩鎮,加司空,後成定製。

另一面,親王之後通常都不封嗣王,雖然北宋時有嗣王這一爵位,且規定親王之子承嫡者封嗣王,可事實上如同虛設。此外,皇子封王者,王爵僅止其身,而子孫無問嫡庶,以其中最長一人,封公,其餘子孫不過是承蔭入仕,為環衛官,然後以序遷轉,與異姓貴官蔭子入仕一般,必須歷任年深,排資歷,方特封以王爵郡王,而其祖父所受之爵則不予承襲。親王子不封王而只有一人繼承公爵,因而在北宋中期一度出現了宗姓幾無一王的局面。

這種制度,使得宗室的權力大受限制,甚至有過宗室幾無一王的局面。這和明朝是完全相反的,明太祖之初,定製襲封:親王嫡長子年十歲立王世子,長孫立為世孫;

諸子年十歲,則封為郡王;

郡王嫡長子為郡王世子,諸子則授鎮國將軍,從一品;孫輔國將軍,從二品;曾孫奉國將軍,從二品;四世孫鎮國中尉;從四品。五世孫輔國中尉,從五品;六世以下皆奉國中尉.從六品。

而且大明的這些宗室爵位品級很高,最低都有從六品,俸祿也高,更有大量賜田,使得大明就跟養豬一樣,到現在,天下各地的宗室都達到八萬以上,朝廷一年的稅收用作支付宗室的部份比養官員的那份還多。

經歷靖難之役後,明代的藩王們沒有了兵權,也不再理事。

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

真真正正的成了養豬。

劉鈞如今稱帝立國,他不希望自己帝國的皇族宗室以後也如明朝一樣。在宗室制度方面,他倒是比較讚賞宋朝的作法,宗室要優待,但不能過份優待。

如今他只有兩子,都還年幼,因此他沒急著立太子,甚至都沒有給他們封王,都只封了一個國公。他的兩個親兄弟,也僅止封侯。

劉鈞打算以後皇子初只封公,成年出閣才封王,而且不一定都會封王,得看品德才能。若只是十分平庸,那麼也許一輩子只能當個國公。

至於其餘的宗室,如他的兄弟,從侯封起,最高也只能封郡王。

不管是皇子還是皇帝兄弟的兒子,只以其中嫡長襲封,其餘的則只授以勳爵,可以入仕升轉,但必須有功績才能升遷,並且若非特別功績,將不能晉升更高的爵位。就算是宗室諸郡王公侯的嫡子,降等襲爵以後,如非有特別功績,也是不能憑資歷晉升更高爵位的。

宗室除了不能入內閣,不能做九卿尚書以及總督巡撫提督總兵這些重要職務,但是可以科舉入仕,也可以加入軍隊為國效力的。

而且劉鈞不打算給宗室們分封授予藩地的,朝廷會根據他們的爵位給予相應的俸祿,但俸祿絕對不會如明代這樣優厚。

他還打算恢復對異姓功臣的五等封爵制度,定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大漢帝國的爵位制度從高到低將為親王郡王國公郡公縣公郡侯縣侯縣伯縣子縣男勳爵十一等。

異姓不得封王。

不論宗室和功臣都不論長幼只以嫡長子襲爵,宗室降二等襲爵,異姓功臣降三等襲爵,除長子降等襲爵後,其餘兒子不論嫡庶皆封勳爵。

勳爵為終身爵位,不世襲。

所有封爵都無封地,也無食邑實封,只有俸祿,每二十戶食邑折銀元一塊,隨俸發放。

異姓功臣爵位前面例加開國二字,以示與宗室爵位區分。未完待續。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唐人的餐桌不科學御獸7號基地光陰之外明克街13號宇宙職業選手深空彼岸神秘復甦我有一劍
相關推薦
顫慄世界極品劍師魔源紀全民偶像我家果園成了異界垃圾場超級仙氣漢末文丑冠軍之心韓定食機械神皇
作者木子藍色其他書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 海上升明帝 貞觀俗人 隋唐大猛士 晚唐 重生之十年 隋末 逍遙小地主 唐朝好地主 重返大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