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投獻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開封是河南重鎮,歷史名城,古稱汴京,為八朝古都。

處於黃河中下游平原東部,地處河南中東部,東與商丘相連,西與鄭州毗鄰,南接許昌和周口,北與新鄉隔黃河相望。

境內河流眾多,被稱為北方水城。

開封一帶地勢平坦,水源豐富,田地肥沃,是中原的富裕之鄉,產糧大區。

可開封雖然地平水足,田地眾多,但開封卻也近年來出產流民極多的地區。其根本的原因就是開封的田地,被兼併的最嚴重,絕大數的土地被兼併到了少數大地主們的手中。而這其中,佔有土地最多的則是前明周王以及周王一系的諸宗室各家。

明代宗室們待遇向來優厚,厚祿之外還有優賞,以及大量的賜田。

而到了明中葉以後,土地投獻之風盛行。所謂投獻,在投獻一方,有有妄獻和 自獻兩種;在納獻一方,有皇族戚畹功臣和官紳。

妄獻,係指庶民田地 被奸猾之徒妄稱為己業或無主閒田奉獻給權豪勢要;自獻,係指庶民 將自家的田地無償地奉獻給官豪勢家,而本身淪為莊佃佃戶或奴僕。

投獻到了明中葉以後,非常普遍。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明代的役重。

許多自獻聽起來難以相信,百姓居然把自家的田地無償獻給那些官豪勢家,自己去給他們當奴僕。可這卻是事實,而且不僅是明代才有,事實上歷朝歷代都有的事情。

原因就是在封建時代,土地捆綁著百姓,人丁也是稅役。國家的稅賦瑤役攤到每個百姓頭上。負擔極重。而那些宗氏勳戚們,卻享有種種特權。

在明朝,勳戚們受賜的公田,載在金冊,並不報官入籍,享有免除稅糧和差役的特權 。

雖然法律條文上也規定。賜田以外的田土一般稱為自置私產,應與齊民一體當 差,但由於貴族的權勢,法律很難執行。勳貴私田不肯與民一體當差的弊病 ,早在洪武年間就出現,中葉以後,法律廢 弛,權貴們更加肆無忌憚,廣收民田為己私業。而陰以勢力把制,使有司不得編差徵 稅。因此,在實際上,王府勳貴的所有田產都享有優免一切糧差的特權。

百姓當自耕農,就得向國家納稅,甚至還得承擔比田賦更重的雜役。為了逃避這些沉重的賦役,許多百姓便開始主動的投獻那些享有特權的勳戚們。

把自己的田地送給勳戚,主動給勳戚們做奴僕。如此一來他們就不再是大明的納稅子民,而只是一個勳戚們的奴僕。

勳戚們多得許多田地。自然樂於其成,他們甚至為了吸引更多人投獻,主動把那些投獻來的土地,再交還給那些投到門下的奴僕佃種,也就是依然把田地給原主人佃種,甚至他們徵收的佃租還主動降到比國家徵收的稅賦還低一些的份額。

如此一來。勳戚們平白得了田地,還得了許多奴僕。而那些投獻賣身為僕的百姓,雖然名義上當了僕人,也沒了自己的田地,可他們身上的賦役卻輕的多。向勳戚交更少的租,不用承擔煩重的雜役。

勳戚和百姓都享受到了實際的利益,損失的只是朝廷的利益。

一般來說,投獻也不是那麼隨便的,會有一個形式。投獻者提出奉獻,受獻者要向朝廷奏討,然後皇帝欽準賜予。這樣,原來的庶民百姓的田地,便轉變為欽賜田地。

受獻者在沒有任何支付的情況下,不僅獲得了土地所有權,而且免納糧差。這坐收無窮之利的好事,歸根到底還是因為他們享受受賜和優免的特權。

甚至到了晚明,不僅那些宗室勳戚們享受這種受賜和優免的特權,連那些有功名的士人和官員們也享受這種特權好處。

一些窮困百姓之子,一旦科舉得中,只要進了舉人,就會有百姓前來投獻土地,和賣身為奴,一旦中了進士,那更是不得了,許多生意不小的商人都會主動前來做奴僕。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明末之時,天下雖有十餘億畝土地,過億百姓,然則實際上朝廷卻收不到稅,徵不到糧,朝廷的開支最後都只壓到了極少數的一部份百姓的頭上,還全是些窮困百姓,終究導致了各種民亂產生,社會崩潰。

就如開封,一個產糧大區,但田地卻多兼併到了以周王為首的這些勢家之中。

明代徭役之重,甚至超過稅糧。

但是,王府和勳貴莊田卻享有 優免權。一旦成為他們的莊佃,即可在其廕庇之下,免充國家差役。走頭無路的農民, 甚至中小地主,為了躲避差役苦累,便往往將自己田產投進王府,將子弟投獻,充當奴僕。

貴族以外的官紳同樣是特權等級。

在等級的階梯上,他們雖然低於貴族,但卻高居於庶民之上。

在政治身份上,他們是官是紳,因此在戶籍上稱為官籍 官戶官甲,與無身份的庶民截然不同。明代律令嚴格規定,富貴貧賤之間 絕不能越禮犯分;庶民不準擅自以官相稱,稱者,受者各以罪罪之。官紳們 憑著尊貴的身份,煊赫的勢力,視細民為弱肉,受奸人之投獻。在那個時代, 士一登鄉舉,輒皆受投獻為富人。

在經濟地位上,他們也享有優免權。

與貴族優免不同的是,他們是論品定額優免。明 代官紳優免制度日趨完備。洪武年間規定,現任官員之家悉免其徭役;致仕官員 復其家,終身無所與;生員除本身免役外,戶內優免二丁。中葉以後,發展為論品 免糧或論品免田。以萬曆三十八年優免則例為例,現任京官甲科一品免田一 萬畝。以下遞減,至八品免田二千七百畝,外官減半,致仕鄉官免本品十分之六,未仕 鄉紳優免田最高達三千三百五十畝,生員監生八十畝。

優免糧優免田。雖然在事實上已具有優免稅糧的性質,但在法 律的意義上仍然指的是免役。明代役法,以民為役,以田制役。役的編僉物件 有二,一是人丁,一是田畝。來自田產之役,在法律上稱為有賦役,即因田糧而僉 派之役。來自人丁之役,在法律上稱為無賦役。即不是出自田糧而出自人身之役。 大明律纂注云:賦者田產稅糧,役者當差。有賦役謂有田糧當差,無賦役謂無田 糧止當本身雜泛差役。

不僅官紳本人及家庭人丁有免役之特權,而且其田 產也有部分或全部免役之特權。

在法律上,限額優免要求優免田之外的餘田與民一體當差。

但是,官紳等級同貴 族一樣,無視國家法令,大都衝破法定權利界限。而按習慣權利行事。因此實際上實行 的是全額優免,田連阡陌而不任分毫徭役。不僅官戶本戶如此。而且依附於他 們的佃戶叢僕,疏屬遠親,與其蔓延之種,也無一手一足應公家之役,無一錢一 粒充應役之勞。

周王是大明各親王藩中最久遠的一支,久鎮開封。各代周王得到的朝廷賜田加上他們歷代以來奏討納獻侵奪等,到如今已經達到五萬餘頃,其中周恭王睦嗣位 ,就一次賜地五千二百餘頃。

周王不但兼併了大量土地,而且還利用特權經商。佔據關津設立收稅,甚至還享有鹽茶專賣等特權。

河南是大明宗藩最多的一個省,遍地都是宗室藩王,洛陽的福王開封的周王等。

僅開封的周王一系,除了周王外,下面還有三十六家郡王,以及數不清的鎮國將軍輔國將軍等。

開封一地的田地,半數以上都是周王一系各家的。

不過現在,周王府裡,周王一系各家卻都打著為周王賀六十大壽之名齊聚一起。

各家的郡王將軍中尉們齊聚一起,各個哀聲嘆氣。

老壽星周王朱恭枵是朱元璋十一世孫,第一任周王的十世孫。開啟元年襲封周王,至今也有二十餘年了。

朱恭枵坐在上首,目光在自己的九個兒子身上一一掃過,最後落到下面的周王系其餘二十餘位郡王身上。

許久,他收回目光,長嘆一聲。

周王一系,子孫繁衍眾多,可他放眼望去,卻找不到一個能讓他寄希望之人。

周王系的子孫們安享太平富貴太久遠了,以致於無一人能在這個時候重振大明的江山。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老大,你明天親自去一趟軍營,送些銀子去犒賞下他們。

世子朱紹烱連忙站起來,肥胖的身體似乎有些不堪重負。父王,這事隨便叫個管事去就行了,何必非要我去一趟。

糊塗,這事非得你親自出面。而且我們銀子還不能送少了。朱恭枵一把年紀了,歷經幾朝,很清楚眼下他們到了什麼局勢。

給開封鎮送五十萬塊銀元過去,再給總兵官和那些軍官們送五十萬。

父王,送這麼多

朱恭枵並不理睬自己的兒子,老三,你準備一下,過兩天隨我親自入京,到四海銀莊換些銀票,大額的。他對自己的嫡三子朱紹烥道。

準備多少朱紹烥問。

先換兩百萬銀票吧。想了想,朱恭枵又搖頭,算了,多換些,準備五百萬塊的。

老二仁和郡王大驚,父王,你不能進京,現在入京,那不是自投羅網,羊入虎口嗎

我若不走這一趟,只怕我們周王一系就要被人連根拔起了。朱恭枵道。

父王,府裡一時怕是湊不出六百萬銀元來啊。世子抹著額頭的汗水道。六百萬不是個小數字,但對於周王府來說其實也算不得什麼,要湊還是能湊的出的。不過世子朱紹烱明顯不想這筆錢都周王府一家出。

父王要的如此急,要不各郡王府以及諸鎮國奉國將軍府等也都一起湊湊。郡王府每家出十萬塊,鎮國將軍府出一萬...未完待續。

: 感謝daniel0216 寒城ず碧風人間的大炮的支援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唐人的餐桌不科學御獸7號基地光陰之外明克街13號宇宙職業選手深空彼岸神秘復甦我有一劍
相關推薦
顫慄世界極品劍師魔源紀全民偶像我家果園成了異界垃圾場超級仙氣漢末文丑冠軍之心韓定食機械神皇
作者木子藍色其他書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 海上升明帝 貞觀俗人 隋唐大猛士 晚唐 重生之十年 隋末 逍遙小地主 唐朝好地主 重返大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