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追欠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龍漢元年的四月剛過,河南開封府的知府徐晉就忙的腳不沾地。這個時節正是麥子灌漿之時,眼看著一年的麥子就要成熟收穫,到了最關鍵的時期。麥子灌漿最需要保證灌漿水,而偏偏這段時間天旱少水。

為了保證收成,總督下了嚴令,讓各府縣衙門組織百姓開渠挖溝,打井引水。總督甚至還下達了嚴令,讓各省府州縣官員們層層劃片包乾,各自負責好本轄區內的抗旱保麥工作。

新總督一面下達了嚴令,一面又拔下了抗旱專項錢款,用以打井引渠製作水車等。

徐晉是開封府的老知府了,在任四年餘。開封府知府並不是一個什麼好差事,開封府設在開封祥符縣,城裡不但有開封知府衙門還有知縣衙門,因為府城是在祥符縣附郭。不僅如此,河南省城也是設在開封城,布政使衙門按察使衙門,以及分守分巡兵備等數個衙門也設在開封城裡。

最要命的還是河南巡撫以及中原總督衙門也一同設在開封城裡,更別說原來開封府還有周王府等周王一系五千餘人丁,幾十郡王的情況了。

當官最怕的就是當這種官,有句俗話說的好,三生不幸,知縣附郭;三生作惡,附郭省城;惡貫滿盈,附郭京城。

雖然他不是知縣而是知府,但也並不比附郭省城京師的知縣們好哪去。堂堂一府長官,結果頭上卻還有無數的頂頭上司跟他同城辦公,天天只能當小媳婦,日子哪能好過。

最讓徐晉頭疼的還並不是眼下的抗旱,旱情雖然嚴重,可畢竟有上面的拔銀,加上如今是新朝初立,雖然衙門裡大都是原官留任。可大家也都不敢如過去一般怠慢伸手,抗旱又有了劃片包乾,倒也還進行的不錯。

真正讓他頭疼還是其它的事情,具體的是三件事情。第一,新總督到任之後,就要求中原兩省所有官員都上交一份述職報告,報告的內容就是各官在現任位置上的自我評敘,要這幾年任職的詳細情況都報告一遍,甚至還要附上從入仕到現在,這些年所有的任職經歷。

自我述職報告後。還要把入仕後歷年的搭檔同僚都給他們做一個評述。不僅同級,直屬上司和下級也都得做份評述。

面對著這個要求,到現在徐晉都還沒有開始寫這份述職報告。他實在是不知道要如何寫,雖然總督府下發的通知裡有提供述職報告的範本格式,可他依舊無從下筆。

他都近五十歲了,入仕到現在也有二十年時間。這二十年時間裡為官多任,各任的上司同僚下屬更是無數,有些他連名字都記不起了,現在卻要他一一評途。何況還要自述。到底該怎麼自述

最要命的是,述職報告名面還要附上一張財產申報表,把擁有的財產上報,並附上這些財產的來源。以及自己的收入等。

徐晉雖敢說自己並非貪官,可官場之上人情往來,迎來送往的,一些禮物也是收過不少的。甚至一些例規之類的潛規則灰色收入,也沒少收。這些現在要怎麼寫

第二件讓他頭痛的事情是總督衙門要求各級衙門開始清理帳目,清理的範圍是各衙門十年的帳目。所有的虧空挪用等都要清理了出來,追究當事人。誰任上的虧空就追究誰的責任,但給官員們三個月時間填補這些虧空,只要官員三個月內填補了虧空,就不再追究責任。

這又是讓徐晉痛苦的一件事情。

他開封知府當了四年,現在要清五年內的虧空挪用等,這意味著其中四年的都得由他負責。雖然他也可以層層下查,把各衙各房的帳目再追究到該官員頭上。

但徐晉很清楚開封府的情況,帳目早就成了一堆爛帳死帳,根本查不清楚。衙門這幾年也是拆東牆補西牆寅吃卯糧的過日子,可現在上面一紙公文,要徹查,這就是要命的。

真要清查,還不知道要查出多少的虧空,這些根本是糊塗帳,他都不知道要去哪查。但他估計,就一個開封府五年內的虧空,最少也不少於十萬塊銀元。

就比如有些鹽茶稅等,都有定額,可實際上往往徵收不到數目。很多都是下面貪汙舞弊官商勾結,錢都進了私人腰包。帳面上便是年年徵稅不足,就好比浙江一年茶稅才幾兩一樣,這樣的事情其實開封也很多。

可現在上面不管這些了,他們只一個追查二字。按原來的定額,某稅一年稅額多少多少,不足的現在統統得由那些經管官員們填補,得拿自己的錢填補,也不管你以前到底貪沒貪,有沒有貪這麼多,統統不管。

你能填補的清,那麼就既往不咎,填不清,那你就得論罪下獄。

徐晉覺得這種辦法簡直是要人命,而且龍漢朝廷剛立國不過短短時間,現在卻偏要追究五年的帳目,這不是胡來嘛。

徐晉這些天把自己家的財產算了算,銀行的存款開封城裡的宅院,老家的田產等,加起來估計有二三十萬塊銀元。雖然現銀沒這麼多,但變賣點田地還是能湊起來的,但人家當官都是大把賺銀子,他當官二十年,好不容易積攢點家當,如今卻還要往外掏出一半家產來,想想就胃疼。

第三件麻煩事,則是搞天下普查。丈量田地,清查戶口,商業普查。搞這些總是極為得罪地方上的豪紳大族的。

身為知府,官居四品,可在總督面前也只是個小小官員而已。況且,如今已經是大漢朝了,誰知道他這個開封知府還能當多久

雖然他這個知府與總督都在一城辦公,但平時想見一次總督也是難上加難,就算去總督府拜見,也是公事公辦,兩手擱在膝蓋上,挺著身子有問則答,一番問答過後,總督大人就要端茶送客。他就得拍屁股走人。

自始自終,新總督到任以來,他都沒有跟總督大人私下說過幾句話。縱然想找個機會巴結一下,都找不到機會。

他跟總督大人之間,既非鄉堂,又無師生之誼,從裡外到都找不到半點關係能跟總督大人攀扯上。

說實在的,徐晉平時也算為官勤勉,他這年紀才五十不到,已經是四品知府。而且還是正經的兩榜進士出身,他心裡頭也實是想在仕途上再進一步的。到了他這位置,若能找到伯樂,肯關鍵時候撐他一把,再往上不論是當分道還是布政使都有機會,甚至就是進京做過侍郎也非沒有可能。

若運氣好,得貴人相助,說不定臨到老致仕前,也能混個侍郎。甚至是掛個尚書銜,那也是能載入族譜,代代相傳的大好事。

只是,他實在是沒什麼貴人。

徐晉不想丟官。他還想要升官,思來想去,也只有好好把總督大人交待的事情辦好了,看能不能得總督青睞。以後得其相助。

這次全國普查,非常重要,是陛下親自交待的事情。總督大人也三令五申,我們開封府一定要辦好,還得辦的漂亮,絕不允許有矇混過關的念頭。衙門裡所有的官吏,也按抗旱的辦法,劃片包乾,每一個官員,包一片地方,都給我下鄉蹲點,帶頭普查。

所有的田地都要量過,每畝都要量到,而且必須每畝都是二百四十步一畝,絕不許有什麼大畝小畝糊弄。清量好的田地,要統一按上面給的表格形式登記好,田地的大小位置肥瘦歷年產量田主等一一登記清楚,不許有一絲一毫的遺漏之處。

所有的商行店鋪,也要登記清楚,然後統一發放執照,要配合好稅務署的人,把這些事務做好。

徐晉一旦拿定主意,也是行動果決,打定主意這次要堅決配合好總督大人完成任務。不但要完成,而且還得完成的漂亮,這樣才能引起總督大人的注意。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諸位,如今是大漢帝國時代了,再不是前明時候。皇上聖明,總督大人睿智,容不得下面人糊弄,更容不得營私舞弊魚肉鄉里。誰敢怠慢鬆懈,那麼我就請他卷鋪蓋走人。而且你們也別想著輕鬆走人,走之前,都得把各自的帳目清理好,屁股擦不乾淨的,有牢飯等著。我徐晉醜話說在這裡,若你們不肯讓我徐某人好過,我也會拉上你們墊背

各位的述職報告抓緊時間寫,各人帳目上有問題的,不管是虧空拖欠挪用漂沒等等,都不要再找藉口了,儘早填補上。我不管你們是去銀行取款,還是貸款,或者賣房子賣地,總之一句話,把這五年的帳都平上,若不然,差一分一文,到時得得追究責任,各位莫要懷著什麼僥幸心理,切莫敬酒不喝喝罰酒。

一通嚴厲的威脅放出後,徐晉開始把任務分包下放。

每個人都領到了各自的任務,誰要完不成任務,誰到時就得追究責任。

眾官吏們一聽,都不由的眉頭緊皺,都感覺到了一股來勢洶洶的壓力。

等眾官吏退下,一名師爺向徐晉道,東翁,這開封府的事情,不論什麼都繞不過周王府。周王一系男丁就有五千餘眾,郡王三十六家,周王府的郡王就佔了前明郡王的近四分之一啊。尤其是這清量田地,這開封府的田地倒有一半多都是他們佔有,若是周王府不肯支援,只怕此事難啊。

徐晉哼了一聲,那是老黃歷了,如今都是大漢天下了,他們這些前朝宗室難道還真想擺皇族宗室的譜皇上善待他們那是天子仁厚,可若他們真的不識進退,那本官不介意跟他們拼一拼。

幾乎在同時,中原總督衙門給轄下的二省諸府州縣移文,通令各衙務必做好捍旱保麥工作,同時也要抓緊展開清理各衙虧空,以及大普查的事項,各衙不得出半點差錯,須積極配合開展。

開封府的知府徐晉反應最為積極,他最先動手清丈田地,並且第一個就找上了開封朱家。

徐晉親自帶著人一地地清丈周王一系的田地,嚴格按照上面的要求,一塊塊的清量,如實登記,統一按二百四十步一畝的標準登記。

不管朱家的管事們如何送禮,怎麼說好話,也不肯少登記一畝一分,更不肯搞大畝小畝的鬼。

大人,清量出來了。

哦,已經清理好了嗎多少

連續多日的奮戰,讓徐晉銷瘦了許多,甚至臉也曬黑了不少,可他精神頭卻很足。錢糧師爺把報上來的表格呈給徐晉。

開封朱家一族,就在開封府境內擁有田地六百三十八五千六百五十七畝。遍及整個開封府四州二十八縣。而且據我們所知,開封朱氏在周邊的幾個府也置辦有大量田地。

六萬多頃。徐晉嘖嘖有聲,搖頭驚歎。這差不多都有開封府半數田地了。

這些田地他們都有田產契約嗎

大部份都有,不過這些地來的也不怎麼正。這六萬多頃,其中只有不足十分之一是前明朝廷所賜,剩下的部份是侵佔的軍屯官屯,還有些是奸民投獻,另有不少則是歷年災荒之時,王府乘機低價買進。經過二百餘年的不斷積累兼併,終於佔了開封府半數之地。

這些前朝的宗室蛀蟲。徐晉一掌拍在桌案上,佔據開封六萬餘頃田地,卻從不曾繳納一粒糧食。就算按每畝三升五合算,一年也要欠繳二十二萬三千四九十七石田賦,若再加上每畝的丁銀等,這是偷漏了鉅額的稅賦。

一年就算三十萬石糧,追繳五年積欠,那就是一百五十萬石糧。

師爺驚了一下,小聲勸道,大人,這個怕是不合適吧,前朝之時,開封朱家可是享有優免特權的。就算要徵稅,也是從今年才開始吧。

徐晉冷哼一聲,就算是前朝之時,也有明律規定,宗室和勳貴們受賜的公田載於金冊,並不報官入籍,享有免除稅糧和差役的特權。可這僅指賜田,賜田以外的田土,是要齊民一體當差納糧的。而周王一系,賜田不過其所擁田產的十分之一,剩下的五百餘萬畝田地,他們卻是一直沒有交稅當差的。

師爺有些無言以對,雖然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可前明之時的事情誰不知道,別說室藩勳貴,就算是官員士紳,都在無視國條律令,享受著這種優免特權。

減去可優免的那幾千頃賜地,剩下的我們依然要追欠,減去十五萬石,開封朱家依然得補交五年積欠一百三十五萬石糧食。來人,給開封朱家下道公文,讓他們務力於三個月內補充這一百三十五萬石欠糧。他們也可以折銀上繳,就按眼下市價,每石糧四塊銀元好了,共計五百四十萬塊銀元。

告訴他們,過期不繳,後果自負未完待續。

: 感謝武夫子心海書友150玄易道祖不羈~自由山青盈諸位的支援,謝謝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唐人的餐桌不科學御獸7號基地光陰之外明克街13號宇宙職業選手深空彼岸神秘復甦我有一劍
相關推薦
顫慄世界極品劍師魔源紀全民偶像我家果園成了異界垃圾場超級仙氣漢末文丑冠軍之心韓定食機械神皇
作者木子藍色其他書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 海上升明帝 貞觀俗人 隋唐大猛士 晚唐 重生之十年 隋末 逍遙小地主 唐朝好地主 重返大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