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火耗歸公 攤丁入畝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先不要管這些韃子了,咱們把自己這邊理順再說。劉鈞把女真北遷的事情拋一邊,然後道,大漢開國也有不短的時間了,我們擊敗了女真的進犯,降服了半數漠南蒙古部族,也把女真打的求和稱臣了。

就是在中原,雖各地叛亂紛起,但也在短短時間內,把北方叛亂迅速平定。如今洛陽偽朝又被掃滅,現在朝廷三路大軍正橫掃一切叛亂。如今也僅剩下陝甘雲貴川桂六省還有叛亂,但三路大軍也將進入六省,平定叛亂就在眼前。

我們現在還是把目光放到朝政上來,我們軍事上雖然能夠粉碎所有叛亂者,但朝政若是處理的不好,不能讓天下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那麼也終究還是會出亂子的。唐太宗說的好,水能載舟,也能覆舟,如何管理好天下,讓國家富強,百姓安居樂業,這才是最重要的。

或者說的更直白點,讓天下百姓都有飯吃,有衣穿,就是我們最大的任務。現在你們也說說看,這新朝新政,你們有什麼建議

聽皇帝說的直白,大臣們也都很坦誠。今日是上書房重臣議事,沒有禮部官員監禮,沒有那麼多的規矩,大家聚坐一起,倒是氣氛比較融洽。

倪元路道,陛下,治大國若烹小鮮,切忌心急。治天下萬萬急不得,新朝肇建,陛下登基時間還不長,朝廷上下人心浮動,天下子民不穩,也是正常。臣以為,還是當穩一點,慢一點為好。

劉鈞卻是一笑。

穩一點,慢一點你指的是什麼是新稅法慢一點,還是其它什麼

太監站在一傍。為君臣們斟茶。

倪元路也不隱藏自己的想法。

臣確實覺得陛下有些操之過急了,臣也知道如今新朝初立,百廢待興,但急切是不行的。比如這新稅法,如今朝廷推出新多新稅,五花八門,臣也非反對徵稅,但臣以為,即使要徵稅,也當有個詳細的條陳。把所有的稅名等理清了。然後詔告天下,這樣一來,天下官吏也方便了,百姓也明白了,對朝廷對百姓來說都是好事。

劉鈞不是聽不得建議的人,好的建議他聽。

總憲說的不錯,其實新稅法也一直在擬定整理之中,朕已經準備於近日頒佈大漢稅務法,到時裡面會有詳細的稅目。以及徵收的範圍等。

國家要運轉,就需要錢糧,而國家之錢糧,就來之於稅收。

稅收。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最重要的事情。

大明亡國,也可以說是亡於財政破產。為何財政破產,最主要的就是稅制不合理。加之宗室勳戚和士紳們都享受特權,偷稅抗稅導致的。

最重要的還是大明的稅制不合理。

曾有人說過,稅收的真諦。就是剪最多的羊毛,而聽最少的羊叫。

讓劉鈞來理解,天下百姓人口過兩億,但天下的財富其實是集中在少數人手中的。因此這稅,自然也應當是這少數富人繳納大頭,而人數更多的百姓只繳納少數,這樣才符合剪最多的羊毛,聽最少的羊叫。

劉鈞把新朝的稅收重點放在商稅上。

第二個重點,就是稅目明確,不許地方官員亂收稅,也不許亂加耗,更不許有人擁有免稅特權。

對於朝廷的功勳之臣,對於皇親國戚,劉鈞可以賞錢,甚至也能賞地,賞爵,就是不會胡亂的賞官和賞地以及給予免稅特權。

官職,是國家名器,是管理天下的,不能胡亂賞給那些不合格的人。

免稅之權更加重要,一旦開了免稅特權的先河,那早晚會如明朝一樣。

在兩宋時代,來自於農業的稅收,實際上已經降到很低的比重,稅收的大頭來自工商業。

不過如何保證稅收,也確實不容易,哪怕訂下制度,也需要有人執行。

劉鈞已經越來越感覺到傳統的六部九寺這種機構設定,有些制約了新政的推行。

特別是對於戶部,一個部門管了太多東西。

就和當初兵部一樣,兵部曾經主掌所有軍政軍令,後來劉鈞另建了一個樞密院。現在劉鈞也感覺到自己迫切需要把戶部也給折分了。

五代北宋之時,也曾經把國家財政大權分為三司。分為鹽鐵度支戶部三司,長官為三司使,地位僅次中書省,號稱計相。戶部掌戶口和稅賦,鹽鐵司則掌全國鹽茶礦冶工商稅收等事,度支則專掌統籌財政收支和糧食漕運等。

現在朝廷已經有糧食總署鹽務總署稅務總署海關總署郵政總署等多個分離出來的部門,但他們名義上依然是受戶部管轄的。

劉鈞打算再往前一步。

朕打算仿五代和宋制,把戶部折分。以後戶部改為民政司管理戶籍俸餉田賦,並負糧食漕運和責救災救濟等。

另建財政司,專掌統籌財政收支制訂財政預算,管理朝廷庫藏等,制訂稅法,調整稅種增減稅目稅率等。

稅務總署改為稅務司,專掌稅務徵收,並與財政司擬定稅法。同時,兼管鹽茶菸酒專賣事務,並海關事務。

糧食總署和郵政總署劃歸民政司,鹽務總署和海關總署劃歸稅務司。

另建一個新的部門審計署,專門負責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其它財政收支的審計,朝廷各部門的財務收支審計,各省財政預算執行的收支審計,帝國銀行的財務收支稽核等。

三司的長官皆稱為卿,民政卿財政卿和稅務卿。各署長官,稱為少卿。

重臣們聽到皇帝的計劃,都一時沒有回話,都在思考著。

以後財政司和稅務司負責擬定稅法,然後交給廷議,最後由皇帝與大臣決定。今後,所有徵稅的稅目,必須由朝廷中央制訂。地方無權設立稅種和稅率。所有的稅收,將分為兩部份。一部份為國稅,一部份為地稅。

所有稅收,正稅為國稅,正稅之外,再附徵正稅三分之一,附稅為地稅。國稅歸入國庫,地稅則先入國庫,再轉拔各省方使用。

這其實就是火耗歸公了。

不管在哪朝,其實朝廷的稅只是算正稅。正稅之外,肯定還要多徵一部份,多是以火耗的名義徵收,這些附徵的稅,就是地方截留,有時甚至是官吏們的額外收入了。

火耗附加數量不定,甚至很多地方,火耗比正稅還高,甚至高出幾倍之多。

劉鈞登基之後。就已經下令,禁止地方徵收火耗。

而現在,劉鈞卻又要開徵地稅,這地稅也正是火耗。不過劉鈞的這個地稅。是有嚴格規定的,正稅的三分之一。且這火耗不直接歸地方,而是得先上繳國庫,再拔下去。

陛下。正稅之餘再徵附稅,這豈不是讓百姓負擔加重

朕會把正稅稅率下調,實際上百姓繳納的稅並不會增多。只不過把這稅收分作了兩部份,一部份歸朝廷,一部份歸地方。

晚唐五代之時,稅收也差不多如此,稅收分為三部份,一部份上交朝廷,稱為上供。一部份分交給節度使衙門,稱為留使,還有一部份則留給地方州衙,稱為留州。

現在劉鈞把稅分為兩部份,給地方留下四分之一的稅。這就是地方官府的辦公經費,所有的稅收解入朝廷,這無疑會讓地方更財政更艱難,也肯定會加大地方官吏的貪汙。

這樣一來,火耗其實並沒有歸公,只是入了朝廷的帳,再轉拔下去。

不過新稅法裡,卻避免了地方官吏無控制的胡亂徵收火耗。

因為如今糧食都由過去官收官解,改為糧食總署負擔徵糧收糧運糧,再加上使用銀元徵稅,這個過程中,其實並沒多少消耗。

以後,南方地區每畝徵谷十五斤,附徵五斤,畝徵二十斤。北方地區,每畝徵麥十二斤附徵四斤,每畝共徵十六斤麥。折銀徵收,谷麥每擔折銀元兩塊。

袁繼鹹等都迅速在心裡計算著。

很快他就得出了答案,南方一畝地等於要徵銀元四角,北方每畝地要徵銀元三角兩分。

大明一石米約有一百五十五斤,正稅十五斤,就是近一斗,加徵五斤,那就是一斗兩升了。過去大明的時候,除了南方的蘇松兩地,田賦最重外,一般都是徵三升多一畝,不過附加火耗就比較多。

而南方的畝產是比較高的,普遍能達到兩三石。

北方的產量較低,但也有一石左右。

算來,新和田賦稅率大約是十五稅一,遠比大明初定下的三十稅一要高。不過大明的三十稅一也不過是好聽,實際上附加的部份卻是正稅的多倍,甚至十倍幾十倍之多。

十五稅一,只要沒有火耗附加,也還不算太高。劉鈞認為,這個稅率,是完全能夠讓百姓承擔的了的。

大明百姓還有一項非常重的負擔,那就是丁稅了,這其實也就是人頭稅。按人頭徵收,特別是在大明改徵銀後,許多勞役都改為官府出銀僱傭,這筆銀子最後攤到每個百姓頭上。但因為許多大戶都有特權,並不承擔,因此丁銀往往又是一筆極大的負擔,不比田賦少。

本來自唐兩稅法起,人頭稅就是已經取消了的,是包含在了兩稅中的。可後來經歷宋元明幾朝,這個人頭稅其實一直都在,哪怕就是一條鞭法,這人頭稅不但沒取消,實際上還是等於交了好幾份。

兩稅中本來已經包含了人頭稅,後來的一條鞭法,自然也是包含了的。

不過這也是各朝慣例,人頭稅畢竟是一項大收稅,特別是地方,就指望著這個收入用度了。

而人頭稅,對百姓的負擔是比較重的,因為不論你有錢沒錢,他是按人頭徵稅的,不是按財產徵稅的,有錢人和沒錢人,都交一樣的稅。

後來清朝時,搞了火耗歸公。攤丁入畝。

把人丁數固定下來,然後把這個固定了的丁銀數,攤入到田畝中。但實際上,攤丁入畝也不徹底,部份丁銀是到了田畝中,百姓然後要交部份丁銀,就跟唐宋元明等各朝一樣,不管怎麼改,人頭稅總是免不掉。

現在劉鈞也打算攤丁入畝,以後就不再另徵丁銀了。

甚至百姓以後也不須另外服瑤役。該服的役,全由官府僱傭招人,支給薪水。而這筆僱傭的費用,也不再另向百姓徵收。

百姓既不用服免費的勞役,也不用再額外的交這些役銀。

那錢出哪來

從地稅中來,從中央拔款中來,另外也從田賦中來。

大漢現在天下約有兩億人口,有田地大約十二億畝。

劉鈞準備固定這個人口和田畝數量,也不管男女老少。田地肥瘦,總之每年徵丁銀兩千四百萬塊,攤到這十二億畝地中,等於是每畝地攤入兩分銀元。

等於每畝地加徵丁銀一斤糧。

而攤到每個百姓頭上。等於是每人徵六斤糧。

不過因為這筆銀元是攤入田畝中的,因此實際上最後徵收時,有田才加徵,田多多徵。田少少徵。

如果一戶普通百姓家裡只有二十畝地,那他的丁銀不過二十斤。如果一個大地主有一千畝地,他就得交一千斤丁銀。

如果這人是個工人。沒有田地,那他一斤糧都不用交。

一畝地一斤糧,絕不多。

而一畝地一斤糧的丁銀彙集起來,卻等於朝廷一年能收到兩千四百萬塊銀元的丁銀稅收。

以後百姓耕種,每畝地正稅附稅丁稅三項加起來,南方一畝地所徵稅不過四角兩分,北方一畝不過交稅三角四分。除此之外,再無它稅,再沒有額外的加徵火耗,也不會有代役銀,而且,也不用再服免費的勞役。

袁繼鹹等人也想到了,若真是如此,那還真不錯。

可還有其它的稅

李邦華問道,戶部剛被一拆為三,他都不知道自己這個戶部尚書還能當幾天,接下來會去哪他也不清楚,不過他還是問出了自己的問題。

剛朕說的是田賦,有田既有賦,無田則無。至於其它的工商稅,也都是合理徵收,比如你開了商鋪,那麼會徵收營業稅所得稅,你房屋田產交易,會有契稅,你出租商鋪房屋,會有房產稅。你買車買船,會有車船稅,屠戶屠宰牲畜,會有屠宰稅,牲畜交易,也會有牲畜交易稅,立契約,會有契稅.。。

劉鈞一口氣說了好多種新稅。

但是這些稅,都是建立在有經營交易的過程之中,且稅率並不高,都是按比例徵稅,因此不會存在負擔過重的情況。

總的來說,這些都是工商稅,是比較靈活的徵活方式。就好比營業稅一樣,如果是小本買賣,那麼就是定額稅,總的來說,稅制靈活合理。

不是簡單粗暴的攤派,那樣的稅制才是失敗的,也不會有優免特權,避免逃稅。工商業繁榮,那麼朝廷才能徵到更多的稅。

在座的都是朝廷重臣,倒沒有人說劉鈞橫徵暴斂什麼的,劉鈞提出的這些新稅制,他們很快就理解明白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倪元路也是在心裡驚歎,若是百姓的正稅,真的只有一畝地幾角銀子,那絕對是沒有問題的。畢竟一畝再怎麼樣也不止畝產一石,而現在的糧價,卻還是遠高於每石折銀兩塊這個數字的。一個百姓哪怕只種二十畝地,那麼糧食收益能達到五六十塊,甚至更多,而所要繳的田賦和丁銀加起來不過幾塊錢而已。

至於其它各式徵稅,對於普通百姓來說,並不太相干。

皇帝已經說了,比如契稅,對於普通百姓來說,第一套房產是免稅的。只有建更多房產或者進行房產交易的時候,才徵稅。其它如田地房產交易徵契稅房屋出售出租徵房產稅購置車船繳車船稅等這些,跟普通百姓並沒什麼關係,畢竟不是每個普通百姓都有許多房子,也沒有那麼多田地房屋出售出租,更不是每個百姓買的起車馬船隻的。

這個新稅制,影響最大的不是普通百姓,他影響更大的是那些地主商人。

田多稅多,財產多稅多,交易多,稅多。利潤收益多,稅多。

倪元路想起自己家裡兩萬多畝地,以後一年光田賦正稅附稅以及丁銀,加起來就有八千多塊了。

以後若還想買地,每買一塊地,還得交一筆契稅。甚至以後自己購車買船,都得另交一筆車船稅,家裡的商鋪不但得交換契的契稅,還得交房產稅,經營還得交營業稅所得稅。

想到這裡,倪元路有些牙疼,如此一來,自己豈不是一年交稅都得上萬

而且現在又減租減息,田租不能超過三成半,田地價格還高,看來以後買田有些划不來了。

可把銀子拿去做生意,也稅不少啊。

再想下,自己身為九卿,剛加了薪水,俸祿是以前明朝時的四倍不說,還有一筆養廉銀,身為都御史,這筆銀子有整整一萬銀元。

可按皇帝的話,似乎官員們超過一百塊月薪,還得徵收個人所得稅。自己這一年一萬塊養廉銀,還得徵百分之十,那就是徵一千塊了。若算是其它薪俸,一年還不只繳一千塊。

倪元路覺得好肉疼,皇帝這邊漲薪發養廉銀,這邊又還徵所得稅,這圈子繞的,還不如直接把他養廉數量定為九千好了。

他是真沒想到,皇帝不但帶兵打仗一把好手,居然徵稅都如此精明厲害

未完待續。

:  感謝完美人生1989飄飄黑雪z~qugirard禾田田yebaoy我肥逍遙炎火神山青盈諸位的支援,謝謝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唐人的餐桌不科學御獸7號基地光陰之外明克街13號宇宙職業選手深空彼岸神秘復甦我有一劍
相關推薦
顫慄世界極品劍師魔源紀全民偶像我家果園成了異界垃圾場超級仙氣漢末文丑冠軍之心韓定食機械神皇
作者木子藍色其他書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 海上升明帝 貞觀俗人 隋唐大猛士 晚唐 重生之十年 隋末 逍遙小地主 唐朝好地主 重返大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