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賜同舉人出身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九月初的京師,已經很是涼爽。大街小巷中的酒樓茶肆裡,卻熱鬧非凡。

京師的百姓總是喜歡談論時政的,當今天子也不禁百姓議論國事,只要你不是惡意中傷造謠,那麼你一個普通老百姓也能慷慨激昂指點江山。京師的東廠錦衣衛五城兵馬司的人很多,卻沒有幾個會來干涉他們。

眼下京師百姓們談論的焦點,也剛剛從蒙古諸旗主送女進京,換成了大漢第一屆科舉的熱議。就連劉皇叔和秦老夫人在西南的改土歸流,都不及今年的科舉。

剛剛結束的全國鄉試,可謂是餘波未平。

今年的童試,倒是中規中矩的,只是比往年增加了一倍的錄取數。全天下錄取了整整五萬名新秀才,著實讓天下讀書人大為驚歎和欣喜。

今年的鄉試,士子們的熱情也更高了。

秀才錄取翻了一倍,科試錄取也翻了倍餘,他們都認為今年的鄉試可能錄取人數會首次破兩千。

事實也確實如他們所料,往年天下鄉試一科錄取千餘,今年則錄取了三千。

七大考區考試,每考區錄取四百餘人,天下三十餘省,六萬透過科試的秀才們,參與了這三千舉人名額的爭奪。

不過當這六萬名秀才老爺們坐在一座座新建好的貢院裡,看著發到面前的考卷時,都有些傻眼。

童試考的還是他們熟悉的八股,科試也是如此,但鄉試這樣重要的考試,試卷卻讓他們有些看不明白。

可不管看不看的明白,整個鄉試考了三場,每場都考了三天,一如前明。每場考試,秀才們都提前一天入場。考完退場。

連考了三場,貢院號房裡呆了九天,許多考生都不記得自己是怎麼答完那些試題的。

許多秀才不是第一次參加秋試了,上科他們八月初九第一場,試以論語一文中庸一文或大學一文孟子一文,五言八韻詩一首,經義四首,初場的3道四書題每道都要寫200字以上,4道經義題則需要寫300字以上。十二日為第二場,試以五經一道。並試詔判表誥一道,議論文要求300字以上,以後又有變通。十五日為第三場,試以5道時務策即結合經學理論對當時的時事政務發表議論或者見解。

叵再往上一屆,考試內容也大致相同,都是以儒家經典為主,考的都是四書五經為主。

可現在這新朝第一次科舉,就讓他們傻了眼。

考完後有許多考生向官府提出意見,認為試題有問題。

可不管考生如何反應。朝廷還是很快的閱完了卷,七大考區,各錄取了四百餘名,總數三千人的新科舉人新鮮出爐。

落選的士子越加憤怒。可中榜的新科舉人們則興奮連連。其實對於他們來說,考什麼不重要,重要的還是朝廷以科舉取士,當然最最重要的是自己能中舉。

今年朝廷換了考題。儒家經典只佔到了三成類容,許多試題都要求考生閱歷更加豐富,而不只是如前一般只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以前那樣的書呆子,根本很難透過這次的考試。

黃宗羲參加過數次鄉試了,以往屢試不中,這次卻一舉高中,而且還成為了華東考區的第一名,解元。

更讓無數人驚歎的是,黃宗羲五兄弟同參加鄉試,五兄弟皆中榜。這個結果,讓黃氏兄弟一下子名揚天下。

黃宗羲五兄弟一同中舉,立即成為八月份的熱議焦點。

而與黃宗羲五兄弟一同中舉一樣勁爆的是,復社在這次科舉中也成績驚人。復社經過整頓之後,如今登記在冊的士子多達萬餘人。其中有半數都擁有秀才功名,不少還擁有舉人進士功名。

在這次,復社在南方數個考區,有三千多名秀才參加了鄉試,每二十個透過科試的科舉生員中,復社就佔了一個。

而他們的中舉率更是高的驚人,有六百多個復社科舉生員中舉。包括社長黃宗羲和顧炎武等人。

比起今科鄉試二十錄一的錄取率,復社五中一的中舉錄,無疑就高的多,且高的驚人了,三千名新科舉人,復社就佔了五分之一。

許多人都以為這裡面有貓膩。

肯定是復社買通了考官,當年張溥等人領導復社時,就這樣做過,買通江南考官,然後鄉試中復社生員中舉極多,把持科考。沒想到,張溥死了,這復社改組後,結果更甚從前,三千新科舉人,有六百是復社成員。

一名落榜的秀才恨恨不平的說道,江南也並不是只有復社,還有許許多多的詩社。基本上,如今的士子,都會結社,入社,甚至一人入幾社也有可能,不入社的幾乎沒有。

但能達到復社這般規模的,卻不多。

如今的復社甚至還比當年張溥的時候規模更大些,特別是復社在朝廷登記備案,復社有了理事會,朝廷還派了監事會後,無數數子都爭相申請加入這個能得到朝廷經費支援,社長理事會理事們還能拿到朝廷俸祿的大社。

一萬多名社員,這是其它任何一個社都可望不可及的。

但也正因此,也引得許多士子們的妒忌。

現在復社一下子考中這麼多舉人,更讓天下士子們坐不住了。

另一個落榜士子輕搖著自己的摺扇,冷冷的道,我覺得黃宗羲和顧炎武還沒那個膽子,也沒有哪個江南考官有這樣大的膽子。現在可是龍漢元年,新朝第一科,誰敢亂來

難不成復社的人就這麼厲害,一下子六百人中舉啊。這還是復社多在南方,三千復社考生都集中在一半的考區內,要不然,這中舉的只怕還更多。我就不相信了,同樣讀的聖賢書,他們就比我們強這麼多

那個搖著摺扇的生員道,這裡面肯定是有原因的。但我覺得主要還應當是朝廷的意思。

朝廷的意思,什麼意思

我是說,是朝廷有意多錄取復社生員。

大家一時沉默,雖然說鄉試閱卷,得先由專門的人把考生的卷子謄抄過,然後還都是糊名的,最後由考官們閱卷,這樣能防止做弊。但如果真的是朝廷要錄復社之人,那朝廷想做到很容易。

個別考官動手腳,那是舞弊。而如果是朝廷授意,那自然不成問題了。可關鍵是,為什麼要這樣

因為復社早不是當年那個復社了,如今的復社早已經被朝廷招安了。你看看現在的復社,黃宗羲顧炎武等社長理事,全都拿著朝廷的俸祿呢。黃宗羲做為社長,一年有一千塊銀元,這可不少。那些副社長理事分社長分社理事,也全都領著朝廷的俸祿。

從這方面來說。復社的人其實已經是朝廷的人了。現在朝廷要選士子做官,直接用已經是朝廷人的復社考生,自然理所當然。

這種說法,讓在座的生員都相信起來。

這不公平一名落榜考生高喊。神情激憤。

我不相信真是這樣的。

哼,有什麼不相信的。你看這次出的試卷,打破過去幾百年來的慣例,不但不考八股。還只考少量儒家經典的內容,其餘的試題都考的是什麼你們想想,那些試題是不是對復社裡那些四處活動的考生更容易些

大家仔細想想。似乎確實是這樣。那些考題,對於寒窗苦讀的士子來說,很陌生。可對於復社裡那些十分活躍的社員來說,卻是他們更能適應。

朝廷這樣做不公平。

算了吧,什麼公平不公平的,其實你也可以換個想法。明時天下鄉試一科錄取一千四五百人,從不超過兩千人。而這次朝廷雖然錄取了六百復社考生,可卻也總共錄取了三千士子,就算除掉復社的那六百,還有兩千四呢。比起過去的一千四,等於不算復社的那六百,朝廷實際上還比往屆多錄了一千人。你要喊不公平,覺得朝廷的人會理會我們嗎

那就這樣算了

那名考生繼續搖著摺扇,新朝不是我們能改變的,只能是我們適應新朝。如今朝代換了,考試的規則也換了,我們只能想辦法儘快適應新規則。反正我相信,就算復社的人近水樓臺先得月,也沒什麼。反正三年之後,又是一屆科舉。這三年時間,咱們完全可以努力適應新的考試規則,三年之後,咱們都將站在同一位置,到時就各憑本事了。

這落榜舉人很灑脫,可其它人未必這樣灑脫,大家心裡總是覺得不甘心,覺得復社的人是做弊者。

這時,突然一名落榜生員跑了進來,興奮的喊道,你們聽說沒

聽說什麼

陛下剛下旨,說要再舉行一次遺才考試,未中舉的五萬餘落榜科舉生員,還可以再參加一次考試。這次將錄取五千個名額。

五千個名額一眾落先秀才們都驚呼起來。

難道是五千個副榜鄉貢

從明朝嘉靖時起,朝廷就在每科鄉試的正榜外,以正榜五名錄一名副榜,名為副貢。副榜的副貢生,不能隨舉人參加同赴會試,但可以直接應下屆的鄉試,可以免下科科試考試。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能夠直接拿到下科鄉試資格,免於和六十萬秀才爭奪六萬鄉試資格名額,這還是很重要的。

不是,不是副榜副貢,是考試,五萬餘落榜考生再考一次,選成績最優的五千人錄取。

錄取為舉人

許多落榜秀才已經興奮的站了起來,他們可不管是不是加考考出來的舉人,只要能中,就好。

聽說考中的這五千人,叫同舉人。

大家面面相覷,只聽說過同進士,還沒聽過同舉人。每科會試中榜者,頭甲三名,稱賜進士及第,二甲稱賜進士出身,三甲稱賜同進士出身。

現在來一個同舉人,那算不算舉人最重要的是,能不能隨舉人參加會試

同舉人不能隨舉人參加這科會試,但能參加下科鄉試。而且,朝廷錄取這五千名同舉人,據說是要送去京師大學進修,然後授官。

周圍響起無數的抽氣聲。

居然入京師大學進修,然後授官,居然有這樣的好事,那就算不能參加會試,也算不得什麼了。

快仔細道來,究竟是什麼具體內容摺扇生員也顧不及搖扇子了,摺扇已經被他收了起來,他呼吸急促的問道。

所謂的遺才考試,就是讓這些鄉試落榜的五萬多人,再考一次,然後差不多十一比一的比率錄取五千人。

這五千人將被賜予賜同舉人出身,然後他們會被送去京師,進新設立的京師大學進行四年的進修,其中前兩年將在校進修,學習如何為官施政等等,後兩年則為實習。第一年在京師各部衙中充當吏員,第二年則在各省府的衙門裡充吏聽差辦事。

總共四年的進修期滿後,所有的同舉人們將被分派往全國各地,先授從九品官,從副鄉長副鎮長做起。

他們四年一期滿,就能得到實授從九品,是官不是吏。雖是從最小的鄉鎮長做起,但他們可以按考績升轉,以後升知縣甚至升知府等,都是沒有限制的。並不會如以前那些做了吏的秀才舉人,以後一輩子只能做吏。

甚至,朝廷還不限制他們再參加科舉,他們依然可以再參加鄉試。

被錄取了,還要在京師大學進修四年其中兩年還要在京師衙門和地方省府衙門各為吏一年四年後,還只能授從九品,從副鄉長做起

好些個剛才興奮萬分的落榜秀才們,這個時候卻又有些失望。

從九品,副鄉長,這些都讓他們有些猶豫了。

倒是那個摺扇生員,此時卻在凝神思量。他們現在還只是一個落榜的秀才,按以前的科舉慣例,只有考中了進士才能做官。少數舉人也能出仕,但得有關係,有路子。不過不是進士出身的官員,前途沒什麼希望。

舉人出仕,一般都是做些縣教諭訓導這樣的學官。

可現在在五萬七千多名鄉試落榜生中取五千人,那就是近十一取一,取中了雖然還要經過四年進修時間,可一出來就是官啊。哪怕從九品,也是官不是吏啊。何況朝廷還不限制他們繼續參加科舉,且這個從九品是能夠往上一直升的。

官和吏,過去可是如同鴻溝一般不能逾越的。

摺扇秀才想了半天,終於握著扇子在左手掌心裡重重一敲,這麼好的機會,絕不能錯過。

各位同年,恕在下告辭,先走一步了。

兄臺你去哪

回去溫習下功課,準備參加考試。摺扇秀才說完,頭也不回的就走了。未完待續。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唐人的餐桌不科學御獸7號基地光陰之外明克街13號宇宙職業選手深空彼岸神秘復甦我有一劍
相關推薦
顫慄世界極品劍師魔源紀全民偶像我家果園成了異界垃圾場超級仙氣漢末文丑冠軍之心韓定食機械神皇
作者木子藍色其他書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 海上升明帝 貞觀俗人 隋唐大猛士 晚唐 重生之十年 隋末 逍遙小地主 唐朝好地主 重返大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