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闖關東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北風吹,雪花飄,天冷的厲害。

巍巍八百裡沂蒙山,由沂山蒙山等高山攜帶無數丘陵組成,山高坡陡,崮險嶺峻,峰巒連綿,山崮層疊,對於外人來說,這裡懸崖峭壁,巨石嶙峋,古木參天,飛瀑流泉,澗深溪清,沂河沭河縈繞如帶。文峰山浮來山羽山馬髻山以及七十二崮,雄奇秀幽,風光旖旎。

不過對於生於斯長於斯的魏山來說,這裡卻是交通不便,消息閉塞,貧窮落後之地。打小起,他就希望能有朝一日離開這個地方,去見識山外的世界。

他的家在臨沂大山裡面,時到今日,也不能大路,只有一條羊腸小路,可以翻山越嶺通往山裡村中。

揹著沉重的大包袱,一口氣在山裡走了五十八裡,魏山的後背上也漸有汗珠。

雖然肩上的包袱很沉重,可他的腳步依然很強健。這條道他早走習慣了,十歲時,他告別了在村裡打柴放牛的日子,跟著父親第一次踩著這條山路,通往了山外的世界。

從山裡到山外,一個更廣闊的世界,但山外的世界雖然廣闊,卻並不屬於他。他只是一個山裡來的娃,父親帶著他出來,是送他去一個早年從山裡出來的同村。那位同村在青州沂水府的一家地主家做工,父親託了同村的關係,把他送進這家地主家裡幹活。

雖然只有十歲,但身在山裡的貧困家裡卻養不活他,因為家裡還有好幾個弟弟妹妹。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十歲的孩子就得自己掙飯吃了,從此他在地主家裡放牛放羊,然後下地幹活。一幹數年。

直到去年,改朝換代了。

山中村子也減租減息,家裡的債清了,他也離開了幹了多年活的地主家,去了更遠的青島。當年帶他出去的那位同村,早幾年去了青島。在那邊碼頭上扛活,比地主家掙的錢多。

魏山在青島跟著同村幹了一年多,也掙到了一點錢。不過這次他放下青島忙碌的活計,趕回山裡老家,並不是因為年關將至。

道路崎嶇難行,多年未變,一人走在這路上,聽著鳥鳴在山谷間迴響,看著一處處熟悉的山路。魏親心裡充滿親切感。

以前一直希望走出大山,遠離這裡,從此不再回來,可現在,離開多時再回來,卻總覺得很親切。

一到冬天,路總是這麼難走,雨雪把本就崎嶇狹窄的路變成了一條泥漿小溪。好在他早知道這種情況。穿了一雙皮靴子,要不泥早就沒過鞋幫子了。

到了一處山彎的時候。魏山停下腳步,這裡有一塊大石頭在路邊,很是平整。過路人經過這裡時,總喜歡在這裡停下歇歇腳。

把包袱放在石頭上,他坐下來,從荷包裡掏出煙桿和一袋菸絲。在青島碼頭扛了一年多活。魏山確實長了許多見識。青島這兩年是一天一個變化,擁有上百家造船行業,港口也因為海貿和海運而繁華一日勝過一日。

青島做工的薪水也是不停的漲,相應的物價也漲了不少。

魏山在青島幹活勤快,攢了一筆錢。他平時也沒別的愛好,空閒時喜歡在碼頭邊上的大碗茶鋪裡喝一個小子一碗的大碗茶,然後聽茶鋪裡的讀報人讀報紙,聽天下新聞。

除了喝大碗茶和聽報,他還有一個愛好就是抽菸了。這也是在青島跟著工友們學會的,平時碼頭扛活,很辛苦,工友們都會喜歡喝酒抽菸。不過魏山不喝酒,他喝酒容易醉,最重要的是喝酒費錢。

而抽菸比較便宜,不買卷好的紙菸,只買便宜點的菸絲用旱菸杆抽,其實花不了幾個錢。

坐在大石頭上,魏新裝好一鍋煙,美美的抽了起來。

今天回家,他特意穿了一身新衣服,很厚實的藍布衣,裡面還有一件羊毛紡的毛線背心。頭髮也是剛修剪過,臉也刮過,鬍子也修過,整個人很精神。

今年已經是他第二次回家了,若是一般情況下,外出的村裡人一般是很少回家的,一年回次很正常,甚至為了生計,兩三年回一次也普通。

雖說改朝換代了,但沂蒙山裡中的家,日子還是過的苦哈哈。哪怕朝廷減了大家的稅,又讓地主減了租,降了息,可山裡實在是太貧瘠了。

山裡的地本就產出少,況且山裡地還少,連真正的地主都沒幾家。他們家裡一畝自己的田地也沒有,一直靠給人佃田。但山裡田少,就算佃田也佃不到幾畝。

在外面已經算是見識過大世面的魏山很清楚,如果按著過去的方式過日子,他們永遠也就這樣,一輩子苦哈哈。

一袋煙抽完,魏山把煙鍋在石頭上嗒嗒嗒的敲乾淨,然後收起,背起包袱繼續上來。

冬季裡的山裡,幾乎就是一個色調,灰濛濛的。

呆在這樣的大山窩裡,能有什麼發展呢一年靠佃種幾畝地過日子,產出又低,打下一點穀子還得交租,自己剩下的根本不夠一家人吃。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而山裡又沒什麼其它的收入,滿山除了石頭就是樹,可就算有樹木,也沒有路可供運出去。孩子生的多,男孩七八歲便送去給地主家人放牛養羊,女孩兒甚至歲就送給別人做童養媳。

而等兒子大了,結婚娶親又成了一樁大事難事,需要借遍所有的親戚朋友,有時甚至只能靠換親。兒媳娶回來了,家裡也就欠下了一屁股債。

魏山每次走在這山間路上,都會想,這裡永遠不會有翻身的機會的。外面的世界日新月異,可山裡卻毫無變化。

其實也開始有些變化,上次他回家裡,發現村裡少了許多人,多隻剩下了一些老人婦女孩子留守村裡。父親告訴他,縣裡派人下來,組織村裡的青壯男人外出賺錢。由縣裡組織帶他們出去。其實也就是在沂水府內開山修路,築城修堤。

但和過去的徵勞役不同,這是自願前往,且是有錢糧的。來回的路費食宿,縣裡包攬,到了地頭做工。按天計酬,據說每月還有底薪,就算萬一遇上下雨等不能動工的情況,如果開工少,起碼也還有一個底薪,一月底薪至少一塊銀元。

而如果正常情況下,一月能拿到差不多三塊銀元,吃住還不用自己掏錢。這相當於每天都有一角銀元。

雖然這比不上魏山在青島碼頭幹活,他在那邊也是熟門熟路了。現在一月起碼能賺四塊銀元,刨去吃喝住宿剩下的。

不過對於大多數村裡人來說,有個這樣出去賺錢的機會已經相當不錯了。一月能賺三塊,比他們以前一年賺的都多。

村子裡的青壯都去了,許多半大小子和半老頭都爭著去。

不過這終究改變不了大山裡的窮困。

山裡沒有好地,山多田少,沒有自己的地,便只能永遠給人佃田。甚至佃都佃不到。雖然如今多了個外出扛活的出路,但終究不如有自己的地。

可是擁有一塊自己的地。這在過去只是個奢想。

山裡田地本來就少,地還貴,哪買的起田地。

但現在,有了一個機會擺在他們的眼前,只要他們願意,就能擁有一塊屬於自己的田地。當他確認了這個訊息後。立即連夜的趕回老家來。

一想到這裡,他腳步步伐不禁又加快了許多。

一片村莊出現在前方的山坡上,村子並不算小,有百餘戶人家,可十幾年來幾乎沒什麼變化。灰暗的茅草屋頂,黃土牆,各家幾乎都是如此,低矮的屋子雜七錯八的擠在這山坡上,連棟像樣的石牆屋都找不到一間。

看著越來越近的村子,他心裡感嘆,怎麼就沒有一塊平地呢。

這時他又不由的想起了在青島聽到的訊息,只要去了關外,若是去遼西省,一人可以分到二十畝地,若去燕北,一人能分三十畝,去漠南,一人能分五十畝,而如果去遼東,一人能分六十畝,卻遼北省,一人能分一百畝。

一百畝地啊,據說都是好地,平闊的田地,全是黑土地。筷子插根下去都能發芽,除了冬天冷點,並沒有其它的差處。

可一想起一人一百畝,他就不由的心在顫抖。他們還說了,你要真有本事,開墾超過一百畝,也一樣歸你耕種。而且前往移民,朝廷還會負責他們的遷移安置,甚至到了地頭,前三年開墾是免稅的。

免不免稅他不在意,他在意的是一人有一百畝地。

如果他們一家遷去遼北安家,他家現在有十一口人,豈不是能分到一千一百畝地十一頃啊,他們整個村子裡的地加起來,都沒這麼多。

他想,這麼多地到時只怕種不過來。可又聽說,到時朝廷會租借給他們牛馬和最新式的鋼鐵農具,地雖然多點,但那地好,連片成塊,方便耕種,一人耕種百畝,不成問題。

初開墾的地,如果輪耕,把地分成三塊,每年耕兩塊,輪休一塊,一百畝地一年就休三十多畝。

心裡早為每人百畝田地所佔據光了,他念念不忘。

雖然在青島幹活,一月也能掙到四塊銀元了,比起土裡刨食要強的多。可他的心裡面,還是從小到大就夢想著能有一塊屬於自己的田地。

如果父親和兄弟們知道了這個訊息,肯定也願意的。

他心裡打定主意,就算父親和兄弟們不肯離開故土,他也一定要離開。在外面看過了世面後,他心裡對於家鄉的這個小山村,並不那麼眷戀。

太陽漸漸下山,魏山已經走到了村頭。

村頭靜悄悄的,以往冬季的時候,大家總是沒事,要麼在家烤火,要麼就上山採點草藥,或者去山裡伐木燒炭。以往,到了傍晚時分,村頭總是熱鬧無比的,家家戶戶屋頂的煙囪開始升起嫋嫋炊煙,孩童們在外嬉戲,大人們東家常西家短的扯閒篇。

可現在,村頭空空的。

一身藍布衣的魏山出現,終於還是引起了村裡人的注意。村頭三大爺遠遠打量著他,好一會才確認是他。

遠遠大聲喊道。哎呀,老五家的大娃回來了,咋這個時候回家來哩,還揹著這麼個大包袱,是啥啊

魏山也遠遠的喊了一聲三爺。

三爺,回來有事。一會上我家來坐,一起吃晚飯,我從青島帶了酒回來,一會喝兩杯。

好好。三大爺連忙笑著回道。

魏山跟三大爺打過招呼,加快步伐向自己家裡走去。路上又遇到幾個村裡大爺,他也一一打過招呼,讓他們一會過去家裡坐。

魏山走到家門口,推開那扇熟悉的柴門,頭髮花白的母親正在院裡剁豬草。年初。家裡用他從青島幹活帶回的錢,買了四隻豬崽,家裡養起了豬。這四頭豬不是養給自己吃的,而是用來賣的,這算是家裡難得的賺錢之法。

以前家裡欠一屁股債的時候,想養還養不起。

院門響動,魏母轉過頭來,看到大兒子回來了。扔下刀就連忙迎上前。

大娃,你咋個回來了。

吃過飯沒。

魏山把包袱放下。笑道,回來有事,還沒吃飯呢。

我給你做飯,做餅。

娘,我帶了些粉條回來,你拿著多下點。一會我喊三大爺他們一起來吃飯,要談事。

魏山母親看著他從包袱裡拿出的幾大捆灰色的粉絲,忙道,這就是粉絲,花不少錢吧。哎,花那個錢做啥,有錢也得攢著,你還沒娶媳婦呢。

這是用番薯粉做成的,也不值幾個錢,而且都是我工友們送的。你就把水煮開了,然後放下去煮就好了,跟煮麵條一樣。魏山跟母親介紹粉絲的作法。

娘,我爹跟我弟他們還在外修路呢

嗯,前些天村東的小山回來過一次,說現在那邊工地上很忙,大家還要加班趕工呢,得修到年前才能放半個月假。不過忙是忙,但加班還有加錢的。說到這裡,魏母覺得很欣慰,窮了大半輩子,心裡對於錢比常人更渴望。

妹子呢,娘

哦,放羊去了,估計也快回來了。

魏山姐妹很多,這也是這裡的傳統,雖然家家窮,可越窮孩子生的越多。他母親前後生了十多個,夭折了幾個,也還有九個孩子,但在山裡,並不算多。

魏山是兄弟幾個中的老大,但他上頭卻還有四個姐姐,當年他母親一連生了好幾個不帶把的,把他爹給急的。好在後來,生了魏山後,又連生了好幾個兒子。

四個姐姐都出嫁了,嫁的也都是附近村子,一樣的窮。家裡現在只還有一個妹妹,已經十二了,三個弟弟則從十八到十四都有,現在都跟著父親在外修路。本來,他是打算給兄弟在青島謀個事做的,不過現在他另有打算了。

大娃,你回來是在青島給你兄弟找到工了不

魏山在青島幹活,一月能掙四塊銀元,這讓他成了村子莊的能人,很多人都希望魏山能帶他們家孩子去青島。

魏山卻想著,在青島攬活,也是替人打工,如何比的上有自己的地好呢。

他這次趕回來跟家裡人商量,要動員大家移民去關外,甚至連地方都選好了,就去遼北省。在青島的時候,他聽說了不少的訊息,知道遼西漠南等地早有了不少移民過去,好地肯定都讓別人挑走了。

而且他也聽說,遼北省那塊是大平原,土地比遼西還肥沃,更別說漠南了。而且那裡分的田地也多,遠點就遠點。

現在到處都是移民的人,去關外東北的,去塞上的。

甚至現在還有了專門的稱呼,比如去遼西遼東甚至遼北的,那叫闖關東。而如果是出宣府張家口去燕北漠南的,那叫走東口。

如果是從山西出殺虎口去綏遠寧夏,那叫走西口。

朝廷的大軍如今東征西討,長城外的胡人們也紛紛降服,朝廷新設了許多省府,開拓了大片的疆土,正需要移民前往。

不管是闖關東還是走東口走西口,移民的條件是極其好的。朝廷大加鼓勵百姓移民關外,條件很好,去了就能分田地,這對於許多如魏山這樣沒有田地的貧窮百姓來說,極為有吸引力。

與其守著貧窮的小山窩,世世代代窮下去,不如狠下心背井離鄉遷居他處。

魏山回來的訊息很快傳遍了整個小山村,留守在村裡的老人們都趕了過來,就連不少婦女也都過來了,山村裡人,不比外城面裡規矩那麼多。

魏山拿出許多東西招待大家,來的都算是他的長輩。

菸絲,酒,甚至還有些給孩子的糖果。這些外面帶回來的新鮮玩意,引得大家一陣驚歎。

大娃,你是不是在外面找到媳婦了。一位嬸子笑著說道。

是啊,要不怎麼又是煙又是酒還有糖,肯定是有喜事了。

魏山笑笑,是有喜事,不過不是找媳婦了,是有更大的喜事。

啥喜事啊,讓你巴巴的從青島放下大錢不掙,跑回家來。三大爺問。未完待續。

:  感謝對此不能靠近的打賞,謝謝。

最近人不舒服,又沒存稿,好憂傷。

不知不覺,兩百萬字了,大家給點支援,讓我們繼續前行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唐人的餐桌不科學御獸7號基地光陰之外明克街13號宇宙職業選手深空彼岸神秘復甦我有一劍
相關推薦
顫慄世界極品劍師魔源紀全民偶像我家果園成了異界垃圾場超級仙氣漢末文丑冠軍之心韓定食機械神皇
作者木子藍色其他書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 海上升明帝 貞觀俗人 隋唐大猛士 晚唐 重生之十年 隋末 逍遙小地主 唐朝好地主 重返大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