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小中華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隨著馬車駛過鴨綠江,便進入了大漢的地界。

車外依然是冰雪一片,積雪很厚,窗外的群峰在一片白雪的覆蓋下,層巒疊嶂的聳立著,呈現出一片美麗的威嚴。

事實上,當馬車駛過清川江時,他們就已經進入了大漢的實際控制區。這條全長四百多裡的朝鮮西北河流,自東北流向西南,匯入西朝鮮灣,灣內北部沿岸的身彌島皮島等都是漢軍基地。

李永慶擦拭著因蒸氣而模糊的窗玻璃,將頭靠近窗邊,看著冬天山巒大地的景象。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北國的冬日白晝極短,金懷錶上顯示時間剛過下午四點,可天卻已經陰暗下來。

大漢遼東的冬天,雪比朝鮮更大。

李永慶嘆息的說道,崔承燦接道,以前我也去過中國幾次,不過多是在夏秋之時。最便捷還是坐船,坐船到旅順再航線山東,或者直接坐船到山東。走陸路時,也比現在輕鬆的多。

我還是頭一次在這樣的寒冬雪季前往中國,雪真美。

他們過了清川江後,就換乘了大漢提供的馬車。這其實不是馬車,而是馬車廂加上雪撬。這樣的馬車在冬季道路上厚厚的雪上行駛,其實更加平穩舒適。車廂很寬敞,裡面鋪著毯子掛著簾子,還生著炭爐,擺著茶几,鋪著軟墊,車裡容納兩人外,還能容納兩從此婢女侍候,一點也不嫌擁擠。

尤其是那玻璃窗,還能讓他們坐在車廂內觀看著外面的北國風光。

李永慶和崔承燦相互舉杯,喝茶。

朝鮮王國早就派了使團前往大漢參加今年的元旦朝賀,不久使團送回急報,大漢明年將征討日本,大漢皇帝要求朝鮮隨同出征。這是一件大事,朝鮮早年經歷日本入侵的壬辰倭亂,差點滅國。是當時的大明出兵救援,助他們復國。

此後朝鮮又經歷了女真兩次入侵,數十萬人口被擄,最終漢天子駐軍鴨綠江邊,使他們從此免受女真擄掠威脅。

如今的朝鮮國王也是在漢天子的幫助下拔亂反正所立,國王的嫡女也嫁給漢天子,身為貴妃。

漢天子有詔,朝鮮不敢不從。

得到出征的訊息,國王立即就又派了李永慶和崔承燦連忙西行,代表國王前往聆聽聖訓。

此時從朝鮮西行中國。北方海上已經不通航,坐船也只能到中國東南,因此他們最終選擇坐車走陸路進京。

大漢近年經營關外,從朝鮮陸路進京,有兩條線路。第一條是過鴨綠江後沿著海岸線先到旅順,再到遼陽,然後過遼河經遼西走廊入京。另一條則是過鴨綠江後,一路向北,經鳳凰城一路到瀋陽。然後折向西過遼河到開城,再一路西南經遼西入京。

因為旅順無法通航,他們走的是北入瀋陽的那條道路。

這條道路以前李永慶都沒走過,他驚歎於這條道路的寬闊。哪怕是寒冬大雪,馬車依然行走如飛。

尤其是寬闊的路邊,隔十里總有一個小站,隔二十裡有個小堡。每四十裡有個大堡。這裡堡城裡駐著軍屯著糧,他們一路上晚上過夜,都會選好時間在城堡裡住宿休息以及補給。

那些堡城既是兵站又像是驛站。更像是倉城。

哪怕是大雪的季節,各種物資儲備也很豐富,駐紮的士兵更是精氣神極好,他們穿著整齊保暖的皮衣錦袍,那份裝扮令隨行的朝鮮護衛們羨慕不已。也讓李永慶等大為驚歎,當年他們出行大明的時候,走的是南線,遇到的大明遼東駐軍,印象都是跟流民和乞丐一樣。

遼東,已經真正再度為大漢所有了。

這一路上,這片曾經是滿清腹心之地的土地上,李永慶他們甚至看不到一個女真村莊,見不到一個拖著金錢鼠尾的女真人。據說遼東的女真人許多都遷往寒冷的更北方去了,剩下的則被蒙古人全俘虜帶走了。

如今這裡的城池,這裡的村莊,這裡的屯堡,全是漢人。

蒙古人在這裡征戰掃蕩,最後土地城池卻全歸了大漢。

曾經兩次兵臨朝鮮,迫使國王投降的女真,在李永慶等人眼裡,那是無比的強大存在。可是短短的幾年,女真就已經分崩離兮了。遼東大地上,甚至看不到一個女真人的存在。

現在,大漢又將對日本征討。

滿清和日本都曾入侵過朝鮮,日本入侵時,朝鮮誓死抵抗,幸虧得中國相救,得以復國。後來女真兩次入侵,大明自顧不暇,朝鮮終於屈服了。

相比起來,女真人在朝鮮人眼中,更野蠻也更強大。

大漢要征討日本,朝鮮朝堂上一致認為,必勝。

既然必勝,那朝鮮當然要緊隨大漢之後,出兵日本,一雪當年之恥。

兩班大臣們,沒人認為大漢會輸。如今的大漢朝,那是真正的上國,他們代明而立,南征北戰,威服天下。

天色越發昏暗,車伕終於趕在天完全黑下來之前,趕到了前面的草河堡。

車隊在堡前停下,一隊漢軍端著槍前來檢查,後面是堡壘炮臺上的黑洞洞火炮。

李永慶兩人立即帶著使團下了車,站在車旁接受檢查。等漢軍檢視過文書證件等後,他們交出了所有武器後,被帶入堡內。

迎面的寒風拂在臉上,猶如小刀,剎那之間帶走了在溫暖的車廂內乘存的溫暖。

他們忍不住打了個寒戰,跟著漢軍進入堡內。

歡迎來到草河堡

一名漢軍軍官笑著上前迎接,那是一位很年青的軍官,看樣子也就二十四五歲的樣子。李永慶目光往那軍官的肩膀望去,他已經學會了辨認漢軍軍官們的肩章,從上面看出他們的軍銜等級。

一隻銀豹。

右軍校,從六品。

這已經是個不低的軍銜了,李永慶已經差不多弄清了漢軍的體系,知道漢軍中士兵和軍官都有軍銜,軍官一共是四階十八級銜。對應的是官員十八品。

漢軍軍階與前明之時有很大的不同,前明的武官大多品階偏高,但實際上待遇和職權又很低,尤其是遇到文官時,更是不能對等,一個六品的明武官,連個七品的文官都能呼來喝去。

但大漢的武官就不一樣了,從六品的武官不說是不是真正的能和人六品文官平起平坐,但起碼七品的文官是無法指揮到六品武官的。

一個六品的武官,起碼帶一個營的兵。指揮六七百精銳漢軍。

兩人不敢怠慢,上前回禮,然後一同進入溫暖的屋內。

李永慶趁機拿出幾樣朝鮮土產,算不得珍貴,但比較新奇。一路上來,他們一開始也是直接送金送銀,但根本沒有漢官肯收,有幾次還鬧的很不愉快,經此之後。兩人便開始拿些土產送人,既不貴重也顯示情誼,那些漢官總算有人肯收了。

這名年青的漢人武官看到只是普通的土產後,推辭幾下便也收下了。

一番簡單的寒喧後。右軍校便起身告辭。

想不到今日之中國,居然如此強大。李永慶嘆息。

大漢是我朝鮮的宗主國,大漢強大,對我們而言是好事啊。

李永慶卻並不太贊同這種想法。其實崔永燦的想法是如今朝鮮君臣們的主流觀念。他們都認為大漢強,是朝鮮之福。有一個強大的宗主國,朝鮮自然更好。

尤其是漢立國以來。朝鮮確實得了不少的好處。

大漢租借耽羅巨濟等島,雖然都不小,但過去上面人口並不多,稅收更少。可現在大漢每年付他們不菲的租金,甚至在上面建立商站建立港口,大漢的商船絡繹不絕,帶著著朝鮮南部地區的經濟也繁榮起來。

許多朝鮮物產得以出售,市場的繁榮還讓朝鮮的稅收增加。而且大量物美價廉的漢貨運來,也大大方便了朝鮮。

大漢製造的鳥槍火炮,甚至是商船戰船,刀劍等等,全都極其精良又不昂貴,比起朝鮮自造的強的太多。如今朝鮮的軍備,已經全部從大漢進口。

大漢甚至還在朝鮮開設了銀行,向朝鮮君臣和商人百姓們提供貸款。他們購買軍備,甚至都能貸款。

現在朝鮮國內,甚至乾脆都流通起了大漢的銀元券銀元銅元等大漢貨幣。相比起朝鮮的銀子銅錢,大漢的貨幣更精良也更使用方便。

從軍備到貨幣,從衣食到住行,從國王到百姓,整個朝鮮猶如一個小中國。

朝鮮君臣也很喜歡這種景象,他們樂於以小中國自居,為此得意且自豪。從國王到大臣到讀書人到商人,他們以說漢話為榮,以寫漢字為榮。

他們穿著中國運來的各種精美而價廉的成衣,坐著中國產的馬車船隻,甚至住的房子,都是請漢人工匠建造的漢式房屋。

短短的時間內,朝鮮境內擁有了許多漢商捐建的學校,裡面教漢語教漢字,甚至教漢人的歷史。

李永慶總有些擔憂。

如今的朝鮮表面看起來確實很繁華,朝廷的稅收增加了,百姓的生活也似乎更安定了,朝鮮的南面巨濟耽羅等島駐著大漢的官軍,建著大漢的港口和商站。北方從清川江到鴨綠江,這幾百裡地也都駐著漢軍,建著漢軍的堡城炮臺。

朝鮮國再不用慮北方的野蠻女真人和南方的倭寇。

可是李永慶總覺得有些地方不對勁。

長此以往下去,朝鮮豈不就成了中國的一部份朝鮮只是大漢的藩屬國,而不是大漢的一部份啊。

可現在朝中卻有官員在喊著要裁減軍隊數量,理由是朝鮮有大漢的保護,根本沒必要再花大量的錢維持那麼多軍隊。有人提出乾脆只在王都駐紮一支萬人禁衛軍既可,再建一支艦隊。

請漢人教官,購買漢式軍備,然後足矣。

許多官員現在整天不是忙著跟漢人合夥做生意,就是忙著把女兒送給漢人做妻妾。一些傢伙甚至不顧身份,把自己的女兒送給漢人做妾,甚至送給漢商做妾。

他們不但不以此為恥,反以為榮。

長此以往,國將不國啊。

崔承燦笑笑,李大人過於擔憂了,大漢與我朝鮮那是宗藩關係,千百年的宗藩了。

李永慶聽過太多崔承燦這樣的論調了,他們根本不相信大漢會對朝鮮有所企圖。他不想再做爭辯,只是嘆息。

事實上,他自己也確實並沒多少自信認為大漢一定就會對朝鮮不利,這不過是一種擔憂而已。畢竟,如今朝鮮的情況,實際上已經等於把自己完全交給大漢主宰了,如果真有一天,當大漢只需要輕輕一伸手,就能奪取朝鮮這顆豐盛的果實,難道大漢真的不會這樣做

李永慶覺得如今的大漢鋒芒必露,充滿著勃勃的野心。

大漢不是大明,大明曾將朝鮮列為不徵之國,也確實始終維護著他們的宗藩關係。當日本人侵朝,大明立即發兵救援,為此前後調集無數兵馬,耗費無數錢糧,僅只為一個宗主國對藩屬國的義務。

可大漢不是大明。

大漢立國才短短時間,可卻是用兵不斷,不說對女真和蒙古用兵,現在一面要打日本,一面卻又還在西南用兵。

不說他們把以前數百年來中央朝廷一直承認的地方土司給改土歸流了,現在甚至還打到更南邊的東籲去了。

大漢並不滿足固有疆土,他們是充滿著開疆拓土精神的。

征服女真蒙古日本東籲後,下一個會不會是朝鮮

其實如果真有一日,我覺得朝鮮也可能會是下一個蒙古,而不會是下一個日本東籲。崔承燦突然說道。

李永慶愣了一下。

下一個蒙古

崔承燦笑了一下,東部蒙古諸部如今盡皆臣服大漢,蒙古草原也都盡劃入大漢疆域,大漢在蒙古草原設省置府,又同時設立了州郡。大漢朝廷與蒙古分封諸侯共治草原,從此諸部皆入中國,再無紛爭,豈不更好看看現在的蒙古,他們都是大漢的分封諸侯,不再有相互之間的征戰,也沒有部落間的不斷衝突,卻既能安享太平,還得到了與中原的全面貿易,聽說現在蒙古牧民們生活比以前提搞十倍不止。

李永慶怔怔的望著崔承燦,怎麼也沒有想到他會說出這樣一番話來。難道他心裡也期待著有朝一日朝鮮併入大漢,然後朝鮮君臣成為大漢的諸侯

崔承燦就這麼想當大漢的子民,而這麼不想再當朝鮮子民

李永慶突然覺得很悲哀,心裡充滿無力感。未完待續。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唐人的餐桌不科學御獸7號基地光陰之外明克街13號宇宙職業選手深空彼岸神秘復甦我有一劍
相關推薦
顫慄世界極品劍師魔源紀全民偶像我家果園成了異界垃圾場超級仙氣漢末文丑冠軍之心韓定食機械神皇
作者木子藍色其他書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 海上升明帝 貞觀俗人 隋唐大猛士 晚唐 重生之十年 隋末 逍遙小地主 唐朝好地主 重返大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