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七章 宣德爐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老師,您這是怎麼了?”

看到餘宣抱著個香爐的樣子,方逸不由奇怪的問道,剛才從箱子裡開出來那麼多珍貴的陶瓷青銅器,也沒見餘宣擺出這幅模樣來,這和孫連達看到那些字畫時的樣子有一比了。

“方逸,你剛才說的話,還算不算數?”

餘宣抬起頭,眼睛裡分明有些血絲,今兒接連看了那麼多東西,著實把他和孫連達累的不輕,但是當餘宣看到懷裡的這個物件之後,所有的勞累卻是都煙消雲散了,此時在他的心頭,只有興奮兩個字。

方逸聞言愣了一下,看到餘宣抱著那香爐的樣子,頓時明白了過來,開口說道:“老師,您是說讓您二位和滿哥各取一個物件的話?”

“沒錯,就……就是這句話……”

餘宣重重的點了點頭,可是當他和孫連達對視了一眼之後,臉上卻是露出了苦笑的神色,搖晃了一下腦袋,說道:“老哥,我讓您笑話了,活了這麼大的歲數,我今兒居然也看不開了……”

“不怪你……”

孫連達看著餘宣,說道:“我這輩子做的大多都是文物鑑定和修復的工作,老弟你和我不一樣,你本身就是個收藏家,見到好東西自然是會動心的,換成我怕是也會如此……”

“唉,丟人,丟人了……”

餘宣長嘆了一口氣,將用雙手捧在懷裡的那個香爐給取了出來,很是凝重的放在了桌子上,說道:“此生能有幸見到這物件,我就應該知足的了,方逸,你把這東西收起來吧,我怕自個兒再看下去,真的就拔不出來了……”

“老師,不就是個香爐嘛……”看到餘宣那一臉難捨的樣子,方逸說道:“老師您既然喜歡,就拿去好了,這玩意兒就算是再貴重,那也不及咱們師徒間的情份啊!”

方逸從小就沒有父母,一直和老道士相依為命,直到下山之後,才在孫連達那裡感受到了一種親人的關懷,要說和餘宣的關係,原本是隔了那麼一層,遠不如與孫連達親近。

但是經歷了緬甸之行後,方逸得知餘宣先是深入野人山尋找自己,又和家裡的世交子弟幾乎斷絕了關係,他這才知道,一向喜歡和自己開玩笑的餘宣老師,對自己的愛護之情未必就在孫連達之下。

人缺什麼就想擁有什麼,所以在方逸看來,和兩位老師的親情,和胖子三炮滿軍甚至趙洪濤的友情,遠不是金錢所能相比的,別說方逸不知道這香爐有什麼來頭,但就算是這香爐是方逸所有物件中最珍貴的,他也會毫不猶豫的送給餘宣。

“方逸,別再說了……”

聽到方逸的話,餘宣擺了擺手,一臉羞愧的說道:“我活了幾十年,竟然不如你看的看,你別說了,這東西我是不會要的,今兒你也算是給老師我上了一課啊!”

孫連達之前的反應,只是在鑑別出了這香爐的身份之後,下意識的一種行為,但是當他清醒過來之後,卻是知道自己在晚輩們面前失態了,那老臉已然是紅了起來。

今兒晚上一直都是悶頭幹活不怎麼說話的滿軍,在見到了這一幕之後,忽然開口問道:“餘老師,您看的這香爐,莫非是那物件?”

“就是那東西!”餘宣苦笑著說道:“除了那玩意,還有什麼東西能讓我這麼丟人啊!”

“餘老師,這……這個難道是真的?”趙洪濤也是開口問了一句,原本只是驚愕的臉上,卻是露出了難以置信的神色。

“這物件要是假的,我餘宣就把這雙眼睛給摳下來!”餘宣斬釘截鐵的說道。

“哎,我說幾位,你們這是在猜啞謎嗎?”

聽著餘宣滿軍和趙洪濤的對話,場內的胖子和三炮還有方逸,都是一臉的莫名其妙,他們雖然知道這東西肯定來頭不小,但偏偏幾人都是不提其名,最是沉不住氣的胖子忍不住嚷嚷了起來。

“是啊,老師,給我們講下吧,這到底是個什麼物件?”

雖然跟著孫連達學習了半年多的文物鑑定,不過孫連達主攻的是字畫,對陶瓷器也頗有研究,但是對於青銅器和一些雜項卻是涉獵不深,這也是孫連達讓方逸拜餘宣為師的一個原因。

而跟著餘宣的這段日子,基本上就是方逸前往緬甸的時間,為了讓方逸更多的瞭解翡翠玉石,餘宣大多時間都在給他講解玉石翡翠相關的知識,所以方逸對青銅器所知不多,真的不知道這香爐是個什麼物件。

反倒是滿軍在古玩市場廝混了這麼多年,聽聞過有關這香爐的一些傳聞,他雖然沒見過實物,但看到餘宣那難捨其手的模樣,卻是猜出了這香爐的來歷。

餘宣這會已經平靜了下來,但還是忍不住又將自己放在桌子上的香爐拿在手裡把玩了起來,口中說道:“方逸,老師是主攻文玩雜項的,你知道這雜項類的物件,以什麼東西為尊嗎?”

“不知道!”

方逸老老實實的回答了一句,文玩雜項的類別太過廣泛了,有因為材質而珍貴的,像是沉香、黃花梨、象牙或者犀角等物件,也有經過大師雕琢而身價倍增的,方逸還真不知道什麼物件能坐到文玩雜項類的頭把交椅上。

“告訴你,就是這物件!”

餘宣眼神複雜的看著手裡的香爐,說道:“這東西叫做宣德爐,是明朝宣德年間的產物,明朝曾經有位大文豪將其譽為文房首物,老師窮其一生在尋找這東西,直到今日才終於得見啊……”

餘宣的話中充滿了感慨,他出道幾十年,在文玩雜項這一領域中大名鼎鼎,雖然還達不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但這輩子卻是閱物無數,可以說,也只有宣德爐,能讓餘宣如此失態。

“宣德爐,老師,宣德爐很貴重嗎?”

聽到餘宣的話,方逸臉上露出訝然的神色,他聽聞過宣德爐的名字,但方逸還真不知道這東西竟然如此珍貴,在方逸的認知裡,這只不過是書房焚香的一個工具而已。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你先好好看看這物件……”餘宣將手裡的宣德爐遞向了方逸,說道:“看完之後,說說你的看法……”

“好!”

方逸答應了一聲,將乍眼看去並不是很起眼的小香爐拿在了手中,這香爐的直徑只有十公分左右大小,爐高也就是五六公分的樣子,底下有三足,在香爐的底部,還有著“大明宣德年制”的款識。

香爐通體呈褐色,但仔細看去,那褐色卻是由黑白帶紅有帶有一絲紅銅色而形成的,整個爐體的色彩看似黯淡,實際上卻是現出隱隱的奇光,方逸拿在眼前看了一會,居然無法數清自己所能看到的顏色。

“這……這東西不簡單啊,單是這材質,我就看不出來,應該摻雜有黃銅吧?”

方逸口中喃喃說道,他用手輕輕的擦拭了一下香爐的表面,發現經過擦拭的地方,竟然一下子變得亮麗如新,彷佛剛從窯口中燒製出來的一般,那爐體就像是女人的肌膚柔膩可掐,讓人忍不住心生喜愛。

而且這東西看似爐壁不是很厚,但方逸剛一入手,就有種沉甸甸的感覺,份量要比銅鐵等物質重出了不少,只是究竟用什麼材質燒製出來的,方逸僅憑目測卻是看不出來。

“老師,還請您給講解一下……”

看了半天之後,方逸將手中的宣德爐放在了桌子上,眼睛看向了餘宣,他雖然對這物件不甚了解,但通過觀察,卻是看出了這宣德爐的製作工藝極為不凡。

“你看到底部的款識了,宣德爐,就是大明宣德年間製造的香爐……”對於宣德爐的來歷,玩雜項的人無不是熟記在心,餘宣根本不用思考,就給方逸講解了起來。

明朝的皇帝多奇葩,有蟋蟀天子明宣宗,糊塗皇帝明憲宗,頑童皇帝明武宗,專業道士明世宗,抄家理財好手明神宗,木匠高手明熹宗,而在位僅十年名聲還算不錯的宣德皇帝,卻是獨愛玩賞香爐。

為了滿足自己的這個嗜好,宣德皇帝特下令從暹邏國進口一批紅銅,責成宮廷御匠呂震和工部侍郎吳邦佐,參照皇府內藏的柴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名瓷器的款式,及《宣和博古圖錄》《考古圖》等史籍,設計和監製香爐。

在朱瞻基的親自督促下,整個製作過程,包括鍊銅、造型等整個過程,他都親自參與,精選出符合適用物件、款制大雅的形制,將之繪成圖樣,經過篩選確定後,再鑄成實物樣品讓皇帝過目,滿意後方準開鑄。

宣德爐的燒製非常復雜,而且用料很考究,除銅之外,宣德爐的燒製還需要有金、銀等貴重材料加入,所以爐質特別細膩,一般爐料要經四煉,而宣德爐卻是要經過十二煉。

工藝師挑選了金、銀等幾十種貴重金屬,與紅銅一起經過十多次的精心鑄煉,經過巨大的努力,宣德三年,極品銅香爐終於製作成功。

這批紅銅共鑄造出三千座香爐,因為材質的原因,以後再也沒有出品,宣德帝見到這批自己親自過問的香爐,每只均大氣異常,寶光四射,很有成就感,於是將這些香爐大部分陳設在宮廷的各個地方,也有一小部分賞賜和分發給了皇親國戚,功名顯赫的近臣和各個有規模香火旺盛的廟宇。

按理說燒製了三千多件宣德爐,後世應該儲存下來不少,畢竟這東西是金屬制造的,不像瓷器字畫那般脆弱,但事實卻恰好與之相反,正因為它是金屬制造,才歷經了許多磨難。

宣德爐經歷的第一個劫難,就是來自崇禎鑄錢,崇禎是明朝最後一朝,內優外患,連年戰爭,國庫空虛,崇禎曾將內府庫藏的歷代各種銅器,全數發給寶源局,拿去熔鑄錢幣,其中包括上古三代及宣德年間的銅器。

宣德爐的第二個劫難,則是來自清朝咸豐年間,那時的清朝亦是內憂外患,國庫空虛,為了發行錢幣,咸豐皇帝不惜把皇宮、內廷儲存的各種銅器,包括皇室歷代舊藏的銅爐、薰爐、銅龜鶴等,毀掉用以鑄錢。

而到了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人做槍炮缺乏銅料,於是在我國各地蒐集銅器,熔化後改做槍炮,像是北京大慧寺內正殿原有高達十幾米的銅觀音像,在民國時期被日本人毀掉,換成了木製觀音像即是一例。

經此三次大的劫難,皇宮流傳下來的宣德爐,幾乎是絕跡了,而在民間,宣德爐同樣也沒能逃過大劫,不過那是解放後的事情了。

在五十年代初期的抗美援朝戰爭時,國家需要大量的槍炮彈藥,於是便發動民間收集“舊銅”,從各地所收集來的舊銅器中,就有不少的銅爐,這裡面不乏珍貴的宣德爐。

而抗美援朝剛結束,國內又開始******和大鍊鐵,全民徵集銅鐵,老百姓家裡的銅器,如銅盆、銅鍋、銅勺、銅爐等都貢獻出來了,這其間又被熔鍊掉很多民間的宣德爐。

再往後十年,那場史無前例的大革命又開始了,於是各種古舊銅器,包括銅爐,都作為迷信品“破四舊”被收集到銅材廠熔掉。

另外還有一些愚昧的人,見到宣德爐寶光四溢,就將其給融化提煉其中的黃金,歷史上的宣德爐可謂是經歷諸多劫難,損失慘重,所以也造成了今日的真宣德爐已成鳳毛麟角,就連後仿爐和私款爐亦成為珍罕的歷史文物。

“這東西,歷史上雖然出現了很多,也都叫宣德爐,但我這輩子,還是第一次見到實物呢……”

餘宣今兒的苦笑特別多,他雖然號稱王世襄之後古玩雜項的第一人,但餘宣一直都認為自己名不副實,因為經過他這輩子經手鑑定的宣德爐不下於千件,只是包括京城博物院裡的藏品在內,餘宣全都認為是假的。

而餘宣的老師王世襄老人收藏的幾十件宣德爐,經過兩人的共同鑑定,居然也是無一真跡,這甚至一度讓餘宣產生一種錯覺,真正的宣德爐,已然絕跡於世間了。

但是今日見到這個宣德爐後,餘宣卻是發現這件宣德爐包漿沉穩,色澤典雅,敦厚之中不失靈巧精緻,綜合了器形材質款識各方面的因素之後,心潮澎湃的餘宣,才斷言它是真跡無疑。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唐人的餐桌7號基地深空彼岸光陰之外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不科學御獸宇宙職業選手我有一劍明克街13號神秘復甦
相關推薦
天下野望錄韓娛之嬉戲人生抗日之鐵血兵王荒古紀元娛生可念華夏足球神通力士位面監察使棺門鬼事仙途遺禍
作者打眼其他書
修復師 仙宮 黃金瞳 天才相師 寶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