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回 互相照顧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對於準備幫6仁“扛竿”的荀氏一族,6仁打算給予的“重金”是什麼呢?

如果荀彧在拜託6仁的時候,言語之間還有著諸多的顧忌與隱晦的話,6仁在抵達潁川並見到荀攸的時候,談及這些事的時候就比較直接了。Ww『W.』X S⒉②2.因為6仁和清楚荀攸可不是荀彧,荀彧從某種意義上來是個徹頭徹尾的理想主義者兼謙謙君子,很多的事就算是荀彧有想法也開不了口,但荀攸卻並非如此。

確切的,荀攸要比荀彧現實得多。荀彧會因為對曹操的理想破滅,又因為其正人君子的作派而不願繼續成為已有不臣之意的曹操的“幫兇”,所以最後會選擇了自殺。但荀攸卻是在後面為了保全自身與宗族,對曹操的稱魏王持以了一個至少在表面上贊同的態度。

這樣的一個人,既然是要給他好處再請他出面幫6仁做事,那還是儘可能的把可以明的話明一些的好。因為這一類的事,只有坦誠相告,才能換來對方的信任。

再看荀攸這裡,潁川荀氏因為東漢末年的政局動盪與連年戰亂,其中原大世家的名望與地位都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家勢也敗落了不少。雖還沒有傷及元氣,但從荀彧、荀攸要各帶一支族人分遷冀、蜀一事上來看,情況已經是不容樂觀。

要知道那個時代的古人們特別的依鄉戀土,而像荀氏這種在某個地域有著大量的田莊產業,甚至是有著如潁川書院這種家族像徵的世家豪族,如果不是到了萬不得已的地步是絕對不會拋家棄產、背井離鄉、舉族遷移的。

6仁與荀彧交談時因為雙方都還有著一定的隱晦之處,所以6仁也是在抵達潁川荀氏之後才親眼目睹了荀氏一族明面上風光、暗中卻已不支的現狀,再根據手頭所持有的相關史料仔細的推想,心中已經明白荀氏也迫切的需要一個讓家族翻身的機會。於是6仁便大膽的向荀攸明言,荀氏想要重振家勢,目前最好的方法就是全力支持曹操,然後借曹操之手重新樹立起荀氏的家勢與名望。

按大勢的展趨勢來,荀攸投奔曹操其實是一件必然的事,而6仁眼下所做的不過就是在這大勢的走向上玩了一聰明,也就是在荀攸沒有正式投奔曹操之前,建議荀攸先以荀氏的名義來贊同曹操決意施行的屯田制。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樣的話既能讓曹操這個也需要許、潁一帶豪族支援的人相信荀氏確實完全投奔了他,又能帶上“未入營而功先立”的意味,對曹操直接重用荀攸也是很有幫助的。而6仁給荀氏的好處就是在不觸犯法紀底線的前題下,儘可能的在農桑產業的展上多照顧荀氏一些……曹操是什麼樣的人6仁心裡是比較清楚的,因此這也的確是6仁能給予荀氏的最大的幫助了。

反過來荀攸也知道6仁自己給出的條件的確己經到了6仁所能承受的極限,因此對6仁的坦言是十分滿意的。可千萬別以為漢時的士子階層都只懂什麼“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那是明清以後的事。實事上在那個時代誰的田地多、誰的田種得好、誰收上來的糧食多,就意味著誰的宗族會人丁興旺,人丁興旺則直接代表著會有多少實實在在的家勢。

而在戰亂時期,這種實實在在的家勢更顯得猶為重要。現在6仁這個“精擅農事及產業”的傢伙既然表示了會格外照顧荀氏農桑產業,那就意味著荀氏很快就能回覆宗族產業上的元氣,再加上二荀都在曹操的勢力中心為官,情況就會變成荀氏成為典型的有財有勢的宗族。等二荀的仕途再一順,那昔日荀氏的輝煌再現便指日可待,因此荀攸對6仁提出的做法是非常贊成的。

所謂的做法,就是荀氏一定要搶在許、潁一帶所有世家豪族之前率先響應曹操的募民屯田。6仁原本的意思只是讓荀攸出個面,在榜文那裡感嘆幾句“此為利國利民之舉也”之類的話也就行了,反正也就是給想應募卻不敢應募的百姓們帶個頭。可是荀攸的想法卻更大膽,表示他會直接派出一部分荀氏子弟應募屯田!而荀攸口中的一部分荀氏子弟,竟然是荀攸這一支族人中的三分之一,足有過千人之數!

老實,6仁好歹也在漢末混了幾年,雖然知道漢末時期宗族勢力會很誇張,但一聽荀攸這支分枝都有三、四千人的時候還是嚇了一大跳。當初在濮陽除掉田氏,6仁統計過田氏名下如果包含家奴、僮客之類的人在內的話,其人丁總數大概是四千左右,這對6仁來已經不是個數目了。

可是和荀氏這種真正的世家一比起來,田氏還真是不夠看的。要知道這是荀氏經過戰亂破壞過與遷移之後的宗族人數,而且還沒算上荀彧帶去冀州的那一支。再草草的算了一下,得出的結論是荀氏在全盛時期,只怕宗族人口的總數過了兩萬——這才是真正的一流大世家!

而荀攸派出宗族子弟去應募屯田的目的有二。第一是不做門面功夫,而是借這件事來表示荀氏是真正而徹底的支援曹操;第二則有那麼搶“第一桶金”的味道,其具體表現在荀氏第一個支援了曹操的屯田並派出了宗族子弟去屯田的話,那麼回過頭來6仁就可以名正言順的把最先募集到的民眾優先安排著借耕荀氏的土地。

前面也過,許、潁一帶世家豪族的人丁數量因戰亂而銳減,空有大把的田地卻無人耕種。與其任其荒廢下去,還不如借給官府耕種然後輕輕鬆鬆的賺取那兩成的收入。反正荀氏田產多,真正擔心的反而是沒人去種。如果官府能派人來耕作,收入雖然會少上一,但也比顆粒無收要強上幾倍是不是?而這種有些近似於“無本生意”且“薄利多銷”的帳,荀攸這種精明人又哪裡會算不出來?總之一句話,荀攸這也是想變相的“搶奪勞動力”。

而這樣做還有一個極大的好處,就是不會被人成是6仁在“以權謀私”……誰讓其他的豪族反應那麼慢?人家荀氏最先支援屯田制,又最先同意借田地給官府屯田,官府當然要優先照顧荀氏是不是呢?等你們這些不識相的豪族反應過來的時候嘛,嘿嘿,6仁這裡的屯田百姓詁計也募得差不多了,新田也開墾夠了。再想讓6仁派人去借耕你們的田?哼哼,對不起,老子沒有多餘的人丁勞力去耕,你們這些豪族就自個兒想辦法吧!

再轉回荀氏這裡,6仁與荀氏之間又可以借官府“怕荀氏反悔”的名義一口氣多借耕個五年六年的,再由官方正式公開榜文契約,其他的豪族再眼紅荀氏大把大把的賺回錢糧一樣得沒脾氣,因為荀氏可以名正言順的憑藉這個受法律保護的“借耕”期來獲取大量的錢糧以恢復宗族實力,同時還可以把其他得不到耕作勞力的豪族遠遠的甩在後頭,而這也就是荀攸心中的“荀氏中興之計”了。

按到了這裡,6仁的目的其實已經達到了,至於給自己順便的摟好處的事,6仁到是沒怎麼想過。先在曹操的手下做事,就最好別去玩中飽私囊的動作,雖曹操對有能力的人才會有一定程度的容忍,但6仁很清楚自己接下來的募民屯田肯定會得罪到許多的世家豪族,而且這些世家豪族在朝堂之上都得上話。

這要是一不心落了個把柄在別人的手裡,而這一時期的曹操都在某種程度上要給朝庭中人幾分面子,真要鬧出什麼事搞不好會護不住6仁,那6仁到時候豈不是會死得很難看?再6仁混到現在已經是三年半,再有個三年半就能帶著婉兒穿回去了,那還要那些中飽私囊而得來的身外之物幹啥?所以現在的6仁一直都在刻意的保持著“清廉”之風……

但6仁想不到的是他這裡準備給荀氏足夠的好處,反過來荀氏這裡也給他奉上了一份大禮。不過這份大禮可不是錢帛金珠、嬌美侍婢。話又回來,這些東西塞給6仁,6仁也絕不敢要,因為那不就成了明著賄賂6仁,然後把把柄送到別人的手中?就算6仁膽大包天的敢收下來,人荀氏也不會那麼下作去公然行賄好不好?

所以荀氏給6仁送上的大禮,是足以讓6仁在這個時代一生都可能會受用不盡,絕非金錢財物可比擬的級大禮,而這份大禮其實就倆字:名望。

其實荀氏也是必須得這樣做。當日夜談,6仁與荀攸只是初步完成了“荀氏中興之計”,所謂的“初步”就是指全盤計劃都是圍繞著荀氏所展開的。主要是當時的時間太短,6仁又不是一個成功的政客,只是覺得只要把荀氏搞定也就行了,其他方面的事6仁沒有去考慮過。

當然這也和6仁準備再混個三年半,最多四年就能閃人了的心態有關。畢竟種地本身就是一件很費時的事,按6仁的推算,至少也得要兩次秋收的輝煌成果才能引起豪族們的重視,這就得過去兩年。

而自己讓曹操變成大財主,曹操也會捨不得殺自己這個“運財童子”,不過這又是件需要較長時間才能顯露而出的事。真到那個時候,恐怕6仁早就帶著婉兒閃人了,什麼“後遺症”之類的根本就不用去理會,因此6仁在自己這方面就沒有去考慮過什麼。

但是荀攸不同,他的思慮要遠比6仁要周全得多。在6仁次日走後,荀攸再次反覆的考較這個“荀氏中興之計”,很快就現6仁少考慮了其自身名望方面的問題……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唐人的餐桌7號基地深空彼岸光陰之外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不科學御獸宇宙職業選手我有一劍明克街13號神秘復甦
相關推薦
港島大亨遠古遊戲場家中誰寄錦書來九品芝麻官機械仙軀無量真途超神侵襲黃金斗魂我是地藏王狩獵龍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