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道聽途說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那人背了柴捆走後,郭都督對守捉上的官兵說道,“你們這兩天有沒有感到脖子疼?”

眾人不解其意,郭都督說,連我這個都督都脖子疼,睡著覺都有人給我戴了高帽兒。皇帝給我加了一座輪臺縣,高總牧監又給我加了一座清海縣,你們這會兒成了天兵,總得有天兵的責任。

眾人齊聲說是。郭都督突然聽到高峻的訊息,心情當然好的不用說。當時便帶了人,在守捉四周、河谷兩側的懸崖上細細的察看和佈置。

他安排人在河谷的兩側高處多放置滾木、巨石,萬一這些村民們事急躲到這裡來,上邊人不須下去,在山頂便可封鎖住入口。

他還叫這些守兵從現在開始,備好兩條軟梯,能夠從山頭一直垂到河谷去。萬一外邊逼迫得緊了,這裡一邊封住谷口,一邊可透過軟梯,將那些清海縣民轉移到上邊來。

高岷聽著郭都督“清海縣”長、“清海縣”短,似乎認可了高峻的安置,難道這一座從河谷中冒出來的百人之縣,真的納入了西州的版圖?

把這一切都安頓好了之後,郭大人離了守捉、馬不停蹄返回,要親自去阿拉山口看一看,如果那裡也沒有什麼不放心的,都督還要趕回焉耆去。

從齊斯河守捉出來時未時已過,都督心急,這次半路上也未紮營,眾人在馬上啃著乾糧徹夜趕路,在天亮時,到了阿拉山口下。

山口西側守捉的正使是旅帥段正海,上一次段氏兄弟配合高峻到焉耆救援,因為是無令出兵,雖然功勞在那裡,但是官面上並未見任何的褒獎。

這次白楊河建立戍點,高峻向郭都督舉薦,便將這兄弟二人拆在兩處。每人職位未變,但品級卻各升兩級,段正海到白楊河來了。

郭都督認識段正海,向他詢問山口的情況。段正海回道,“待詔將軍不讓我們到山口上去,讓我們守在這裡,上邊是他帶人守著。”

郭孝恪決定親自上去看看,馮徵道,“郭大人,山口上寒風刺骨,喘不開氣,有待詔將軍和我們的人員在上邊,大人儘管放心。”

郭都督說,別人能上去,我能上去,還是看一眼放心。於是不顧人們勸阻,郭都督與手下打馬上山。

高岷當了白楊牧的副監馮徵,雖然對於爬這座半隱在雲端的山口內心裡有些打怵,但怎麼也不能有半點表現出來,跟在都督的後邊。

一開始,山道還算開闊,除了須要稍稍俯著些身子、緊緊伏在鞍橋上有些不適,其他還好。但是,往上再走半個時辰,路便極為難行。有些地方要下馬牽著,高岷咬著牙硬挺。

半山腰下樹木蒼翠,烏語花香,有蝴蝶飛舞於花叢。再往上走時這些東西忽然一齊不見,恍惚由春夏季突然進入到深秋,再走便似初冬一般。

而且高岷的胸口內也似擁堵了一團亂絮,頭也有些痛。正當他苦不堪言時,忽聞頭頂上有人歡呼,是關隘上那些守衛者看到了西州都督的大旗,在用喊聲向都督致意。

郭待詔聞訊,親自跑下來迎接父親。他與很多人一樣,連日在山口上值守,臉上泛著一層紫色,好在眾人的精神都很好。待詔一邊回答父親的問詢,一邊領著眾人爬上隘口。

這裡說是山口,但並沒有多麼開闊,是高峰頂上座落於兩座峰尖的夾縫。是這樣的一處地方,也是絲綢之路在此地進入西域的、唯一的必經之地。而其他地方無路可通。

都督看到隘口處早已用巨石進行了加固,僅留一道窄口通往山外。郭孝恪讓待詔引著,爬上最高處往山口以西眺望,這裡居高臨下,竟然能夠看到極遠之處。

他看到在西邊十幾裡處的半坡上,密層層地扎了許多帳篷、也數不清楚個數,從中出入的人影竟然小得像一群螞蟻,看來那便是乙毗咄陸部示威的人馬。

待詔說,“今天凌晨時分,我們曾經聽到山下那片營帳方向傳來一片騷亂動靜,若是白天肯定聽不到的。我們看到那些胡人四處亂躥,許多的營帳著起大火,有一支馬隊在天快亮時突入到西邊的大漠中去了。”

郭孝恪極目細觀,仍然能夠看到那些外圍的帳篷破亂不堪,似乎正在有人修整。

待詔猜測那支人數不多的偷襲馬隊便是高峻的護牧隊,因為看起來也只有三百人的樣子。郭孝恪暗自點頭,認可待詔的看法,在乙毗咄陸部的地盤上,能夠攻擊他們的也只有高峻。

郭都督從齊斯河守捉馬不停蹄地趕到這裡還用了六七個時辰,這麼遠的路,高峻的護牧隊從清海縣趕過來,肯定不會像自己這般沒有任何的干擾。

他們是在人家的地盤上,而且白天是不能行動的,那麼兩天的時間裡趕到這裡並給予敵人一次卓有成效的突襲,這速度真夠快的。

高岷本有些昏昏然,聽到郭待詔的話也瞬間清醒,他問郭待遇詔,“你看清他們還有三百人?”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郭待詔道,“要不我也不敢肯定,因為距離過遠。不過我們這些人閒來無事,都跑到這最高處盯著那些帳篷練習目力。根據其間人員出入,各人細數對方人數。所有人都來數過,卻不馬上說出,最後在一起比對,敵軍大致人數也出來了。”

都督問,“有多少呢?”

郭待詔說,“十成中有七成半的人認為對方是四千人左右。”他說,據此比對,我們大約判斷那支突襲的馬隊是三百人。

都督說,“怎麼我看那些人不足四千?”

郭待詔說,“眼下是不足了,估計在凌晨的被襲中有一部損失,另外有上千人追到西邊大漠中去了。”

郭孝恪聽待詔說的這樣肯定,便認定高峻的那三百人在這些天中並未有什麼損失,他也放了心。

不過,一州之都督、軍政之首腦,對於自已治下天山牧的外出作戰情況兩眼一抹黑,卻要靠這種道聽途說和猜測的方式來獲得資訊,他也有些哭笑不得。

不過都督的心情卻是從沒有這樣的好過。郭待詔自輪臺縣設立,還未下過山口,聽了這個訊息問為什麼要取輪臺這個名字。

郭都督說,這可大有淵緣。此地古時叫做“侖頭”,本侖頭國。漢武帝時被貳師將軍李廣利所滅,曾設定使者校尉屯田於此處。武帝晚年頒發《輪臺罪己詔》中的輪臺即是此處。

郭都督說,我們設定輪臺縣,乃是步前人之足跡。

視察過阿拉山口,郭孝恪便急於回焉耆,郭待詔不在,那裡不能長時間沒人坐鎮。高岷隨著都督下山。

這天傍晚,高岷在牧場村與郭孝恪分手。這兩日的奔波,高岷的骨頭架子都快散了,路過高峻家門口時,他看到五叔和別駕都已在家,便邁步進去。(未完待續。)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唐人的餐桌7號基地深空彼岸光陰之外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不科學御獸宇宙職業選手我有一劍明克街13號神秘復甦
相關推薦
韓娛之透視未來武俠之獨孤九劍未來盡頭井口戰役二次元帝國武家蘿莉好種田末世建築師英雄聯盟之災變時代慕南枝我是女唐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