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畫像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相比淮東,江南的雨季來得還要早一些,驟雨疏狂,傾盆而下,將天地籠罩在一片陰霾當中。

鎮江府府治所在的丹徒縣城,聽到雨聲,從府衙中匆匆走出一人,站在滴水簷下,看著灰濛濛的天色,長長的出了一口氣。

“好雨知時節,杜工部誠不我欺啊。”

太中大夫、兩浙安撫制置副使、淮東總領、知鎮江府兼馬步軍都總管文天祥撫著頜下清須自言自語,緊憷的眉心稍稍松了幾分,冠玉般的面容總算恢復了些許神采,原本被重負壓得有些佝僂的身形,變得挺拔了許多,讓穿著一身蓑衣、頭戴竹笠,正好走入衙中的幕中參議方興微微一愣。

自從元人圍城,這樣的文狀元,已經許久不曾見到過了。

無他,元人的攻勢太盛了,原本鎮江府的守軍不算少,光是他赴任時,就帶來了一萬江西募兵,而本地的兵馬司下轄的駐戍軍馬,連同水軍一塊兒,高達三萬之數,雖然由於之前石祖忠的出降,一部分人被元人徵發為新附軍,參與了建康之戰,而在他到任之後,經過清算和重招,依然達到了軍冊上的數目,也正是如此,鎮江府才能與建康城互為犄角,扼守著這一片江防要地。

可這三萬之兵,與元人在建康城下擺出來的大軍相比,連朵浪花都算不上,原本還有幾分要進援建康府的心思,在這樣的情況下只能偃旗息鼓,眼睜睜地看著近在咫尺的建康城被潮水般的攻勢一波波地吞沒,又掙扎著將大宋的旗幟立在了城頭。

就這樣過了數月,元人終於發動了新的攻勢,鎮江府境內出現了元人的偵騎,緊接著大隊的步卒接踵而至,好在經過經過幾個月的準備,府內的百姓都有所疏散,走不了的全都躲進了城中,才避免了一場慘劇的發生。

當第一次勸降被拒絕之後,元人的攻勢如同眼前的驟雨一般,一波接一波地再也沒有停歇過,城中的傷亡陡增,城防多次失而復得,種種險情一時間壓得毫無經驗的他們喘不過氣來,而這短短半個月的經歷,讓文天祥感覺人生猶如重新經歷了一次大舉,勝則生,敗至死。

“宜蓀,可是從城上過來?”

能拿得動刀槍的,全都被他徵入了軍,府裡連個侍候的下人都沒有,他毫不在意地親自為對方解下衣帽,看得出,大雨來得太急,儘管穿了遮雨的蓑衣,方興的身上依然溼了不少,不過此時的他還顧不上這些。

“嗯,元人的攻勢退了,一時半會估計不會復來,陳都統讓屬下回來告知一聲,你這些天太過勞累,都不曾睡上幾個時辰,趁著這當兒,趕緊歇上一歇,這雨不知道能持續多久,你要是倒下了,府城還有何指望?”看著他佈滿血絲的雙眼,方興忍不住勸道。

“好,等將傷者安置妥當,軍士盡皆補充到位,某一定去歇著。”

他的回答讓方興有些無奈,城中百姓足有十多萬,每天的事情何其繁雜,這麼一來,哪來的時間休息?

“陶菊存已經在做了,這些事情他比你我有經驗,一應行事井井有條,所有的傷者,都由百姓組織的義勇抬下來,送到指定的位子救治,城中的大夫,在三個月之前就被他組織起來,大肆收購治傷之藥,若非如此,可能連這點時間都堅持不下來。”

方興的說法還是委婉了,對此文天祥本人的感觸猶其深刻,對方嘴裡的陶菊存,就是原鎮江府錄事參軍陶居仁,因為不滿石祖忠獻城於韃子,逃出了府城,在建康城中協助守城,最後取得了勝利,論功加為鎮江通判,比文天祥到任的還要早些,因為熟悉府中事務,一下子就成了他的左膀右臂。

而更為要緊的是,此人在建康城中所學到的經驗,彌足珍貴,光是對於傷員的救治一項,就遠遠超過了他的見識,正如方興所說,由於城中守軍的經驗不足,在最初幾天的守城戰裡,傷亡極為慘烈,如果不是準備充份,傷員得到了及時的救治,又專門僻出地方收診,為他們的康復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城池只怕一早就失陷了。

這只是其中的一項,其他諸如糧食的控制,百姓的組織,乃至防火、治安種種,都有一套細緻而成熟的做法,這些做法的直接效果就是穩定了城中的軍心民心,因此雖然戰爭開始後,傷亡非常之大,他們還是頂住了元人的進攻,堅持到了雨季的到來。

大雨對於雙方都有不利的地方,不過總得來說,居於攻勢的元人更加困難一些,這就是方興所說的空當,至於這個空當會有多久,誰也不知道。

“陳繼周那裡損傷如何?”方興的勸說還是起到了效果,文天祥不再堅持自己去處理,轉而問起了守軍的情況。

“兩輪下來,死了兩百多,傷者四到五百吧,屬下過來之前,兵員已經補充好了,其他各門,尹玉那處要稍多一些,麻士龍所部最少,總數大約為一千七百人,聽大夫說,其中半數傷者皆不算致命,假以時日,當可全愈。”

意思就是其餘的近九百人,不是戰死就是救不回來了,文天祥默默地聽著他的陳述,心裡很不是滋味,這樣的情形,開戰以來天天都在發生著,從最初的急切、憤慨、無奈到現在的平靜如常,讓他真切地體會了何謂生靈塗炭。

才不過區區兩輪攻勢,城中一下子就少了九百人,讓他如何能歇得下,文天祥將他脫下的蓑衣、竹笠系在自己的身上,堅定地制止了他的動作。

“宜蓀,後衙中某已命人備了水,你去洗洗換身衣裳,就歇在衙間,某去去就來。”

說完,不等方興答話,便大步走入了風雨之中,後者知道勸不動,也只能做罷。

這場大雨來得如此猛烈,水汽隔著厚實的蓑衣都能感覺得到,視線中,兩旁的街景全都變得模糊不清,只能看到腳底下不大的一片,不及被排出的雨水在街道的兩旁聚積著,很快就打溼了他的官靴。

走在這樣的雨水中,文天祥感到的不是衝口而出的詩意,而是希望它能更猛烈一些,持續得更久一點,讓闔城軍民,多一絲喘息之機,這種感覺,等他帶著幾個親兵來到城樓附近,愈發強烈了起來。

連線城牆的那道石階上,一群軍士倒在牆角,整齊地排成一列,頭頂著頭,腳挨著腳,大雨順著石階衝涮而下,流淌到地面的水流中,已經帶了絲絲血紅,如此情景讓他們幾個頓時止住了腳步,文天祥的頭腦中,甚至在想像著一場慘烈的廝殺。

等到他們順著高高城階走上去,才看清真正的情形,這些軍士的懷裡抱著刀槍,人人都將寬大的範陽笠擋在身上,看不清面上的樣子,不過此起彼伏的鼾聲,連大雨都擋不住,他在啞然失笑的同時,心中升起了由衷的敬意,不由自主地將腳步放得一輕再輕。

上了城牆之後,上面的情形再一次震憾了他的心靈,只見寬達丈餘的馬道上,一排排的軍士就這麼靠著女牆,人人或坐或倒,能為他們遮雨的僅有一頂戰笠,可文天祥心裡很清楚,如此大雨,就連細織的蓑衣都遮擋不住,一頂這麼大的帽子,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守衛正門的鎮江都統陳繼周和他一樣不曾歇息,剛上到臺階,就聽到了他那一口帶著贛音的粗大嗓門,透著一股子嘶啞,悶悶在雨聲中傳出來。

“......好歹讓他們再睡一會兒,萬一一會兒雨停了,元人又會上來,你讓他們如何迎敵?”

而另一個斯斯文文的聲音馬上跟著響起:“某在此任職多年,對此氣候稍有涉獵,依下官看來,這場雨只是開端,持續多久不好說,可今日是斷斷不會停的,元人在城外的軍營,地勢稍低一些的,此刻只怕已經淹了,他們若是知機,轉運軍需輜重都來不及,攻城?送死耳。”

兩人的爭論還在繼續,文天祥解開頭上的竹笠,立刻被城頭上的守軍認了出來,因為這裡所有的軍士都是來自於江西,對於這位帶著他們千里入京勤王的狀元公,都是敬慕不已。

“噓!”難得文曲星還有詼諧的一面,他做了一個噤聲的手勢,將竹笠和蓑衣脫下來交與後頭的親兵,自己撩起袍角,輕輕地走了進去。

寬大的樓間裡,兩個身影一個背對著他愁眉緊鎖,一個側對著他苦口婆心,誰也沒有看到他的出現。

“不成,城防不是兒戲,我等也不是元人,萬一你的推測不準,就是身死城滅的下場,陳某手底下這些江西兒郎,千里之遙都走過來的,些許雨水,還能比刀箭弓石更要命?”

“江南雨季,氣候驟變,尋常本地人都知道加以防範,何者?疫病矣,下官這麼說,絕非無禮,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病由天生,非人力所能及,我等只能善加愛惜,求諸藥石之功,唯如此,方可無病無災,怡養天年。”

兩人一文一武,武的自然是他的愛將,拔擢於行伍之中的陳繼周,而那個斯斯文文的官吏,則是方興嘴裡的陶居仁,如今的鎮江通判,負責所有的民事和軍中後勤。

“說得好。”見陳繼周還要辯駁,文天祥徑直出聲打斷了他的話,兩人聽到他的聲音,都是一愣,隨即趕緊迎上前來。

“陳大,陶先生說得對,雨水、疫病比之刀箭更猛。”

他擺擺手,直接為他們的爭論下了一個結論,然後看都沒看自己的愛將,朝著陶居仁一舉手:“今後,一應事例,都照先生所說來辦,城中十數萬生靈,本官替他們謝過。”

竟然連對方的表字都沒有稱!

“府君不必如此,不必如此。”陶居仁被他的動作嚇了一跳,連連擺手不止,腳下趕緊一側,避過了他的禮數。

“事非經歷不知難,若非先生,此城就算能保得住,也斷斷不是如今的模樣。”文天祥見他堅持不肯受,也不再多讓:“此事要如何做,一切就都拜託先生了。”

“職責所繫,不敢當府君之謝。”

陶居仁無奈之下,回了一禮,得到他的支援,城頭上的軍士立刻被分批叫醒,也不走遠,就在城牆下面,隔著街道被分隔出來的坊市中,早就有百姓為他們準備了乾淨衣裳,空出來的屋子裡升起了火堆,不光是為了取暖,也是去除潮氣,這些疲累已及的將士們,往往不等到幹衣裳送上來,就互相倚煨著進入了夢鄉,照顧他們的百姓無奈,只能將一件件衣裳披在他們的身上。

同時,他們的位子上,被一隊隊組織起來的民壯接替了,雖然人人都不曾著甲,手上也只是拿著木棍,可是這麼大的雨霧中,遠遠地望去,誰知道上頭站著的會是什麼人,一系列的措施下來,顯得有條不紊,這才讓陳繼周等守將心服口服。

鎮江府下轄不過三縣,除了府治所在的丹徒,其餘的兩個縣的守官,不是逃了就是降了,元人沿著運河,一路推進到了常州,與歷史上一樣,新任知州不到一年的姚訔,帶著通判陳炤、都統王安節同樣做好誓死抵抗的準備,也正是他們的行為,才讓元人在浙西的進展,屢屢不順,

這其中猶以建康城為最!

眼見著雨季到來,各處的攻勢都不怎麼順暢,大汗的火氣便如同這場大雨般,壓都壓不住,就連主動歸降的幾個州府,都沒有得到什麼好臉色,反而強加了諸多糧草上的要求,不分兵也不行了,眼見著從鄂州運來的糧食越來越少,荊湖等處的存糧也將要告磬,這些需求自然而然就只能加諸到兩浙的頭上。

可蘇湖只有那麼幾個縣,常州、安吉州都在戰火當中,餘下的嘉興府、平江府再怎麼富足,也不可能當真拿得出供給五十萬大軍的糧草,到了後來,這種徵僻就成了對江南的懲罰,不要說升斗小民了,那些田產的主要擁有者,在元人鐵蹄的催逼下,不得不拿出所有的積蓄以求為家人保個平安,任是誰也沒想到,做個順民的下場,並不比抗爭到底強到哪裡去,至少人家還活著不是。

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偉大的薛禪汗是不會理會的,他的眼睛只盯著一處,就是處於風雨飄搖當中的建康城,從去年到現在,整整五個多月過去了,那座看似光禿禿的城池,竟然還是屹立不倒,如今這場攻城戰已經演變成了意氣之爭,彷彿不拿下它,就不算征服了整個江南般,遍佈小半個建康府的大營裡,流露出來的就是這麼一種氣氛。

壓抑至極!

而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總算讓這種氣氛稍稍紓解了幾分,因為誰都清楚,這樣的天氣下,人都站不穩,還談什麼攻城,大汗只是心急,又不是真的發了瘋。

的確,忽必烈怎麼可能因為戰事不暢而遷怒自己的人,江南各處有的是地方讓他洩火,就連阿刺罕,這個丟失了此行最大戰果的罪魁禍首,事後也只是稍稍懲戒了一下,依然讓他帶著人進軍兩浙的其他州縣。

雖然不曾發瘋,不過隨侍的近臣都很清楚,大汗的心情不算好,如果沒有什麼要緊的事,最好不要去招惹,以免池魚之殃。

當然,總有不怕死的,比如此刻請見的一個漢人官吏,看著品級也不算高,怎麼就那麼不省心呢,一個守在大帳外的內侍撇撇嘴,還是轉身進去幫他通報了,是打是罵哪輪得到他們這些閹人來說嘴。

“叫他進來。”

忽必烈斜臥在一張胡床上,身體被一隻手撐著,露出一個滿意的笑容,就連說話的時候都不曾動彈半分,內侍詫異地看了一眼帳子裡,似乎還不只一個人,他趕緊低下頭,倒退著出去。

等候在外的漢人官員聽到傳喚,正了正被淋得大半身都溼掉的衣帽,一矮身從內侍掀開的帳門鑽了進去,往前走了幾步便跪伏在地上。

“都水監使臣郭守敬覲見陛下。”

“郭卿來了,先等會兒,讓他畫完了,咱們再說話。”

忽必烈的語氣出奇地平和,讓郭守敬不由得一怔,說實話,進來之前,他已經做好了被訓斥的準備,結果人還沒見著呢,就來了這麼一出,他遵命站起身,一眼就看到了上面的情形,大汗擺了一個靠坐思考的姿式,而在他身前幾步遠,一個胡人坐在一架畫框之後,拿著那種胡筆不停地描繪著。

對於胡畫,他並不陌生,大都城中,就有這等西方人,有一種被稱為‘素描’的絕技,只任一隻黑筆,便能將人像、景物描繪得栩栩如生,此刻這個隨軍的胡人,多半就是在為大汗描像吧,他不敢造次,靜靜地站在那裡,等候畫像的繪成。

“你也去看看,畫得像不像朕?”

許是見氣氛有些沉悶,忽必烈出言說道,郭守敬恭身應下,腳步輕輕地走到那人背後,看著那個胡人在畫布上塗抹著,手中拿著的,竟然不是黑筆,而是數十只色彩各異的蘸料!

彩繪的胡畫?

郭守敬不由得吃了一驚,更讓他奇怪的是,做畫的這個胡人非常年輕,看上去連二十都不到,而樣子也與尋常的色目人不同,儘管身上穿著一件蒙古人的長袍,可他一眼就能看出,此人一定是從極西之地過來的。

蒙古人的西征,最遠到了哪裡,史書上還有所爭議,不過大體上是與後世的東歐、南歐相蹕鄰,那裡的人種與來自西域的色目人又有所不同,他在大都城裡,就見過這種喜歡叩拜一種十字架一樣的神祗,說一口非常難懂的語言,穿著習慣都截然不同的胡人。

眼前的這個年輕人就是其中之一。

“天顏若晤,非臣子所能揣測,陛下一會兒自知。”郭守敬站在畫框後頭,神情敬重地回了一句,忽必烈輕輕地笑了,給了他一個朕知道你是在拍馬屁,但就是很舒服的趕腳。

和漢人打了幾十年的交道,他們所說的每一句話,都不一定是表面上的意思,細細一想,忽必烈就明白,事情的進展不順利,他在害怕自己會發難。

這是一個聰明人啊。

可越是如此,忽必烈就越是沉得住氣,這種傳自極西之地的彩繪極耗功夫,等到年輕人收了筆,至少已經過去了大半個時辰,他在榻上坐起來,活動了一下有些酸漲的手腳和脖子,那個年輕的胡人已經上前跪倒在他的腳下。

“臣的拙作,請陛下御覽。”

一口漢話就像是一個字一個字地從嘴裡嘣出來,連在一塊兒,竟然還挺符合語境。

“嗯,畫得不錯,就是年輕了些,若是十年之前,朕會賞你一大塊金子,不過現在嘛。”忽必烈叫了一聲,一個內侍趕緊站過來:“帶他去,挑中什麼,都是朕給他的賞賜。”

“臣,謝過陛下的厚賜。”

顯然,這些話應該是被人提點過的,年輕的胡人表現得十分有禮,等到內侍將他帶出去,忽必烈站起身,將那付畫遞給了郭守敬。

“郭卿,你覺得像不像?”沒等他答話,又加上了一句:“朕要聽實話。”

郭守敬現出無奈的表情,裝作認真地看了一會兒,將畫放在手心裡,拱手送回去:“陛下說得沒錯,此畫中的人,正是陛下十年前的樣子,如今,也不過稍有霽貌,畫者心中,所見的是陛下的英容,畫出來的自然就是這樣,臣的實話就是,像,也不像。”

忽必烈將那張畫拿在手中,背著手在帳子裡踱了幾步,或許是郭守敬的話,讓他想到了什麼,心生幾分感慨。

“稍有霽貌,你說得不錯,朕老了,還不知道有沒有下一個十年。”

郭守敬趕緊跪下,連連告罪不已:“陛下春秋正盛,臣失言,罪該萬死。”

“起來吧,是朕讓你說的實話,何罪之有。”忽必烈擺擺手,繼續說道:“作畫之人,自稱來自於一處名為‘威尼斯’的地方,據他所說,離著旭烈兀的汗國相去不遠,而在他們的身後,還有很大的一片土地,風土人情,迥異於中土,朕是真想去親眼看上一看。”

“陛下......”郭守敬的手剛剛抬起來,就被他給制止了。

“這些話,都要等到江南臣服之後,才能言及,而眼下,就連一座建康城,朕都征服不了,還談什麼江南、西去?郭卿,你今日過來,是打算告訴朕一個不好的訊息麼?”

郭守敬在心裡嘆了一口氣,儘管眼前的大汗已經六十多歲了,思維之敏捷,依然讓他們這些臣子汗顏,可是事情又不能瞞著,他只能將方才沒有完成的動作,繼續做完。

“聖明無過於天子,臣帶人去勘測過了,要想斷了城中水源,只能從秦淮河的上游想法子,依臣所見,挖一條支流,洩於赤山湖,所耗人工不下十萬,工時不少於四個月,倘真能完工,臣敢保證,這條匯入大江的秦淮水,一定能斷流。”

忽必烈沒有任何表示,只是停下了腳步,靜靜地等著他的下文。

郭守敬吸了一口氣,將自己的判斷合盤託出:“只是斷流雖可,斷水卻未必,江南雨水足,建康城本就築於大江之側,如今又到了雨季,城中只需稍稍開掘,地下便會有水冒出,這樣的做法,若是在冬日裡,或許還有可為,如今只怕是......”

他沒能說得下去,而忽必烈卻聽懂了。

“如今只怕是勞民傷財,無功而返?”郭守敬點點頭,這正是他想要說的話。

“給你二十萬人,兩個月可否做完?”

接下來,忽必烈的話讓他猛地抬起頭來,那雙虎狼般的眼神,看得他心神一凜,而從這裡頭,更是透露出了一種心意。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不容置疑的帝王之心!

大汗是想用這種方式告訴江南的百姓,無論這座城池有多麼堅實,也阻擋不了他取得天下的志向!

郭守敬收斂起心中的震盪,毫不遲疑地跪伏在地:“定不辱命。”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唐人的餐桌7號基地深空彼岸光陰之外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不科學御獸宇宙職業選手我有一劍明克街13號神秘復甦
相關推薦
山村小神農我的完美校花逆劍狂神抬棺匠玄仙聖王回到三國當黃巾極品妖醫求道武俠世界超級近身高手特種宗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