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大道 二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武好古終於見到了範純仁,大名鼎鼎的范仲淹的次子。老頭今年74歲了,患上白內障好幾年了,現在雙目完全失明,身體的其他部分也不大靈光,整個人病歪歪的坐在那裡,穿著一身洗得褪色的青布儒衫,臉上都是溫和的笑容,彷彿是個鄰家老伯。

在武好古的印象中,這位老人家的名聲極好,人人都說他高風亮節,平易寬厚,嚴於律己。而且非常廉潔簡樸,哪怕官至宰相,都沒撈到幾個萬惡的金錢,和武好古這個髒官根本沒得比啊。

除了清廉之外,範純仁還以“忠恕”聞名於世。這一點和武好古倒是有共同語言的,武好古也是講究以德服人的。

另外,範純仁還是一個和平主義者,曾經擔心做延州知州的範純粹(範純仁的弟弟)有與西夏作戰立功的心思,寫信去說:“大車與柴車爭逐,明珠與瓦礫相撞,君子和小人鬥力,中原大國與外來小邦較勝負,不但不可勝,也不足去勝,不但不足勝,即使勝了也無所謂。”

不過這個擔心完全是多餘的,他弟弟和他一樣是個和平主義者,在延州知州任上主張放棄所取得的“夏地”,說:“爭地未棄,則邊隙無時可除。如河東之葭蘆、吳堡,鄜延之米脂、羲合、浮圖,環慶之安疆,深在夏境,於漢界地利形勢,略無所益。而蘭、會之地,耗蠹尤深,不可不棄。”

總之,范仲淹的這兒子,就是個道德高尚的君子……只是沒什麼大用而已。

“下官武好古,拜見韓相公,範學士。”

武好古恭恭敬敬的向範純仁和韓忠彥行了一禮,然後肅立在他面前,等著他們問話。

“坐吧。”範純仁笑著說。

“謝學士。”

武好古在一張凳子上坐了下來,目光平視著範純仁。

“你想拜入蘇門?”範純仁問。

“是的。”

“為何不是伊川門下?”範純仁又問,“伊川先生還是蠻欣賞你的。”

武好古頓了頓,“在下有一言,不知當不當講。”

“有何不當講的?”範純仁笑道,“你莫不是想說伊川的壞話吧?”

武好古道:“下官完全理解伊川先生的道,所以不會再拜伊川先生的門下。而東坡先生的道,才是下官想要追尋的。”

“你懂了伊川先生的道?”

範純仁笑了。

韓忠彥也笑了。

範純仁的幼子範正思卻在搖頭。

程頤雖然迂腐古板,卻是有他一套道理的。他的理學非常深奧,初學者往往聽得雲山霧罩。這武好古才多大年紀?怎麼就敢說完全理解了呢?

“那你說說伊川的道是甚底?”範純仁感興趣地問。

武好古道:“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黃河之水奔騰不息,人之年華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處去,人生不知何處歸?”

“哦?”

範純仁和韓忠彥同時訝異了一聲:這個武好古好像真的有點懂程頤的道啊!?

“這是孔子問老子的道。”韓忠彥說,“崇道,你覺得老子的答案如何?”

“老子沒有給出答案,”武好古說,“而是給出了問題……自然之道不是答案,而是需要追求答案的問題,自然的道,是無窮的道,是無窮的問題。而聖人自己,對於大道,對於自然之道,也是不可得而聞之也。因此這是我們後世之儒的問題,是需要一代代賢者大儒去孜孜不倦追求的問題。”

啊!?

這些範純仁和韓忠彥都愣住了,兩人再也沒有一點輕視武好古的意思了。

因為武好古就是大儒啊!

大儒是什麼?是文章寫得好可以中進士的儒生嗎?不是的……科舉是為國取士,給人做官而已。大官可不是大儒,大儒是學者,是哲人,是理解或追尋天地萬物之道的學者。

而要理解、追求萬物之道,首先得看得懂問題是什麼?這才能入門,才能去追求。

而絕大部分做文章的儒,根本就不知道問題是什麼?只不過鸚鵡學舌而已!

當然了,那些進士儒生不知道的只是“大道”方面的問題——也就是世界觀,或者叫自然之道也行。對於儒家的倫理綱常和政治抱負還是非常清楚的,要不然怎麼做官啊?

但是僅僅通曉倫理綱常和儒家政治思想,並不足以稱為大儒。除非能在倫理綱常和儒家政治方面有所增益,才能稱為大儒。

而能夠窺測大道的儒,毫無疑問是大儒了!

“可是伊川先生給出了答案,萬事皆出於天理!”範純仁問,“你認為如何?”

“伊川先生雖然給出了答案,”武好古說,“但卻不是聖人和老子所論所求的道,而是一個沒有辦法證偽的道,和佛教、景教、天方教有點像。若是把伊川先生的天理換成佛祖、阿羅訶大天尊和安拉真主,大概也差不多吧?所以伊川先生的道,就是要將儒學變成儒教。這不是我想追尋的道,所以我不入伊川門下。”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程頤就是要變“學”為“教”,用一個簡單的答案——天理創造萬物,這個和上帝創造萬物,真主創造萬物也沒啥不一樣。反正天理、上帝和真主都是活人見不著的。

韓忠彥皺眉問:“你認為程正叔的道是錯的?”

“不。”武好古搖搖頭,“下官不認為伊川先生的道是錯的,只是和伊川先生不同道而已。”

“不同道?”韓忠彥追問,“如何不同?”

武好古說:“伊川先生給出了一個簡單的答案,不過下官卻想去追求不可與聞的大道。”

“不可與聞的道怎麼追尋?”範純仁好奇地問。

“不可與聞的大道蘊藏在無數可以觸及的小道之中。”武好古回答道,“譬如孔子問老子‘河水不知何處去’就是可以尋求的小道。下官以為,我輩儒者不能因為大道難求就放棄,應該要小道求起,鍥而不捨,一代代人去追尋,終有一日可以由小及大,得到聖人想要追求的大道。”

範純仁沉默半晌,又問:“那你為何要拜入東坡門下?”

武好古一笑:“因為東坡肉。”

啊?

在坐的幾個人壓根都沒想到武好古會這樣回答。難道武好古是因為東坡肉好吃就想拜蘇東坡為師?他是想學做東坡肉嗎?

“東坡肉也是小道啊!”武好古笑著解釋道,“雖然蘇門中人也想從佛道中尋一個簡單的答案,但是東坡先生卻依舊在東坡肉、東坡笠、東坡巾、東坡墨、東坡牙膏、安樂坊醫館和廣州引水渠中尋求小道。我顯然應該拜入他的門下,將這種尋求自然小道的精神傳承下去。”

“呵呵,”範純仁笑了笑,“老夫知道了。你的確應該拜入東坡門下……看來東坡肉這樣的蘇門之學要在你手中發揚光大了。”

東坡門下,已經穩了!

不過武好古還有所請,就是傳播大道於四海!

“解禁儒家經典外傳?”韓忠彥聽到武好古新的要求可有些皺眉頭了。“這是唐朝留下的老規矩了……”

“但並不是個好規矩。”武好古說,“唐朝訂立此法的本意,是為了防止四夷效法中原的典章制度,建立朝廷和中原對抗。然而這樣的規矩對我朝沒有任何意義,契丹人建立朝廷比我朝更早,高麗國、大理國、安南國、西夏國也都有朝廷了,孔孟之道也早就傳到那些國家去了。我們現在緊張儒家典章外傳毫無意義,不但毫無意義,而且還有害無利。”

“為何是有害無利呢?”

武好古說:“因為天下並不只有儒學名教,還有佛教、天方教、西方十字教等教派學派,他們的制度典章一樣可以組成國家朝廷。而天下間也不是只有大宋、大遼、大理、高麗、西夏等區區數國的……我們應該效法先賢外出傳道,將孔孟之道傳之於四方,同時也讓四方之人學習我中華典章、倫理、文字,嚮往我中華文明,從而成為大宋的仰慕者和友邦甚至是藩屬之邦。

如果我們不怎麼做,佛教、天方教和西方十字教就會乘虛而入,傳播他們的道理,最終將天下萬邦都變成排斥孔孟之道的化外之地,我大宋的藩屬友邦,就會越來越少了,敵人也許就越來越多了。”

這個話……聽上去沒有什麼道理。

韓忠彥和範純仁都沒有顯出多少興趣。實際上儒家從漢朝開始就對傳教興趣不大了。就算沒有唐朝的禁令,漢晉南北朝和隋朝的時候,也沒看見有多少大儒外出去傳教啊。

看到韓忠彥和範純仁的臉色,武好古就知道還得拿些乾貨出來忽悠啊!

“韓相公,範學士,”武好古道,“晚輩所知,東瀛日本之國向來仰慕我中華風物文明,唐時就屢屢遣使求儒,可是因為禁止儒家經典傳播的法令,使得日本國如今佛教獨大,而儒學式微。我輩儒生難道要坐視一個儒家的道理被佛經完全取代嗎?如今大宋可是聖君臨朝,聖君難道不應該傳播仁德於海外,讓日本國歸於我儒家名教門下嗎?”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光陰之外明克街13號7號基地宇宙職業選手我有一劍深空彼岸神秘復甦唐人的餐桌不科學御獸
相關推薦
某美漫的一方通行我命妃凡睡神回檔天賦好到爆謀以長生私密關係無限獵場明星爸爸寶貝妞網遊之劍氣簫心我和神仙做買賣
作者大羅羅其他書
1825我的新大明 活埋大清朝 搶救大明朝 大宋有種 崛起之第三帝國 鐵血大民國 遊戲民國 天朝之夢 奸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