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磚頭的用處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與方仲永借來的車馬、僕人窮酸模樣不同,那曾氏累世為官,還是有些排場的。此次曾鞏趕赴撫州考試,家中安排畫舫一艘,僕人、丫鬟若干。加之曾曄早已娶妻生子,於男女之事興致甚濃,亦有侍妾隨行。食宿也大都在畫舫上,登岸也只是為了遊玩而已。說是考試,旅遊還差不多。

晚飯後,方仲永與曾氏兄弟沿撫河緩行。雖是天色已晚,那渡口竟還是熱鬧非凡,寺廟前也是陣陣喧鬧。真是好一派盛世景象!

方仲永指著那太平景象,說道:“如此美景,兩位兄長可有詩詞詠之?”

曾曄笑道:“詩詞非我們兄弟所長。既然方賢弟說了,為兄就先拋一塊磚,引一下你的玉如何?有了,且聽:忙中偷得此身閒,杖策西風自往還。今日已償雲水債,春風得意下疏山。”

曾鞏打趣自己的哥哥道:“不知兄長何時忙碌了,竟還需要忙裡偷閒,實在是小弟的罪過!”

方仲永也笑道:“未知叔茂兄償得什麼債,還能償出春風得意來,也是不易呀!”

曾曄也不以為意:“先說了拋一塊磚嘛。子固,快把你的玉拿出來。否則,定教你屁股開花。”其父在外為官多年,平時曾鞏的學業多有曾曄督促。二人雖非一母同胞,感情卻很是親厚,且曾曄為人戲謔,是以曾鞏並不怕他。

曾鞏朗聲道:“這有何難!且聽:素楹丹檻勢凌空,一畝蕭然四望通。幽事每尋佳客共,高情還與古人同。滿山鐘磬蒼煙下,繞壑松篁晚照中。曾了功名須到此,長依荷芰向秋風。”

方仲永正感嘆“不擅詩詞”的曾鞏都能寫出此等好詩來的時候,曾曄一巴掌拍在曾鞏的腦袋上:“你個小屁孩,了得哪門子的功名。大哥我多半是讀書不成了,正要你努力進取,好讓父親有些臂助,免得他老人家為難。萬萬不可學那所謂的高人雅士,動不動就隱居去了,於國於家毫無用處!”

方仲永撫掌讚道:“叔茂兄所言甚是!子固當謹記才是。”

曾鞏生氣了:“引用而已,至於如此嗎?曹子建不還說,詩詞小道也。”

曾曄厲聲斥道:“你是曹子建嗎?人家才高八斗,你有幾鬥?大言不慚!”方仲永心道:令弟雖沒有八斗,四五鬥只怕還是有的。不像咱們倆,連半鬥都沒有呀!

儘管比人家差了好幾鬥,該說的話還得說,方仲永正色道:“不知二位兄長以為,詩詞為何物?”

曾曄說:“詩以言志嘛!語出《尚書·舜典》。”曾鞏怕捱揍,不敢再說“小道”了,附和著點頭。

“於治國有何用?”方老師循循善誘。

“於治國有何用?”疑問變成了反問,意思就不同了。看來曾氏兄弟不是讀書讀傻了的書呆子,沒說出要用詩詞治國平天下的蠢話。

方仲永自說自話:“詩詞於治國有何用呢?看似沒有什麼用處。百姓餓了、冷了,詩詞不能給百姓溫飽;外敵入侵了,詩詞不能退敵。但詩詞真得一點用處都沒有嗎?我看不盡然。

遠的不說,叔茂兄,你自天聖三年中秀才後,也參加了幾次解試了吧?可曾中舉?”

見曾曄有些黯然,方仲永急忙安慰並獻上雞湯:“小弟竊以為,非是我兄才學不濟,多半是詩詞上出了問題吧?”

曾曄怒衝衝地答道:“都說詩以言志。我本對於某物、某事沒有感想,你讓我怎麼言志,又言的哪門子的志?更可恨的是限定用韻,更有甚者直接指定末尾為某字。愚兄好不容易寫了首勉強通順的詩詞,被他一限定韻腳,得,全完了。倉促改了後,別說是考官,就連我自己都看不過去。中舉?難啊!”

方仲永深表同情:“我兄所言甚是。但就此放棄科考,可乎?”

曾曄很無奈地說道:“那怎麼行?就我爹的性子,知道我不去考試了,非扒了我的皮不可。所以,還得考啊!”

曾鞏拉拉哥哥的衣袖,小聲說道:“你不是說科考很容易嗎?怎麼聽起來這麼恐怖?”

“那是怕你擔心,哥哥故意騙你的。”

眼看兩名考生即將因考前焦慮而棄考,方仲永趕緊阻止道:“以二位哥哥的才學,應付這詩詞又有何難?”

曾曄眼睛一亮:“怎麼,賢弟有門路能提前知道考題?”

這罪名太大,咱可擔不起。方仲永忙解釋道:“預知考題風險太大,智者不為也。小弟以為,詩詞特別是應試的詩詞,實際上是不太講究立意高遠的。若是打個比方的話,大概相當於填字遊戲。

小弟這裡有一本《笠翁對韻》三十篇,乃異人傳授。文字雖淺白,於對仗、押韻卻很是實用。願二位兄長熟讀,應對應試詩詞當無大礙了。”

方仲永取出抄錄好的《笠翁對韻》遞給了二人。

不愧是家學淵源,曾鞏一看就深以為美並指出了小小的瑕疵:“這‘流涕策,斷腸詩’一句似有不妥。‘流涕策’當出於西漢賈誼《陳政事疏》,這‘斷腸詩’不知是出於何典故?”

方仲永暗恨自己不學無術,朱淑真還得一百年才會出生,《斷腸詩集》從何而來?只得心虛地解釋“湊字數,呵呵,湊字數”。

還是曾曄仗義,又給了曾鞏一巴掌:“方賢弟好心好意地把自己的秘籍拿給你看,你還挑三揀四,良心都叫狗吃了?”

方仲永深切懷疑,曾鞏屢試不第、素無急智都拜他哥哥的“拍頭殺”所致。

曾曄教訓完了弟弟,充分滿足了自己不太光明的心理需求,鄭重地向方仲永道謝:“賢弟高義,為兄愧領了。聽聞貴僕與車馬皆是令世叔所暫借,雖令世叔慷慨,但他人之物,使喚起來多有不便。為兄這回也帶出幾個僕人來,願贈予賢弟二僕以供驅馳,願賢弟莫要推辭才是。府中亦有能歌善舞的歌姬數名,賢弟若喜歡,也可送給賢弟幾個。深夜讀書時,有美人添香亦是人生一大樂事。”說著,還發了個“你懂得”的表情。

方仲永為曾曄的豪爽深深折服,誠惶誠恐敬謝不敏:“忠叔和李三甚是得力,並無不便之處。且我與他家公子已有約定,至洪州即奉還,無須再勞煩叔茂兄了。至於歌姬,小弟年幼,且家中管教甚嚴,就不用了吧!”說著,回了個“求放過”的表情。

乖孩子曾鞏及時救場:“方賢弟,你剛才說的詩詞的用處到底是什麼?”

方仲永長出了一口氣,面對階級敵人的糖衣炮彈鴨梨很大呀!

方仲永重新回到自己的人物設定上:“聖人雲,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我等名教子弟修身齊家可矣,然治國平天下卻不是人人都有機會的。俗雲,學成文武藝,售於帝王家。但我大宋人才濟濟,堪稱眾正盈朝。我等即便有經天緯地之才,若無相應的機會施展,也是空談。

所以,欲行亞聖之‘達則兼濟天下’,首先你得先‘達’起來。我觀今日之朝堂,凡處高位者大都是進士科出身,其餘明經諸科多沉寂下僚。因此,想有治國平天下的機會,你就得先考中進士。想要考中進士,你就得在詩詞上過關斬將。

假如說,未來的高官厚祿、造福萬民前面有一道門擋著的話,我們就要拿著這塊磚頭敲開這扇門。所謂‘敲門磚’是也。”

曾曄贊道:“賢弟的比方甚妙,實在是金玉良言,金玉良言啊!”

曾鞏卻是有些不服:“是不是有些市儈了?”

眼見曾曄又要揚起手來,方仲永急忙阻止“一場迫害唐宋八大家的暴行”,耐心解釋道:“這是往小了說的,詩詞還有大的用處呢。”

曾鞏擺出一副辯論的姿態,拱手道:“願聞其詳。”

方仲永問道:“我神州何以稱華夏?”

曾鞏答:“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疏》曰,夏,大也。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華、夏一也。”

方仲永為曾鞏的博聞強記點了個贊,繼續問:“禮儀為何?服章為何?”

這個問題有點大,曾鞏答不出來了,方仲永代為回答:“這是說,我中華有美麗的服飾,高雅的禮節和文化,優雅富足的生活。這也是我中華有別於諸方蠻夷的根本。諸方蠻夷皆以能穿著我中華服裝為美,皆以說我中華雅言為榮,其貴族更是以能書我中華文字、吟誦我中華詩詞為傲。

二位兄長以為,當今文壇誰可稱領袖?誰可揚名於蠻夷?”

曾鞏道:“當是晏殊、歐陽修吧!”——彼時二人文名頗盛,並稱“晏歐”。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方仲永搖搖頭道:“非也。真正四夷皆知的是那柳七。

一曲《雨霖鈴·寒蟬悽切》那可真是令洛陽紙貴,眾多勾欄女子無不以能夠唱一曲柳永的新詞為榮。注意,我說的可不是中原,而是遼國、西夏、吐蕃、朝鮮、倭國等番邦。俗語有云,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

曾曄哈哈大笑道:“只道賢弟不解風情,卻也是我輩同道中人。我家有歌姬就唱得好一曲《雨霖鈴》,更難得的是她還能唱《定風波·自春來慘綠愁紅》。那唱腔,配合著身段……”

方仲永感覺曾曄已經不可救藥了,多麼嚴肅的事情,怎麼就變成這般的低俗呢?呃,好像柳永的詞是有一點點的豔。

還是乖孩子曾鞏可愛,時刻不忘關心國家大事:“難道靠柳永的幾首豔詞,就能讓四夷賓服了?”一副“我讀書少,你不要騙我”的表情。

“當然不能。但是假如有一天,我是說假如,我們把蠻夷中的敵人殺光了,再去告訴普通民眾說,他們能過上和我天朝子民一樣的生活,吃美食,著華服,詠詩詞。你覺得他們會反對沐浴在吾皇的聖恩之下嗎?”

“眼前豈非無用?”

“怎麼會無用?只要我們有大量的詩詞被創作出來,不斷的宣揚我天朝上國美好的生活,必能吸引那些番邦的有識之士來投奔,並許以高官厚祿。長此以往,即便那些番邦有些人才,也盡為我所用,敵國外患自然消弭。這就是文學教化的作用,可稱為‘文化’是也。”(未完待續)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不科學御獸唐人的餐桌我有一劍神秘復甦7號基地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號宇宙職業選手光陰之外
相關推薦
奪玉傲嬌女神逆襲吧快穿女配冷靜點我從遊戲裡面可以獲得力量異錦淚灼劍苟帝橫推三千界經典末世洪荒之玄源造化天尊逆天狂妃:王爺請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