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非 議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爆炸後第四天 北京紫禁城 崇德殿

預料到的進攻終於還是來臨,為了件對某些人來說是“說不清、道不明”的事情,崇禎帝朱由檢擺足了低姿態;兩位“特務頭子”、五軍都督府裝備本部總督查孫元化遭到停職查辦,司禮監幾位大太監被罰奉一年,主管軍工集團的劉老漢也被下旨訓斥。

退讓沒換來守舊文人的諒解,商議如何善後的擴大會議,被那些不瞭解事務本質的人,開始了老調重彈變成了聲討會,一場聲討皇帝,聲討新政的會。

又是這樣,老子躲了你們幾年還不死心!

以首輔李邦華為首的內閣幾位剛開始還想辯解,哪知被神色安詳的皇帝喝止;皇帝的不明態度讓支援新政的文臣們退避三舍,孤軍奮戰的梁世勳、曹文詔等人很快敗下陣來,崇德殿第一次成了某些文人“揚眉吐氣”的地方。

不管那些文臣如何指責,話說得如何直白露骨,坐在寶座上的朱由檢都神色如常,難得的沒有動怒,更不會招來上直衛將他們直接拖出去!

皇帝的縱容讓氣勢如虹的文官以為大局在握,在某人有意思的引導下,一個個站出來上奏,很有“痛打落水狗”的架勢。

偷換概念,說得冠冕堂皇的有:

“什麼意外事故?完全是胡說八道、信口雌黃,此乃奸賊為掩蓋罪行,草菅人命、欺矇聖上,請陛下下旨嚴查!”

“臣乃一介書生,不懂玄學,山川日月歷歷在目,可觀之,可玩之;何為強度?何為衝擊波?可觀乎?不可,玄學,形而上學,謂之道!道為何物,隨心而為,用做說辭,有點強人所難;做為依據,則不可理喻。”

“天啟年間警示宛如眼前,當時大明外憂內困,大廈將傾,上天有好生之德,降下明示;先皇仁心愛民,下‘罪己詔’,大明安然渡過浩劫;今上天再次警示,吾皇當學先皇,痛改前非,以仁德之心待民。”

說得直白露骨的也有,就差要皇帝直接退位,文人骨氣可見一斑:

“夫帝王之德,以天地為宗,以道德為主,以無為為常;帝失其德,上天震怒,天動地搖,山崩海裂!君失道德,萬民不顧廉恥,逐利忘本!此乃亡國之兆,臣奏請陛下早日幡然悔悟,改弦易轍,以安民心!”

“古之暴君,不凡有大為之人,遠如秦皇隋煬,近如元太祖;陛下尚幼,功蓋天下,無人能及,但崇尚暴虐,嗜殺吝生;如再不改弦易轍,只怕罄竹難書,只是史書長留,遭後人唾棄,非吾皇之心願;臣斗膽為身後名聲計,吾皇應藉此天賜機緣,下詔擯棄惡法,以仁德為本,做黎民之表。”

“陛下年幼恣意妄為,不顧親情,屢廢親王勳貴;不守仁義,冤殺忠義文臣;不顧國體,擅改祖宗法制;以秦酷法御民,不知悔改;以利益蠱惑官員,不知廉恥;朝堂烏煙瘴氣,民間逐利

成風,長此以往國將不國;種種倒行逆施,才遭此‘天譴’!上天警示,不可不聽,臣請陛下親下‘罪己詔’,與太廟跪省,痛改前非,還大明以朗朗乾坤;‘去偽存真’,還儒學以本來面目;早立太子,以顧國本,安天下萬民之心!”

舉出這麼多,就不說那些滑稽可笑的;比如說洋人給的地圖是假的,例證地球是圓的,那怎麼可能站在上面之類的話;還有老調重彈,說奇 淫技巧,機械誤國的言論,就不一一列舉。

對付這種人,朱由檢直接無視,愚昧無知還要別人和你一樣!

反常必妖!皇帝越是冷靜,越像沒事一樣,內閣幾位大佬越是擔憂。

內閣居廟堂之高統領全域性自知新政妙處,但不想與低層文官們徹底割裂;雖參與“抨擊”的文官已淪為少數,但支援新政的官員們未必全是真心,更多的是見風使舵者;

邊緣化的官員為一己私利罔顧事實信口雌黃造謠,那些見風使舵的人又參與其間,惹得暴怒的皇帝又一次舉起屠刀,那不就真出大事了。

一邊倒的辯論臨近尾聲,預示著皇帝就要出手了,深知其心性的李邦華知道不好,可又感覺不到哪裡不好!

皇帝致力前行是肯定的,要不在天津的演講不會那麼說!而且演講才在邸報發表,唾沫橫飛的傢伙難道沒看出什麼?還是想給皇帝當頭棒喝!可皇帝真的能“痛改前非”?不可能!

欲擒故縱,請君入甕!接連兩個不那麼好的詞語蹦出腦海!不好!皇帝是要趁這個機會將舊派文臣全部掃出朝堂,將他們徹底排除在權力的核心圈子!

想明白的李邦華沒有打擊政敵的快樂,莫大的悲哀湧上心頭,文官集團懦弱如斯,怎麼還有些人不知進退?

如果一切在自己的任期內發生,史書又將如何評議?

不能這樣!李邦華沒去考慮其它幾位次輔、輔臣為何不開口!而是想獨自阻止事情變得更糟!可事到如今,其實已經太晚了,而且有一個人先他一步將謝幕的幕布拉上。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同伴的“炮彈”打完,皇帝已被駁斥得無地自容,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啞口無言,該自己發動最後的攻勢,一舉奠定勝局!

新任司法部尚書史可法站出來,躬身行禮後奏道:“君者,天下之主,其位之高,令人仰止、讓人臣服!有德者居之,仁澤四海,萬民樂業,天下安定;無能者得之,政令亂出,天下紛擾,百姓疲憊;今上登位,摒棄閹黨,銳意進取,撫平邊患、開疆擴土,儼然為一代明君,若堅持德政必流芳百世;然成名尚幼不諳世事,小人環繞利令智昏;輕則奪人家財與民爭利,重則殘殺親族更改祖制;以致人心不古追名逐利,貪腐嚴重官制糜爛,皇族不安嗷嗷待撫,異族不穩動盪連連;凡此種種倒行逆施,道德倫理喪失殆盡,以致天怒人怨,反賊四起暗殺不斷,天降橫禍以致社稷不穩;

太祖起於淮西,於亂世之中脫穎而出,與其說是‘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之功,不如說是戒急用忍、忍辱負重之德;今上急於一時之利,而誤了仁德之功,忘了‘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以致上天震動,降下警示!微臣泣血懇請陛下,為大明社稷計,為大明萬萬百姓的福祉安康計,‘親君子,遠小人!’,請下詔反省,以仁德治天下,為禮法之表率!”

史可法不卑不亢的說完,畢恭畢敬的伏地不起,那架勢是妥妥得“忠臣志士”模樣;哪管話裡邏輯混亂、偷換概念等不符合事實的東西,要得就是吸引眼球、震人肺腑。

他的目的達到了,如果崇德殿能鼓掌,一定會獲得掌聲一片;可惜禮法規則是他們自己的定的,君前不得大聲喧譁。

有制度就有漏洞,既不能鼓掌雀躍大聲歡呼,咱就默默的跪伏在地,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表達憤慨!

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為,在現代有很多詞彙,如“靜坐”、“站臺”、“示威”,最著名的是“非暴力不合作”,阿三的特有風格。

給誰看?自然給還在觀望的人和高高在上的人看!

不要小瞧這種行為,聽說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麼?一人或一小群人的行為,處理不好會變成個大事件!

為啥?人類是群居動物,骨子裡有一種自己都不知道的“從眾”心態,說得難聽點就是喜歡“湊熱鬧”。

崇德殿的戲碼到了圖窮匕見的時刻,發表言論率先站出來,趴在史可法身後附議,神色如同進行聖戰的“殉教者”莊嚴肅穆;果然,他慨然赴死的氣質引起某些人共鳴,與其心有戚戚焉陸續慷慨出班,拜伏在地附議。

人數不多也能說不少,咋看之下,崇德殿的地面是跪滿了人;級別嘛,還真不錯!尚書級別的有四名,侍郎級別差不多十名,主事級別的不少於三十名,佔今日與會的人員的四成左右。

這個數目可不少啦,再加上下面的更小的官員,起碼能佔半數人;難怪這些傢伙胸有成足,原來有備而來,更有甚者,高舉起早準備好的請願書,上面密密麻麻的寫滿了紅色名字。

竟然寫血書?你們要幹嘛!嫌死得不夠快? 面如土色的李邦華看到這一幕,暗道句:“完了!”

完了?對某些人來說確實是完了,對崇禎帝朱由檢而言,好戲才剛剛開始。

黑壓壓的人跪在大殿裡看似聲勢浩大,不知底細的還真會被這種氣勢給嚇住,不少“牆頭草”就在隊伍裡東張西望,尋找不能確定的答案。

好在還知道要養家餬口才沒衝動,更何況他們的“大佬”一直在做“泥菩薩”,任你狂風驟雨,我自巋然不動;內閣成員的態度讓事態沒繼續惡化,腳步不那麼“靈活”的人最終沒敢踏出那一步,不安的瞄了高高在上的皇帝,低下頭繼續做“鴕鳥”。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不科學御獸唐人的餐桌我有一劍神秘復甦7號基地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號宇宙職業選手光陰之外
相關推薦
我在電影世界當主角橘紅舞臺巨星從詩詞大會開始神花洛宇宙天啟紀元我在萬界送快遞帝凰之淚盜天者死奶爸的神裝系統穿越還是白銀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