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安居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這是唐代詩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間創作《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的詩句,以吾廬獨破受凍的切身經歷,抒發和體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人文情懷和崇高品格。可惜的是,從夏商周以來,幾千年時間,hua夏歷代王朝也沒能破解這個難題,經濟蕭條,民生凋敝,食不果腹,衣不遮體,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更談不上改善居住條件了。

在天使國建立以前,許多山村基本沒有一戶廳堂磚房,能夠住上土坯瓦房都是個別家底好些的,而大部分村民都居住在低矮簡陋的土坯草房中。有的院子裡野蒿野草連片,房上也落滿了樹枝樹葉,瓦縫裡松臘苔長得一拃高,村民生活居住條件非常艱苦。

夏雪領導的天使國建立後,大力發展經濟和農業、工商業等,天使國山村村民的生活才慢慢有所好轉。

許多天使國農村、山村先後都有了能夠製作磚瓦的場地,請把式來箍了土窯,生產出來的磚瓦,就以低價賣或賒給村民。一些人家就靠在磚瓦廠打零工的積攢,在原地扒倒重起根子。一些人家嫌原來地方窄狹,就請先生另看地方蓋房。

夏雪看到了許多古代山村村民蓋房子的一些習俗和傳統,覺得很有趣。

山裡人蓋房都靠坡跟離水源近,捨不得佔平地。而新建的房子誰都想風水好,人丁興旺,所以起根子和立木就成了蓋房子中的兩件大事,是必須由陰陽先生看日子和木匠親自主持。起根子這天,主人得早早起來,在院子裡放一個小方桌,小方桌上前邊並排放三隻小黑碗,兩邊的碗裡抓幾把麥豆,中間的碗裡放三個蒸好的白生生虛騰騰的饃,小方桌的中間,講究的人家放一個香爐,不講究的就還放一隻黑碗,碗裡盛多半碗麥顆子,把香就直接點上插進去,然後主人在建房子的地兒響一串爆竹,又掄起钁頭,刨一塊石頭或者挖一疙瘩土,心裡就覺得踏實多了。爆竹聲在山間迴盪,驚得村子裡雞飛狗跳貓串豬哼哼,驚得林中的鳥兒慌張飛起。天亮了,四鄰都來道賀,主人就倒水倒茶,招待大家。蓋房要先準備好椽、檁條、擔子、明柱、補榔、樓順、墊、挑等大件,並由木匠按所建房子的進深和開間大小進行截、錛、刨、打卯,然後配置和套卯,還要準備好大小不一的鐵釘、柱頂石、線繩子、木楔、貫椽、連沿等附件。紮根子用大石頭從地基上幹壘,用小扞石填,出地面後,壘上一層有稜有面的石頭,要過水平尺子拉線繩子趁平,再用麥糠和好泥抹平,根子就算扎好了。隨後的日子,主人家就沒黑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沒明地幹,一家老少齊上陣,靠架子車拉和背籠背籠子擔土,硬是把打牆的土在房根子裡堆成了一座小山。土幹要潮上些水,土要能手握成團掉在地上能散,打出來的牆才又光又結實。打牆的牆板,是兩塊七尺長尺二寬兩寸厚的松木或者榆木板,兩塊板的一頭上下各打兩個母卯,再製作一塊擋板,擋板的長度是牆的厚度,高度和厚度則和牆板一樣,擋板的兩頭上下留有兩個公卯,卯套好以後,再上木楔,起到既能擋土又能固定還能開合的作用,牆板這一頭叫獅子頭。另一頭則是敞開的,打牆時在牆板上下放兩根一頭粗一頭細的木棍,下面起支撐作用,上面起固定作用,農村人叫老鼠(因為牆打好以後,這個牆眼還保留著,像老鼠洞),兩根木棍上下由兩塊夾板固定牆板,外面再用木楔加力,這樣,牆板就安好了。打牆時,先往裡邊撒上草灰後上土,人上去,先用腳踩,然後用榔頭捶,再上土再捶,直到緊實,用木模子刮平,就可以拔出木楔,去下夾板,轉動幾下老鼠,然後活動並開啟牆板,再在前面架上老鼠,把牆板前移,再固定撒草灰上土繼續。打牆是力氣活,也是技術活。打得好,牆面平整,山牆和前後牆摻得合適,使房屋結構緊實而耐久。紅膠泥土最結實,也最難打,一般不用沙土。細心的人家在牆土中間放兩根木棍增加拉力,使牆更結實。牆打到七八尺高以後,上土就需要翻架了,下邊的人把土撂到架上,架上的人再把土往牆板裡裝,等四簷牆齊,山牆到頂就可以擇日立木了。

立木上樑是一個喜慶隆重的日子,親鄰按照親疏關係是要來幫忙並上禮。主要親屬老少姊妹夥來不但要背米鬥或麥豆,還要帶上禮錢。其他親鄰順手帶一升兩升米麵就很體面了。頭明大早,木匠在房場上把明柱、樓順、補榔提前安好了,幾個勞力這邊用椽把明柱往起撐,那邊用繩子綁住明柱的頂往起拉,等明柱端直,下面用三根椽和繩子把明柱固定起來。山牆上的木架就直接榻在牆上,再用繩子把檁條、墊拉上去,木匠先把墊卯進去,再把檁條擱上。等所有脊檁、腰檁、簷檁都卯好後,主人按陰陽先生看的時辰,將紅布包好的中檁扛起來,房上的人把繩子放下來,套在中檁的兩頭,使勁拉上去,木匠順勢把中檁卯套好,最後用水平尺子和吊線繩子目測房正不正,梁檁和坡面平不平。斜了偏了的重新擺正,高了就把明柱底鋸一截,低了則加上柱頂石或者墊上石片。

按照傳統的習俗,女主人頭天要用白麵蒸九十九個小饃和一個大饃,每一個小饃芯子包一個小河卵石,叫飄梁dan子。主人找來黑漆木鬥,底下鋪一層紅紙,將飄梁dan子和

麥顆、包穀、高粱、花生、黃豆和飄梁dan子裝進去,上面再蓋一塊一尺紅布。還要找一個長嘴大銅壺或鐵壺,裡邊裝滿水,用長繩吊上去。等中檁卯進去,明柱、脊檁、腰檁、簷檁都擺直好,樑上明柱上的楹聯貼停當,木匠騎在中檁上,一手提著鬥,一手提著壺,開始了說唱:“叫主人,轉過鬥,飄梁蒸饃捧在手。這鬥饃,裝得滿,上面蒙著大紅氈。木匠的五尺刻著花,木泥石瓦是一家。”

說唱完一段,伸手往下撒飄梁dan子,人們鬨鬧著都去搶落在地上的飄梁dan子,木匠把壺裡的水跟著澆下來,淋溼了下面人的頭髮和衣裳,人們又吱哇著埋怨著四散跑開。

木匠接著又唱:“三間房兩架梁,三三見九蓋新房。先打夯測水平,裡裡外外八根繩。一把斧子四兩鋼,泥匠瓦刀壘成牆。黃道吉日咱上樑,青龍白虎來幫忙。方桌擺在正中央,主家擺供又燒香。蒸的蒸饃半斤重,喜紅挑的一丈長。”

木匠再接著撒接著說唱:“四月裡麥梢黃,大麥小麥都上場。大麥打了千千擔,小麥只打頭兩場。桑杈攤來石磙碾,掃帚掃來木鍁揚。斗子挖,布袋裝,交給磨坊李二孃。磨的白麵賽雪霜,交給廚房王母娘。王母娘娘來蒸饃,九天仙女燒的鍋。天河舀水發的面,蒸的蒸饃白又光。主家不敢吃,匠人不敢嘗,單等今天撒飄梁。”

在男女老少的一片歡呼雀躍裡,木匠把鬥裡的飄梁饃繼續撒向四面八方。“往東撒,甲乙木,金銀財寶踅滿屋。往西撒,庚辛金,日子和睦萬萬春。往南撒,丙丁火,各路神仙在朝歌。往北撒,壬癸水,金銀財寶往屋壘。上一把,下一把,太歲看見笑哈哈。”

木匠說一句,撒一把,還不時地玩個花樣,聲東擊西。一會掄園了臂膀卻用力很小,飄梁饃落在近處。一會臂膀動作很小,手腕猛用勁,把飄梁饃撒在遠處。逗著房底下的人們左撲右跑蹦著跳著去接去搶,卻常常撲空,大家笑鬧著亂作一團。木匠把剩下的一個大饅頭拿在手中,衝著人們一揮胳膊沒鬆手又趕緊收回,隨手把那個大白蒸饃揣到自己懷裡。

最後木匠高聲喊著“叫主家,來接鬥,榮華富貴在裡頭。”男女主人趕緊出場,喜笑顏開地接過鬥和水壺,給木匠、泥水匠和先生以及親鄰散煙倒水,接著又忙著去招呼灶房下米做飯。在山村,來幹活的人都是人情工,只管飯不給錢,也沒錢給,更多的是換工。你有事叫我,我有事叫你,親鄰之間聯絡緊密,關係自然和睦融洽。這比後世城市居民淡漠勢利的鄰里之間的關係更加親密淳樸。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唐人的餐桌7號基地我有一劍宇宙職業選手光陰之外不科學御獸深空彼岸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明克街13號神秘復甦
相關推薦
萬能神筆系統報復系統我的眼睛能看鬼極限戰境泣血征程之五胡亂華併購之王仙途縹緲錄縱橫道仙宇宙星辰訣大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