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6、第406章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這罷考之說, 已經傳了好些時日了。本地的生員說是縣太爺若是不改回祖制,還要這般按家裡的田畝數出勞力, 他們就不去考試了。”

石詠與五鳳等人正向一群民夫打聽弘曆與石喻的訊息, 便聽旁邊有民夫插話。石詠一驚, 問:“這是真的麼?”

一群民夫用著當地鄉音答道:“難道還有假的?俺們這兒領頭的幾個已經去了開封——”

“去了開封?”石詠驚訝地問道。

“他們說若是罷考, 便是整個河南省的讀書人一起罷考。所以就都去了開封。”民夫們七嘴八舌地答道。

開封府是一省首府,河南省的鄉試即將於兩三日後在開封府舉行。封丘距離開封只有一河之隔。顯然這些封丘的考生是借了地利之便,在向本地縣尊下最後通牒呢!

“說來縣太爺也真是有些不通融, 就像本縣劉秀才家裡, 劉秀才身上有功名,但是他家裡的田都佃出去給旁人種了, 劉家自己沒幾口人, 卻還是要出勞力。劉秀才體弱,幹不了重活, 想花錢請個佃農幫忙去頂了這差事, 縣尊卻說上頭的巡撫、督撫都說了, 不許破例,地是你家的就得你家出丁。那劉秀才沒辦法,只能硬著頭皮去幹活, 結果三日沒到, 就折了右臂,眼看不能考試了。人家三年才能考一次試,縣尊這樣的做法,讀書人和咱們百姓一體當差納糧, 聽著是公平了,可是怎麼好像……唉,俺們是粗人,說不出其中的道道,咋麼好像還是不大對!”

石詠一聽就明白了,“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的新政,出發點是好的,只是底下官員執行起來,未免有些“膠柱鼓瑟”,不懂得變通,導致士子們怨聲載道,甚至引起河南考生“罷考”的風波。

他暗暗心想,古來新政,出發點大多是好的,只是落地執行的時候最容易出問題。就拿史上赫赫有名的王安石變法,“青苗法”設計的出發點是好的,可是推行到最基層的時候就出了問題,成了苛政,成了官府勒索百姓的工具。

眼前的情形也是這樣,讀書人不應成為特權階層。與尋常百姓一起納糧當差,相當於後世的納稅與服役,原本也一樣是讀書人的基本義務。但若是在實踐過程中不知變通,強人所難,卻容易適得其反。

石詠又想,百無一用是書生,這群即將應考的舉子如此這般鬧到開封府去,實在是太過不自量力。須知史上又不是沒人幹過這種事,朝廷只消罰去當地考生一連數年的鄉試資格,就能徹底斷絕考生們的念想。

一念及此,石詠忍不住搖頭暗笑,覺得他大約受文物們的影響太深,有時思維方式都會遵循這幾位的習慣:類比“青苗法”這種事絕對是“一捧雪”能做得出來的;而“百無一用是書生”這種話,又或是乾脆抹去這些考生的鄉試資格,則絕對會是武皇說得出做得到的。

他這到底是從幾件物件兒這裡學到了好些,甚至他遠離了這些物件兒,獨自一人出京,似乎也在心裡默默與那幾件文物對話。這麼些年,他到底是學到了,也成長了。

石詠正在胡思亂想,卻聽身邊五鳳肅然道:“石大人,我已知道令弟與四阿哥去向何處了。”說到這裡,五鳳伸臂一指遠處。

石詠循著五鳳所指,只見黃河正在修築的堤壩之下,遠處洶湧奔騰的黃河水正打著旋兒向下游而去。河對岸一座古城若隱若現。石詠頓時明白了:“開封府!”

前些日子弘曆與石喻到此已經改為微服,親眼所見這官紳一體當差納糧的好處,也見識了執行過程中的種種弊端,當面聽見了讀書人的不同意見,也曉得他們下一步會採取煽動全省舉子“罷考”這一更加激進的措施。弘曆既已到此,哪裡有坐視的道理。

“你說得對,五鳳,咱們走!”石詠一聲令下,他們一行近十人,告別在黃河堤岸旁邊的民夫們,詢問渡河的路徑,急急忙忙地往開封趕去。

開封這裡,領頭的幾個舉子已經籌備了好幾天,準備在考試那日,煽動全省的舉子一起罷考。

這幾個領頭的舉子都來自封丘縣,最首腦的兩人,一個叫做王遜,一個叫做範瑚。他們在老家鬧得氣勢洶洶,一再向縣令施壓,可是到了這開封府裡,一個個卻不見大聲,反而只是與本省其他舉子私下裡串聯,準備鬧一票大的。

果然,到了正經鄉試這日,開封府府衙大開,全副儀仗鳴鑼開道,本省的正副主考官與“監臨”官員都穿著官服,坐著八抬大轎,直入貢院。儀式與順天府相比,如出一轍,引來無數人看熱鬧——畢竟上一次鄉試還是雍正二年,三年一次的盛事,令開封府不少百姓湧上街頭圍觀。

就在這樣熱烈而友好平和的氣氛裡,前來應試的舉子們魚貫進入貢院,待到最後一名舉子進入,貢院的龍門放下。這時候舉子們都候在號舍跟前,監臨們開始將試卷發放到考生們手中,少時外面鳴鑼一響,舉子們便應各自進入號舍,開始答題了。

豈料,就在這個時候,突然有一名舉子向前踏了一步,高聲道:“河南總督田文鏡,任意踐踏讀書人的顏面,令本省斯文掃地,因此本省舉子早已團結一心,請罷此次鄉試。”

這一嗓子令人猝不及防,在貢院裡的官員們下巴都要掉了——事先他們確實隱隱約約聽到風聲,有考生相約要罷考。與開封府一河之隔的封丘縣縣令還特地向上司行了公函,將封丘縣考生的動向詳細報了一遍。可是主持開封府鄉試的考官就是不敢相信:怎麼可能願意放棄三年一次的機會,願意罷考呢?

可是事情就在他們眼前這樣發生了,只見那王遜朝前踏上一步,振臂高呼道:“若是朝廷不能讓我們讀書之人稍許存些顏面,我們又有什麼理由要給朝廷留顏面?”

“就是!罷考!”

“河南考生今次罷考,也給全國各省的考生做個樣子出來看看!”

不少河南考生都是因為那新政而憋著一股子氣的,這時見有人出頭,便也縮在後面跟著打太平拳,喊喊號子。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貢院裡的主考官陸一翎登時慌了,他自己就是從生員到舉人,再到進士,這麼一路考上來的——罷考,簡直聞所未聞。因此這主考一時愣住了說不出話來,其他副考監臨之流,見主考不吭聲,更是不敢說也不敢動,但是心中大多是同一個念頭:完了,攤上這種事兒,大約是要被罷官了。

王遜見無人反詰,當下更是得意,搶上前,抱住貢院最前面神龕裡供著的孔子牌位,高聲道:“孔聖人在此,聖人曾有言道,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我等是朝廷賜下功名的生員,有責任讓皇上知道我等在河南反抗田文鏡橫徵暴斂,各位考官,總之今日這試,我們是不考了的……”

這時候舉子裡突然冒出了不和諧的聲音,乃是別縣來的一名十幾歲的少年舉子,姓李,叫李文世,因為坐得比較靠前,所以早早得到了試卷,見到上面的考題他都會,忍不住道:“你們說完了沒有,說完了就請出去,這兒還是有人想考試的。我們家裡又沒有地……不用當差也不用納糧。”

他說出了一部分考生的心聲,並不是所有的舉子都出自殷實之家,有田產的並不是全部,不少人仍然寄望於這三年一次的考試,能夠讓他們改變命運。

見到李文世坐下去讀卷,另一名領頭罷考的舉子範瑚突然一個箭步上前,手一伸,刷刷兩聲將李文世手中的試卷給撕了,同時高聲道:“‘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的弊政一日不除,河南便沒有一人會參加鄉試!”

李文世是頭一次參加鄉試,一眼掃過,見鄉試的題目都會,眼看著這麼答下去,許是就能中舉,往後就能當官了,豈料就這麼一瞬間,他手裡的卷子就被人撕成了雪片一般。偏那範瑚還將碎紙在空中一揚,登時如雪片一般片片飛舞。

李文世年紀小,當時就放聲大哭,雙手拉著範瑚,道:“你賠我的卷子,你賠我的卷子!”

範瑚將他一甩,低聲恐嚇,道:“臭小子你哭什麼哭!”

李文世哪能不哭?十年啊,十年寒窗苦讀,被人雙手一撕,卷子就沒了,這叫什麼事兒呀!

“你難道還想不明白,咱們越強硬,將事情鬧得越大,上頭越會讓步。早兩天一聽說咱們起了這罷考的心,河南學政就找咱們談過了,力勸咱們不要罷考……你看,他們先慫了。大家都是讀書人,將來也是朝廷的棟樑,借這個機會與朝廷說道理,又有什麼不妥當的?”

範瑚低聲將李文世勸了兩遍,見勸不動,索性將他一推,道:“要哭也別在這兒哭,怪鬧騰的!”

李文世家貧,是被全族奉養,才支撐他考到今日,滿以為考中舉人可以光宗耀祖的,沒想到卻遇上這種事。李文世記起家人,哪裡還忍得住眼淚。

這時候有個極其清朗而悅耳的聲音在李文世耳邊響起:“你為什麼哭?”

李文世哭得興起,一時剎不住,登時道:“我的卷子被人撕去了,沒法兒應考。”

他手中登時被塞了一條又滑又軟的帕子,那個聲音繼續道:“不怕,你們今兒不應考,該成明兒再應考了。那卷子也是讓你們先看看,練練手的,不過是樣卷,做不得數。”

李文世一聽,登時不哭了。他家貧,根本不認得手中那質地柔滑至極的帕子是最貴重的杭綢做的,伸手就去擦鼻涕眼淚,還跟人道謝:“多謝……”

只見面前是一張極其清雋的面孔,容長臉,眉眼細且俊美,整張面孔透著平和與大度,給李文世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

只是眼前這張面孔非常年輕,不過與李文世差不多年紀。這人身後還跟了一名年輕人,年紀稍長,但也不過二十出頭的模樣。這麼年輕的人,他們說話……算嗎?

李文世手中的帕子擼過鼻涕,一時尷尬無比,不曉得要不要還給對方。豈料對方搖手只說無事,“贈給你的,明日好生應試便是!”說著,領頭的那名年輕人緩步上前,來到貢院正中立著的主副考官跟前,背著手,隨意地點點頭。

這些考官與監臨都認得眼前人,一起伏下去行禮,口中道:“見過四阿哥!”

那少年輕巧地點點頭,讓眾人起身,柔聲道:“我奉旨代天子巡視河南,聽說你等今日在河南鄉試之前特地安排了一次預演,我從未見過,特來觀摩一回,待回京之後,正好向父皇稟報!”

這少年和他身後的年輕人,正是弘曆與石喻兩個。

預演?——主考與副考河南學政對視一眼,同時應聲道:“是,是預演……”

他們額上冒汗,這次河南考生罷考,勢必是震動朝野的大事。可誰也沒想到四阿哥竟然會出面,而且提出了這個“預演”的說法。官員們反應都不慢,兩位主考已經飛快地打起腹稿,一個準備再安排一套試題,另一個則心裡盤算,看看怎麼對上對下解釋這“預演”之事,關鍵是找個妥當的理由,把話說圓了……

監臨這時候也趕緊上來賣乖,低聲對弘曆說:“河南總督田大人,與開封府尹杜大人,已經在趕來貢院的路上了。”

弘曆點點頭,轉身面向這群被這出“預演鄉試”而驚呆了的考生們。登時有人高聲道:“這位是四皇子殿下,諸人,跪——”

在弘曆到來之前,石詠跟著五鳳,早已大搖大擺地進了貢院。早先五鳳不知從哪裡調來了一副腰牌,他帶著石詠和那個十人小隊,大搖大擺地進了貢院,一行人就如這貢院的戍衛一樣,默默立在一旁,一聲不吭,壓根兒沒有人注意到他們。

就連弘曆與石喻也沒有。

石詠便一直無聲觀察貢院裡的情形,包括王遜與範瑚兩人領頭罷考,煽動起舉子們的情緒,並且撕了李文世的卷子,壓制了來自舉子們內部的反對聲音,似乎可以控場了。

然而弘曆與石喻一出面,只用區區“預演”兩個字,便已經將局面扭轉過來。

隨著舉子們帶著雀躍與不安,衝弘曆行下大禮,石詠偷偷給五鳳使了個眼色,兩人都按兵不動,默默立在貢院大廳中的廊後。見到這些舉子們那難以掩飾的激動之情,石詠心裡難免嘆息,果然世人說“習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一點兒也不假。眼前的這些舉子們,包括那些領頭的,見到弘曆,又聽說弘曆是代天子巡視,無不喜動顏色。

弘曆則輕輕鬆鬆地舒了一口氣,笑著對身旁的主考說:“既然今日只是演練,大家就不要那麼拘泥,既然舉子們都胸有成竹,許是這次演練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必要。也罷,不若就讓我來與舉子們聊聊天。聽聽他們想說什麼!”

“四皇子殿下——”那邊領頭的封丘書生王遜激動不已,他早先就怕事情鬧不大,可誰曾想竟能心願得償,來了個皇子——微服的皇子那也是皇子啊!“學生等有要事上奏,懇請四皇子代為傳達天聽!”

弘曆笑得溫煦:“我都已經在這兒了,就盼著與大家暢所欲言,所以諸位有什麼理由與我藏著掖著?”

此間的主考一聽弘曆這麼說,立即乖覺地捧了一張椅子過來,請弘曆坐下。旁邊副考觀察一番,也去給石喻取了一張椅子。那主考副考的官階都比石喻高,石喻謙讓了一番,到底還是請主考坐下了,自己侍立在弘曆身後。

底下王遜與範瑚等人頓時一喜,正好拿那“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的事兒出來說。而王遜還多了個心眼兒,他可不打算只喊什麼口號了,他打算先把劉秀才傷了手的事兒拿出來說,這新政便是十足十的“苛政”“弊政”,這個名頭便是誰也摘不掉了。

於是王遜馬上開口,道:“好教四阿哥得知,我們封丘縣今年有一名應考士子……”

豈知弘曆馬上打斷了這王遜的話,道:“封丘啊,對了,封丘!”他伸手拍拍後腦,轉頭看向石喻。石喻在一旁小聲提醒:“四阿哥,劉姓生員!”

弘曆馬上點頭,道:“對,姓劉。”

“好教大家得知,封丘有一位劉姓生員,在備考期間,依舊不忘整修黃河大堤的百年大計,響應徵召,出工出力。”

此間的考生們大多已經聽說了劉秀才的事,此時聽見弘曆這麼說,大多驚訝地相互看看——這麼說來,劉秀才竟然成了官府要嘉獎表彰的物件,成了要樹立的典型了?

王遜等人可不這麼想,不管怎樣,劉秀才傷了右臂,書寫不得,沒法應考。他失去了這一次機會,眼見著又要拋費三年。

豈料下一刻弘曆扶著椅背,緩緩站起身,道:“這位劉生員心繫百姓民生,遵照國家政令,是為讀書人中的表率。他為國家百姓著想,國家便也替他著想。因此我已特別上奏了皇上,今次鄉試,允許劉生員口述文章,考場會專門闢一間靜室,由一名負責謄錄抄寫的官員負責錄寫,其餘程式,與尋常鄉試無異。這樣一來,劉生員滿腹才學,便不致因為此次受傷,而被耽擱。來人吶,將劉生員請進來,與大家見見。”

弘曆話音剛落,立在王遜範瑚等人身後的封丘考生,已經一疊聲地叫好。他們不滿新政,大多也由劉秀才的事兒而起,此刻見弘曆穩穩當當地將這事兒給處理了,不少人便覺朝廷對他們這些生員依舊重視,原本堅持罷考的心,便也就此淡了。

少時那劉生員走了進來,胳膊兀自吊著,立在弘曆身邊,滿臉局促不安。弘曆只笑著鼓勵,說今日乃是“演練”,讓這劉姓生員先去與謄錄“磨合磨合”,看看怎麼個口述法。

“四皇子殿下!”見到劉秀才出去,王遜與範瑚對視一眼,便由王遜開口,大聲道:“您的好意,我們河南學子都非常感激,可是我們今日罷考,並非為了劉秀才一人的遭遇,而是此次總督田文鏡大人在河南推行的新政,實在是沒有將我們讀書人放在眼裡——”

範瑚在一旁幫腔:“就是,田文鏡根本不把我們讀書人當人看。我們即便是十年寒窗苦讀,考取功名,又如何用?”

弘曆聽見這句問話,反倒施施然地笑了,彷彿這話正中他下懷。弘曆環視一眼,見此間赴試的考生以二三十歲的青壯為多,也有些像李文世那樣的少年,甚至也有四五十歲,花白頭髮的“老考生”。於是弘曆笑著指指立在他身後的石喻,道:“諸位可能不認得這一位吧!這一位是甲辰科的榜眼,大家可曾聽說過?”

進士金榜,昭示天下,石喻又是那麼年輕便高中的。這天下的讀書人,大多聽說過,此刻見到真人,考生們不免圓睜了眼,心中暗暗羨慕。

“可是諸位知道他乃是十四歲就中的舉人嗎?”弘曆在旁邊又加了一把火。這下子底下的考生們心中的羨慕立即又加上嫉妒和恨。

“因此,你們想知道他為什麼這樣年輕便應試,又是怎樣一路考上來的?”弘曆請石喻站到考生們前面來,“我們來請這位年輕的‘石大人’來給大家講一講,他究竟為什麼要科考,又是怎樣一路考上來的,可好?”

底下頓時便是掌聲。帶頭罷考的幾個生員相互看看,他們倒是萬萬沒想到,這一場鄉試“預演”,竟然成了經驗分享會。可是這“為什麼要科考”,這個問題,不是再簡單不過的嗎?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以眼前石大人這樣的小小年紀,科考也不過就是為了名、為了利……為了他身上那件官袍,還有什麼?

可是石喻一開口,便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我自從五歲啟蒙,原本只是讀書,想要學些做人的道理,後來又想著將來能像我大哥一樣當差得俸祿補貼家用,好讓家母生活能夠輕省些,不必活得那樣艱辛。然而我十歲上家中出了一場變故,讓我的人生裡唯一的目標便只有科考……”

石喻說著,整個貢院裡鴉雀無聲。

這些多麼接地氣兒的說辭,一時令所有的考生都情不自禁地記起了自家的情形,他們都曾經這樣問過自己,為什麼要科考,究竟是為了什麼一定要朝這一條道兒走到黑。

“誠如四皇子所言,我十四歲便中了舉。說實話,中了舉之後我的確感到榮耀至極,虛榮得到一時的滿足,可是滿足之後我卻茫然了,我已經達到了我這輩子最想做到的事兒,往後我又該做什麼……”

是啊,中了舉之後又該做什麼?底下的考生們不由得都聽住了,連王遜範瑚等人也忍不住屏息靜聽石喻往下說。

“好在我迷茫之時,尚有良師諍友兄長,有他們能夠從旁提點,才令我終於明白,讀書人讀書人,讀書來究竟是為了做什麼。”石喻說到這裡笑了笑,輕鬆地說,“你們一定都在想‘黃金屋’與‘顏如玉’吧!”

底下傳出一片低低的笑聲。

石喻也笑,片刻之後轉為肅然,語氣凝重地道:“待到你們站在我這個位置上,便會明白,讀書,意味著明事理,意味著擔道義。”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唐人的餐桌7號基地我有一劍宇宙職業選手光陰之外不科學御獸深空彼岸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明克街13號神秘復甦
相關推薦
琢玉在遊戲裡傍上野王以後[綜]我的兄弟遍佈全世界隨身空間在末世吸血伯爵她總是想離婚[重生]錦堂春不甘重生之韓棋被迫成為救世主的D伯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