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金屬加工廠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提到擴大電廠規模,提升發電量這件事情,陳嶽再一次深刻感受到了金屬加工能力不足對自己的限制。

預處理裝置、鍋爐、發電機、電線,都是金屬啊,都得依靠冶金產業來提供資源。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但現在,陳嶽所能用的,卻僅有可憐巴巴的幾臺多功能煉礦機器人,每天就只能透過定製化的模式,來煉出那麼一丁點金屬。

不是陳嶽不想多造煉礦機器人,而是煉礦機器人可是耗電大戶,同時,原材料,也即礦石的供應也有限,造的多了礦石也供不上啊。

提升礦石供應量?

這又得提升採礦機器人的數量。但造採礦機器人也需要鋼鐵啊。

這就形成了一個死循環。陳嶽唯一破解的辦法就是,依靠時間慢慢去磨,慢慢提升產量。

現在已經開了一個好頭,至少機器人充電不需要再到熒惑號飛船這裡來了。煉礦機器人也可以不再顧忌電量消耗,全力以赴的生產了。

於是,除了留出三臺機器人用於維持發電廠正常運轉,二十七臺機器人負責採集固態氧與冰託林以外,剩餘的可以調動的機器人全都投入到了採集礦石的征程之中。

機器人們辛勤的腳步遍佈了以熒惑號飛船為核心,周邊足足幾十公裡的地方。哪裡有礦產,哪裡就有機器人們的身影。

大塊大塊的礦石向這裡匯聚,最終化作一塊塊的鋼錠,開始接受智慧機床的處理。

在這種情況之下,可以較大規模冶煉多種礦石,精煉出多種金屬的電高爐終於被生產了出來。

通常來說,一座高爐只會用於一種金屬的冶煉,且只冶煉一種標號。只有這樣,品質才穩定,效率才高。

這也是地球上的通行做法。沒聽說過一座高爐既能冶煉鋼鐵,又能鍊銅,還能煉錫、鍊鋁的。

通用高爐效率低,品質差,還不經濟。

但這種選擇,在這木衛五上,對於陳嶽來說卻是必然的。

還是因為產能不足。為每一種金屬、每一種標號規格都建造一座高爐根本就不現實。

不過,就算這座高爐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點,但至少,它的冶煉速度可比煉礦機器人快多了,一座高爐,幾乎相當於二十臺煉礦機器人!

這是效率上的巨大提升。

陳嶽興致勃勃的將電線接到了電高爐上,將發電機功率調整到最高,之後便啟動了高爐,開始第一批金屬礦產的冶煉。

這一次要煉的,是一批鐵礦。陳嶽的最終目標是將其冶煉成具備足夠抗低溫效能的鋼鐵。

這也是製造機器人消耗量最大的原料。陳嶽對此的需求很大。

如果有高爐可以承擔起這一部分需求的話,煉礦機器人便可以專注於冶煉一些效能要求較高,但需求量較少的關鍵金屬的冶煉。

高爐輕微的震動著,電力又轉化成熱能,開始加熱那些礦石,並在高溫之中透過一系列的流程,開始精煉提純它們,又新增進去了相應的元素以提升其效能……

最終,赤紅的鐵水流了出來,並凝固定型,化成了鋼錠。

這一次開爐,總計冶煉了100公斤的鋼錠出來。

相比起地球上那些動輒千噸、萬噸的巨大高爐,這點產量根本微不足道。但這仍舊值得陳嶽興奮。

“一號高爐的產能還沒有完全釋放。如果有足夠的電力供應,滿功率運轉的話,它平均每天甚至可以冶煉出300公斤鋼鐵來!300公斤,足夠造4臺機器人了!”

“沒說的,開爐,繼續煉!”

陳嶽愈發興奮。

冰託林和固態氧熊熊燃燒著,發電機不斷地運轉著,電力源源不斷的供應給了高爐和機器人們。鐵水不斷流出,又被運到了智慧機床那裡,進行新一臺發電機的製造。

有了第一臺發電機的經驗,這第二臺發電機的功率便提升了一點,到達了250KW。它隨之被啟動,順利的並網發電。

有了足夠的電量供應,高爐立刻火力全開,終於到達了額定的300公斤每天的產量。

這個時候,陳嶽完全可以再造幾座高爐以及發電機出來。但他並沒有這樣做。

機器人數量不夠了。再多的話,採礦機器人和燃料機器人都會不足。

總計三十臺機器人採集的冰託林和固態氧,最多只能供給兩臺發電機發電。

剩下的機器人四處奔忙,全力以赴的採集礦產,供應一座高爐冶煉綽綽有餘,但供應兩座的話,就心有餘力不足了。

確確實實的心有餘力不足。

這裡的心有餘,是指陳嶽的算力,哪怕發動起全部機器人和機械,所佔用的也遠遠不足百分之一。剩下的算力全都在空置。

力不足自然不用說。

空有算力,沒有機器人用啊。

陳嶽始終牢記,自己的第一要務是建造機器人生產線,生產出更多的機器人來。發電、冶煉,都是為了儘快擴大機器人數量而服務的,不可捨本逐末。

在這種情況下,陳嶽果斷停下了發電機和高爐的建造,轉而開始用高爐產出的鋼鐵,開始進行金屬加工廠的建造。

一臺智慧機床加一臺3D印表機,加工能力實在不足。事實上,現階段產出的鋼鐵,那臺智慧機床就已經加工不完了。

3D印表機負責高精度零部件製作,暫時無法替代。但智慧機床總歸是可以替代的。

金屬加工廠便將承擔起這個職責。

與發電廠和鋼鐵廠一樣,金屬加工廠也充滿了“將就、隨意、能用就行不在乎其它”的風格。

陳嶽拋棄了一切審美,一切以滿足最低要求為追求。

這種思想指導下的金屬加工廠仍舊是露天的,連個廠房都沒有。在鋼鐵廠和發電廠旁邊隨便選了一塊地,就是金屬加工廠的廠址了。

智慧機床將零件一點一點的生產了出來,最終拼裝出了各種各樣的金屬加工裝置。

耗時兩個月,金屬加工廠終於完工。

從此刻開始,陳嶽終於具備了獨立的,不屬於人類文明遺澤的金屬加工能力——理想情況下,加工普通難度零件,每天可處理約一噸金屬。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唐人的餐桌7號基地深空彼岸宇宙職業選手光陰之外我有一劍神秘復甦明克街13號不科學御獸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
相關推薦
一葉天工大天工為天道工作的日子苟在低武世界成真仙柯南之另一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