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2奈米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便在整個木星系統幾乎全都被陳嶽開發的情況之下,陳嶽終於有足夠的資源和能力,去上馬更多更加大型的科學實驗裝置。

以往時候,這種大型工程,手裡頭只開發了木衛二一顆星球的陳嶽根本連想都不敢想。

一個大型材料科學實驗室,其長度便超過兩公裡,需要搭配三座專用發電站,內部需要裝備數百萬臺高精密機械,在其中工作的活動機器人數量超過百萬,固定機器人數量就更多了。

一個實驗室而已,耗費鋼材便至少上千萬噸——而各種型號的特種鋼僅僅是這座大型科研設施的一種建材而已,其餘的需要的各種裝置與材料就更多了。

這麼大型的科研設施,陳嶽輕易是不敢造的。就算有空閒的算力都不敢造。

沒辦法,資源不夠啊。

但現在,對於已經全面開發木星系統的陳嶽來說,這個問題卻完全不再是問題。

伴隨著上萬艘核裂變離子推進飛船的投入使用,陳嶽的資源獲取能力何止提升了十倍。

這便是他的底氣。

除了材料科學實驗室,陳嶽還建造了同樣巨大的光學實驗中心,化學實驗基地,推進技術研究院、半導體技術研究基地、電力試驗室、冶金工業實驗室、機械研究院、航空航天實驗室、大型強子對撞機、大型粒子對撞機、高精度引力波望遠鏡、大型中微子望遠鏡、大型暗物質探測器、射電天文望遠鏡陣列,等等等等,高達41個大類,足足五千餘座超大型的科學研究中心。

陳嶽敢說,這五千餘座超大型研究中心之中的任意一個,放在巔峰時期的人類文明之中,都需要整個文明聯合起來,耗時十年以上才能完成。

而此刻,陳嶽卻同時推進,同時將這五千餘座超大型科研中心造了出來。

陳嶽心中始終很清楚,對於自己來說,那無比龐大的工業基礎,其實也僅僅只能算是基礎而已。

自己固然為了完善自己的工業基礎耗費了巨大的心力,投入了巨大的資源和事件,但它們只是手段,只是工具,不是目的。

這些研究中心才是自己最終的目的。那龐大的工業基礎,最終只是為了將這些研究中心孕育出來而已。

一切都是為了這個目的而服務。

因為只有這些機構才能產出足夠的科學資料,推動陳嶽的科技發展。

如今,忙碌了數百年時間,殫精竭慮,日夜不休的勞累了數百年時間,此刻陳嶽終於有能力按照自己最初的設想,將如此眾多、如此巨大的科研設施建造出來。

這是真正收穫的時刻。

五千餘座科研中心就此日夜不休的投入到了對最新科技的研究之中,每一天,每一個小時,每一分每一秒都有巨量的科研資料產出。

在陳嶽的控制之下,萬餘臺次級超算全力投入到了對那些科研資料的解析之中。陳嶽則像是一名人類科學家一樣,使用它們,藉助它們的力量,令這些複雜的、浩如煙海一般的資料,最終變成了一條條的可以被陳嶽理解和使用的原理、定律、模型、引數……

這每一個科研資料,都在重新整理陳嶽的知識量,都在增加陳嶽對於這個宇宙本源的瞭解。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陳嶽的科研發展真正進入到了高速發展的階段。在這一刻,陳嶽可以自信的說,除了少數領域自己仍舊落後於巔峰期的人類文明之外,在大部分領域,自己已經全面超越了人類文明。

這便是核裂變離子推進飛船為陳嶽帶來的助力。

時間飛速流逝。在陳嶽全力以赴的研究之下,晶片技術終於再一次出現了突破。

2奈米晶片工藝在實驗室之中透過了流程性驗證。這便意味著,至少在理論上陳嶽已經掌握了規模化製造2奈米晶片的技術。

接下來便是工業化應用了。

對於這涉及到自己根本的技術,陳嶽毫無保留的抽調了所有能抽調的算力,以最快的速度開始建造晶片工廠。

全新的晶片工廠佔地面積達到了3.6平方公里,內部則被劃分為上百個區域,涵蓋了晶片製造之中的每一個流程。

工廠的建造用去了一年的時間。之後,便是長達兩年的測試與調整。陳嶽仔細檢查自己製造工藝的每一步,尋找著現實應用之中的每一個錯誤和疏漏,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技術實現方案,甚至於有兩次,因為暴露出來的問題過於重大,不解決的話會影響到最終生產效率與良率的緣故,陳嶽還不得不忍痛將這座龐大的工廠拆毀了高達三分之一,然後用調整之後的全新的裝置來填補。

這很耽誤時間,也很麻煩。但這個過程卻是必要的。

它既是調整,同時也是一些學習研究並提高的過程。並且是其餘研究手段無法替代的過程。畢竟有太多的隱藏的問題,在實驗環境之下根本不會暴露。只有在大規模的工業化生產之中才能暴露出來。

如此,從實驗室之中掌握開始算起,陳嶽耗費了足足三年的時間,才迎來了這家工廠的正式投產。

採取2奈米工藝生產出來的先進晶片源源不斷的流出,首先被替換的是那些大型工廠使用的計算裝置。

哪怕最終投產之前,陳嶽進行了數不清的檢查與調整,在這一年的大規模實際使用之中,卻仍舊有數不清的問題暴露了出來。

工業化的生產就是這樣。對此,陳嶽絲毫沒有感到意外。

有了問題,調整改進就是了。哪一種穩定的產品沒有經歷過這樣的過程?沒個幾萬十幾萬次的微調和大改,產品能穩定下來?

陳嶽絲毫沒有感到不耐煩,而是立刻投入到了對產品的改進之中。等到它大致穩定之後,陳嶽開始為那些大型研究中心的超算進行更新迭代。

這些超算的重要性毋庸多言。甚至可以說,除了陳嶽自己,就數這些超算最重要了。沒有一定的把握,陳嶽根本不敢隨便動它們。

在這些超算之上又進行了長達兩年時間的驗證,又微調了數千項引數,陳嶽感覺,這一條2奈米晶片生產線終於成熟,終於穩定。

這便意味著,自己又一次搬家的時刻要到來了。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唐人的餐桌7號基地深空彼岸宇宙職業選手光陰之外我有一劍神秘復甦明克街13號不科學御獸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
相關推薦
一葉天工大天工為天道工作的日子苟在低武世界成真仙柯南之另一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