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 被調侃的霍恩導演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對於塔瑪拉·霍恩十年磨一劍(其實是九年)的影片,絕大多數媒體還是非常好奇的,不僅僅因為柏林電影節的開後門,還因為這部電影被曝光以來鬧出的血雨腥風。

柏林電影節場刊記者兼影評人喬伊在電影開場十五分鍾前趕到,原本以為會挑選到一個絕佳的位置,沒有想到等她進場後,就只有邊上的位置可以坐,好位置都已經被人佔下。

之前,喬伊還有同事覺得柏林組委會將最大的放映廳安排給一部紀錄片實在是有點奇怪,哪怕電影的導演是塔瑪拉·霍恩,紀錄片就是紀錄片,還能指望有多少人感興趣?

現在看來,這種偏見真是有些可笑,霍恩就是霍恩,無論什麼時候,她拍什麼型別,她的電影總能引起別人的興趣。

既然是場刊的影評人,喬伊勉強算是官方,知道的比普通影評人知道的要多一些,比如這部《沉默的鏡頭》空降主競賽大名單的始末。

克勞德·米勒,法國知名度最高的中生代導演,同時,也是塔瑪拉·霍恩的老師,是他向電影節主席推薦了這部電影。

當然了,喬伊不會天真的以為僅憑克勞德·米勒一個人的能力可以改變組委會的看法,塔瑪拉·霍恩本身就非常有吸引力。

霍恩一貫不走尋常路,《沉默的鏡頭》也是如此,電影的最初,是一場葬禮。

時間定格在2009年。

這場葬禮有男有女,有年輕人也有年長的老者。

隨後鏡頭對準墓碑,墓碑上寫著逝者的名字。

隨後時間回到2003年。

一個精神抖擻的老人,對著鏡頭表示自己願意簽下這份合同,鏡頭那邊的聲音引起幾位法國記者地注意:“是塔瑪拉·霍恩!”

霍恩是法蘭西媒體一手捧出來的,縱觀霍恩的成功之路,除了自己爭氣,法國媒體力捧是一個很大的原因,甚至可以這樣說,早些年媒體對霍恩知名度的推動遠遠大過霍恩作品匹配水準。

因為那個時候,她的作品雖然不錯,但遠沒有到大師水平,可那個時候,法國媒體已經開始吹起來了。

不過現在,已經沒有多少人再去質疑霍恩的水平,認為她是注水貨,

自己爭氣固然很重要,媒體地鼎力支持同樣是成名的要素,法國有許多有才華的導演,他們的潛力不一定比霍恩差,但是他們不是法蘭西媒體的寵兒,所以他們的知名度很小,甚至連法國人也沒有聽說過這些導演的名字,塔瑪拉·霍恩最有名的作品之一,《哈利·波特與鳳凰社》,若非法蘭西媒體的熱炒,想來電影製片人大衛·海曼根本不會注意到霍恩這個人,更不會讓她擔任這部電影的總導演。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隨後,大銀幕暗了下來,黑幕出現片名,沉默的鏡頭。

這是一部帶有明顯霍氏風格的影片。

也是喬伊看過的最不像是紀錄片的紀錄片。

幾乎不夾雜拍攝者的敘述,只是在講故事。

記者看到了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導致這部影片一度被電影院擱置的□□,塔娜夫人。

塔娜夫人是一個寂寞且非常樂觀的老人。

她對人非常友善,也非常享受生活。

她給家裡每一個東西都起了名字,並格外喜歡這個新來到家中的鏡頭。

她每天都要和鏡頭說話。

對著鏡頭吃飯。

喬伊想起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侵權事件,她心裡忍不住有些好笑,只要看過這部電影,就一定知道,侵權是根本不存在的,因為塔娜夫人的表現完全不像是對此毫不知情。

相反,她不僅是知道的,而且還將鏡頭當成了自己的孩子。

電影裡還有一位熱愛足球老人,歐洲幾乎人人都喜歡足球運動,哪怕是亞倫和雷蒙德,也有喜歡並支援的球隊。

老人在電視機前,為喜愛的球隊加油,也讓觀眾倍感親切。

塔瑪拉·霍恩的電影總是非常美,即使是最血腥最黑暗的鏡頭,也有一種靜謐壓抑的美在其中靜靜流淌,不同於“暴力美學”,這是一種全新鏡頭美學,很多影評人將這種光影藝術叫做“殘酷美學”,或者是“霍氏美學”。

因為此前,除了塔瑪拉·霍恩,他們從來沒有在其他導演的電影中,如此具體的感受到這種呈現方式,無意識的靈光一閃和有意識的掌控,是完全兩種概念。

不同於“霍氏美學”的代表作《黑暗將逝》,《沉默的鏡頭》的故事因為發生在單一的固定鏡頭下,顯得非常質樸。

但是它所表現的故事,卻並不像一部紀錄片,而是劇情片。

霍恩受法國電影新浪潮影響巨大,她的電影,很多時候都是“有頭沒尾”的,這部紀錄片也是如此。

有的人死了,有的人還活著,一場場葬禮,一次次離別,似乎在重複著生命註定要走向的悲劇。

電影的最後,是這些九年前錄製的影響,塔瑪拉·霍恩用一種近乎殘酷的方式,表現了記錄著的近況,彩色鏡頭表示這位老人還活著,黑白鏡頭代表這個老人已經去世。

隨著鏡頭的飛快切換,生生死死。

讓人揪心。

喬伊的眼有點熱,周圍也聽到了其他記者吸鼻子的聲音。

《沉默的鏡頭》連個像樣的背景音樂都沒有,所謂的背景音樂就是老人家中的電視機。

但就是這樣無聲的感染力,比很多經過音樂大師渲染出來的效果更佳震撼。

電影中每一場死亡像是一場生的洗禮,當電影落下最後一個休止符,所有人情不自禁地鼓掌,為這部震撼心靈的紀錄片,送上他們最炙熱的認同。

喬伊和大家一樣,情不自禁為這位才華橫溢的大師的新作鼓掌。

她的眼眶是紅的,什麼語言都無法形容這部影片帶給她的震撼。

當塔瑪拉·霍恩出現在媒體看片會現場時,現場氣氛空前高漲,上千名記者,向這位才華橫溢的青年導演表示了自己的崇高敬意。

“很高興在這裡看到大家。”霍恩導演拿起話筒,“這麼熱烈的掌聲,寫影評的時候一定要記得說一些好話,拜託了。”

說完,霍恩導演在鬨笑和尖叫聲,鄭重其事的鞠躬。

感覺,略萌。

》》》》》》》

柏林電影節的風格素來講究“知微見著、以點帶面”,從很小的一件事情出發,反應社會全貌。

今年入選的主競賽影片,超過半數走的這個路線。

反應法國社會養老現狀的紀錄片《沉默的鏡頭》,也是如此。

雖然這並非霍恩刻意為之,但是不可否認,這部電影的風格,非常對柏林電影節的口味。

雖然在執導這部電影的過程中導演塔瑪拉·霍恩花了大量的時間精力財力去跟蹤社會名流和政要,但是將跟蹤內容呈現到電影中的畫面卻是微乎其微。

在下午的媒體見面會,當記者問及這個問題時,霍恩就非常誠實地說道:

“最初我的想法是,透過對比的手段,更加直觀尖銳的向觀眾表達我想表達的東西,而我也確實是這樣做了,或許這樣拍出來的電影會很轟動,想想吧,薩科齊、奧朗德出現在一部電影中,儘管他們的鏡頭或許只有幾十秒,但足以讓觀眾津津樂道好久,不過那是九年前塔瑪拉·霍恩的想法。”

“現在的塔瑪拉·霍恩想要呈獻給大家的就是現在這個樣子的東西,我不需要去對比,剪輯、也不用去做什麼特效,事物原本是什麼樣子的,我就應該呈現出什麼樣子,這是我要拍的紀錄片,它所呈現的內容,都不應該由我刻意引導,因為那是不公平,片面的。”

“現在這部電影,大家如何解讀我想都是沒問題的,有些人從它裡面看出尖銳的社會問題,有些人可能會想到親情,還有些人看到了電影覺得不能虛度光陰……我想,這些解讀都是正確的,因為這部電影並沒有一個固定答案。”

……

和往日苔米影片有演員吸引媒體注意不同,今年因為題材關係,《沉默的鏡頭》媒體發佈會,註定要苔米一個人挑大樑。

不過還是有很多驚喜,塔瑪拉·霍恩請到了片尾中出現的七家慈善機構的負責人。

其中包括苔米和雷蒙德參與的“白烏鴉”。

他們對這部電影都不陌生,因為這部電影他們都有參與。

一位機構負責人表示,“最初霍恩給我的印象並不像是喜歡做慈善的人,生活中的霍恩有些嚴肅,我們很擔心她嚇到那些老人。”

話落,臺下記者鬨然大笑,他們也領教過霍恩導演的臭臉,對此深有體會。

“不過我後來發現,並不是這樣,霍恩非常受老人的歡迎,老實說我對此非常奇怪,因為我怎麼也想不出來除了雷蒙德·培根,誰能受得了她的脾氣,我找了幾位對霍恩讚不絕口的老人問了一下,然後發現,大家都很喜歡霍恩的原因是,她太漂亮了。”

臺下記者聽後,又是一陣鬨笑。

被調侃的當事人臉頰發紅,不好意思地低下頭。

而這一幕全被攝像機如實記錄。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神秘復甦不科學御獸深空彼岸宇宙職業選手光陰之外我有一劍明克街13號7號基地唐人的餐桌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
相關推薦
逆流十八載帶著蟲族降臨異界這件事在下慎二,有何貴幹幽冥黑蛇我沒想荒野直播啊靈主無極天命靈主末日靈主我必翻天男人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