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三 天心來複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三百六十三天心來復

陽光溫暖,春風柔情,院子裡飄蕩著梨花花瓣的氣息,翠竹在微風下莎莎作響,使得院落裡更顯出清雅和高潔。

這三人規規矩矩的就坐在院子裡的案几旁,案几上新泡的茶香嫋嫋,他們的耳朵卻像是豎了起來一樣,認真而自己的聽著,不錯過半點的蛛絲馬跡,態度虔誠認真。

人心既除,則天心來復。人慾既淨,則天理常存。每日先靜一時,待身心都安定了,氣息都和平了,始將雙目微閉。垂簾觀照心下腎上一寸三分之間,不即不離 “就這一句話來說權和道的輕重關係,看不出來吧。”風昊天略顯揶揄樣的看了依靈一眼。

依靈現在可是不敢像之前那般撒嬌賣乖,而是很溫和乾脆的道:“上面的結束了,下面一個,先生,有人說人生有兩件事情,一個是成己,一個是成物。難麼,如果是在人間,該如何成己?又當如何成物咧?”

清脆軟糯的聲音響在院子中央,猶如一道甘泉,滋潤著山澗大地。

“成己的事情,自己可以決定;成物的事情,經常要受制於外在的條件。如果是在人間的話,人生就是要堅決坐實成己,努力做好成物才對。”風昊天答的淡然。

“先生,您覺得選擇決定命運對不?”

“嗯!也算,只是很多時候,人是身不由己,你無法做出你真正想要的選擇,就只有屈於外物。”

“成己, 成物,可以理解為內在和外在的統一嗎?”

風昊天聞言,補充說道:“內明所以成己,外用所以成物。當然,明德固然是成己之事,學習六藝,應亦然是成己之事。”

依靈皺了皺眉峰,說道:“先生,是否可以這麼理解,成己,就是把自己培養成受成功青睞的人;成物,就是實踐成功呢?總之,就是外圓內方,是吧,是吧!”說道這裡,她想起自己前世看到的那個《老狐狸經》,何其的相似呀。

真要說起這些來,依靈覺得自己還是知道那麼一些些的。

自從那三人一進到院子,依靈就知道這應該是風昊天的安排,再到那三人就那麼大馬金刀的坐在不遠處的案几上,而身邊這人依舊是一副老神在在,沒有半點見客的意思。

依靈雖然不知道他這是常的哪一出,卻也知道,先生這人做事,從來都是有的放矢,不會無緣無故的去做。

既然這樣,她也只能當對方不存在,該怎麼問就怎麼問,該怎麼說就怎麼說,依舊做好她自己就好了。

“還有,格物致知,是否可以理解為清理歸零,或者說零極限。用零極限來技術性地詮釋格物致知的問題,這樣的話,應該也是行得通的吧。不過,這樣的話,估計是會引起世間某些人的爭議。”

“嗯,也可。”

“不過,格物致知是否可以做更簡單的解釋捏?”

“有,物入其格,迴歸本位,物入其格前人看來,物各有位;物各位於其位,是他們的追求。”

“格物,格物就是要把 物, 放到他們各自存在的 “格子” 裡麼?”

“你想一一格物,這樣會很累人的,犯不著一一格,在一個有限的範圍內格,或者,以你的慵懶程度,你可以用意識控制試試。”

“用意識呀,行,改天就試試,嘿嘿嘿,先生,怪不得有人 說 知止 。如不知止去格物,累死了都不知道怎麼死的,哎,這就像那太陽不會總是停留在一個地方一樣一樣的。”

依靈說著她自己的見解,接著道:“想那個吾心即天心 ,天心來復,天心來復,那如何止呀?不知道 止 了怎辦?”

“透過 修身 來 止。”

風昊天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兩人一問一回答,出奇的和諧,出奇的自然。

“之前有書記載一種說法, 學之止 是止於 聖王,而又有書,大學之言 的 學之止 ,是 止於至善,這兩個有何不同捏?”

“這個區別在人間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是說的 ‘止’ 出發,止於聖王,自然,另一個所強調的帝王就是必須的,而止於至善呢,則未必需要一個 ‘聖王’ ,只要我做到 善 就可以了。”

“這樣的話,那止於聖王的是何出發點咧?”

“正是因為‘ 大學’ 不同於 那位所言的 ‘ 學’ ,所以才會有最後 ‘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以修身為本’ 的結論。”

“先生,像這類的情景,還有其他的來解釋麼?”

“嗯,格物至知,說這個的時候一定不能忘記 大學 的 知止 ,如一些人間的自認為智者的,我曾經看到過他們的解說,脫離了‘ 大學’ 對‘知止’ 的強調,理解 格物致知 已經大謬了。”

“這個也要注意區分‘學’ ,致知而後知止,其核心目的在哪裡這個問題?”

“你所說的這個他的 ‘學’ 是無需外求的,只擴充套件其良知良能即可,知止有兩說,一個是知止,就是清理歸零,覺悟到能知;一個是知道目標,止其當止。”

這些問題,本來依靈是有些不討厭的,不過,想了想,這裡畢竟是人間,而人間的人來這裡,一是所為功法,二有可能就是治世之道,雖然她問的不見得是多麼高深的道理,也希望先生的講解能夠多開啟些人間的靈智吧。

“知止這兩個說法都是出於一個人一個派別嗎?還是出於不同人?”

“荀子的 ‘學’ 承 中庸 博聞明辨 ,不是僅僅擴充套件其良知良能能解決的,歸因那佛家讀大學,多用前說;世間後來也用前說。但很多時候,原文更注重後說。”

依靈抿了嘴笑道: “先生,這就是我問的重要原因,希望剔除被其他家後來的解釋,而根據原有解釋來探尋格物致知。”

“這個,無論是中庸的‘ 學’ ,還是 另一家的 ‘學’ ,都沒有明確提出 ‘學之止’ 的問題。”

學之止 問題的提出是荀子提出的學也者,固學止之也。這是荀子提出的一個重要命題這個說法,在荀子之前是麼有的,那荀子提出學之至,是為了應對孔孟還是根據自身的邏輯發展出來的?這個依靈記得前世的時候,他們的老師曾經提及過這個方面的,當時說是不是應對孔,也不是應對孟,而是應對的 莊子。

沒想到,這一世的文化傳承,雖然有些已經合攏,但是,大體的形式還是和那個介面大同小異的,所以,依靈也在提及這些問題的時候,不算很陌生,甚至是有些隱隱約約的熟悉感。

“學也者,故學止之也。所以才有了天、人相分,天人不相與。”

“也就是說,抽掉了‘ 明道德必先明 天’ 這個觀點的基礎,有了天、人相分,天、人不相與 ,人才在學理上再次凸顯出來,而不至於 弊於天而不知人。”

“嗯,對,是這樣。”風昊天說著,從盤子裡拿了一顆草莓,像是獎勵一樣的放到她的掌心,眉微微一挑。

依靈眯了眼睛笑,接著直接問道:“先生,如何開悟見性?”

“所謂開悟見性,可開通天眼,世間真假清晨分明,如夢方醒,茅塞頓開,有如明鏡當空,知前曉後,一切皆通,跳出迷霧圈,達到明道知理境界。過去古先師關門秘授,教外別傳。 只知煉功,不明心性,還是迷霧只顧悟,不實煉功夫,也是不真,會煉功夫,也悟心悟,不明法理術數,永不開悟。 ”

“大道易得,一術難求,自古就有寧給十金,不傳一術之說,因此,修道者多如牛毛,成道者鳳毛麟角,就是缺這一術。這一術得之,既得道也。得道者,得全形,看透天地事,明覺天下機,丫頭,可曾記住? ”

依靈聞言,連忙點頭稱是,“記住了先生,還有哦,那得道合真捏?如何說?”

風昊天娓娓道來:“所謂得道合真,證悟大道,天人合一,內外通透功滿,智慧靈感如開啟的閘門,源源不斷,全身無處不丹元,全身無處不充盈,身心爽舒,溫暖自在。不練而自煉。百 病不侵,妙覺圓明,萬法歸一。 ”

“充盈周身靈氣,調攝氣機順暢,以德養道,內養五臟六腑。外潤皮肉筋骨,性命雙修,動靜兼煉,通經運脈,提高人的精神氣質與品德修養,健康身心,增加智慧,延年益壽,開悟明道,達到激發人體潛能之功效。參悟大道精髓,直指天機,達到明心見性的高層次修練。 ”

兩人說話的空擋,依靈對著風昊天比劃了個收拾,風昊天知意,隨手佈置了個無色無味的結界,用只有兩人聽得到的聲音。

依靈問道:“先生,您還打算收徒麼?”

風昊天搖了搖頭,說道:“沒有。”

依靈抿了抿唇,“可是,我見先生講的都是修行界的心法呀。”

依靈揉了揉小耳垂,眨了眨眼睛,星星晶晶閃亮的說道:“我知道了,先生是想結個善緣。”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風昊天伸手揉了揉她的髮絲,敲了她的腦袋一下,佯裝嘆氣道:“你呀,膽子越來越大,揣摩我的心思起來了。”

雖然這樣說,卻半點沒有不愉的樣子:“靈兒,以後在外行走,記住,見有根器者,當扶持一把,有寫困難根本不算困難,只要不違背大的原則,當日行一善了,並且,教了,必須較好,該講的講透徹,認真真誠的教了,至於他能吸收多少,那是他的事情,你做到盡致,必有所得。”(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未完待續)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光陰之外我有一劍7號基地宇宙職業選手唐人的餐桌深空彼岸神秘復甦明克街13號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不科學御獸
相關推薦
天地劫羅二的朝戰官門超級黃金眼藥祖庶命大宋極品國師丹神傳最強設計師大唐西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