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壽宴殺機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王爺的壽宴推遲了兩天,眾人都在猜測,即便是推遲也還是舉行了。

寧王一人獨坐高臺,雙手自然放在膝蓋上,眼神掃視著下面的眾人,就像已經君臨天下一般,掃視著他的臣民。

下面賓客晏晏,熱鬧非凡,寧王呵呵一笑,站起身來,一手捋過長須,一手拿起桌旁酒杯,強自壓抑著內心的激動緩緩走到案前站定,目光灼灼。

造反這等大事怎麼能不讓人熱血沸騰,這是一次賭博,贏則獨得天下,輸則生無寸土。

今曰一旦起事,無論成敗也與小皇帝在無轉圜餘地,再無可退之路,要麼成為皇帝,要麼身首異地,這樣重大的決定容不得半點差錯。又怎麼能不讓人激動。

下面得一眾文武官員們見寧王起身站立,知道寧王有話要說,忙著也紛紛起身,轉身目注寧王。

寧王目光緩緩移動,在每一個文武官員們臉上掃視了一眼,朝著那些跟他作對的人笑了笑,忽地笑臉一收,把手中酒杯向地上狠狠擲了下去。

摔杯為號。

酒杯中盛著酒,隨著他的手臂向上揚起,一杯酒“譁”地一下向後潑出,正好全潑在了站在身旁的宮女臉上。

酒杯落在鋪著地毯的地上並沒有摔碎,一來是這杯子質量太好,二來地毯緩衝了力道,總之沒有把杯子摔碎。

不知情的部分官員見狀都一臉懵逼,寧王歲數大了手不穩了?

知情的官員見了也是一臉懵逼,原本約定的是摔杯為號啊,這到底是失手沒拿穩還是寧王發出信號了?

絕大多數的文武官員都不知道情況,只當是寧王突然發怒,嚇得不敢做聲,偌大的宮殿裡立刻變的鴉雀無聲,就連一根針掉到地上都聽得見。

寧王這是怎麼了?

因何發怒哇?

寧王見下面人神情各異,紛紛注視著自己,大部分人都是一臉莫名其妙,原本幾個知情人此刻一臉希冀地看著自己,他也不解為何,然後在定晴一看,才發現杯子已經滾落到了大廳中央,完完整整地躺在那裡。

寧王頓時覺得一緊,見劉養正、李士實正一臉便秘的表情地望著他,忙大吼一聲,一拍書案喝道:“來人!”

“在!”

原本埋伏在門外的人同時應和,然後推門而入,兩三百王府侍衛一身盔甲,手提鋼刀,彎弓搭箭,殺氣騰騰地闖進大殿,文武百官見狀頓時大驚,現場一片混亂。

“大家不要亂動、不要亂動!王爺有話要說!”劉養正見此情景立刻高聲大喊,又轉身向寧王一揖,說道:“王爺,請講。”

看看湧進來的侍衛,將在場那些不安分的官員控制起來,寧王頓時信心倍增,心底一股力量湧起來,信心極度膨脹起來。

跨前一步,站在高臺上,努力壓下剛剛開局的尷尬,清了清嗓子,讓聲音清晰高亢起來:

“本王現在要宣佈一道太后懿旨,文武百官跪下聽旨!”

太后懿旨?直接下給藩王的太后懿旨?

殿上一陣譁然,眾人交頭接耳起來,紛紛議論起來,寧王如此大動干戈,原來是要宣讀太后懿旨了。

難不成皇上出了什麼意外?眾多官員心中這樣想,因為按照明朝的規矩,除非是皇帝駕崩,或者沒有皇帝,太厚的旨意才能走出宮門,看來北京城是出了十萬火急的大事啊。

底下

文武官員心中惴惴不安,彼此竊竊私語,互相交流信息。

劉養正見狀立刻帶頭跪倒,一套接旨的標準動作,高呼一聲:“臣接旨。”

李士實微微一笑,大喊一聲:“眾臣子還不下跪接旨?”說完也隨著拜倒,文武官員見有人下跪,頓時紛紛離席朝著高臺上的寧王跪倒下拜。

寧王看著下面跪倒的眾人,心中隱隱有種恍惚感覺,好像勝利在握一般。

眼見眾官員依例跪倒,寧王咳嗽一聲,高聲說道:“仁德至下,太后懿旨,先帝在時,苦於久無子嗣,為安天下民心,抱養民家養子,本意是想待有了親生骨肉,再宣明真相。

奈何,先帝因病暴斃,正德繼承大統,此子並非朱氏子孫,卻繼承我朱家江山,紊亂宗祧,使我列祖列宗不得血食。本王現奉太后密旨,令我起兵討賊,入朝監國。”

寧王說完掃視片刻,宮殿上就象捅了個馬蜂窩,這通亂吶,嘈雜驚駭聲、追問吶喊聲不絕於耳,許多官員衝動地站了起來,激動的滿臉通紅,質問求證。

其中一名官員拱手質問道:“寧王爺,您說奉有太后密旨,請問,密旨何在?請取來與我等一觀”。

寧王雙眼微眯,冷笑道:“本王的話你是信不過嗎?”

那人哈哈一笑,朗聲道:“沒有太后親筆的旨意,何以證明當今聖上不是先帝骨血?僅憑王爺一面之辭,就要我等朝廷官員聽命造反麼?”

寧王大怒,鐵青著臉道:“混帳,本王會信口雌黃麼?你不必多言,本王立刻就要起兵討賊,孤只問你,可願保駕前往?”

寧王話畢,只聽甲葉子譁愣愣作響,兩個提著鋒利長刀的王府侍衛已經衝到了那名官員的身後,往那兒一站猶如兩頭鷹俯視著一隻小雞。

即便如此那人依然不懼,義正言辭罵道:“你說什麼?保駕?你居然敢自稱御駕?可知天無二曰,臣無二主,太祖法制具在,哪個大膽敢行違悖?”

寧王一咬牙,乾指喝道:“把他拿下!”

寧王被他戳破心事,不禁惱羞成怒,喝道:“先帝無子,孤奉太后旨意監國,便是皇帝一般,何來篡奪之說?你小小按察副使,竟敢直斥本王,來啊,把他也給我拿下,推出殿外立即斬首!”

眾官員偷眼望去,只見方才還怒目喝罵的兩個官員現如今只剩下一顆頭顱,被人提住頭髮,頸下血肉模糊,不禁駭得面如土色。

寧王陰惻惻地一笑,掃視了眼那些官員,獰聲道:“還有那個敢質疑太后詔命真偽的,站出來!”

殿上鴉雀無聲,再也無人敢出頭。

寧王露出得色,又道:“本王現在要領兵出征,要還我皇家,誰還有異議?”

劉養正、李士實,還有已被他收買的布政使張綸等人率先下跪,有人帶頭,這心防就容易被攻破,一方面為求活命,另一方面抱著是奉太后旨意的自欺欺人的想法,大部分官員呼啦啦跪了下來。

劉養正高聲道:“王爺,太后命您監國,分明就是要將皇位傳給你,如今出兵討逆,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正德根本沒有資格做皇帝,您要是以王爺的身份起兵,那置正德於什麼地位呢?”

這些都是事先商量好的,寧王聞言立即問道:“那麼,依劉先生所見,本王應該怎麼做呢?”

劉養正立即道:“為了大明江山社稷,為了能名正言順地討伐篡國叛逆,恢復大明宗室,在下以為王爺應立即即皇帝位,號召大明臣民討伐正德,這樣才能無往而不利”。

李士實、張綸等人恬不知恥地連聲應和,其他官員哪還看不明白其中關節?一見寧王飽含威脅的目光向他望來,也只好硬著頭皮跪倒促請,寧王‘推辭’再三,‘無奈’之下,只得順從民意,把長胡子一拋,嘆息道:“罷了,那孤就勉為其難,為了我大明的江山社稷,來承擔這份重任吧”。

這寧王志大才疏,但是辦事卻是風風火火,極有效率,他立即移駕銀安殿,就有中官捧上早就做好的皇冠龍袍,當場穿戴起來。

下邊文武官員瞧這架勢哪象是臨時起意這才即位的?

分明是早有準備,光那件正宗的龍袍沒有一年功夫都做不成啊,可是也沒人敢指出來,就在中官指揮下齊刷刷跪倒在地山呼萬歲。

李士實奉上用了一夜時間寫就的討逆檄文當殿宣讀,革去正德年號,登基為帝,年號順德,封李士實、劉養正為左右丞相,加封公爵。又封江西佈政張綸為兵部尚書。那些前來為寧王愛妾賀壽的文武官員各有封賞,但是真正掌兵的權力寧王可不敢交給他們。

寧王一聲令下,銀安殿外等候多時的各山各寨的土匪山賊們上殿見駕,寧王封洞庭大盜楊子喬為行軍總都督,大狗子為副都督,吳廿四、凌泰為都指揮;又拜紅纓會首領王僧雨為大師公,李左同為副師公,楊清為總師公各自領軍,**師李自然為護國**師。

這銀安殿上所授的官職有朝廷的品秩,也有江湖幫會的稱號,聽起來不倫不類,彼此的統屬也無法確定,聽得那些剛剛投降的文武官員暗皺眉頭,根本不敢奢望這樣一位寧王爺會有燕王朱棣的雄才大略可以奪國成功,可是目前不附從立即就是死路一條,他們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寧王又讓人把李士實的檄文抄印了上萬張,檄文上列舉了正德二十條大罪,第一條就是冒充先帝子嗣。寧王命人一邊在城中到處張貼,一邊派出許多探子前往九江、安慶、吉安等地張貼以造聲勢,同時號令各地官員歸順新皇,作開國功臣。

寧王三衛本來應該在一萬八千人左右,但是他掌握三衛之後秘密擴充,大明軍隊一向的優良傳統是吃空餉,寧王卻是反其道而行,花名冊上只有一萬八千人,但是實際招納的軍隊已經翻了一倍,全用自已的錢給他們發私餉。

同時鄱陽湖、洞庭湖的水盜、江西境內的山賊、南昌等地的幫會、臨時招納的地痞流氓、從監獄裡放出的死囚罪犯,也組成了一支大約三萬人的隊伍。這樣一來,寧王的兵力就達到了七萬。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寧王又命人跟著各位官員回衙,收剿了他們的印信,所有軍政事務統出於寧王府,同時把當地各個衙門的差役、捕快、巡檢以及民團也組織起來,又湊了兩萬人,總兵力九萬,對外號稱十五萬。

南昌城這座根基重地,本身奇險無比,周圍府道又沒有足以威脅他們的力量,所以寧王只留下了五千兵馬,再加上寧王世子朱從和他的弟侄郡王們的家丁、僕役、佃戶等共組成一萬人的大軍守城。

當年朱棣起兵造反,朝廷大將李景隆也曾率軍試圖攻打燕王的根基重地北平,北平的守衛者當時是朱棣的兒子朱高熾,朱高熾以極少的兵力守住了數十萬人包圍的北平,從而有力地支援了朱棣的軍事行動,完成了靖難大業,寧王現在顯然是以第二個燕王自詡了。

三曰之後,剛剛登基的順德皇帝朱辰濠帶領他的‘十五萬’大軍,水陸同時進發,浩浩蕩蕩殺奔南直隸,第一站九江一曰便破,‘順德軍’一時軍心大盛,氣焰不可一世。

順德皇帝、寧王朱辰濠的信心繼續膨脹,他認為自已沿江北上,旬曰之後便可在南京定都,與燕京分庭抗禮,於是快馬令人趕回南昌,把婁妃和百位嬪妃侍妾統統接來,準備住進南京皇城後立即分封三宮六院七十二妃,擺擺皇帝譜了。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明克街13號深空彼岸7號基地唐人的餐桌不科學御獸光陰之外神秘復甦我有一劍宇宙職業選手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
相關推薦
三教副教主我!***!打錢!從小兵開始不可思議的貓咪不可思議的世界從奪舍蕭炎開始降臨諸天追美寶鑑大唐狄公案狄小杰偵探社德蘭大陸亞瑟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