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凡人》的人物塑造及忘語文筆(下)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發帖人:玩泥巴的孩子

發帖時間:2009-10-11

我今天晚上一直在忙著別的事,就是寫一個詩來稱讚《凡人》,構思中,還沒有想好寫成詞,還是寫成格律詩,湊出了幾個句子,讓大家久等了真是不好意思的很。

高陽臺*凡人修仙傳

百試長春,靈根初現,結緣隱約童年。

縱有仙方,能許一世平安?

人間盡羨長生路,大道無極渺雲煙。

又誰知,何處桃源,幾度黃泉?

黿龜難卜前程事,看浮沉起落,星海天南。

萬般精明,也為一線情牽。

佳人遇噩求源去,待我持幡辟邪還。

但心平,何懼仙途,寸寸艱難。

用了一晚上的時間來填詞了,因為看到外面有人寫詩,就手癢,想跟著湊個熱鬧,所以沒有時間寫正文部分,明天上午寫正文。

大家不要覺得我是應付其事,這個詞,俺是嚴格按照“平水韻律高陽臺詞譜”來填寫的,只是下片“般”字出韻,我又不想換成其他的字眼。

填詞很費功夫的,要一個字一個字的,都符合詞譜的格律要求,俺今天晚上的速度,基本就是“牛飲”性質的了,所以質量也非常有限。要是用心的認真填寫,一個長調或者中長調,很多人都要填上一週左右的時間,不斷推敲字眼使用,那是比較嚴肅的,燕(起點)壘生寫詩很好的,不過他不寫仙俠,寫武俠,跟玄幻圈子不太牽連~~

不是吊胃口滴,因為我對自己的臨屏能力比較有信心。我填詞都是現想現填,昨天我一直在寫評,晚上臨時想到填詞,突然選詞牌,隨機構思隨時動筆的。

現寫現成,這個是我的習慣了,讓我一個人憋文,我覺得挺悶的,我寫的最長的賞析評論文是《激流迸裂聽絕唱蘇武牧羊》寫了接近兩萬字,也一樣是臨屏寫,現寫現貼,只不過是用業餘時間整整寫了一個月,時間或許稍微長了點,那是因為現場功課,質量我敢說是有保證的。

內容性之外,我把文采第二要素定位在文字流利性上,從學會說話開始,大家都知道,要把一句話,說的順溜不饒舌,是一個非常基本的問題,“文采”應該是正面的,而不能是拗口的,拗口的是口技,那不是文采。順暢的表達是文采發揮的基礎,一般說,長句過多,複合句過多的文章,文采不會很好,屬於文采的進階學習期,作者下意識的賣弄自己對於詞性和句法的掌握,經常會因文失意,對於句式的炫耀,超過對內容表達的看重。

第一點內容性,其實就是文字的質地,第二點流利性,就是文字的韻感。

第三點要素,我命義為文辭組合的有序性,原來我說是文字邏輯,但是有人告訴我,會讓人誤解成情節合理性的問題,所以我換個名詞,說是文字是否有序,這個就是,作者使用的文辭,是否符合自己表達所用,一個有內容,句式流利的句子,是否在句中完成了表達的一致性,有沒有出現矛盾。這個要素上,有兩個考量方向,文辭使用出現表達錯誤,文采減分;基本滿足表達,及格;文字序列推動表達,加分。打個比方說,同樣寫公園一日遊,同樣要求三百字,冰心寫的作品,和小朋友寫的作品,有什麼區別?區別就在於措辭的選擇上,什麼樣的措辭可以最大程度推動情境再現,就看作者對於文辭的遴選能力是否優越。這一點,表現為文字的神思性。

這三點,是最基礎的考察標準,第一,文字的質感,第二,文字的韻感,第三,文字的神思性

質感、韻感與神思兼具的行文,文字表達上內外結合,文意發散,出現了可察覺的“文章血肉感”帶有文字神韻,只有具備了基本的敘事能力和梳理能力,文字才能擺脫“流水賬”範圍,這也算是具備了文采考量的起碼的資格。

這樣最基礎的三點有了堅固的保障,才有資格去涉及文采考量的其他標準。

很多人說,某某寫的東西,給人的感覺真好。“感覺”其實就是情境,或者你可以說是意境,“對頭,就是那個味”。李白為什麼好?李白不是也用的漢字嗎?李白的作品,好就好在文章格調,文字意境上。就是給人的閱讀體驗。這個是考察文章優劣的總標準,也是文采服務的大方向,文采都是為文字意境架設而存在的。

很多網文作者,目前普遍的弊病是,文字基礎還是非常鬆垮的,毫不牢固的,就開始奔著文字意象意境瞎勾搭亂躥騰,這樣做就好比嬰兒舉斧頭一樣,根本沒有任何可能性會讓你嘗試成功,就好像是沒有小瓶子的韓立試圖修仙,心態或許是好的,但結果肯定是悽慘的。

俺對於目前網文界不知道啥時候形成的,依我看是“顯失公平”的文采標準,心裡是非常不滿的。我一直認為,詞彙的優美與否,是文采考察裡,最小的一個側面,最不重要的一個方面,但是大家普遍拿出這樣的標準來看人,誰掌握了更多的花哨的字眼,誰就是文采好。其實,字眼華美與否跟文采的關係,並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樣緊密。

我先舉出幾個例子來,把我的意思說個明白,列舉一些例句,裡面不含有花哨多變的詞彙,但是照樣千古留名。

1、最有代表性的,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2、宋朝最有代表性的兩個大詩人,梅堯臣的《東溪》“老樹著花無醜枝”,楊萬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都是最樸實樸素的白描,哪裡有華麗字眼?句子動人嗎?

3、元代的關漢卿有《四塊玉》“南畝耕,東山臥,世態人情經歷多。閒將往事思量過。賢的是他,愚的是我,爭甚麼!”

4、明朝的唐伯虎寫《絕筆》“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又何妨。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漂流在異鄉。”

5、清朝的黃景仁寫懷念李白,就有幾個極其樸素而感人的好句子“更問後來誰似我,我道:才如君少”。

好了,舉例的順序遵循“唐宋元明清”的規律。說完這些例子,我就迴歸主題了,文采考察點上,俺只說了三個,接著說其他的要點。

我好像不是很習慣起點的語言環境,,我老是下意識的回白度吧裡玩,那裡的氛圍我更適合一些~~~

比如我寫了詩,這裡根本就沒有人能調侃我寫的內容,我就會覺得不適應,我要是在娜吧或者凡人吧裡,或者會冒出很多罵我寫作不好,或者捧抬我寫的很好的人,我覺得,至少自己寫的東西有點反響,大家至少都看了,我就覺得挺欣慰滴,就產生了繼續寫的動力

起點的論壇我覺得不是很好,很多版友都可以完全不發言,隨手點一個花朵符號,就可以發帖了,這樣的交流,讓人覺得很單方面,好像很不真實,讓我感覺都是自己胡扯,大家根本不往心裡去,所以也不會有什麼具體的言辭回答,好像我在灌輸什麼東西給大家,讓我覺得特別有壓力~~

其實在白度,不管有人罵,還是有人支援,我都看習慣了。也不用擔心別人被自己帶壞,他們都挺有主意的,心思多著呢,白度的附加功能少,大家必須發言,而且漢字是重要部分,我覺得習慣了那種環境的人,來到起點,還真的有點適應不良。

昨天晚上我就是這樣。調節自己老半天,找不到寫作節奏感,乾脆去填一個詞,不過填出來以後,看懂門道的人也不多,搞的我挺尷尬滴。

以上是俺的抱怨,屬於個人牢騷,哎,我說了不會讓這個參賽作品爛尾,俺肯定會寫完它。所以大家也都知道了,我是一個無法進行寫作創作的人,因為讓我一個人構思,一個人動筆,我會憋死的~~~

不過可能學著習慣起點的節奏感,就是讓我學會長大,習慣獨自完成一個命題,哎,我以前,必須是在互動的環境裡,才有巨大的熱情去完成一個事情,即使寫《激流》,也是分成版聊樓和整理樓,一點點完成滴~

我的毛病挺多,其實我也知道不應該姑息,應該掐滅那樣的壞習慣~~~

菲菲一笑:

凡人我目前就追這一篇是非常期待看的文,其他純粹是消遣。

10歲開始看書,不會寫書也會評吧。真是不錯,不喜歡一直強強強下去的。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就是一個王朝也會顛覆,更何況練武,不小心也有走火入魔也有可能發生。

要看一直強,可以看鬥羅,人物描寫不夠,都是作者單方面把概念灌輸給讀者,要說天籟紙鳶的書爛(我老公說),估計就是爛在太糾結。但她的書拿出來就能做劇本。每個人都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唐3,西紅柿的文確實只能消遣,每個人都不是有血有肉的,就是一死氣沉沉的骷髏。盤龍抄襲之屍虐,明顯就好看多了。

玩泥巴的孩子:

先貼一個歪詩出來,俺在百度,弄了一個“霓裳草詩社”,和大家一起吟詩寫《凡人》裡的人物和動物和植物。

先寫的霓裳草,出現很多精品呢,改天我整理出來,給大家分享,我自己填的一個詞:

《解語花*霓裳草歌》

紅翻霓影,翠染霞光。

根植珊瑚島。

葉華飄渺,舒心處,隱隱異香縈繞。

枝莖嫋嫋,渾似玉,白綿多嬌。

最可憐,新葉微卷,須百年方好。

不羨梧桐潔傲。

自生輪迴裡,原是奇草。

綵衣流曜,明裳舞,萬獸醉心求討。

洵然異寶。嘆造化,天工靈巧。

能不疑,仙苑蓬萊,擁做煙籮道。

哎,意興闌珊,不過還是要寫完的

接著說完,我承諾的東西,就算是有了一個交待。

內容性,就是文字對於情節、情感、環境的表現性,不是說只是針對人物的行為動作而言。如果真是那樣,抒情散文,豈不是寫上幾千字都是沒內容的了?因為沒有人物動作和行為過程啊~~

不過道理不是這樣說的,文字的內容性,不止是針對具體的動作行為,還有情境情感,氛圍帶動。等等很多方面。

文辭的基本功用就是表達載體,所以,最要緊的標準都是看它的基礎功能有沒有被充分利用,對於事物事件的表達,是否充分,是否具體,是否生動。

在文辭的工具性之外,就要看文辭本身了,文字格式之美,措辭選擇,和字句搭配等等。這些方面都可以歸結為修辭******。這是建立在文字的基本表達力被充分發掘的前提之下。

沒有內容的情況下去追隨文字的修辭,那就是大而不當,蚍蜉撼大樹的行為。連馬步都沒有扎穩,開始妄想飛天,真是可笑不自量。換個形象的說法,就是練氣期的修士,非要強取元嬰期的法寶,你不看看,自己能用好嗎?好比穿大人衣服的娃娃,東西是那個東西,可惜搭配的不好。

因此,我的判斷標準,對於文采考量的第四點要素,就是修辭技術,這個屬於文字羅列的技巧,對於字句欄位的處置方式。

同樣的內容和相似的字數要求,不同人往往選擇不同措辭來表述,不考慮文意美感,稽核字句格式,具有字句形式美感的,就是文采超出者。

第四點,修辭技術的合理運用,這個技術是建立在作者足夠瞭解漢字的語法規律及語音韻律的前提之下,沒有任何一種修辭技術,能夠脫離文字的協調感而獨立存在。好的修辭,最大程度推進的,往往是字句節奏感和字音協和感,附帶有格式特徵的情緒推動。

這個環節,應該是最容易絆倒職業作者的一環。

寫作技術對於職業寫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你跟母語的感情有多深,技術掌握就能達到什麼程度去。位元組技術和篇章技術,都屬於寫作技巧的範疇。

很多文字技術追求派,本身基礎很差,對於母語的字音字貌結構以及字意字徵都沒有深入的瞭解,就開始胡亂使用寫作技術來裝扮自己的文章,結果就必然會出現很多鬧劇。

技術是一種水到渠成的東西,它的使用,應該帶有熔融特徵,才不會喧賓奪主的讓表達主題黯然失色,才會起到推動表達的效果。因此,對於那些文字基礎不好的人,我的建議是,寧肯平實的表述,不要擺弄不合適的文字技巧,因為你玩不轉,你基本就是被技術玩了。

話說寫作技術會起到什麼作用呢?

合適的寫作技術,會給詞章以優美渾成之感,錯落有致的句式建築美,語意深淺度,思維變幻演進,乃至寫作視線拉動。從物理性的,到知覺性的,各個方面都能給文章進行立體性的富化。

不管是質樸渾厚的寫作,還是花哨絢麗的寫作,都講究修辭。只是不同的文風,對修辭形式的需要也並不相同。

出了修辭技術之外,文采還有一個不得不說的方面,也是我習慣於忽略不談的方面。

第五點,文采要素裡的最末枝節,詞藻,也就是漂亮的詞語使用。這個是考察作者的詞匯量,以及作者對於詞彙的推演嵌入能力。用的好了,就是有詞采。可以說,漂亮的字眼會給人舒適的閱讀感受,這個東西也有很大的負面,很多初級讀者,經常會誤以為,詞采就是文采。

其實完全兩碼事。比如說,漢語經典文體,絕句,短的才20個字,長的不過28字,你能塞進去多少詞語?詞采亮麗程度怎麼考核?文采和詞采的區別,最容易用絕句來考察。

對比李白和秦觀: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李白

一夕輕雷落萬絲,霽光浮瓦碧參差。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秦觀

倆人的作品,誰的詞采更好呢??誰的文采更好?

李白的詩歌,全是地名,只有寥寥幾個動詞,而且都非常樸素而直接,幾乎沒有什麼修飾性可談“入,流,發,向,思,見,下”,除此之外,全是地名時節名。

秦觀的詩歌就不是,特色就是形容詞巨多,動詞綿軟華麗,詞采亮麗之極,具體大家可以看他的詩文內容。

但是二人的作品,誰更有文采呢?是不是說,你用了漂亮的字眼詞語,就代表你寫出了好的作品,有了好的文采?

第一點,文字內容;第二點,文句口感;第三點,文意神思;第四點,文段修辭;第五點,文章詞藻。

這就是我認為的文采考核幾大要點,排名有先後,越靠上的,標準硬度越高,越往下的,地位越低,重要性越小。我也基本給出了標準,怎麼判斷作品在這幾點上的合格度,什麼是加分的表達,什麼是減分的表達。

修辭技巧的判斷是比較復雜的,有沒有修辭技術很容易看出來,但是修辭技術用的好不好,卻很難得到一致答案,好在,大部分讀者都沒有技術強迫症,除非寫作愛好者,一般人不會特別注意文章的修辭手法運用是否得當。

而且,修辭技術的判斷,很難透過硬條件來考察,通常是經過對比更容易發現優劣高下。

比如俞平伯和朱自清的同命題散文《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就非常有對比性,命題一樣,經歷一樣,寫作方式,和話題定位卻有所不同,他們倆對於文字、對於修辭,有不同的領悟方式,感興趣的,可以百度來兩篇文章,做個詳細的對比。

從我的角度說,俞平伯的作品應該是技高一籌的,他對於漢語言詞匯量的掌握,修辭技巧的使用,還有情境感,寓懷感,都明顯好過朱自清的作品了。

很多人對於文采的考量方式,流於末節,最看重詞采,其次看重技巧,殊不知,這恰是文采要素裡的最次點,因為這兩項純粹就是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如果沒有“錦”底,也就是好的內容表述,那麼那些“花”,就會顯得噁心而不當了。

很多業餘作家自習作文,最容易沉溺於第一句式表達,第二字眼遴選,這兩項是最容易憋死人的地方,很多人,一輩子都走不出句式迷障,迷信句式的威力,喜歡操用威力無匹的長句,把人嚇的一愣一愣的,其實基本都是廢料,因為長句表達上,容易過度滲入作者本人的情懷情思,極容易掠美於內容本身,顯得表達華而不實,這一關,可以卡死很多人。然後就是更容易死人的一關,字眼。很多人,痴迷優雅的詞語不能釋手,一句話裡,不用上它三五個優美字眼,那是睡覺都不能安穩的,真不知道你到底是作文呢,還是在玩字術。

好了,我的文采判斷標準陳述完畢。所以就可以站在這個標準上,對網路作家的文采係數做一個劃分了。

打個岔,漢語言字術最強的,我目前還是認為首推趙元任,如果沒有趙元任的技術水平,建議一般人,輕易不要過度賣弄字術,趙元任大師的代表作如下:

施氏食獅史

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溼,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試食是十獅。食時,始識是十獅,實十石獅屍。試釋是事。

在無敵的趙大師面前,那些只會效仿古人,最愛隨手賣弄幾句“煙波浩渺,情懷茫茫”的網文“雅人”,就顯得跟個光屁股小孩一樣沒差。你們那不叫文采,那叫詞藻堆砌好不好呀。

我說過,給忘語的文采評分是78分,為什麼打出這樣一個分值呢?

首先就是考察他的表達值,忘語的文字內容比,在他狀態好的時候,比值是起點第一高,同樣的文字量,沒見任何作者可以寫出比他更多的內容來,這個方面是他的第一強項,也是奠定他獲取較高分的最大優勢所在。

其次就是考察忘語的行文風格,這裡就開始一分二的看待了:

第一,忘語的優點,字段節奏平和穩定,句式表達上具有鮮明的寫作個性,加分,找到了自己的語言風格。

第二,忘語的不足,字句重復性較多,字眼重複使用問題比較嚴重,減分,需要加強個人詞匯量。

第三,忘語的優點,行文韻調定位明晰,文風溫和清淡,讀來如風拂面,激烈處也牽動人心,壯觀精彩,加分。

第四,忘語的不足,文章節奏把握趨於單調,修辭技術的搭用不夠。忘語目前處理文章節奏時候,喜歡用助詞來輔助表達,這樣就容易給文句增添冗餘成分,其實最好的把握方式,是透過錯落的修辭手法來掩飾節奏的變動,這樣就能夠完美的過度節奏變動。

起點很多據說文采倍兒強的大神,他們的漢字使用效率是極低的,語意陳述和字眼利用,沒有形成一個讓人滿意的比率。還不如忘語,忘語是詞匯量不足,但是他對於詞彙的調動是非常積極的,能夠充分使用詞彙的張力來促進文章表達。他的漢字敏感度挺高的,這個就是成為優秀作家的一個資本,但是他最大的資本,還不是對於漢字的敏感度數。而是他的敘事能力,幾乎無敵的敘事能力,但是需要狀態,忘語有時候狀態不好,寫出來的內容,也會不夠精彩。偶爾會顯得空洞。

徐勝治的漢字敏感度數比忘語高,明顯高很多,而且最強的是,這個人,詞匯量也極其充沛。使用起來,漢字好像會聽話一樣,按照他的想法去自動排列,基本上,用通俗文學的標準去看,他對語言的使用,已經達到那種“妙手偶得”的程度了吧。

不過我之所以押定忘語總能超過徐公子,就是因為忘語的無敵優勢,他敘事能力強,無人能比,這才是小說寫作裡最需要的東西,是比字術、句法、詞采更要緊的一個東西。而且忘語在超強的敘事能力之外,他的文字敏感度數也不低,只是還沒有充分調動起來,主要就是因為詞匯量的不足,他當前最要緊的還是需要補充自己的詞匯量,但是不能透過閱讀來實現,到他這個寫作階段,對於詞匯量的補充,最好的辦法,就是透過主動構思,主動創造並且嘗試以前沒有使用過的詞語,自己先“創造”出來幾個,然後會發現,其實別人早就那樣使用過了,然後就會自然進入詞匯量的豐富期,完全不需要閱讀培訓來加強詞彙掌握。他現在就是對於漢字的感情深度還不夠到位,沒有別的原因好說。

忘語現在的問題,就是寫作膽子不夠,如果他狗血大膽點,像貓膩那樣不要命的大量使用自己根本駕馭不了的詞語,估計很快能獲得寫作突破,但是那樣很傷文章表達。

最好的辦法,還是我說的,漸進式的嘗試主動“造詞”,忘語可以嘗試自己編造一些,以前沒有用過的片語出來,用到文章寫作上,試著體驗一下這樣做的妙處,會有成就感的,只是這樣的成就感很短暫,因為你造出來的那些詞,別人都用了很久的,而你以前只不過就是沒有想過那樣用。嘻嘻

忘語的寫作狀態,比很多作者都好,我前面建議亂用詞語,是胡扯的,千萬別那樣做,那樣是一種寫作倒退。

忘語寫作非常本分,不會使用自己玩不轉的字詞,而同時,他能夠熟練玩轉的字詞量又不是特別豐沛,當然夠用是夠用了,但是真的不是很充沛。在這樣的寫作狀態下,最佳的突破方式,就是我提出的那樣,一旦造詞量突破百十個,你會發現,你不再有造詞快感了,因為積累到那樣一個程度之後,你真正能掌握的片語,增加量,何止百十個?會瞬間爆炸,這個突破,其實不需要很長的時間,一年的鍛鍊期就足夠了。

我本來是打算寫完主體觀點之後,就拿忘語的寫作例項,來具體分析他的寫作特徵,和目前的寫作水準,不過現在好像不是很有心情的樣子~~~~

看吧,如果明天有時間,我再補充上來,的寫作是可以分析的,水平到了,有些人就沒法分析,水平太次,滿篇漏洞。

李白的語言風格是天然吶,趙元任就是技術,強技術性,不是一路人,沒法比。

李白是作家,是創造語言使用方式的人,忘語需要做的,就是李白式的工作

趙元任是語言學家,是抓作家小辮子的人,他是搞技術工作的,因此對於文字堆砌的技術掌握,肯定是有過人之處的,我笑話那些喜歡堆砌文字的人,沒事少搞文字雜技,就是諷刺他們沒有趙元任的能力,還喜歡瞎賣弄,露醜不怕多哦~~

很多讀者,對於文采的概念,還沒有真正可靠的清晰的認識,看見漂亮的字眼,就認為是出色的文采,其實道理不是那樣說的。

他們對於文字的利用效率,需要老練的讀者,或者評論分析愛好者來判斷,才能有一個比較清晰的寫作水平定位,不是說,你看到了很多華美的字詞,就表示作家厲害,如果是這樣說事,想要文采出色,那就簡單了多少倍的。

煙大文風和字法都存在很嚴重的模仿痕跡,沒有抹除掉,說明他的學習成果還是相當有限的,你說他是愛好者,這是一個公允的評價,他的文采不如忘語,因為忘語有自己的話頭,煙大還只是在學舌期,倆人的境界不一樣,確切說,忘語層次比他高很多

忘語怎麼可能是習作?他的作品,開頭部分的文采呢,比現在還好。

只是情節遞進緩慢,不符合網文讀者的心理需求,他肯定是練過寫作的,而且還悄悄練習了很長時間。他的文風,表現出了很多成熟特色的性質來。他目前是比較成型的成熟的文風表現,而且走的路,也非常正。非常穩。

他可以算是有了職業作家的資本,因為他已經找到自己對漢字的梳理辦法了,印記上自己的個性色彩,很多起點作者,都還做不到這一點的。

忘語也有寫作野心,但是,他的嘗試辦法很笨拙,嘻嘻。沒有人給他正確的指點,我估計起點的編輯,水平是不夠用的,無法給他可靠的建議。

比如神機對於漢字的理解方式,比忘語要好點。忘語現在也想把其他作者對於快節奏行文的表現方式拿來用,但是學到具體情節上,就顯得笨拙,他喜歡用助詞、發語詞、字尾詞,來強調氛圍感,這樣的寫作技術,是很笨的啦,是笨鳥的選擇,但是有一個好處,不會出岔子。他很穩健,寧可做慢,不可做錯。他現在不是缺少閱讀量,是缺少嘗試,寫作膽量太小。

忘語一定要突破的,如果不突破文采關口,就無法成為絕世寫手了。他有這個資質,我期待他突破文采。

文采突破是很簡單的,相對於敘事能力而言,簡直就跟喝水一樣,你看金庸的敘事能力,鹿鼎記不算數,從書劍,到天龍八部,敘述能力沒有明顯的變化,但是文采變化是非常明顯的。

一個人的敘事素質,是很難有長足進步的,而是大致定型的。但是一個人的文采,是可以不斷提高的,從來沒有哪個一流作家,是二流的文采,忘語的文采,相對他的敘事功夫,還是不夠用,他一定要突破,不然就沒法成為時代第一。

忘語肯定是有寫作基礎的,因為我發覺的問題就是,他的漢字敏感說實話真的不是特別突出,但是文字使用卻相對老練,說明他有過很長的練習期~

而他目前的寫作水平,是中段偏上的定位,不足之處都是比較好進步的,金庸也並不是漢字敏感性很強的人,漢字敏感度強的,我覺得當代知名作家裡,韓寒第一。但是這小子對寫作的興趣減了,浪費了好資質,呵呵。

有些人,天生就能敏感於漢字的節奏感,和漢字的性感處,抓的非常準,一點就是一個道兒。

大部分人,都是透過後天的積累來完成這個進化的,但天才不是,比如李白那樣的人,純屬天才。王勃也是天才型作家,他們的語言知覺天生天然的就比別人發達。忘語在這個方面,應該就是中等水準的敏感度。

他的寫作資質很好哦,天生就是適合小說題材的作品寫作,不信看看馮夢龍就知道了,馮夢龍的文字敏感係數,未必就比忘語高,但是文字多好,真是積累出來的。忘語還是需要多嘗試,膽子再大點。

書友081028121718961:

客觀說,忘大的文采,也不過是沒有拖累全文而已.加分,還比較勉強.忘大強在構思,順在表達.他文字文采如果能再好一點點,那讀者會更多,接受度會更強.但俺對這點是不報任何期待的.忘大的表達夠用就滿好了.對文字再下功夫,未必有什麼進步,要是再因此拖累了構思和表達順暢,就完蛋了.好在忘大很明白,知道自己吃幾碗乾飯.

飛行的蒼蠅:

剛才在看鞏俐主演的電影藝伎回憶錄。

電影一開始是兩個小女孩被送上火車,然後電影畫面展示了一些文字,好像是以兩個女孩的口氣在說話,我沒注意說什麼,估計是說她們將要去一個未知的世界等等。

下一個電影畫面,就是一個火車頭,到車站的樣子……

看這一段的時候,我在想,我如果導演,會怎麼拍這一段?

估計是個流水賬,先上火車,然後火車出發,然後火車在路上,然後火車到站,然後下車……

我追凡人來:

當已來得早,更有早來人!!!

樓主看過《乙末豪客傳奇》並有如此清晰的記憶,年齡當在35歲上下2歲間,握下手!

此文是讓我發自內心佩服樓主的奠基文!只想知道,睿智如樓主,看到韓立推倒紫靈後,感想如何!!!今天要表揚一下挖墳黨,讓我看到一好帖!

。。。。。。。。。。。

收集整理人:冷眼江湖

。。。。。。。。。。。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明克街13號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光陰之外神秘復甦宇宙職業選手不科學御獸深空彼岸唐人的餐桌我有一劍7號基地
相關推薦
聯盟之我有很多英雄池極品人生凌天尋命錄在霍格沃斯種蘑菇逆襲都市開外掛最佳拍檔(重生)我老婆來自修真家族路明非挑戰FGO重慶姐妹他是重慶方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