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道之三:趨利避害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發貼人:邊荒傳說(燕飛)

發貼時間:

(一)

中國的傳統價值觀中,“利”是為人唾棄的。在古代,社會等級的排列次序是“士農工商”,逐利的商人,處於社會最底層,排在農民、手工業者之後,是最沒地位的,由此可見人們對於利的鄙視到了何等地步。

這種觀念的形成,來源於儒家“重義輕利”的思想。

儒家所說的“利”,指的是利已、利私;所說的“義”,指的是利人、利公。儒家認為,關注私利,必然忽視公義,人人都在打自己的小算盤,就會沒有社會責任感,對公共事務不聞不問,對公益事業不管不顧。久而久之,整個社會就會變得自私自利,導致道德淪喪,風紀敗壞,混亂不堪。

所以儒家認為,利和義是對立的,要鄙視那些只顧自家一畝三分田,沒有公益心的傢伙;要提倡以義為本,反對以利為先;提倡見義勇為,反對見利忘義。

《論語述而》說,“子曰: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孔子認為,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在利益面前,要先用“義”這把尺子量一量,如果是不義之財,那麼即便是再大的利益,也要看作是過眼雲煙,要無視之。

孟子也教育梁惠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既然要講“仁義”,就不能天天唸叨著自己那一點私利。自私自利的人,天天只想著自己,怎麼可能有仁愛之心,哪會有公義之念呢?

毫無公心,只顧私利;不管別人死活,只顧自己瀟灑。在孔子眼裡,這樣的人是小人。《論語里仁》這樣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對於君子,你可以曉之以義,他聽得進去,而對於小人,你只能曉之以利,你跟他說義,他當你放屁。“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君子關心的是自己的德行操守,小人天天只惦記著自己那點蠅頭小利。

在儒家思想的醺陶之下,“重義輕利”成為人們基本的價值觀。歷朝歷代的文學作品,涉及到“義”字,誰也不含糊,莫不大義凜然,對自私自利之行為,大加鞭撻。

(二)

凡人是一個極端的另類。書中的人物,無不以利為先,在利面前爭先恐後,在義面前畏縮不前。即便是主角跑跑,其行為顯然是受作者推崇和肯定的,也是無利不起早,毫無公義之心的貨色。

第二十一章《止痛藥》中,跑跑救下服用了“抽髓丸”的厲飛雨,卻差點被滅口。他在心裡惡狠狠地下定決心:“沒有足夠的好處和十全的把握,下次自己決不再出手救人”。“首次出手救人的不良後果,直接導致了他以後無利不起早的惡習”。從此世間少了一個忠厚善良的純樸少年,多了一個以利為先的修仙者。

跑跑的行為,一而再、再而三地印證了這一事實。第六十三章《神滅》中,在滅掉第一任師傅墨大夫和餘子童後,“韓立幾步來到了墨大夫的屍首前,毫不介意地伸出雙手,開始一寸寸的仔細摸索起來”。驚魂未定,連象徵性地表示一下噓唏、感慨都沒有,就趕緊給師傅搜身,這小子真夠貪的了哈。

在之後的修仙生涯中,每次在戰鬥中滅殺敵人後,跑跑都不會忘記對方的儲物袋,下面我們來看看地主老財的精彩表演:

第九十三章《烈火焚敵》中,一把火燒死了金光上人後,“韓立用不雅的姿勢蹲在那裡,在地上劃拉著什麼。他此時很激動,不過他可不是興奮,只是從侏儒所化的灰堆裡,翻出了幾件沒被燒燬的物品而高興”。

第一百九十章《烏靴》中,用天雷子把封嶽連人帶儲物袋都燒得乾乾淨淨之後,“韓立騰地一個鯉魚打挺站了起來,接著如同火燒屁股一樣,急急忙忙地衝了過去,結果在封嶽消失的地方,低頭尋覓了大半天,還是不見儲物袋的蹤影!”

第二百三十六章《古方》中,看到“林師兄的屍體捲曲地躺在那裡,韓立楞了一下之後,就沒有猶豫地走了過去,來到屍體前,就開始俯身搜尋起來。”“果然,韓立在屍體的懷內,找到了一隻儲物袋,這讓韓立眉開眼笑起來!”

在利益面前,跑跑是怎樣一副德性,wy描寫得很形象呀!

wy經常開出專門章節,讓跑跑仔仔細細地清點戰勝品,他顯然很享受這一快感。

第九百七十章《狼形器靈》,就是專門讓跑跑清點從虛天殿中撈到的寶物。“遠離元瑤後,韓立就心癢難耐地將虛天鼎取出,邊飛遁著,邊迫不及待地想看看鼎中的寶物”。拿虛天鼎沒轍,又把玩了一下狼首玉如意,然後又“整理起從虛天殿中得到的其它寶物了”。還沒脫離危險,就這樣猴急猴急的,貪呀!

在霧中島中一安頓下來,wy又連開了第五百一十六章《幻焰蛾》和第五百一十七章《玄陰經》兩個章節,詳細描述跑跑在虛天殿中的收穫,把補天丹、幻焰蛾、九曲玄參、養魂木、玄陰經等一一擺出,看著眼前一大堆好東東,真是激動人心呀!

最近的第一千七十三章《密室諸寶》,貧道一不小心看成了《密室數寶》,跑跑一一數落著昆吾之行的收穫:兩口青竹蜂雲劍、靈寶八靈尺、黑風旗、火焰巨鼎、矽膠材料、十幾根火柱、黑晶、書卷、降魔杖、血刃、五子同心魔。哇靠,跑跑是越來越誇張了,以前還會留口湯給人喝,現在是一鍋端了!

最能體現跑跑貪心的情節,出現在第四百七十三章《狼首傀儡》中,跑跑被眾多老魔脅持著來到虛天內殿,小命危在旦夕,前途無亮。但在看到蠻鬍子擊垮狼首傀儡,地上出現一堆七零八碎的破損材料時,他還是“沉吟了一下之後,立刻動手將這些東西一掃而光的收進了儲物袋中,這才重新跟上了前面的一行人等”。命都快保不住了,還惦記著收破爛,見過貪財的,沒見過這麼貪的呀!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和對法寶、靈藥、材料的熱衷相比,跑跑對待公義的態度,就不是那麼的熱心了。在魔道入侵越國時,他就時時打著自己的小算盤,比如第二百七十一章《大挪移令和古傳送陣》中,他就起過“乾脆躲起來,或者逃往他國”的念頭,只不過懼怕七派執法隊的終生追殺,才乖乖地回來聽令。

第三百四十九章《遁走元武》中,跑跑一逃脫出來,就“不打算去什麼集合地,去追黃楓谷的主隊。”“他原本就有趁此機會,另尋他地修煉的念頭”。“如今他先去元武國避下風頭,若是情況糟糕透頂的話,他打算避開此次爭鬥”。

看看,這是什麼行為!貪生怕死呀!自私自利呀!時時打著自己的小九九,眼中只有個鬥大的利字,哪有半點公心呀!

跑跑是這樣的貨色,其他人會不會好些呢?沒有,相對而言,跑跑還算好的,其他人更糟。在虛天內殿中,蠻鬍子、極陰祖師、青易居士等魔道中人合成一夥,萬天明、天悟子、黑瘦老者等正道中人合成一夥,組隊取寶。但就在第四百八十五章,補天丹一出,場面立馬亂成一團,烏醜想去取丹,玄骨阻止他,極陰祖師向蠻鬍子發飈質問,蠻鬍子毫不客氣地說:“幹什麼?當然是阻止道友獨吞補天丹了!難道你還真以為同屬魔道,本大爺就會將補天丹讓與你不成?”這話宣佈了魔道眾人聯手的解體。正道三人是不是好些呢?好不到哪裡去,文中說,“對面的正道三人此時也是各懷鬼胎”。

果然,在下一章《丹藥之爭》中,萬天明元嬰御劍,想一把搶走補天丹。“極陰和儒衫老者不約而同地同時捨棄了對手,急忙返身地向補天丹飛遁撲去。而他們的對手天悟子和那黑瘦老者互望了一眼後,不知為何的,只是虛張聲勢地放出幾個小法術,竟沒有全力地去阻擋二人的離去”。

可見書中的其它人物,無論正道魔道,和跑跑並無二致,個個都是自私自利的。只不過魔道中人做得更直白一點,正道中人做得更虛偽一點,但實際上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

迄今為止,象凡人這樣,理直氣壯地鼓吹“一切從利益出發”,赤裸裸地倡導“以利為先”的書,坦白地說,貧道還是頭一次見到。

難怪有些道友會說,凡人是一棵大毒草,會助長“唯利是圖”之風,汙染社會空氣,帶壞一大批的年輕人呀!凡迷們,這樣的一棵大毒草就是你們捧出來的,罪過呀!阿迷豆腐!

(三)

寫到這裡,性急的凡迷道友,可能會按捺不住,想跳起來痛罵貧道了。

急啥!還是那句老話,上面的行為,在儒家看來是問題很大,但以道家思想來衡量,沒什麼大不了的。下面還是以《道德經》來論證這一觀點。

道德經第八十一章。。。天之道,利而不害

按照道家的道德觀,道是自然規則,德是萬物天性,做事只要不違背自然規則和萬物天性,就不違背道德。

趨利避害,是“天之道”,是動物的天性。狼肯定要吃羊,不會因為講仁慈而改吃草,那樣它會餓死,對它不利的事,它肯定不幹。羊也不會等著狼來吃,它不會有“舍已為狼”的覺悟,它會拼命跑,不跑行嗎?兩下半就全被吃光了。

趨利避害同時也是人的天性。買東西的時候,你不會眼睜睜看著便宜的不買,非要買高價的;走路的時候,你不會眼睜睜看著前面有個坑,還要一腳踩下去,除非腦子有病。

利已是人的天性。儒家把利已和利人對立起來,提倡重利人,輕利已;先利人,後利已,從邏輯上來說,就是不成立的。

就以扶貧工作來說吧,你不能永遠扶著他吧?關鍵還得靠他自立。所以,扶貧重在讓他自立,而不是讓他一直需要你扶。

再比如愛孩子,你不能溺愛他,要讓他學會自愛。如果因為你的溺愛,導致他不懂得自愛,那麼你不是在愛他,是在害他!所以,你如果真正愛他,就要讓他自愛,而不是讓他靠你的愛過日子。

同樣的道理,你要利人,對人好,還不如讓他自利,讓他學會利已。他懂得維護自己的利益,比你對他好更為管用,因為他不可能永遠靠你來維護。

由此可見,利人和利已其實並不矛盾。儒家把義和利對立,把利人和利已對立,根本就是狗屁不通。

和儒家提倡“先利人、後利已”的觀點不同的是,道家提倡“先利已,後利人”。這樣才是符合人的天性,符合客觀事實的。

道理很簡單。一個自己都不能自立的人,他有什麼能力去幫別人?一個不懂得自愛的人,他懂得怎麼去愛別人嗎?一個連自己的事情都處理不好的人,他怎麼去處理公共事務?一個連自己的利益都保不住的人,他怎麼去維護大家的利益?

比如跑跑,如果他手上沒有那麼多法寶,能在和慕蘭人的大戰中力攙狂瀾嗎?能在封印無邊海的魔氣時出那麼大的力嗎?

所以老子說,只有懂得自重的人,才可以把天下寄託給他;只有懂得自愛的人,才可以把天下託付給他。道德經第十三章。。。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託天下。

儒家的“重義輕利”、“先人後已”,根本就是孔夫子的一廂情願,完全不具備現實的可能性。哪位道友在現實生活中,有見過這樣的人:總是先考慮別人,後考慮自己;總是先讓別人撈足好處,自己白乾也無所謂?

天天不得不把“義”字掛在嘴邊,實際上你又只是凡人一個,做不到不食人間煙火,所以大家就說一套,做一套,變得越來越虛偽。

凡人這本書,好就好在真實。它一把扯開罩在現實世界臉上的溫情面紗,擦去那層厚厚的脂粉,讓它的真實面貌暴露無遺,這也許會讓儒家衛道士們感到惱火,貧道卻要大聲叫好。因為貧道寧願看到真實的醜陋,不願意看到虛假的美麗。更何況在貧道看來,真實的才是美麗的,虛偽的東西,裝飾得越漂亮,就越讓人感到噁心。

(四)

在凡人書中,自私自利並不是什麼十惡不赦的滔天罪行,而是人的天性,那凡人會不會助長“唯利是圖”之風呢?

不會的。因為凡人一再提示:在“趨利”的同時,要注意“避害”,唯利是圖是有害的。

利和害往往是連在一起的。比如第八百三十章《吞嬰》中,跑跑和紫靈好不容易找到了靈燭果,紫靈深吸了一口氣,一扭秀首,衝韓立建議的說道:“我這就過去,將此果摘下,省的夜長夢多”。巨大的利益就在眼前,激動是難免的,連紫靈如此理智的人,都有些失態了。但如果真就這麼過去,也許就要對她造成傷害了,看守靈果的異獸可不懂憐香惜玉的。

在利益面前,最容易發生的問題是“利令智昏”。比如前例中的紫靈,在靈燭果面前,智商最少打了五折。

所以老子說:五彩斑斕讓人眼花繚亂;靡靡之音讓人聽不到其它東西;山珍海味吃膩了,嘴巴就會沒感覺,你的味覺就退化了;經常參加很刺激的活動,人會越來越瘋狂;珍稀的靈藥、法寶、煉器材料,會讓人智商降低,行為失常。道德經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第八百二十三章《血咒解禁》中的南隴侯和魯姓老者是最典型的例子。二人對此行的危險已有所覺察,比如魯姓老者就提出水潭如此之深,蒼坤上人怎麼可能知道下面有血咒之門的存在?而本章節“南隴侯和魯姓老者一看清楚石門的碎屑後,臉色均都大變起來。這些碎石屑切口處,竟然象人一般,汩汩地流出暗紅色的黑血來。而那種腥臭氣息,正是從這些黑紅之血中傳出。此種情形實在是說不出的詭異!”可見古修們對後人可能發現並嘗試破開禁制的行為,早已有所預料,並以此方式作出了警告。二人顯然已接收到這一訊號,才會臉色大變,其實心裡已有一定的警惕。但接下來在古魔變出來引誘他們的“天元果”、“補天芝”、“金雷竹”面前,兩位奸猾似鬼的老頭,腦子進水了,智商降低了,行為失常了,喪失了應有的警惕,最終成了古魔的點心。而古魔懂得變化出靈藥來引誘他們,顯然對於人的天性極為瞭解,把握得很到位。

在“趨利”的同時,如果不懂得“避害”,是要死人的。如果為了貪圖一點好處,賠上一條性命,那真是划不來。老子嘲笑說:名聲和性命相比,哪個更親?性命和財物相比,哪個更重?沒撈到好處與賠上條性命相比,哪個更糟?道德經第四十四章。。。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

跑跑卻總能保持清醒的頭腦。第八百三十一章《異獸》中,面對紫靈提出去採摘靈燭果的請求,跑跑很冷靜:“不用心急,此靈草待在此處如此多年,不可能沒有什麼東西守護的。否則,外邊即使有幻陣遮掩,靈果也早被其它靈獸吞噬了”。在巨大利益面前,他還能理性地分析:“你看那靈草頂部有兩處明顯被咀嚼過的殘痕,應該有兩枚靈果被守護古獸生吞過兩次了”。正是憑著超乎尋常的冷靜,不會被眼前的利益衝昏頭腦,總在適當時機做適當的事,跑跑才能屢屢得手。

(五)

怎樣才能在“趨利”的同時,又做到“避害”呢?關鍵在於在“逐利”的同時,要時刻牢記:不可“利慾薰心”,要懂得適可而止。老子說:執著追求圓滿,不如適可而止;鋒芒畢露,小命不長;錢太多了,很難守住;富貴驕橫,自己找死。事情做得差不多了,就要懂得收斂,這就是天之道。道德經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過於熱衷,必然要付出更大代價;過於斂財,必然要遭受更大損失。懂得知足,就可以免於遭受屈辱。懂得適可而止,就不會遇到危險,可以平安一世。道德經第四十四章。。。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跑跑深諳“趨利避害”之道,他能危機四伏的修仙界中獨善其身,混得風生水起,絕非偶然。他雖然貪財,卻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利慾薰心”,要保持清醒頭腦。在第四百九十六章《真假難辯》中,跑跑想把靈泉收走,元瑤說不可能,靈泉早就被虛天殿主人,用高深禁制和整座內殿連成了一體。“聽了這話,韓立露出一絲失望之色,但轉念一想,又啞然失笑起來。他變得似乎有些太貪心了,一見到寶物就馬上起了佔為已有的念頭。這可不是什麼好兆頭,他可不想落個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的下場。想到這裡,韓立暗自警戒自己一番。”

跑跑很懂得適可而止的道理,第八百二十章《血咒之門》中,銀月問跑跑:“主人,你真的就此離開了,那二人分明有些事情瞞著主人的。那具骨骸似乎也有些問題的”。跑跑淡淡地說道:“此事我當然知道。多半牽扯到其它什麼寶物吧。雖然我也有些動心,但是我現在更關心的,還是靈燭果的事情……不管南隴侯二人有什麼圖謀,我都不想再插手下去”。正是這種適可而止,不貪多求全的心態,幫助跑跑躲過了一次又一次的災禍。

再比如第一千零六章《鑄靈堂》中這樣寫道:“他雖然知道昆吾殿、靈寶閣這樣的去處更可能尋到重寶。但去的修士肯定不少,他可沒興趣為此拼上小命。既然已經得到了培嬰丹,這次能安然逃脫此地才是最根本的”。最終跑跑選擇了“十有八九不會有人而他又感些興趣”的鑄靈堂。

類似這樣的例子,凡人中比比皆是,可見wy並不是靈感一閃,偶一為之。“趨利避害”的思想,是貫穿全書始終的。

既肯定“以利為先”,又強調適可而止,反對“唯利是圖”,這就是凡人的真實之處,也是成功之處,也是最吸引貧道之處。

。。。。。。

收集整理人:妹妹拖著洋娃娃

。。。。。。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明克街13號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光陰之外神秘復甦宇宙職業選手不科學御獸深空彼岸唐人的餐桌我有一劍7號基地
相關推薦
聯盟之我有很多英雄池極品人生凌天尋命錄在霍格沃斯種蘑菇逆襲都市開外掛最佳拍檔(重生)我老婆來自修真家族路明非挑戰FGO重慶姐妹他是重慶方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