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道之五:天道人心(上)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發貼人:邊荒傳說(燕飛)

發貼時間:

前些日子,貧道回了一趟地處偏遠小山村的老家。晚上在屋前的院子裡,坐在小板凳上,仰望晶瑩剔透的蒼空,細數著滿天的星星,眼前又浮現出孩提時的場景,耳邊迴盪著小夥伴們燦爛的笑聲。這些年來,身處鋼筋混凝土的叢林中,享受著工業文明富足的物質生活,貧道早已習慣了光怪陸離紙醉金迷,看慣了城市上空的渾濁,淡忘了鄉村的寧靜,和童年時夏夜那渺如白帶的銀河,璨燦的星空。時空恍惚,那些遙遠的記憶,此時此刻又回來了,想想過去,比比現在,我們到底是在進步,還是在墮落?文明到底會帶給人類什麼?將把人類引向何方?在這樣的夜空下,貧道想起了兩千多年前的《道德經》,想起了兩年來感悟良多的凡人,想起了思索已久的天道人心……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一、天道

1、天道何物

“天道”的概念,涉及到世界的本源問題: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它是怎麼來的?

我們先看看凡人中的那個虛擬世界是怎麼來的。

忘語花了兩年時間,構思了非常完整的一個虛擬世界的規則設定和故事大綱。然後在創作動機和寫作能力的支援、驅動下,按照事前擬好的設定和大綱,一步一步地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給我們展開一幅波瀾壯闊的異界畫卷。

凡人之所以能夠如此成功,如此具有魅力,關鍵在於事先構思好了一個宏大、巧妙、系統、精細、完整的設定和大綱,正因為這樣,忘語才能舉重若輕、有條不紊地駕馭這樣一個場面宏大猶如史詩般的故事,凡人才能做到在離奇的情節之中充滿著理性,在紛繁的細節之中蘊藏著秩序。

可以這麼說,忘語的創作動力、規則設定和故事大綱是凡人世界的源泉。

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也是一樣。老子在《道德經》中這樣說:

有個東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已經存在……可以視為天地之母。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強稱之為“道”。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道是生養天地萬物之神,是永存的,這就叫玄妙的母體。它的產門,是天地的來源。它綿綿不絕地繁衍著,在它的作用下,衍生出無窮無盡的事物。第六章。。。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如同凡人世界的來源一樣,在老子眼中,我們所處的現實世界中也存在著“發展動力、規則設定和故事大綱”,它是天地萬物的源泉,老子稱之為“道”。

“道”是怎麼來的?老子也不清楚,他說:我不懂“道”是誰搞出來的,但它好象比神話中的天帝還早出現呢!第四章。。。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不明白“道”的來源,人們只能說它是“老天爺”的傑作,於是虛擬出了“天”的概念,你也可以理解為“天生”、“天然”的意思。

這就是“道”,它是世界的發展動力、執行規則、演變軌跡,“道”來源於“天”,所以也稱之為“天道”。在凡人世界中,忘語就是“天”,叫“創世神”、“造物主”也行,都是一個意思,他的寫作動力、規則設定、故事大綱綜合起來,就是“道”。

2、道不可道

如同我們只看到凡人的故事,卻看不到它背後忘語手上的規則設定和故事大綱一樣,在現實世界中,我們也看不到“道”的存在。老子說,你看不到它,叫“夷”;聽不到它,叫“希”;摸不到它,叫“微”。這就叫沒有形狀的形狀,沒有物象的物象,就叫“惚恍”。第十四章。。。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

然而我們卻能感受到設定和大綱的存在。因為根據經驗判斷,在有大綱可循的情況下,忘語才有可能把凡人演繹得規模如此宏大,副本如此眾多,卻仍能保持前後連貫,風格如一。如果只是想到哪寫到哪,在這麼長的篇幅之下,沒有人的思路能保持得如此清晰流暢。每當我們在被雷得外焦裡嫩、心服口服,慨嘆凡人的故事情節讓人覺得是如此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時,就能隱約感覺到設定和大綱的存在。

同樣的我們也能夠在現實世界中感覺到“道”的存在。因為在天道規則的作用下,事物的演變過程會呈現出一定的規律性,這就是“自然規律”。反過來說,之所以會出現自然規律,是因為有天道規則的存在。

老子說:總結以往事物的演變規律,就可以掌握眼前事物的發展趨勢。能推斷出事物的初始狀態,這就是因為“道”的規律。第十四章。。。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從現在上溯到遠古,道從未遠離,有了它,就可以觀察到萬物初始的狀態。我是怎麼知道天地初始時狀況的呢?就是從規律推導出來的。第二十一章。。。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但我們僅僅是感覺到了忘語的故事大綱,誰也沒有真正見過,誰也不知道裡面是什麼內容,甚至不知道它是否真的存在。許多預測劇情的道友,最後都成了悲劇帝,因為他們自以為掌握了忘語的思路,自以為能猜到忘語的大綱,其實他們根本做不到。

同樣的,在現實世界中,我們透過發現自然規律感受到了天道規則的存在,卻不知道我們所看到的規律,究竟是不是真正反映了規則的內容。就好象到電影院看電影,燈光照在膠片上,對映在螢幕上就形成電影,我們只看到電影,卻看不到膠片。電影就象是自然規律,只是天道規則這個膠片形成的影像,卻不是膠片本身,我們看到的電影內容,和膠片未必是一致的,也許你看到的是經過了刪剪的情節。

所以老子說:能說出來的“道”,不是真正的“道”。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因為我們能看到的,能說出來的,是自然規律,是天道規則的映象,不是天道本身。

3、天網恢恢

如果從文采來看,忘語的確是乏善可陳。韓立一會兒“臉上閃過一絲訝色”,一會兒怎麼怎麼“的樣子”,一會兒又如何如何“了”,詞彙重複的頻率極高,說明忘語的腦子裡沒啥詞,寫不出什麼錦繡文章。這樣的文字,不要說和紅樓夢比,就是與金庸武俠比,也有很大的差距。

依貧道看來,忘語的文字功底,足夠把他想說的意思準確地表達出來,卻遠遠談不上妙筆生花。所以凡人這本書,要想在文學上得到權威的認可,恐怕比金庸武俠還要難得多,不信你看凡人的書迷中,有幾個是純粹的文學愛好者,能把貼子寫得文采飛揚的?

然而凡人卻能吸引如此眾多的目光,這是什麼道理?

一本,如果不是好在語言文字上,那麼就一定是好在故事情節上。由於忘語的想象力太豐富,思維能力太強大,所以凡人做到了情節離奇引人入勝、架構宏大氣勢磅礴、邏輯嚴密天衣無縫,這方面的強大,完全掩蓋了它語言文字上的樸素。忘語讓你只記得他講的故事,卻完全不記得他的表述方式,貧道能回憶起凡人從頭到尾的幾乎所有故事情節,卻背不出其中哪怕是一小段的完整文字。

忘語思維能力的強大,已經到了神奇的地步,因為凡人世界是一個極為龐大的立體式的完整系統,。凡人中有如此多的情節、地圖、門派、人物、法寶、蟲獸、功法、丹藥等,以及各種或明或暗的設定,平常人要記住這些資料都相當的困難,而忘語卻能梳理得清清楚楚,把它們前後連貫、近乎完美地組合在一個關係複雜的體系之中,這是最讓人拍案叫絕的。從這個角度來看,以前我們看到的其它小說,更象是平面電影,而凡人卻象是一場立體的3d電影,栩栩如生、纖毫畢現地把一個精彩的世界呈現在我們眼前。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因為其他寫手基本上都是以點對點的直線思維來寫作的,其作品在結構和邏輯上比較鬆散,有點象流水帳,往往開篇還有些亮點,中篇勉強湊合,往後就越跑越偏,在結尾處慘不忍睹。而忘語採用的卻是一種網狀的系統思維方式,書中每個節點的內容,都處在一個聯絡緊密的有機整體之中,牽一髮而動全身。正因為如此,凡人這本書中才會有那麼多的坑,那就是前後文之間的聯絡節點;正因為如此,書中設定的合理性才會吸引如此多的關注目光,在靈界設定發生變化時,才會引起如此之大的反響。

同樣的,我們所處的現實世界,也是一個普遍聯絡的完整體系,只是這個系統要遠比凡人世界龐大、複雜、嚴密得多。

忘語雖然思維能力比較強大,但那只是相對於普遍人而言的,他畢竟不是“神”,難免會百密一疏,所以書友們常能從凡人中挑出一些小bug。

天道卻是沒有bug的,它以一種我們無法理解的方式,把這樣一個紛繁復雜的現實世界,安排得井井有條。所以老子說:第七十三章。。。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4、獨立不改

“道”作為世界的執行規則和演變軌跡,比天地更早出現,它始終如一地發揮作用,主導著宇宙的演變過程,從未改變。老天爺是不會和你討論設定的合理性,不會為誰的喜惡而改變規則的,所以老子說:“道”是獨立執行,從不改變;迴圈運轉,永不停息的。第二十五章。。。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因為天網恢恢,天道規則是一個完整的體系,一旦改變其中某項設定,就會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導致整個系統的重新洗牌,甚至崩潰。任何試圖改變天道規則,修改世界演變軌跡的行為,都是極其愚蠢而危險的,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一些地方盲目引進外來物種,造成對本地生態平衡的極大破壞。

同樣的,凡人之所以成功,與忘語能排除干擾,堅持按照其設定和大綱寫作,有很大的關係。

因為忘語在構思時,其思路是連貫的,所以他的設定和大綱也是邏輯嚴密的。但他如果因為某種原因,改變了大綱中的某個節點,思路就被打斷了,其後的一系列設定和大綱會變得不連貫起來,都需要作出相應改變。而在更新壓力之下,忘語不可能有充足的時間來進行調整,所以就會發現情節轉折十分生硬。

要求忘語修改原有設定、大綱的行為,是極其愚蠢的。因為完整的設定和大綱只有忘語自己心裡清楚,其他人並不明白,你的想法不會比忘語更高明,否則凡人的作者就會是你而不是他了,你連忘語想要表達什麼意思都未必能夠完全理解,按照你的想法來寫,有可能比忘語原來的大綱更流暢,更合理嗎?

更何況眾口難調,對於同一件事情,每個人的看法都不可能完全一致,假如忘語要照顧方方面面的意見,那麼凡人肯定會變得面目全非,那樣就是毀了凡人。

在大多數情況下,忘語堅持了自己的想法,然而貧道可以肯定的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已,面對飯碗問題,面對不投月票的威脅,忘語不可能無動於衷,所以凡人寫到現在,修改大綱的事情不是沒有發生:

一是在處理感情方面,存在修改大綱的嫌疑。《南宮驚變》一章,讓人感覺極其突兀,不得不懷疑忘語前面修改了大綱,導致了後面情節的勉強,貌似貼上去的膏藥;慕佩靈修煉顛鳳培元功,前面花了大量筆墨,後面卻不了了之,令人疑惑;小二黑鬧獨立,劫持了三女,原本以為是好戲開場了,未料卻又速度草草收場,這顯然不是忘語的寫作風格,唯一的合理解釋是忘語考慮到讀者可能難以接受其寫法,修改了大綱。

二是有照顧閱讀者的不耐煩情緒修改大綱的嫌疑。人界篇最後一段提速的痕跡十分明顯,令人有失重之感;靈界篇法力消失那一段,也因許多道友反感而大大縮短,現在後果出來了,靈界設定鋪墊不足,韓立越階挑戰出現得十分突然,令人頓生前戲不足強行插入之感。

初見《木靈之戰》一章時,貧道也十分不習慣,以為忘語腦子進水了,在茶樓聊天時也曾建議他修改前文,把木靈的傷勢加重,以增加越階挑戰的合理性。然而在確定這是忘語的原意,並非失誤之後,貧道立刻毫不猶豫地對他表示了支援,轉而試圖去尋找其中的合理性,去理解他的思路。因為前面忘語修改大綱而造成凡人的硬傷已經很多了,貧道不希望再發生類似的遺憾。

5、道法自然

忘語的故事大綱早已確定,但並非每一個角色的命運都已註定。

凡人的整個故事走向,豬角和幾個主要配角的命運,應該是確定無疑的。一些次要配角,也許同樣有明確的結局,但更多的那些只露了一小臉的龍套,貧道不相信忘語早已想好了每一個細節,事前都規定好了他們每一個人的下場。甚至一些無關緊要的小角色,也許很多都是故事情節發展到了那裡,忘語根據需要臨時新增的。

很多道友都曾說過,凡人的故事,是情節推動,不是人物推動的。忘語在更多的時候,就象是一個局外人,任由故事隨著情節緩緩推進,一切都是那麼的自然而然,不摻雜對書中人物的任何個人偏好。有心的道友可能會注意到,凡人這本書中是沒有好人和壞人、正義與邪惡之分的,忘語對每個角色都一視同仁,書中絕大多數場景都因情節發展需要而出現,所以顯得很自然;但對於個別角色,忘語卻因照顧到書友的喜惡而出現了偏好,特別設計了一些情節,看起來就很彆扭。

同樣的,宇宙的演變也是由情節推動,而非人物推動的。天道早已規定好了宇宙演變的軌跡,那就是:從無到有,第四十章。。。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從膨脹到收縮,再從收縮到膨脹,第二十五章。。。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就象“宇宙大爆炸理論”所說的那樣。

但是天道規定的只是設定和大綱。既然叫大綱,就只是一個框架而已,不可能連每個細節、每個龍套的命運都規定得那麼詳細。在宇宙演變的歷史長河中,個體生命連一朵浪花都算不上,而且在老天爺眼中,生命就如同草狗一樣平常,它對於萬物的態度,就象忘語對於書中人物的態度那樣,沒有喜惡,沒有偏好,所以它怎麼可能會去關心你的命運,事先進行規劃?第五章。。。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天道的做法象網絡遊戲。它制定遊戲規則,確定每一個角色、每一種物品各項基礎設定指標值的下限和上限,然後就任由玩家去折騰,不加以干涉。

在現實世界中,“道”就是遊戲規則,而角色和物品的基礎設定,就是萬物的天性,對於動物來說,也叫本能,《道德經》中稱之為“德”。古人說,“食、色,性也”,哺乳動物一生下來,就懂得找奶吃,成年後不用教,公的就懂得找母的嘿咻嘿咻,因為這些都是天性,是本能。萬物都是因循著天性和本能生長的,所以老子說:第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之。

天道是天地萬物之源,卻不干涉萬物的行為,任其自然演變,自生自滅。老子說,“道”不辭勞苦,衍生了天地萬物,但它卻不主宰萬物,不圖“萬物之主”的虛名,不干涉萬物的發展程序,讓萬物在不違反天道規則的基礎上自然而然的演變,它自甘渺小,實則偉大。第三十四章。。。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功成不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道之所以尊崇,德之所以珍貴,是因為道生長萬物而不加以干涉,德養育萬物而不加以主宰,一切順其自然。第五十一章。。。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忘語的故事大綱到底是怎麼樣的,其實根本不必費心思去猜,你只需要看故事情節是怎麼發展的,自然就能明白了。天道是怎樣的規則,你也不必費盡心機去猜,因為世界就是在天道的基礎之上,自然而然演變的,所以只要在不人為干涉的前提下,看世界是怎麼發展的,就能明白天道的設定和大綱是怎麼規定的了,這就是老子說的:第二十五章。。。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說明普通的單個生命體,恐怕只有運,沒有命。在天道設定和大綱的規範之下,宇宙的演變過程自然而然,是隨機的,有人形象地說這是上帝在玩骰子,好壞機率各半,撞得好就好,撞得不好就不好,這就是運,不是命。

6、道在屎溺

你看不到忘語設定和大綱的存在,在我們眼中,它是無形的,但卻又無處不在。它體現在凡人故事情節的方方面面,只要稍稍有一點違反設定、修改大綱,或者改變設定之處,敏感的道友就能感覺得出來,書評區如此眾多的挑bug貼就是這麼來的。

同樣的,現實世界中,天道離我們也並不遙遠。想要認識它的全貌是不可能的,因為作為一個完整的體系,它太複雜、太精細、太龐大,早已超出了我們所能理解的範疇,站在這個角度看,它是那麼的玄妙。第一章。。。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天道其實無所不在,它就在我們身邊,第三十四章。。。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莊子甚至說:道在屎溺中。

例如“有比較才有認知”,就是一條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規則。老子說:有“醜”才能襯托出“美”,有“惡”才能襯托出“善”,有“有”才會有“無”,有“難”才會有“易”,有“長”才會有“短”,有“高”才會有“低”,有“聲”才會有“音”,有“前”才會有“後”。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再比如“物極必反,要懂得適可而止”也是一條常見的規則。老子說:執持盈滿,不如適可而止;鋒芒畢露,必然小命不長;錢太多了,很難保得住;富貴了就驕傲蠻橫,後患無窮;懂得功成身退,這才是天之道。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在凡人中,只要你留意一下,會發現有很多規則散佈在故事情節中,比如貧道總結的修仙者戰鬥力設定。同樣的,在生活中只要你注意觀察,自然規律無處不在,天道的影子無處不在,所以老子說:第四十七章。。。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

天道,其實並不神秘,並不遙遠。

。。。。。。

收集整理人:妹妹拖著洋娃娃

。。。。。。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明克街13號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光陰之外神秘復甦宇宙職業選手不科學御獸深空彼岸唐人的餐桌我有一劍7號基地
相關推薦
聯盟之我有很多英雄池極品人生凌天尋命錄在霍格沃斯種蘑菇逆襲都市開外掛最佳拍檔(重生)我老婆來自修真家族路明非挑戰FGO重慶姐妹他是重慶方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