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推薦“漆哥那個比較通俗易懂”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發表人:女人本色1

發表時間:

引文:照登

[漆哥原文

小說以情節為體,以人物為心,塑造人物形象離不開小說的故事情節,但寫法卻有不同。在當今的起點,絕大多數作者寫作時花大量筆墨突出人物形象,用人物來推動情節,所有情節的安排都為塑造人物形象服務。這樣的寫法對作者的構思能力和情節駕馭力要求較低,給讀者很強的代入感,比較容易成功,但是也有缺點。作者的靈魂都投入到人物的喜怒哀樂中,容易失控,並導致情節脫離固有的邏輯性,過於為人物形象服務而失去其合理性,這種現象過分以後就誕生出一部部“小白文”。

《凡人修仙傳》是起點的一朵奇葩,她的與眾不同之處在於,作者忘語作為一名新手,卻採用了連許多大神都不敢輕易嘗試的古典小說寫法,以情節塑造人物。與人物推動情節不同,這種寫法需要作者有超強的構思佈局能力和良好的情節駕馭力,與大部分作者擅長塑造人物相比,構思一部情節緊湊、故事曲折的長篇已經非常困難,更何況凡人還是一部構築在超凡想象力之上、具有全新設定的仙俠鉅著!忘語作為情節高手,在起點將是很難被超越的存在!

凡人這種復古的寫法,使得她的情節成為讀者視線的焦點,而讀者長期觀察的結論是:凡人設定邏輯嚴密,情節合理,經得起反復推敲,跨度上千章尚能前後呼應,不管多雷人的情節都能自圓其說,故事發展曲折而緊湊,結構宏大而有序,細節繁多而絲絲入扣……這些,都激起了廣大凡迷的討論熱情,凡區的火熱實源於此!

書中對凡人世界的設定和故事情節是以沙漏的形式,從主角的視角一點一點的逐漸呈現在讀者面前,極少如其他小說般採用大篇幅的直接描述,這樣做保證了小說的代入感和情節的流暢性。忘語將龐大的資訊分散到小說的各個角落,往往文中的一段對話,一個景象,一個動作,一個表情甚至一個用詞都蘊含有超越文字本身的信息量,這在考驗作者寫作功力的同時,也在考驗讀者的閱讀力。於是,一種以發掘這些資訊為主、對資訊進行分析整理、並予以適當總結和提煉的書評在凡區應運而生,被稱為技術流。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技術流是對凡人正文的重要補充。每一篇新章節出來,讀者因為閱讀的細緻程度不同、對前文的記憶不同、思維的方向不同,導致理解各不相同,有的甚至產生疑問,這時,一篇觀察仔細、思路清晰、能串起上下文的分析貼,再加上書友討論,能讓大家對新章的理解更加貼近作者的本意。所以,在閱讀凡人的同時,如能佐以幾篇技術貼,會讓讀者有種酣暢淋漓甚至於茅塞頓開的感覺!

有的技術貼涵蓋大量章節,對書中某一現象進行系統分析總結,目的是找出貫穿其中的內在聯系,發現現象的本質。這種帖子不僅對於閱讀凡人幫助甚大,更成為許多熱衷於推測劇情走向者的理論依據。]

正文:

先說說我理解的“情節”。情節就是構成故事的敘事單元,或者說是敘事片段。情節的發展和完成才最終形成故事。一般讀者最注意的就是情節,比如有人說某篇小說的故事有趣味,指的就是情節有魅力。有的小說只能供文學研究專家進行研究,而不能被大眾接受,問題就出在這裡。如果一篇小說有引人人勝的情節,讀者就會愛不釋卷。反之,讀者可能讀不下去。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文藝批評界的專家認為,情節曲折的小說並非都是藝術價值很高的小說。比如,有些武俠或玄幻類故事只有傳奇式情節,而無其他內涵,就稱不上是,雖然它也有一定的價值。

情節是按照因果邏輯組織起來的一系列事件,這並不是說任何按因果邏輯組織起來的事件都會成為敘事作品中的情節。

王安憶說,情節可以分兩類,一類是“經驗性的情節”,另一類是“邏輯性的情節”。凡是現實生活裡的情節可以稱為“經驗性的情節”,這種情節是比較感性的。“邏輯性的情節”是來自後天製作的,帶有人工的痕跡,它可能也會使用經驗,但它必是將經驗加以嚴格的整理,使它具有著一種邏輯的推理性,可把一個很小的因,推至一個很大的果。

我認為,小說中的情節可以劃分為關聯性情節與離散式情節。

關聯性情節

一些小說理論認為,情節是按照因果邏輯組織起來的一系列事件。20世紀英國作家福斯特曾對“故事”與“情節”作了經典的比較:“‘國王死了,不久王后也死去’便是故事;而‘國王死了,不久王后也因傷心而死’則是情節。”

離散式情節

一些作者不滿足於情節的因果聯絡,嘗試探索了情節的“非邏輯”狀態,打破情節之間的必然聯系,使情節呈現鬆散的獨立的存在。

比如忘語就是這類作者,凡人傳仙傳透過主角修仙推動故事的發展。在人界篇,韓立以在天南、亂星海和大晉修仙歷練為背景,將“關聯性情節”和“離散式情節”的寫作方式結合在一起,引出成百上千的人物,其間除少數人物相關聯外,其他更多人物看不出有什麼關係。比如向之禮,從血色試煉開始出場,到數百年或千年以後昆吾山再現,表面看是相聯絡的,其實若將化神傳聞或昆吾山中的向之禮換成張之禮對整部人界小說也沒什麼影響,或者說影響極弱。而在靈界篇,忘語近乎是採用離散式情節寫法,引出更多的人物和妖獸,更像韓立日記或遊記。如果說廣西韓局長日記是關聯性寫法,那麼靈界韓立日記就是典型性離散性寫法了,儘管現在靈界篇才過了四分之一多點,靈界的大副本、小副本之間看不出必然的關聯,既使以後的章節可能會補筆,但也給人的感覺會是硬性拼接,似乎有“為了敘述而敘述”的嫌疑。

那麼如何看待忘語的“離散式情節”寫法呢?

“離散式情節”寫法,學界稱為“元敘述手法”,是英美小說中的述語,大意是作者寫的一個虛構的故事,在作品中直接敘述人直接跳出來指出小說是作者虛構的故事。“當然,信不信都自你們,打獵的故事本來是不能強要人相信的。”傳統小說的敘事儘量讓人感覺故事是“真實可信”的,但‘元敘述手法”的目的不是不讓人相信,而是讓人不相信。(呵,太複雜?)

忘語的凡人修仙傳,以近期“火瑚島片段”及“雷鳴大陸開場”(有書友稱之為副本)為例,我對這部分片段感覺是,這實際類似於兒童們玩的拼圖,我稱之為‘拼圖哲學’。忘語使用語言的時候,在只關照區域性,而似乎不關照整體的過程中,假如忘語能有效地使用拼圖原則,那麼敘述肯定出現很多彈性,會撞出很多可能性來。我對凡人的理解為,小說中講了一大堆

故事,我現在都記不清其中到底講了多少故事,有些確實彼此不關聯,以嚴格的邏輯來衡量也不連貫。忘語前段時間在處於瓶頸期,在靈界這近半年中,我從他的作品中感到他內心感觸的方式和節奏,印象那麼強烈又那麼雜亂。他用彼此不相關聯的只在區域性出現意義的的語言,把那些強烈而又雜亂的全部印象組合在一部小說之中,可能也產生了現在書友們看到這種拼圖效果。

雖然凡人小說是離散型情節的結合,但我們還是發現了貫穿始終的人物.即主角韓立,這個人可以說是作者的代言人,他在人界、靈界遊歷的故事,把各種奇聞怪事聯絡起來,讀者會感覺到一種仙修界神秘玄幻的文化氛圍,以及說不清楚的透過修仙對現實社會折謝的複雜感情。

“離散式情節”寫法呢其實是一種創作寫法,掌握得好,就會得到較高的評價。為了幫助大家的理解,莫言有一篇小說“明光斬”,其情節也顯示出“拼圖”色彩。

在縣文化局工作的表弟給“我”發來郵件說本縣發生了一件奇聞,縣委劉副書記被人殺死,頭懸掛在大院的一棵樹上,已經被烏鴉啄得面目全非。後來聽說劉副書記在賓館裡被殺後頸項上沒有任何血跡。這件事情在縣城裡傳得很快,幾乎盡人皆知。於是人們開始說起大煉鋼鐵時的一件軼事,城關公社的機關幹部把火葬場化屍爐改成鍊鋼爐,又命令兩位****煉出一塊純藍的鋼,結果這塊玄妙的鋼下落不明。但很快又有一個令人振奮的傳說出現。特殊時期時期,縣城東門外的東關村,李鐵匠和三個兒子過著窘迫的日子。突然有一天,來了一位英姿颯爽的年輕姑娘。姑娘讓他們打造一把刀,鐵匠父子不想接活,但看到姑娘包袱裡面裹著的藍鋼,鐵匠父子立刻生火開工。經過一夜的奮鬥,打造好一把絕世寶刀,老鐵匠和他的兩個兒子累死,小兒子隨姑娘不知所終。但不久又有一個傳說出來:身首分離的劉副書記,其實是一個塑膠模特。為了挽回影響,縣委、縣政府在人民廣場舉行篝火晚會,劉副書記先講話,後唱京戲,又與女青年跳舞。無論是講話、唱戲,還是跳舞,他的臉上都帶著微笑,非常有親和力,非常平靜,彷彿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過。

這篇小說給讀者造成了困惑,到底作家是想表達什麼意思,作品中的情節不是傳說,就是奇聞鐵事,作家沒有肯定什麼是真,什麼是假,或許都是假的,或許都是真的。總之,作家沒說清楚,讀者也想不明白。我能感覺到的就是作品中迷離惝恍的故事氛圍,斷片式的光怪陸離的情節。不過,我認為莫言還是有所表達,在市井之間流傳的這些“說法”就是人心的一種曲折反映,即“公道自在人心”,或者說“底層渴望俠義精神”。

此外,我對凡人以“情節塑造人物”是凡人的成功並不認同,鑑於我水平有限,對這一提法還沒來得及認真思考,一時也寫不出讓書友信服的觀點。

。。。。。。。。

整理人:趙文好

。。。。。。。。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明克街13號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光陰之外神秘復甦宇宙職業選手不科學御獸深空彼岸唐人的餐桌我有一劍7號基地
相關推薦
聯盟之我有很多英雄池極品人生凌天尋命錄在霍格沃斯種蘑菇逆襲都市開外掛最佳拍檔(重生)我老婆來自修真家族路明非挑戰FGO重慶姐妹他是重慶方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