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軍器研究院(上)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朱由校口中的常盈庫是太僕寺管轄下的銀庫,雖然太僕寺是五寺之一,太僕寺卿也位列九卿,但太僕寺實際上一直附於兵部,受兵部管轄,於是常盈庫理所當然的被兵部視為自家銀庫。

明初馬政實行官馬民牧制,規定養馬戶每年向朝廷繳納一匹馬駒,養馬地主要集中於南北直隸、山東、河南等地,成化年間由於有人提出南方氣候及地理環境不適合養馬,養出來的馬匹瘦弱或數量不足,遂從成化二年開始允許南直隸將馬匹折成白銀繳納,於是太僕寺從此有了馬價銀這項收入,為此還專門建了一個銀庫收納白銀,這就是常盈庫的由來。

此後,隨著一條鞭法實施所有養馬戶都可折銀上繳,常盈庫的收入也日漸多了起來,到了萬曆初年時常盈庫存銀最多時曾達到一千二百萬兩,對兵部來說有了這筆穩定可觀的收入之後就可以跟戶部抗衡了,但也因為這筆存銀長期以來兵部與戶部沒少因此起爭執。

現在的常盈庫不僅要承擔京營及九邊購買軍馬花銷,京營軍餉,修築邊牆等花銷也時常由常盈庫撥付,還要時不時應付皇上的索取,存銀早已見底,眼看如今皇上又打常盈庫的注意,兵部上下能不著急嗎?

“陛下,半個月前孫樞輔上的練兵疏中曾提到需新購戰馬一萬匹,太僕寺為此專門撥銀四萬兩,這已經是常盈庫的家底了,實在拿不出錢來了,請陛下收回成命。”兵部左侍郎王之採緊隨高第之後出列向朱由校懇求道。

戶部尚書李起元聞言臉色一變,顧不得皇上就在身邊,驅前一步,盯著王之採問道:“王大人,這裡有誰知道常盈庫的家底?你說見底就見底了嗎?”

“李大人,你這是何意?難道常盈庫的存銀是我等人的嗎?”兵部尚書高第見李起元話外有話,也上前一步,逼視著他問道。

“夠了!在這大殿之上成何體統?都給朕退下!”眼看兵部與戶部之爭愈演愈烈,朱由校不得不及時喝退三人。

“朕也知道朝廷財政困難,但茲事體大,各部應通力協作,而不是為了各部的利益互相推諉。”見三人退下後,朱由校面色稍緩。

“陛下,臣還是要問一句工部要新建如此多的軍器廠,這花銷該如何出?臣粗算了一下,五座新廠加原本的盔甲、王恭二廠擴建,花費不下十萬兩。新廠建完要招募工匠,臣就按三千人算,徐大人題本上說工匠每月工食銀不低於二兩,一年僅工食銀就需七萬兩千兩。另外一名工匠需配五名伕役,每人每月工食銀需一兩,又需十八萬兩,加起來就是三十五萬兩。臣請問陛下,這些錢該如何籌措?”戶部尚書李起元儘管剛被皇上呵斥一番,但涉及到錢糧仍不管不顧挺身而出,梗著脖子徑直問道。

李起元今年已經六十六歲了,戶部的事務最為繁瑣,加上朝廷財政困難,戶部早就不堪重負,而他也早就生了引退之意,這個月已經三次上疏求退了,所以也不在乎皇上是否會動怒。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新廠所花開銷先由工部節慎庫墊付,如若不足,朕再從內帑中撥一部分,總之先把新廠建起來。另外建新廠需要時間,招募工匠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總歸需要一兩年的時間,等明年財政緩過勁了一切好說。”提起用錢朱由校也是一陣頭大,軍器局改革涉及的開銷還是個小數目,日後重整京營的花費那才真是天文數字,以目前朝廷的收入僅夠支撐遼東軍餉,其餘邊鎮的軍餉還一直拖欠著,總之得儘快想辦法開源節流,緩解財政困難。

“陛下銳意求變,臣身為戶部尚書自然全力襄助。臣認為既然要新建軍器廠,那麼軍器的式樣是不是也要改一改?臣雖不懂兵事,對軍器也知之甚少,但也讀過戚少保的《紀效新書》及茅元儀的《武備志》,就以火器而論,我朝火器種類繁多,《武備志》中記錄火器種類達一百八十餘種,然能在戰場上實用者十不及一。戚少保也說‘今之制火器者,類愈多而愈無實用。用火器者失法,而每以自誤’。陛下何不趁此次改革軍器局之機裁減掉一部分不實用的軍器,如此能大大減小開支。”李起元進一步說道。

“李卿這個建議甚好,我朝軍器種類繁雜一直是個弊端,打造起來不僅耗銀耗時,且標準不一,朕早就有心裁撤掉一部分不實用的。徐卿,你儘快命人擬個方略出來。”朱由校向徐光啟吩咐道。

“臣遵旨”徐光啟連忙應道。

這時,兵部侍郎王之採出列稟道:“陛下,工部的官員大多沒經過戰事,恐怕也不清楚哪些軍器實用哪些不實用,陛下何不聽一聽前線的將士們的意見,畢竟這些軍器最終還是要將士們上陣殺敵用的。”兵部剛剛提出設立的軍器監,其職權就有一項確定軍器式樣及標準,此時正好可以藉機施展拳腳。

“也好,兵部馬上向各軍鎮參將以上將領發公文詢問一下將士們的意見,尤其是遼東方面的將領,他們與建奴交戰的次數最為頻繁,應當熟知各種軍器優劣之處。”王之採的這個建議不錯,朱由校點了點頭同意道。

“臣等遵旨”

散朝之後,朱由校依然在思政軒單獨召見徐光啟。

“徐卿,今日朝會上所議定的幾件事你儘快著人去辦。”朱由校端起茶盞一飲而盡後,朝徐光啟說道。

“陛下,工部目下人手不足,四個侍郎去其三,各司郎官也去了一大半,軍器局更是僅剩下十餘人,還請陛下儘快補足缺額。”徐光啟為難的說道。

工部此次涉案人數甚廣,剩下的人也是人人自危,唯有將缺額補足才能穩定人心,朱由校點了點頭問道:“侍郎一職你可有推薦人選?”

“陛下,臣舉薦光祿寺少卿李之藻為工部左侍郎,李大人此前雖是光祿寺少卿但一直管的是工部都水司郎中事,對工部的事務也熟悉。”徐光啟與李之藻是故知,同樣精通西學,又一同洗禮成為教徒,李之藻這次也因為工部弊案被免職在家閒住,但徐光啟堅信他受牽連的,因此才在皇上面前舉薦。

朱由校自然也聽過李之藻的大名,對此也沒意見,於是當場就同意了。

“剛才朝會上,李起元建議裁減一部分軍器,朕覺得可在軍器局下設一個軍器研究院來具體操辦此事,卿覺得如何?”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唐人的餐桌神秘復甦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明克街13號不科學御獸宇宙職業選手7號基地深空彼岸我有一劍光陰之外
相關推薦
我,武當放牛娃,簽到五十年!末世Online冷漠皇帝嬌寵妃無盡潛能各路神仙在我家打工蹭飯這檔子事鍾離的黃昏荒星生存:開局地獄難度贗品修真記紅樓第一狗仔.無敵高手在花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