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章 兩條通道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不經意間,再一次的開啟了兩個大型工程,或許在現在的情況之下,這些工程,他們的體量和規模,無法跟超大型的運河工程相比,可是這也是大規模的工程,投資最少也是8000萬到1億的檔次,這在之前,那可是舉國之力,幾十年都未必能夠開啟的,現在卻作為了匹配的工程,跟運河工程結合。

韓琦哪怕是早有準備,有諸多的助手,還有各種委員會配合,卻依然是忙的腳不沾地的。

對於北宋一切向好的憧憬,還有三大體系工程,如果完成了之後,對於整個北宋的加持作用,這些都是北宋強大的基礎,他這才沒有意識到,北宋的根基,已經慢慢的被消融了。

這個根基不是別的,正是他之前絲毫都不重視的那些普通的平民,這些普通平民創造了整個中國,璀璨的文明,可惜在整個政策層面之中,是沒有太多的影響。

大量的運河的開鑿,還有一些鐵路和公路的修建,巨大的投入面前,整個政府的各方面的收入,開始增加,不停的增加,一些都似乎欣欣向榮,可是相應的,他們有些忽視了人口的流失。

北宋雖然整個政策體制,比起遼國,要好很多,不至於出現,元昊都已經攻入到了的腹地了,在腹地大殺四殺的時候,都沒有發現,一直到半年之後,損失慘重了,才被發掘,可是對於人口,還是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中國到底有多少人,這一直都是統治階級想要弄清楚,而底層,無論是地主貴族,還是普通的升斗小民,都必須要迴避的問題,原因很簡單,這些民眾的數目,就代表著稅收。

人頭稅這一點,從封建王朝開始建立開始,就一直綿延下來,人就是一個交稅的個體,這一點都沒有錯,可是夾雜著大家族的勢力,普通的流民,這就變得非常復雜了。

大家族佔據社會資源,同時佔據了規模龐大的土地,這些土地,肯定不會是他們親自去耕種,在任何時候,就算是到了1世紀,耕種土地都是一個比較辛苦的工作,特別是在耕種還有收穫的季節,那幾乎要把人累死,就算是在1世紀,還有一個夏收的時候,回家收莊稼,在這個時間點上,很多勞動力都回鄉了。

大家族擁有很多的特權,財力,影響力,人脈關系,他們都是地頭蛇,哪怕不是太大的家族,可是在封建社會,政令不下鄉的前提下,宗族勢力有著巨大的影響力,隱匿人口就成為了常態,越大的家族隱匿的人口就多。

同樣的,一些失去了土地,沒有了足夠的生存能力的人,不得不變成流民,他們雖然沒有主觀的隱藏,可是實際上,他們還是隱瞞了,這就讓王朝的登記的人口越來越少的。

後世,滿清,之所以人**炸,三大高產作物是一個方面,因為只有足夠高產的作物,才能夠養活更多的人口,才能夠支撐龐大的人口,可是另外一方面,歷代封建朝堂,一直都想要做到的事情,士紳一體納糧,攤丁入畝,這個政策,在雍正朝被實現了。

封建王朝諸多更迭,英才何止億萬,為什麼沒有人能做成功,是因為眼界不到麼,不,英才何其多啊,可惜偏偏沒人實行,原因就在於阻力太大了。

封建的皇權和政權之間的爭鬥,皇帝和大臣之間的鬥法,那是層出不窮的,哪怕是強勢入唐宗宋祖,秦皇漢武,都未必能徹底的掌握朝堂,實行這個政策,那是跟天下的地主,權貴,都站在對立面上,這樣的難度何其大。

任何一個封建王朝,皇帝是根基,可是士紳和大夫同樣也是根基,在少了這個根基之後,皇帝能不能還存在,那就不好說了。

在整個封建王朝之中,唯一把大臣當做奴才看的,也就是滿清,元朝或許也有,但是元朝有一定的根基,比如說漢臣還有一定的權利,而且元朝也沒有幾個有為的皇帝。

在血粼粼的屠刀之下,在無數文字獄還有滿清初期的諸多殺戮面前,一個雍正,加上幾個大膽的官員,真的把這個給實現了,這可以說是一個創舉。

從此之後,農稅就不跟人頭掛鉤,而是跟耕地面積掛鉤,同時,士紳一體納糧,代表著,以前的科舉之後的掛靠的農戶,再也沒有了,沒有必要隱藏,那麼人口的總量就變的真實了,這也許是滿清人口暴漲的根本原因。

不清楚的情況之下,包括中樞的諸位參知政事,都不知道,到底整個北宋有多少人,糊糊塗塗之下,流失的人口在一定程度之下的時候,他們根本就沒有發現。

更別說,因為定海軍大大方方的給出了管理費這個大殺器,一年好幾億貫的收入,也讓從上到下,整個北宋官場,都張羅著輸送人口,也就沒有意識到問題,就算是當地勞動力出現不足,他們也是認為,這是人口輸送的後遺症,而不是有人在刻意的轉移人口。

錢不能解決一切的問題,卻可以解決大部分的問題,北宋的賦稅,是可以用錢來代替的,以前地方官員重視人口,那是因為人口是代表著賦稅,代表著種田的數量,如果賦稅收不上來的話,要怎麼辦,這就影響到官員們的考評,官員們的考評不好的話,就無法升遷了。

現在只要有出外務工人員,這筆收入可是歸地方的,哪怕是官員們自己拿不出去,可以用種種手段花出去,當然了,買政績也是一點,哪怕是縣裡面的經濟差一點,收入差一點,只要把這個稍稍補貼一下,立刻就出色了。

為此,從上到下的重視,再加上北宋確實需要這麼一筆錢,自然推行就相當的容易了,在慶曆9年,湊夠了00多萬的勞動力之後,在慶曆十年,又勉強的湊夠了10萬。

哪怕是北宋數以千萬,接近億的人口,也經不起這樣的抽調,要知道,定海軍在勞動力上面,要求的非常明確,只要壯年男性,哪怕是十二三歲的都可以,至於最大的歲數的,50多的也有送過來,可是真的不能走了,要怎麼送。

就算是男女比例一比一,這樣的人數,也最多佔據整個人口的4成,在第一年拼湊了00萬之後,第二年的10萬,就有些困難了。

除非是完全沒有底線的那種,甚至可以把全部的人口都給送出去,可是大部分,還是有一定基礎的,不可能無休無止的送出。

按照4成的標準,以北宋目前,9000萬的人口來計算,壯年勞動力的數字,應該是在600萬,連續兩年,流失了40萬的壯年勞力,這對於北宋來說,是巨大的,這是接近一成的損失。

當然了,在北宋有很多的隱戶,這些數量不可考,就算是定海軍也不知道,只能夠從每年的鹽的消費上面,大體的推算一下,應該有三四成的樣子,也就是說,現在北宋的人口應該是上億的,這樣的損失,也超過的7%。

這只是官方的數字,是北宋上下公認的一個數字,北宋並沒有意識到,在他們沒有看到的角落之中有多少。

一個春節,幾萬人回家探親,就帶走了幾十萬人,這幾乎是十倍,還有原來屬於定海軍的居民,他們宣傳之後的結果,在逐步的宣傳之下,單純一個春節北宋的損失就在數百萬以上。

當慶曆十年的冬天,當春節再一次來臨的時候,北宋沒有意識到,一場大規模的宣傳和人口爭奪,就此開始了。

當一條鐵路貫通於瀋陽和汴梁的前提下,任何人想要去定海軍,都只是一張車票的問題,對於這一條鐵路,北宋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個大問題,他們考慮的,只是這個鐵路的收益,當然了,一條蒸汽鐵路,他的收益,是遠遠高於普通的鐵路的,一定程度之下,5倍是有。

本身,原來,原始狀態的鐵路,它的收益率就非常的高,這也是這些年來,北宋不停的修建,各種等級的鐵路的根本原因,收益才是根本的,沒有比農田高的多的多的收益率,怎麼吸引這麼多的地主貴族投資,單純王朝本身的錢,也支撐不了這麼龐大的工程。

蒸汽鐵路,不但效率高,效益還好,5倍的收益,一下子成為了明星,不少貴族都蠢蠢欲動,就算是不惜一切代價,都想要獲得一條蒸汽鐵路,甚至把北宋都給改造都在所不惜,這中間,最積極的,還是韓琦。

韓琦在工廠的收益暴漲的時候,在考慮使用什麼樣的工程來花掉這筆錢的時候,也曾經想過,把整個北宋曾經修建的鐵路的,給變成蒸汽鐵路。

這樣,不但能夠讓鐵路發揮出巨大的威力,也會讓北宋獲得巨大的收益。

當聽到了這個要求的時候,定海軍第一個選擇就是直接拒絕,開玩笑,蒸汽機的生產困難,到慶曆十年下半年,才逐步的摸索出來,有了一定的加速,可是到現在為止,整個遼國的鐵路網,還有差不多一半是馬拉火車,而不是蒸汽火車。

原因非常的簡單,數量不足,連自己都不夠,怎麼可能支援給北宋,哪怕北宋掏高價,也不行。

同樣的,蒸汽火車,對於配合和控制的要求很高,在汴梁到瀋陽的這一條蒸汽火車的線路,只有一些簡單,或者是程序性的工作,交給北宋這邊的人員,其他的關鍵的,排程,指揮,進站,巡查之類的工作,基本上都是定海軍的人員完成,這樣的前提下,真的給北宋普及蒸汽火車,不用執行起來獲得鉅額的利益,單純混亂和車禍,就會讓一切損失殆盡。

破壞總比建設更加的容易,馬拉火車,雖然說,對於交通的提升也很高,也有一定的危險,可是對於經常駕駛馬車的人,總算是有一定基礎,就算是出事,也在可控的。

可是蒸汽機車,那可是一批怪獸,就目前定海軍的制式蒸汽機車,起步就50馬力,還是兩個,也就是說,一個蒸汽機車,最少是500匹馬拉動的力量,這樣的力量才造成了這樣的高速,可是一旦出現問題,這個力量也就是非常可怕的。

一個馬拉火車,節車廂,最多就是容納00多人,而且速度不快,以北宋的管理水平,車禍出了不知道多少,可是沒有一次大型的事故,一年下來,也就是死掉幾百上千人而已。

如果把這個事故,換算到蒸汽機車上面,以一列火車,最多可以容納000人到500人之間,以北宋車禍的密度來計算的話,那麼出問題的機率,可就大的多的多了,一年下來,怕不是要死上幾萬,甚至是幾十萬。

這個數字,是絕對不能接受,同樣的,鐵路本身也承受不了,連馬拉火車,嚴重的碰撞,都會影響鐵路,更別說蒸汽火車了,這麼碰下去,北宋鐵路還要不要。

可是北宋一次次的請求,拿出的籌碼也可以,本身,定海軍的鐵路局的,並不準備搭理,可是當外交部的人湊上來之後,整個情況就發生了變化。

外交部湊上來的目的非常的簡單,目的也是為了後續的那個龐大的人口移民計劃的,一條從汴梁到瀋陽的交通大動脈,在春運期間,展現了實力,不但完成了幾百萬人的春運運輸,同時,也獲得了幾百萬的移民,這對於定海軍的計劃來說,等於是大大的向前邁進了一步。

可接下來呢,定海軍的計劃更加的龐大,所有的準備,都放在了慶曆十一年的春節和上半年,不可能所有的人員和移民,都集中到那一條鐵路線上,哪怕是有長江水運作為分流,水運牽扯的太多了,北方要從那邊走也不容易,必須要為北方開闢兩條新的通道。

有什麼新的通道,會比鐵路更加合適的,北宋不懂得管理,只要是拿錢就好了,剩下,隨便多送出幾節車廂,甚至是幾列列車,對於繁忙的鐵路來說,根本不起眼,只要在北宋的地方官府不被發現,沒有出現紕漏,這件事情就十拿九穩了。

就這樣在外交部的介入之下,兩條新的鐵路被確定了,分別是從涿郡拐彎,一路延伸到山東,安徽,最終越過了淮河一直到長江南岸的鐵路,另外一條,則是從內蒙古一直延伸向南,一路通到京兆的鐵路,這兩條鐵路都是新的鐵路,同時,也是穿行大量的人口稠密的地區。(未完待續)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宇宙職業選手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我有一劍不科學御獸深空彼岸光陰之外明克街13號唐人的餐桌神秘復甦7號基地
相關推薦
馴狼為妃無限沉淪真千金重生後變病嬌了舉國:我打遊戲拯救全世界源力戰士叩問仙道抽卡救不了詭異世界回到清朝做鹽商我在諸天締造神話我的厲鬼會修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