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玉米和航海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青儲飼料,算的上後世一個重要的發明,透過乳酸菌發酵,讓一些本不太適合養殖動物吃的東西,變成適合的,減少糧食等的投入,增加兌換比,畢竟,糧食作物,大部分都是種子,他在一個植物的體系之中,只是佔據很少的一部分,遠沒有總量來的大。

這樣的一個發明,讓集約化的養殖成為了一個賺錢的生意,這就是飼料作用的,後世在物資極大豐富的時候,還出現了所謂飼料養出來的肉類不好吃的說法,可是巨大的利益,讓飼料行業迅速的發展,成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行業,也推動了各種肉類價格的下降。

這個下降不是單價的下降,通貨膨脹的關係,整個幣值是在下降的,單價在逐步上升,可是同樣的一般等價物之前的比值,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總體是在下降的。

最適合做青儲飼料的,是玉米杆,他甚至是後世最主要的青儲飼料來源,在專業飼料之中,也佔據了很大的比例。

玉米屬於是美洲三大高產作物之一,其他兩種分別是紅薯土豆的,玉米的產量沒有後兩者那麼的驚人,馬鈴薯是四五千公斤,紅薯更是高達七八千公斤。

玉米的極限產量也不低,後世產量最高也超過了1400公斤,一般情況下,使用一些良種,也可以輕鬆的達到1000公斤以上,農業科學家,透過雜交水稻,勉強達到了噸糧田,還不是每一個可以達到的,可是玉米就輕鬆的達到,是稻米和小麥所無法比擬。

最關鍵的是,玉米沒有紅薯和土豆的缺點,是比較適合食用的糧食,後世種植面積,僅次於小麥和稻米,處於第三位,它是天然飼料來源,用玉米來養殖,產量高於普通的糧食,整個玉米都可以納入到飼料之中,整個植株利用率高達的85%以上。

單純玉米本身,這沒什麼,就是玉米棒,在整個植株之中,可能連二十分之一都不佔據,就糧食的角度,玉米的產量已經足夠驚人了,放在飼料上更是如此,這個總產量是遠遠高於土豆和紅薯。

玉米整個植株之中,含糖量都不小,甚至有饑荒的時候,玉米甜心是可以吃的,就算人不能吃,牲口也可以吃,最多不消化而已,青儲飼料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會最大限度的發揮出玉米的功效。

北宋,能夠用狹窄的土地,養活上億的人口,足以證明北宋的發達,實際上,北宋的糧食產量,幾乎跟幾百年之後的清朝差不多了的,大量江南淤田的開發,超過4石的產量,讓北宋糧食上面不算太缺乏,也造成了人口的爆炸性增長。

這個時刻,北美三大高產作物如果能夠進入中國,在增加基礎糧食的同時,改變產業結構,特別是玉米,紅薯這樣,適合製作飼料的高產糧食的出現,北宋的人口將會進一步的增加,當量變達到質變的程度,可能未來的悲劇,就不會發生了。

趙信無限的期待,能夠找到南美洲的作物,無論是土豆,紅薯,還是玉米,這三者之中的任何一種,都會改變整個北宋的糧食結構,特別是玉米,是天賜的高產,本身產量很高,玉米本身也屬於最為健康的食物,各種營養成反的含量很高,玉米杆是青儲飼料最好的原料之一,渾身是寶。

這三個寶物,就這麼的在美洲,就在那裡廣泛的種植著,印第安人種植玉米的歷史,可能要超過萬年,甚至某種程度下,比中國種植小麥和稻米的歷史還要早的多,經過一代代的馴養,玉米才成為了目前美洲種植做多的糧食。

趙信不是研究世界史的,可是一些關於糧食劃分的歷史,還是在國際史上面非常熱門,按照這個劃分,歐洲被成為小麥文明,亞洲被稱之為稻米文明,至於美洲,則被成為玉米文明,特別是在拉丁美洲,這個曾經瑪雅文明的核心地帶,後世墨西哥,甚至把玉米當做圖騰崇拜一樣的神化,這是其他文明都沒有出現。

以目前美洲廣泛的種植面積,只要到達美洲,就可以獲得這些種子,徹底改變北宋的糧食結構,最少在幾百年的時間之中,徹底的解決掉北宋的糧食問題。

三國演義開篇就寫道,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看起來,是總結王朝的規律,可是實際上,王朝的變遷,更多的是跟糧食有關的,土地兼併,災害性氣候,都會影響到一個王朝的變遷,糧食是根本的問題,是人的本能。

如果是動物的話,沒有東西吃,要麼餓死,要麼尋找其他地方,人就不行,他們有思想,有手有腳,為了一口飯吃,他們可以付出一切,這也就是農民起義和運動的根源,他們的目的非常簡單,要吃飯。

三大高產作物,在不需要多少改變的前提下,能夠把產量提升一倍以上,這個總量會非常龐大,能夠養活的人口,也會增加很多,哪怕是北宋這樣的出生率,也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夠從一億人,增加到兩億人,這就給王朝發展奠定了基礎。

當然了,北宋和南宋,並不是因為農民起義而最終滅亡,他是外敵入侵,可是有糧食,有糧食作為武器,再加上其他的調整,王朝的力量一定會更加的強大啊。

三大高產作物,可以說是改變中國歷程的一個可怕的物種,一旦得到,就是戰略性,趙信也知道,在這個時代,短時間是不可能的,因為,太過遙遠,要得到太困難。

這個時代,美洲還是一個獨立的,被印第安人控制的龐大區域,印第安人在整個美洲建立了恢弘和龐大的帝國,一系列的大帝國,在富饒的美洲建立,早在幾千年前,已經達到了相當高度的文明了。

印第安人的發展速度太慢了,早在死五萬年前,位於亞洲的一隻印第安人的先祖,就跨越了白令海峽,抵達了美洲,具體是什麼原因,讓還處於石器時代原始人,跨越白令海峽,有說是那一段時間,氣候溫潤,整個亞洲高緯度地帶,不是那麼的寒冷,方便印第安人的穿越。

更多的科學專家認為,應該是更為寒冷的原因,在第四紀的一些時間裡,尤其是在最後一次冰河期,世界氣候變冷,冰河來臨,海面下降了大約130~160米,水深只有幾十米的白令海峽便露出了海面,袒露出了一座陸橋,連線起了亞洲東北部和美洲西北部,成為亞、美兩洲的天然通道。

時值冰河期的亞洲東北部氣候十分寒冷,冰川橫溢,美洲內地不但沒有冰川,氣候溫和,食物豐富,猛獁、大象、麝牛、駝鹿、綿羊等很多動物都生活在這裡。當時以獵取猛獁、鹿類為生的亞洲東北部獵人很有可能尾隨這些動物穿過白令海峽大陸橋來到了美洲,成為美洲遠古文明的開山鼻祖。

在北宋所在的時代,世界上的主流是黃種人,黃種人佔據了亞洲,美洲,幾乎佔據了整個世界的大部分地方,黑人佔據了龐大的非洲,白種人,只是歐洲的很小一部分,歐亞大陸,歐洲在前,亞洲在後,那是因為後世白人的崛起,世界上主流的語言和國家都是白人的關係,可是實際上,歐洲很小,只有亞洲的幾分之一大小。

中國跟美洲之間,隔著一個浩瀚的太平洋,這個大洋是如此的寬廣,就如同天塹一樣,隔絕了雙方的交流。

不是沒有辦法抵達的,只不過路途太過遙遠了,一方面,可以走原來印第安人先祖的路,走陸路,順著向東北繞行,一直走到白令海峽的位置,然後過海。

白令海峽是美洲跟亞洲的分界線,卻是最窄的地方,最窄的地方不足35公里,最寬的也不過80多公裡,這個距離還不如臺灣海峽,臺灣海峽最窄的也超過135公里,最寬超過150公里。

這個惡劣的環境是關鍵,跟印第安人所在的時代,現實已經發生了太多的變化,北美的高緯度地帶,依然非常的寒冷,超過70度的維度之後,就是永凍土的地帶,白天越來越廠,黑夜越拉越短,幾乎是一半以上的極晝和極夜的狀態,自然條件太過惡劣了。

哪怕是在後世,要想從中間穿行,可是一個很難達到的,在後世,雖然也有冒險者,用高科技的裝備,全球定位系統,大量飛機和直升飛機作為後援,隨時可以呼叫後方支援,可是每年都有閒的蛋疼的冒險者死在雪原之上。

實際上,在俄羅斯和加拿大,超過超過維度65度地方,基本上都是放養,除了少數科考人員和一些必須要待在哪裡的人員,幾乎沒有什麼人際,

這是一片上帝的禁區,就算是到了後世,也很少有人前往那些地方,或許歷史上的印第安先祖,是用了數帶的時間,慢慢適應,慢慢的走,最終走到了美洲大陸,可是要派遣一個商隊過去,那幾乎是噩夢,能夠成功穿越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惡劣的自然環境,讓高緯度地區成為了生命的禁區,連後世有諸多支援的前提下,都無法透過的這個絕地,趙信只是想想,並沒有付諸現實,那是不可能完成的。

趙信更加傾向的是第二條路,遠洋航行,這是可行性較高的方法,當然,同樣危險。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宇宙職業選手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我有一劍不科學御獸深空彼岸光陰之外明克街13號唐人的餐桌神秘復甦7號基地
相關推薦
馴狼為妃無限沉淪真千金重生後變病嬌了舉國:我打遊戲拯救全世界源力戰士叩問仙道抽卡救不了詭異世界回到清朝做鹽商我在諸天締造神話我的厲鬼會修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