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農戶養殖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在早期的人類文明之中,對於海洋是敬畏的,大海擁有著無邊無際的面積,強大莫測的力量,哪怕大海物產豐富,卻沒有人能夠深入大海。

一直到器具的逐步提升,人類在擁有船了之後,開啟開始逐步為人類展現出慷慨的一面。

太平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海洋,約佔地球總面積的三分之一,是亞洲的兩倍以上,如此巍峨浩瀚的海洋,本身就如同天塹一樣,無法逾越,更別說,龐大的海洋,複雜的海情,還有變幻莫測的天氣。

穿過太平洋,別說是現在的航運水平,就算是在後世,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在衛星定位,完善的後勤體系下,每年也有船隻沉默的訊息。

更別說在北宋,這個落後的,連無線電等簡單的通訊手段都沒有的時代,,除非是趙信開了金手指,讓船的質量得到大幅度的上升,開發出後世大航海時代之後,能夠跨越大洲的船隻,這樣才有可能透過太平洋。

船隻是通行的基礎,後世的遠洋萬噸級貨輪,拿給北宋的土著來用,他們根本就用不了,就算是一些可以跨越太平洋的帆船,這種只有簡單裝置,其他大部分都是手工裝置的競技帆船你,操縱在北宋的船員手中,能不能通行,也成問題。

船是一個硬體,一個最簡單的硬體,還有軟體,需要有熟練的船長,有豐富的海圖,有測繪的工具,然後就是正確的方向,這樣才能夠保證透過。

中國沒有多少遠洋航行的專業人才的,卻可以透過招募和培養,趙信的卡牌系統加上穿越者的見識,成就大航海時代初期的船隻,這個努力一下,應該不難吧。

實際上,北宋的船舶製造業,已經發展到了一個巔峰的狀態,從傳統的中國式帆船開始,吸收了阿拉伯,日本,還有其他的一些帆船的優點,很有特色。

在唐朝時期,也有海商集中在中國,可是他們乘坐的,多是一些阿拉伯帆船,中國式帆船,沒有進入到的遠航領域,伴隨著中國的發展,到了宋朝時期,往來客商絕大部分使用的都是中國帆船。

中國帆船,有了遠洋航船的影子,只不過基於見識和理論,還只是近海的遠洋帆船,只要針對這個進行改變,再加上三角帆等的應用,中國本身水密艙和巨大戰船的基礎,製造出一個超過航海時代航船,這應該不是問題的。

穿越太平洋,難度太大,哪怕擁有了大航海時代航船,甚至是超過一點,穿越也非常危險,往往遭遇到一些熱帶風暴的話,就會船毀人亡,說不定十隻船隊過去,能夠有一隻成功的透過,抵達到另外一端的美洲,就是幸運了。

趙信要求的,不但是去,還要回來,這樣的話,需要拼百分之一的幸運,運氣好的話,100艘船就可以回來一艘,運氣不好,可能幾年的時間,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一無所獲。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浩瀚的海洋,在任何時候,都是值得敬畏的,歷史上書寫著的歐洲人,大航海時代的輝煌,看起來,只要有大航海時代的航船,就可以從容的穿越海洋。

可是歷史記下的,只有不多的幾個成功者,其他人呢,浩瀚的海洋是令人畏懼的,歐洲人花費了數百年的時間和無數犧牲,才在這麼龐大的犧牲和死亡面前,逐步的征服了大西洋,如果把大西洋換成太平洋,恐怕連勇敢的航海家們都會畏懼吧。

換成北宋土著,哪怕獲得了大航海時代的全部船舶資料,也會在逐步失敗之中,喪失繼續下去的勇氣,趙信是穿越者,穿越者的見識,就是改變一切的根本,在穿越的太平洋歷程之中,有捷徑。

順著日本向東北,從千島群島,阿留申群島一路的過去的,就是美洲,這是一條相對比較平穩的航道,而且遍佈各種島嶼,可以用穩紮穩紮的方法,比如,在合適的島嶼設立中介基地,每一次用較為龐大的船隊作為基礎,一步步的完善基地和航道,最終以階梯的方式抵達美洲。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會比較慢,按照300公里為一個節點,一個節點可能要一兩個二月的時間才能夠探尋,佈置好,可能從北宋到美洲,會花費2年,甚至3年的時間,安全性高,只要小心,出現危險的機率也很小,只要完善的佈置了各種補給基地,一旦到達美洲,就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從美洲把需要的物資給弄回來,甚至會形成一個穩定的航道,連結亞洲和美洲。

這樣取巧的方法,卻同樣不容易,航海時代的航船是基礎,這只是最容易達到,熟練的船員,最少有一定的航海經驗,一步步構建的補給體系,最少說,要一步步的推進,超過9000裡的航程,對於遠洋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制約,趙信要的不是此起彼伏的犧牲,是一個穩定的聯絡通道。

北美物產豐富的,哪怕印第安人開發度不夠,糧食總是有的,還有金銀等重要的貴金屬,當然了,還有這些作物,這也是最大的目的。

甚至將來有可能的話,當北宋的人口膨脹之後,這裡也可以作為移民的方向,相對於物產豐富的,可是各種瘴氣和毒蟲叢生的南方和熱帶,溫潤和中國差不多氣候的北美大陸的,似乎是另外一個不錯的選擇。

這是後話,只要獲得了來自北美高產作物,在幾十年的時間之中,趙信不必為人口密度來擔心,未來,遼國,西夏,蒙古,甚至是南方的東南亞,靠近中國比較近的地方,有更多的土地等著他去征戰,北美,只是一條最後的道路。

從養殖想到飼料,從飼料到玉米,進而想到美洲的高產作物,趙信的腦洞可是跳躍的厲害,說實話,糧食問題是一個巨大的炸彈,無論缺少還是富裕,都會影響到一個國家的走勢,無論是奴隸,封建,甚至是工業社會,都是一樣。

高產糧食作物,只能夠作為遠景的,別說現在不行的,就算是未來,解決了目前的危機,控制了一定的地盤之後,也需要徐徐圖之,可能要5年,甚至是10年才能夠見到成效。

現在,趙信需要做的就是,提前開啟養殖業,在苗家莊首先累積一點點的經驗。

養殖業關係到未來,雖然說吃肉吃糧食,不太的影響,糧食的轉換率太低,對於高強度的訓練,需要肉類,對於壯漢來說,肉類和蛋白質永遠是增加肌肉最好的方法。

目前的現狀,還不適合集約化養殖,趙信是歷史學家,並不是養殖專家,哪怕為家鄉的富裕,想到過關於養殖的方法,都是流於表面,最多瞭解一下流程,沒有了後世強大的基礎,貿然上大規模的養殖,最終的結果就是,養多少死多少,一個傳染病的問題,就是大型養殖的攔路虎。

不能集約化大型化養殖,卻可以分散的養殖,苗家莊本身就擁有這個條件,趙信專門找到苗遠談這件事情,讓他宣傳一下,讓苗家莊每家每戶多養幾頭豬。

只是養幾頭豬,這對於苗遠來說,不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保州就有牲口市場,雖然大型牲口不多,可是類似豬仔這樣東西,卻不少,而且這玩意,還不太好賣。

不是每一個家庭都願意養豬的,養豬可以獲得一筆收益,過年宰殺,可以獲得過年用的肉食,還可以獲得一筆不小的收入,可是喂養豬的過程,就比較困難,家中人手多,有人去打豬草,還有弄一些其他的代替糧食的東西,還可以,因為只是附帶著,投入不算很大,如果純粹用糧食來喂,就很苦難了。

這也是問題所在,在沒有辦法保證的人吃飽的前提下,把糧食用來餵豬的話,那不是開玩笑,這是要人命,有些不懂得經營的家庭,豬沒養成,糧食也沒有了,最終不得不把豬賤賣掉,養豬養到困頓的,不是沒有的。

豬肉肯定能賺錢,這需要時間,一頭豬,可能要一年的時間才能夠長好,用1000斤,或者是1200斤的糧食,換取250斤左右的大肥豬的話,肯定能夠賺到不少錢,起碼是一倍以上,可那有什麼,支援不了這麼長時間和這麼大的投入的前提下的,誰會去這麼做。

這一點,在苗家莊沒有太大的問題,之前,苗家莊或許支撐不了這麼大的養殖,原因只是苗家莊的存糧,只是夠富裕一點,沒有太高的前提下,可是現在,苗家莊就完全不同了。

只要家裡有一個人,能夠在饅頭工坊工作,賺的錢除了養家之外,都可以養上幾頭豬,更別說兩三個人在工坊的,趙信也給他們兜底,會按照現在的市價80%,全額收購。

別小看這一點,農民們很聰明,市價跟他們銷售價格的不同,他們早就知道,大量養豬,當豬肉多的時候,很自然都會講價,趙信的這個做法,等於是給眾人吃了一個定心丸,當天,苗遠就藉著銷售饅頭的機會,在保州購買了300條豬仔,未來會增加到2000條,也就是說,平均每家每戶,會增加 4頭豬。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宇宙職業選手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我有一劍不科學御獸深空彼岸光陰之外明克街13號唐人的餐桌神秘復甦7號基地
相關推薦
馴狼為妃無限沉淪真千金重生後變病嬌了舉國:我打遊戲拯救全世界源力戰士叩問仙道抽卡救不了詭異世界回到清朝做鹽商我在諸天締造神話我的厲鬼會修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