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稅金和甩包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定海軍的成立,對於朝堂來說,沒有多少影響,因為皇儲的培訓已經開始了,仁宗專門找了一個宮殿,進行了簡單的修整,作為皇儲起居學習之所,並且很大度可以讓他們2個月回家一趟。

不回家,只是在皇宮之中,就產生不了爭奪,在這一件事情上面,獲得了好處,那就讓這個爭鬥更加劇烈。

2個月的時間,在課堂之上,能夠學到東西,更多的是爭奪,懵懂的孩子或許不懂,他們的家人是懂的,給他們機會回家。

關於老師的選擇,就更多了,整個仁宗一朝,文星璀璨,任何一個宰撫,都可以稱之為學識淵博的大儒,擔任過,甚至曾經擔任過的宰撫,數十人之多,再加上侍讀學士,翰林學士這樣的,清貴學士,就更多了。

十來個老師作為候選人,加上一些新銳翰林,總之,這一個陣容,豪華到了極點。

這種情況下,一個不毛之地,孤懸海外的海島,建立定海軍,並且擁有一定的軍政權利,這根本引起不了多少人的注意,甚至連撥款什麼,也沒有人注意到。

在最終擬定旨意的時候,章得象還是跟葉清臣商量了一下,主要是葉清臣提出的,關於收稅的問題。

在葉清臣看來,既然成立了軍,北宋對於軍的管理不太重視,不插手其中的軍政兩方面權利,不代表就對他不管了,軍州一大部分會放在軍州本身,還是要上交一點稅收的。

比如說,永寧軍就需要每年上交30萬貫的稅金和7萬貫俸祿,用於提供給冊封到了永寧軍的勳貴,其他的軍州,根據大小,上交各不相同。

聽到了葉清臣的話,章得象有著抽搐,這個葉清臣,還真的是軸啊,這是什麼地方,一個海州的不毛之地小島,哪怕給了30萬貫,最終發展成什麼樣子,還真不好說,這還沒有開始建設呢,你就要收稅,你不是給皇帝添堵麼的?

思考了少許,章得象道:“道卿,你看,定海軍初草創,要不免了!”

葉清臣一本正經的道:“此乃國本,不可能免!”

“那你說怎麼辦!”章得象一陣頭疼,索性不說了,雙手一攤的道。

看到章得象撂挑子,葉清臣也是無奈,他如果真的是死板的話,就做不到這個位置上面了,北宋的計相,說起來很好聽,可實際上,就是掌管北宋的財權,只不過現在,入不敷出的北宋,這個管家並不好當,如果不是這裡扣一點,哪裡減一點,想要穩定住財政,根本不可能。

可是現在定海軍是什麼人在,趙昕啊,仁宗唯一的孩子,為了定海軍,幾乎是赤膊上陣了,還有什麼不能做。

“算了,我上呈給仁宗好了,讓皇帝來決定吧!”葉清臣最終做出了這樣的選擇,章得象也松了一口氣,仁宗把事情交給他了,如果真的出現了什麼問題,他也別想逃脫干係,他是首相,任何問題,都可以找他來問責。

很快的,關於定海軍成立的旨意,就這麼確定下來了,30萬貫並沒有顯示在旨意之中,只是15萬貫,剩下的,將會以遣散費的名義,透過三司轉過去,一部分中樞拍下去,另外一部分由所屬廂軍的地方,補充上來。

在北宋,對於廂軍本身來說,裁撤是一個滅頂之災的事情的,可是對於地方政府來說,卻是好事情,特別是有些廂軍禁軍駐紮的地方,財政的很大一部分,都被軍隊擠佔。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在旨意上面,也有關於稅金要求,原則上,定下來的稅金是每年5萬貫,不過免稅五年,五年之後,視情況而定。

說白了,仁宗也明白,徹底一分錢都不給,那是不可能的,北宋的邊境軍州,從來都沒有這個先例,可以少,這也是仁宗最終定位為5萬貫的根本原因,而且後面還做了一個免稅五年,只有看情況來說。

只要仁宗在位的,稍稍找一個理由,就可以把這一筆錢給免了,這也是旨意下來,葉清臣苦瓜臉的根本原因,因為他看出來仁宗的用意了。

想要在5萬貫這點,爭奪一下,因為邊境軍州,最少也不止這個數,可是邊境軍州也沒有小到定海軍這個程度的,還是這麼的貧瘠的畫外之地。

很快的,旨意就下達了,同時透過八百裡加急,分別送往了淮南東路和海州,至於廂軍和工匠,則早已經把旨意下達了,他們會按照定海軍的要求,把人員分批安全的送到的定海軍。

淮南東路轉運司,轉運使程前有些鬱悶,這段時間,淮南東路有幾處地方受災,轉運司基本上已經力量耗盡,沒辦法只能夠求救中樞,可是奏摺已經送上去一旬了,還沒有批覆下來,再加上孫吉代表著趙信的出現,讓他有些鬱悶。

苗定就是趙昕這個身份,他這個級別是知道,也很小心,關於保州候的一切要求,他都要聽從,從來都沒有想過要得罪他。

不過今天,他收到了來自中樞的旨意,本以為是賑災的方略批覆下來了,卻沒有想到,居然是把海州的雲臺山島,分出去,單獨成立定海軍,保州候苗定,轉封定海侯,定海軍節度使。

雲臺山島他知道,海州那邊很荒僻的小島,前幾年賑災的時候,他還批覆了幾千石的糧食,把它分出去,對於海州也好,對於淮南東路也好,都沒有任何的問題,等於去掉了一個包袱。

可是程前的心中更加的鬱悶了,這是什麼意思?難不成,賑災不賑了?

不過,旨意的背後,還有一封來自三司的書信,轉運司跟三司之間的關係密切,無論是轉運司向上押解稅金,還是三司按照比例返還和撥付,都是直接的聯絡,程前跟葉清臣,也曾經的在陝西共事過,這一次要錢,他除了按照正規手續,向中央要求之外,也給葉清臣去了一封信。

在他看來,葉清臣管理著財務,只要財政上面有,說不定幫個忙,說句話,說不定就批下來了。

可是沒有,反倒是一個鳥不拉屎的地方,成立的定海軍,中樞直接給了5萬貫,還有後續的10萬貫。

難不成,任由嗷嗷待哺的災民們,叛上作亂才行麼?

程前一陣氣憤,可是他還是知道深淺,保州候他比不了,想來這封信,也應該是葉清臣寫給他的,用於勸阻他的。

開啟了之後,卻發現不是這樣,葉清臣詳細的說了,為什麼不給他批覆的原因,因為財政上面沒有錢,這不是敷衍,而是確定的,保州兵變,陝西大旱,加上零零碎碎的東西,當然了,定海軍成立也算是一個方面。

葉清臣在信件的最後,提出了一個建議,那就是說,就算沒有定海軍這筆錢,這筆錢也到不了淮南東路,因為在序列和安全度上面,還有比他更加緊急。

程前也清楚,他只是抱著萬一的想法,還有葉清臣幫助,現在,葉清臣明白無誤的告知他結果,他也就平復了下來,比那麼多幹什麼,還不如踏踏實實的做,他開始考慮用什麼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似乎,向富裕戶募捐,說不定能夠緩解一下,只要度過了這幾個月,當夏糧收割下來之後,就可以解決大部分的問題,最難熬的就是這麼幾個月。

正要合上信,程前突然發現,下面還有一頁,難道還有沒有講完的事情,不是都講完了。

葉清臣的信,總是要看完的,程前毫不猶豫的翻開了信,果然下面還有一頁,不過這一頁很簡單,似乎葉清臣也比較猶豫,這從字跡上面就可以看出來,這裡面給程前提出了一個辦法。

辦法很簡單,淮南東路幾乎不可能從中樞獲得撥款,那麼何不找趙信試一試,從廂軍和工匠上面可以看出來,趙信是非常缺人的,那麼把災民丟給他,或者是丟一部分災民給他,說不定就是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

程前眼前一亮,他剛剛只是吐槽,為什麼趙信比他的能夠要到錢,把幾萬貫,還有很多的食物,放在雲臺山島那樣,鳥不拉屎的地方,這不是浪費麼?

可是葉清臣還是更高瞻遠矚一點,趙信把定海軍放在了淮南東路,這就是一個機會,目前整個北宋政壇,手裡掌握著大量的錢糧的,恐怕就只有趙信了,不找他找誰。

同時,葉清臣點出來趙信的需求,甚至把目的打在了廂軍之上,為了獲得廂軍的人力,甚至不給遣散費的接受廂軍,只是中樞把一部分本來用於廂軍的錢給了廂軍。

按照北宋的標準,一些受災之後,無力生活的,為了避免最終造反,是可以把它們編入廂軍,這個或許可以相互利用一下,雖然災民們,跟廂軍無法相比,可是勝在人多,淮南東路受災的,差不多有14萬人,加上一些半受災的,最多可以達到30萬,甚至是40萬之間,或許這個有的談。

葉清臣不知道,他的一個簡單的提議,讓程前腦洞大開,準備把災民們,推給趙信,趙信也沒有意識到,他定海軍計劃,已經獲得了巨大的發展,此時,他正在為第一個稜堡選址。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宇宙職業選手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我有一劍不科學御獸深空彼岸光陰之外明克街13號唐人的餐桌神秘復甦7號基地
相關推薦
馴狼為妃無限沉淪真千金重生後變病嬌了舉國:我打遊戲拯救全世界源力戰士叩問仙道抽卡救不了詭異世界回到清朝做鹽商我在諸天締造神話我的厲鬼會修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