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所謂的歸宿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祝守一倒是沒想到阿九還是更喜歡大聖爺。

這點祝守一覺得阿九大概就是隨自己呀,畢竟他本人也喜歡大聖喜歡的不得了。

但這時候阿九要他換個角度去解釋一下大聖,這點祝守一倒是犯難了。

其實也不是不行啦。

凡人自出生開始,絕不知其未來到底命運如何,但在《西遊記》中悟空作為凡妖,最後成佛,其成長發展都是在三大勢力的運籌控制掌握之中:其的成長路徑早已固定,出生之日起其使命運更不容分說,都是被安排的結局,只是“人在此局中,雲深不知處”罷了。悟空修仙成佛如同人融入社會一樣,磨平自己的稜角,迎合多數人的需要,名曰“人的社會化過程”,自我們父母吃下第一粒葉酸開始,人的社會化歷程就已經計時了,而這個過程絕對不能夠僅僅用一句悲哀或者幸運來總結,更不是對立的關係,更像是二者並存相容並序的過程,因此才有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凡人也如此,悟空更皆同。

一、我和我的倔強:自視畸高不過三

孫悟空作為西遊記男主角,開篇第一回就開始講其的身世。

包括後來的大鬧天宮、組隊西行、修成正果,都是以孫悟空為中心視角來刻畫整個西遊世界,但是世間萬物首先就要解決生存的需要,也就是所謂的長生不老,只有自己實現長生不老才能保證其他諸如地位、勢力、財富等等問題才有存在的意義,否則一了百了這些都是身外之物。但是悟空具有特殊性,就是其前期發育過於順利,以致迷失自我,設想有哪些凡妖一出生就抽到了SSS級的師傅吶?

(一)初生既巔峰:打劫四海龍王一筆勾銷生死簿

悟空雖是女媧仙石幻化猴形,起初就是和凡妖一樣,生長生息,無憂無慮,那是作為生命體的正常反應,必然是對死亡恐懼,因此也去尋求長生不老之道。這在原文第一回有說的。

而後自然引出求仙訪道以求長生,在菩提祖師求學七年以後自以為得真傳可長生,學成歸來打劫四海龍王(原文第三回龍王道:“委的沒有;如有即當奉承。”悟空道:“真個沒有,就和你試試此鐵!”),取走如意金箍棒和一身披掛,可結果還是在三百四十二歲那年迎來了黑白無常。

所以作為悟空而言自認為自己就應當是長生不老,不生不滅的,不應當受到生老病死的困擾,見到黑白無常心裡極其不解,所以才有“我老孫超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已不伏他管轄,怎麼朦朧,又敢來勾我?”的憤恨,繼而“把兩個勾死人打為肉醬”直奔閻羅殿而去,而後又“把猴屬之類,但有名者,一概勾之”。說實話打劫四海龍王,購銷生死簿,悟空已經玩火玩的太出格了,想想一個連“三災”都沒見過的小妖就連滅四海龍王,打殺十大閻君尾巴豈能不翹上天?但悟空自己卻不以為然,其本身就對天地秩序毫無認知,空目一切對己不利選項,本身就說明悟空此時的狂妄無知。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二)招安不成反縱妖:招安剿滅不利長妄心

雖然悟空在前期在龍宮和地府取得了小勝,但是真正讓悟空藐視天庭的,主要就在於對悟空的兩次招安,一次招安養育馬,一次招安管蟠桃。雖然其中夾雜了玉帝的其他想法,但是從結果上看,確實是造成悟空對天宮實力的戰略誤判。第一次悟空大鬧龍宮,擾亂地府之後,玉帝本意出征討伐,但是太白金星立主招安。

太白金星此番道理,作為天宮來講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對於凡間的妖怪統治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有刑必罰,有責必究。玉帝這樣一而再再而三的不打反容,對作為凡間妖怪的悟空來說作禍不成反而加官進爵,本身就是對悟空的進一步縱容,必然使這些沒有見過世面的凡妖,不知天高地厚。正因如此,在第四回得知自己“未入流”之後隨即怒言:“下賤之役,豈是待我的?不做他!不做他!我將去也!”

之後託塔李天王與哪吒三太子第一次剿滅不利,再次招安並封“齊天大聖”(原文第四回玉帝道:“那孫悟空過來。今宣你做個‘齊天大聖’,官品極矣,但切不可胡為”),此番操作下來,從悟空的第一視角講:“你看我先前鬧四海亂地府,玉帝你招安,現在剿滅又打不過我又來招安,還給了封號,自然我認為你玉帝拿我沒辦法,我和你玉帝本事是同一級別的,你有什麼能力來領導我?”所以也為悟空後來欲取而代之留下了伏筆。

(三)剿殺煉化不死更倔狂:欲取玉帝而代之

大鬧天宮之後,玉帝派十萬天兵前來剿滅,但是悟空逐個擊破,先後擊敗九曜星、四大天王、哪吒太子以及惠岸行者,最後和二郎真君激戰多時被老君偷襲被捉,大戰過程本身就顯大聖無邊武力,玉帝勝之不武,最可氣的是在斬妖臺上“刀砍斧剁,雷打火燒,一毫不能傷損”,甚至在老君爐子裡也沒燒化(雖然是躲在進風口“巽宮”位下),這也直接加重了悟空居勢自傲的心理,悟空看來玉帝的底牌都已經打光了,絕招用盡,實在是沒有什麼辦法能制住自己,走投無路了才去請的如來佛祖。既然玉帝無用那我取而代之也無妨,所以才有了:“靈霄寶殿非他久,歷代人王有分傳。強者為尊該讓我,英雄只此敢爭先。”的誑語。冰凍三尺非一朝一夕,悟空的狂妄由來已久。從根本上說是有悟空前期發育過於順利,驕縱蠻橫久矣而形成的歷史慣性,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儒釋道三大勢力聯合“捧殺”的結果。

二、我和我的無奈:“聽話”的棋子

(一)威逼利誘下的棋子:被迫走上取經之路。

悟空在五行山下被鎮壓的500年間“渴飲溶銅捱歲月,飢餐鐵彈度時光”,清苦不堪,但是卻有500年的時間讓悟空想清楚一些事情:先招安後剿滅的是玉帝,爐內煉而不化的是老君,鎮壓卻不致死的是如來,天界三大勢力都湊齊了卻沒有傷及悟空性命,這豈能只是簡簡單單的巧合?要是真是想治死這潑猴,就如同菩提祖師所言:“把你這猢猻剝皮銼骨,將神魂貶在九幽之處”就完了,生魂分離,銷燬肉體就行,要這麼興師動眾的幹嘛?所以被鎮壓五百年的悟空估計這會兒應該有一個大體的認知了,就這些又撫又打的其實是這三大勢力共同的行為,只不過玉帝老君唱白臉,佛祖唱紅臉的一唱一和罷了,為了就是要讓自己“聽話”。

前文我們說過,佛家在選任取經團隊的時候“穩準狠”,拿捏的恰到好處。悟空被壓至五行山下,動彈不得,能夠解救悟空的,只有取經一條路。

這句話有兩層意思;第一,菩薩先表明我這次來的目的就是去尋求取經人,順便來看看你,實際上就是在提示悟空,我現在開始尋求取經人了,如果你有意思可以向我提需求。這裡其實還有一個隱藏的前提,就是菩薩專程來找悟空,那就意味著有意向把悟空納入取經的團隊中,如果沒有此意則絕對不會來見悟空。第二,悟空的回答也挺巧妙,就是先訴苦,說我這被壓500年痛苦不堪,希望菩薩搭救,此事正中菩薩下懷,所以悟空懇求之語接著說:“指條門路,情願修行”,所謂“指條門路”,實質的意思就是現在已經走投無路,跪求貴人搭救;所謂“情願修行”,細細一品,“情願”一詞就是表明不情願,世間但凡情願去做的事都是有明面上不能說的理由,悟空“情願修行”的前提就是為了規避不從就得繼續蹲監獄的下場,而不得已選擇修行這條道路。不管理由如何,既然招人的目的達到了,所以:“那菩薩聞得此言,滿心歡喜”,表示:“你既有此心,待我到了東土大唐國尋一個取經的人來,教他救你。你可跟他做個徒弟,秉教伽持,入我佛門。”招人此事表面上是觀音之功,實為如來之力,對悟空這樣的凡妖,前期壓制的越狠後期收復就越容易,因為如來的大棒打的足夠疼才形成最後菩薩用“胡蘿蔔”收人的一如反掌。

威逼利誘的事情也發生在悟淨和八戒的身上,所以佛家將胡蘿蔔加大棒的政策貫徹到底:只有在你處於急於擺脫現在狀況的這個時候,指派你去參加取經,你才從動力上來說才是最忠誠的,最不會背叛的,隊伍也就是相對好帶的;同時又畫了一張完位列仙班的“大餅”作為驢頭前面的胡蘿蔔,兩項疊加就不怕你能反了天。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講,悟空取經實際上是一個很無奈的舉措,他最想要的生活還是在花果山當無憂無慮的長生不老的山大王,但是非常可惜這個這種願望在當前的西遊世界格局當中根本就不能夠成立。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悟空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選擇暫時的屈服而參與取經行動。

(二)早已參透的本質:走過場的降妖除魔

取經在《西遊記》中只是個形式和過場,結果早已是命中註定的。其實剛開始悟空和唐僧組成取經二人組的時候,悟空並不能確定取經的本質以及能否成功,只是說走一步看一步,先擺脫被鎮壓囚禁的現狀,至於對取經並不是期望過高。在悟空被唐僧責怪驅逐之時,悟空總是第一時間請求摘取金箍,除了表面上悟空擺脫佛家束縛的原因外,從更深層次上反映,悟空對取經並不感興趣,參與取經也非其主動本意。

但是隨著整個取經的深入,悟空逐漸的發現,在取經過程當中不僅有玉帝派出的“六丁六甲、五方揭諦、四值功曹、一十八位護教伽藍”等人日夜值守看護,還有還有太白金星等道家神仙的報信協助以及最終boss如來佛祖的兜底性保障(實在沒轍就找佛祖,分辨六耳獼猴、收服青牛精等),所以剛過半程悟空在心中就已經能夠看到結局,既然是牌打到一半知道自己會贏,誰還會不打嗎?那麼反抗逃避都是毫無意義的,順其自然,無奈的將這條路走完就可保自己周全了。

三、鬥戰勝佛:信仰其實只是利益最大化的抉擇

(一)皈依我佛謂之“磨心練性”。

在悟空加入取經隊伍之後,只能說是一隻腳踏入了佛家,雖然佛家本質上並不善良,對於之前習慣了殺人劫貨,吃人喝血的妖怪來說,必然要在表面上加以控制和約束,才能夠對得起慈悲為懷的名號,至於剩下的另一條“心性”之腿能否過關,還得在取經的過程當中持續磨練。取經之中對悟空的考核從第十四回《心猿歸正六賊無蹤》開始致第五十八回《二心攪亂大乾坤一體難修真寂滅》結束,悟空才算心性過關,達到佛家標準。

唐僧說你可以教訓但不能殺人,這裡有一個悖論:只有人的命算是命,妖怪野獸的命就不是命?前文悟空打殺老虎野獸,後文又打殺妖怪樹精無數也未見唐僧說一個“不”字,也就是佛家的教義當中的這個殺只指不許殺人,妖怪野獸打殺隨意,這還真是“以人為本”,並非自身所誇耀的兼愛普渡。在此之後悟空就被半哄半騙的戴上了緊箍咒,被唐僧所實控,以狠絕之法杜絕悟空殺心。

之後第二十七回白骨夫人和第五十七回真假美猴王均因唐僧因悟空殺生而念《緊箍咒》,逼出了六耳獼猴(也就是五十八回結尾所說“中道分離亂五行”,實際是悟空野性心魔的分身,具體後文分析),在消滅了六耳獼猴之後,悟空身性一體“降妖聚會合元明”,才在心性上“神歸心舍”,達到佛門的要求即“禪方定”。從這個意義上講,自五十八回之後悟空的緊箍咒已經沒有存在的意義了,也是在此時此刻悟空也從內心真正認同皈依了佛家,將佛家的教義同化成了自己的信仰了。

(二)成佛正果:悟空利益最大化的唯一選項。

悟空的心路歷程,一直是隨著需求不斷的在變化當中:出世之後,當要當猴王;當上猴王又要尋求長生不老;尋求長生不老就得入天仙編制;位列仙班之後又要位極人臣坐享蟠桃會。總之悟空一直在追求當前利益最大化,這也是社會中每個人正常需求的目標,至於通道信佛入編制,則是另外一個表面的說法罷了。對於悟空來講既然要長生不老,前提就是位列仙班,就得取得正式編制,但是在大鬧天空之後肯定不能融入玉帝的編制,偷盜老君仙丹,道家自然容不下,所以只剩下佛家這一條道路,所以悟空成佛既是逼不得已,也是成為天界神仙擁有正式編制的唯一途徑,只是恰好唯一途徑和佛家信仰正好重疊,使得以“信仰”這個正大光明的幌子掩蓋了唯一途徑的赤裸現實,信不信如果老君白給金丹吃悟空信誰還真難說。所以說白了信仰什麼的,其實只是實現自己利益最大化的一個幌子,表面上成佛,不一定信佛。悟空是如此,金蟬子如此,八戒是如此,悟淨如此,小白龍更是如此:金蟬子原本是逆徒(“不聽我法,輕慢我之大教”),轉生十世才成正果,實際上是死去活來折騰到第十世服從了如來才有修成正果;八戒是屬於能吃,有奶便是娘,能吃飽的,就是正果好地方;悟淨是逃脫了萬劍穿心之苦的方法就是好修行;對於小白龍來說,成為天八部天龍,也是恢復龍族逃避忤逆處死的最好歸宿。

第一百九十七章 所謂的歸宿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7號基地唐人的餐桌宇宙職業選手光陰之外神秘復甦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不科學御獸深空彼岸明克街13號我有一劍
相關推薦
手術檯簽到,醫術震驚全世界!我從火影開始傳播黑暗完美世界之光明仙帝截教少教主假面騎士之慶賀就能變強三國影片君:開局盤點十大猛將!大秦祝巫師諸天投影,開局盤點十大裝逼人物從黑光病毒打穿世界神詭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