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過程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祝守一其實說了這麼多,此時問起陳教授,他倒是更喜歡唐僧這個角色。

祝守一覺得該不會是因為兩人都姓陳的緣故吧。

但該說不說,祝守一對於這個角色其實是覺得尚可的。

至少他是有作用的呀。

那麼說起唐僧的作用的話,祝守一覺得可以用前進的箭頭賴形容。只有唐僧才能取到真經,因為只有他才是李世民派出去的。

西天取經的直接動機是李世民遊地府復活後,要超度戰死在他手上的亡魂。於是舉辦了水陸大會,觀音現身說法,說小乘法沒效果,大乘法才行。於是李世民派玄奘去西天取經。

取經計劃來源於如來的傳經計劃,觀音是具體經辦人。如來好比製片人,觀音是導演。

如來的傳經計劃,一是在東土宣揚佛法,二是收攏西天路上的強力妖怪,第三才是讓金蟬子回靈山。

觀音勘察了取經路線,預訂了孫悟空幾個妖怪徒弟,到達長安後開始促使取經的計劃。

首先要讓掌權的皇帝有取經的想法,因此有了李世民遊地府,嚴重懷疑這是觀音操縱的。

其次宣傳大乘佛法的好處,觀音親自現身說法。

第三選定了玄奘作為取經人。

另外,唐僧肉長生不老的說法,最早出自白骨精之口。白骨精一個沒有後臺的土著妖怪,居然知道這種事,說沒內幕是沒人信的。懷疑是觀音放出的流言。

唐三藏與佛祖既是領導與下屬關係,又存在親傳的師徒隸屬,作為佛教當中新興升起的少壯派。本是如來門下的核心成員,自然特別受到器重,但是器重並不等於同心同德。三藏的真身金蟬子,在《西遊記》當中是一個心思縝密、極富個性的人物,這種性格使得他很難透過強制手段使其服從,最好的方法是以德服人。但是由於佛祖自身的種種缺陷,種種腹黑行為,最終也使得三藏與如來分道揚鑣。

一、金蟬子原罪:輕慢我佛法

由於各種歷史原因,唐三藏已經被固定化的認為是取對佛祖、佛法、佛家頂禮膜拜且深信不疑虔誠信徒,但是從金蟬子的邏輯起點來說,雖然貴為佛祖二徒弟,卻有著自己特立獨行認識和想法,並不能與佛家主流相融。

金蟬子本人初始並不相信佛家教義,如來面對如此頑冥不化之劣徒,但是輩分極高不能打殺,只能強行皈依:不信我佛怎麼辦?就把你投胎轉世到凡間,受飽嘗人間風霜雨雪、遍受滄桑輪迴之苦,什麼時候真心皈依我佛之後再能讓你位列仙班。

佛祖本身兩面派的玩法,確實是手法爐火純青無人能及。只是對於金蟬子個人而言,確實有些不公,因為在佛家當中不信佛的大有人在,典型代表就是如來的孃舅金翅大鵬雕,這個畜生屠殺獅駝國全程的人馬,打到靈山之際還瘋狂叫囂。

金翅大鵬屠城殺人罪至粉身碎骨,但是佛祖為什麼不強制讓其投胎轉世呢,其實不是不能而是沒有意義:轉世投胎的大鵬雕既不能擴張佛家的領土,也不能增加如來的威望,還要搭上如來的人情去討好玉帝,三損而無一利的行為,佛家精明至此自然不必大動干戈。

但是反觀金蟬子就不一樣,他是西天取經佛家東擴的核心人物,所以投胎的次數越多,政治可靠性就越高,這才能越有利於西天取經的完成,所以十次也好九次也罷,一定要投胎投到金蟬子洗盡鉛華,徹底信服佛家為止,從這個角度上說金蟬子實際上是佛家鬥爭很無奈的一枚棋子,沒有反抗的能力。

二、花式捧殺:三藏法師“虔誠”取經的開始

在唐王李世民夜遊地府之後,立即組織水陸法會超度亡靈,三藏法師臨危受命,擔任主講一職,可謂風光無限。但是觀音菩薩卻來了個當頭一棒:

“你那法師講的是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昇天。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脫苦,壽身無壞。”太宗正色喜問道:“你那大乘佛法,在於何處?”菩薩道:“在大西天天竺國大雷音寺我佛如來處,能解百冤之結,能消無妄之災。”

直接點名水陸法會根本無用,乃是瞎折騰,得“大西天天竺國大雷音寺我佛如來處大乘佛法”才能管用,也是逼得唐太宗當時在寺中問曰:

“誰肯領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經?”問不了,旁邊閃過法師,帝前施禮道:“貧僧不才,願效犬馬之勞,與陛下求取真經,祈保我王江山永固。”

唐僧在水陸法會之末向唐王請願要去西天取經“保江山永固”,這一番話大義凜然,實為英雄豪傑之舉,但是卻另有蹊徑:因為當時水陸法會是三藏法師主持主講,三藏本是絕對的主角,但是誰知觀音菩薩卻說“度不得亡者昇天”,這不是啪啪打臉嗎?而且觀音菩薩臨走留下了一“頌子”盛請取經之人,若是此時其他僧侶強取的這個名額,那三藏法師以後怎麼在大唐的佛家地界上繼續存在呢。

所以在此時此刻此情此景之下,唐僧實際上是被道德綁架了,自己雖有取經之意願,但卻恐取經之艱難險阻,雖是自己答應,卻有後怕之舉,待其回到了寺院,將自己的心裡話說了出來:

玄奘道:“我已發了弘誓大願,不取真經,永墮沉淪地獄。大抵是受王恩寵,不得不盡忠以報國耳。我此去真是渺渺茫茫,吉凶難定。”

心裡話就是實際上是不得已,架的那個臺子上必須,不接也得接了。但是此行西去,自己手無寸鐵,縛雞無力,何以得道?此時唐三藏的心態也是忐忑不安,一個凡人夠做出如此撼動三界之舉,已是非英雄豪傑莫屬,至少說明唐三藏經過了十世洗禮,終於具備了取經的政治素質和政治信仰,可以委以重任了。

三、半路不到信心動搖西天不到疑心叢生

隨著取經路上的顛簸流離,即便是聖僧取經的信念也在不斷消耗,在表現出來就是不斷的抱怨,第十五回:

三藏道:“既是他吃了,我如何前進!可憐啊!這萬水千山,怎生走得!”說著話,淚如雨落。

看到自己馬匹被吃了就嗷嗷大哭,悟空也是氣的直叫師父“膿包”,悟空這樣的硬漢遇到了這樣小媳婦似的師傅也是別樣的折磨,然而悟空不知的是,這只是唐三藏小媳婦心態的剛剛開始,第三十六回:

三藏道:“徒弟呀,西天怎麼這等難行?我記得離了長安城,在路上春盡夏來,秋殘冬至,有四五個年頭,怎麼還不能得到?”

走了四五年,唐僧就已將開始不耐煩了,其實此時西天取經路程才走了不到三分之一,你以為這就完了,不,還有。

這些抱怨我們應該聯絡起來看,剛開始取經抱怨因不知未來險境如何,但隨著取經推進對悟空等人武力護駕能力的深入瞭解,不應有慮;取經中段思鄉心切,西天難見,“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孤苦難眠,也是應有之義;但是進入天竺國境內,已是咫尺西天,常人早已按捺不住,為何反而如此抱怨忿恨?

其原因在於唐僧反思此次西天取經的深刻意義何在,越是反思越迷惘,越是細思越是極恐。其深層次的核心在於唐僧已經逐漸認識到自己此行並非如自己預想那般超度冤魂,保江山永固的偉大,反倒是自己在無意識的狀態下被佛家高層所利用,普度眾生反倒是一個小目標,由此三藏開始質疑佛祖的動機,表現出來就是臨到取經完成只是反倒猶豫不決。需要說明的是這樣反差不是恍然大悟,而是由取經路上的一樁樁一件件挫敗的量變累積而引起的質變爆發。

四、妖魔易除嫌隙難合磨難終過叛心重生

佛家推動取經主要目的在於掃清西牛賀洲的佛家障礙,確保該洲遍地寺廟,供奉香火,但是代價卻是沉重且隱秘的,就是唐僧這位虔誠善良的金蟬子信逐漸認清如來的真面目而和如來離心離德,也代表著佛家形象在《西遊記》中逐漸黑化,這個過程從第三十六回烏雞國青獅精竊國開始,通天河金魚精食童,金鼻白毛老鼠娶親,金平府凡僧“中華地託生”,寇員外死而復生到最後阿儺、迦葉索賄傳白經結束,佛家暴露了自己“假傳經真擴張”的本質後,引起了師徒四人特別是唐僧反感,最終在取經歸來向唐王合盤託出。

按道理,唐王先問“經數”後問來路,回答也應是先說三十五部經書,再答其中曲折,但是唐僧不,直接第一時間就將“我等知二尊者需索人事,佛祖明知,只得將欽賜紫金缽盂送他,方傳了有字真經”告知李世民。問題是唐僧為什麼這麼做?其目的主要有二:第一,間接向唐王李世民表達對佛祖的不滿,我辛辛苦苦九九八十一難,十四一年馬不停蹄取得真經,而佛祖卻以無字經相待,甚至索要賄賂,實在是令人不齒。但是唐僧身為佛門弟子,不能直接諷刺佛家之虛偽,腹黑之事也只能旁敲側擊;第二在於向唐王李世民明示,佛家擴張其背後絕不是傳說當中普度眾生解救枉死亡魂的這班般正義凜然,唐王如果大力推行佛家,日後必受制於其牽制,特提醒唐王注意。這以上兩點也是為什麼佛祖不等三藏講解經書就急召師徒四人回靈山的原因,生怕說給唐王,使得佛家在大唐的聲譽受損,但是萬萬沒想到的是此時唐僧已經和如來離心離德,第一時間就將索賄一事捅了出去。

但是我們看看唐王李世民是怎麼做的:

太宗更喜,教:“光祿寺設宴,開東閣酬謝。”

唐王李世民直接無視,轉而換了一個話題:咱們吃飯去吧。真的李世民是無動於衷嘛?恰恰相反,唐王弒兄長奪父位,大風大浪見多了,唐僧這點心思他怎會看不出來?其故意撇開問題就等於暗示了“朕知道了”,這麼敏感的內幕怎能搞的天下皆知,既然引狼入室了,那還得舉重若輕,從長計議才是。成佛之後的旃檀功德佛不站在佛家的立場上說話,反倒是善意提醒唐王,這才是真正的大慈大悲、普度眾生,從這個角度講,金蟬子才是青出藍而勝於藍,真正領悟佛家的奧義真言之人。

很多人說唐僧不行,這裡祝守一要辯駁一下了。

且看如來找取經人的標準:

善信,即對佛法虔誠信仰。

這點唐僧其實做到了,儘管他在還是金禪子的時候,略微有點不那麼虔誠。

因為無心聽佛經才會被貶下凡間,重新進行歷練。

唐僧在凡間經過童年不幸的遭遇以後,其實已經洗去雜念,一生向佛。

也就是說這時候的唐僧,對組織非常忠誠,然後學習成績也好,千經萬典,無所不通,佛號仙音,無般不會。長得又很俊美,講起佛法來,那真是老幼人人放喜懷。

至於私德的問題,那不是重點,出來找工作,人家會盯著你的品行不放?

貪生怕死,這倒也不至於,不想死很正常,他是要去西天取經啊,路上碰到性命攸關的事情,第一時間肯定是先活下來,不活下來後面取經的路就沒了。

觀音和沙悟淨第一次碰面的時候,沙悟淨便告訴觀音:“之前一共來過九個取經人,都被他給吃了。”而後又無不擔憂地問觀音:“這次這個到得了這兒麼?”

在其它的版本裡面,被沙悟淨吃掉的那幾個取經人都是唐僧的前世。

怕死很正常,難的是怕死還是會堅持下去。

唐僧在出發前就講得非常清楚了:

心生,種種魔生;心滅,種種魔滅。我弟子曾在化生寺對佛設下宏誓大願,不由我不盡此心。

在收孫悟空之前,他只帶了兩個隨從,都是凡人,第一回就碰到一個叫寅將軍(一隻虎妖)的大魔王,把三人抓了回去。兩個隨從剖腹剜心,剁碎其屍。這一切唐僧都看在眼裡,嚇得半死。

可是嚇歸嚇,最後被太白金星所救以後,仍然義無反顧一個人單槍匹馬前往西天路。

真要是貪生怕死,這時候怕不是要打退堂鼓。

真不真、誠不誠,後來菩薩不還專門有一回,用真真、愛愛、憐憐三位美少女考驗過唐僧麼?

唐僧不為所動。

確實真、確實誠。

說是不辯是非,不知道這個是指三打白骨精一幕,唐僧因誤會孫悟空而鬧僵?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也不能說唐僧完全有錯,畢竟孫悟空有前科在身,還記得唐僧剛把孫悟空救出來的時候,出來六個強盜剪徑,卻被悟空一棒子打死。

這六個本就是凡人,出家人強調不殺生,現在自己徒弟殺生,做師傅的當然著急。

再說孫悟空幾個人也實在是一群惹禍胚子,遇到白骨精之前在五莊觀,孫悟空因為偷吃人參果的事情與鎮元子鬧了個天翻地覆,平白無故的惹出彌天大禍來,你說師傅心裡氣不氣,還會不會無條件相信他們?

怪只怪白骨夫人戲演得太好了,先是美少女,後是兩鬢斑白的老婆子,後是顫顫巍巍的老頭子,平凡普通的一家人,無一不戳中唐僧的軟肋。畢竟他是凡人,現在還不是神仙,一葉障目很正常,你說是妖怪就妖怪?萬一是忽悠我呢?這也是九九八十一難的環節之一。

當然,唐僧耳根子軟,為人迂腐也是他的毛病,但這並不妨礙他會成為高僧。如果有這兩問題(或是其它一些小的問題)就不能成為業內學術界的權威人物……那想想現實中得多少人落馬啊……

唐僧有性格缺陷,但絕對沒有問題裡面描述的這麼誇張。孫悟空也有性格缺陷,師徒四人都有。都不是完人,是完人也不用走西天取經這麼辛苦的道路了,可以直接立地成佛了。

西行本身就是代表著一個贖罪的過程。

第一百九十八章,過程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7號基地唐人的餐桌宇宙職業選手光陰之外神秘復甦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不科學御獸深空彼岸明克街13號我有一劍
相關推薦
手術檯簽到,醫術震驚全世界!我從火影開始傳播黑暗完美世界之光明仙帝截教少教主假面騎士之慶賀就能變強三國影片君:開局盤點十大猛將!大秦祝巫師諸天投影,開局盤點十大裝逼人物從黑光病毒打穿世界神詭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