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正名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芸姚每天都烹飪美食,然後孔子給她上課。

孔子沒教芸姚怎麼治國,畢竟女人也沒機會治國,他只是教芸姚美學方面的內容,基本就是聊聊《詩經》、談談音樂,也就這樣。他不認為女子需要學習治國安邦的內容,好在芸姚也確實對孔子的政治主張沒興趣,不過她還是希望能聽聽孔子談《易》的。

畢竟孔子的哲學思想都在《周易》裡了,於是聽了差不多一年的詩經和音樂,發現孔子已經沒有什麼新鮮內容之後,芸姚大膽地提議道:“老師,詩經的內容我已經倒背如流,音樂之理我也一清二楚,還請夫子教我《易經》。”芸姚肚子裡有一肚子的《易》,字面意義上的一肚子。因為人族故土裡的三個竹簡,《八卦》《連山易》《歸藏易》都已經被芸姚吃了,這三套竹簡都屬於《易》的範疇,所以希望夫子好好講講。

子路一聽覺得芸姚就是吹牛,子貢在一旁也連連皺眉,顯然都覺得芸姚太自大了,才入門一年就想要學易?他們入門幾十年都沒學到呢。

顏回到是已經學了,也沒學全,他在幫孔子編撰《易經》。

孔子看著芸姚,又想起了自己說過的‘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自己這一年是給芸姚好臉色看了,所以她現在敢提要求了!這就是近之而不遜,就是親近的話就不禮貌,就不講規矩,就要提要求。

“《詩經》內容博大精深,光是倒背如流是不夠的,還需要理解。”要活學活用,《詩經》也算是典故了,所以文化人之間交流經常是‘斷章取義’,就是透過詩經來表達自己現在的處境。

比如孔子之前困於陳蔡,就是用詩經裡的詩句來自喻,表達自己的困擾。

在未來有‘學會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在春秋時代就是‘學好詩經走遍天下都不怕’,甚至在外交場合都是用詩經作為外交辭令的。

“我理解啊,《詩經》其實就是天下人做事的一種總結歸納,我們現在學習《詩經》其實不僅僅是學習歷史,也是學習一種規範。就比如說魯國有箸,楚國有筷,如果魯人和楚人遇到一起,一個要箸一個要筷,明明是要同一樣東西卻雞同鴨講,但如果以《詩經》為標準的話,那麼就不是筷而是箸。”芸姚發現孔子和子路他們都呆住了,顯然是因為她的這番理解而震驚,但芸姚還沒有說完,繼續說道:“老師現在編《詩經》,刪除一些內容整理《詩三百》,其實也是為了縮小分歧,統一標準,免得裡面又有箸又有筷,這麼一來《詩經》就失去參考價值了,這也就是老師說的‘正名’吧。”

芸姚表示自己對《詩經》太瞭解了,因為她手裡可不是《詩三百》而是《詩三千》。內容雖然多,但亂七八糟,根本不可能讓大家用《詩三千》作為一個標準來交流。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國家越來越大,文化越來越分歧,同一件物品卻有不同的叫法,如此一來不同地區的國人碰頭就不能交流了。現在如果只依靠‘雅言’也已經很難準確地讓不同國家進行交流,因為在雅言的使用過程中,不斷有新的詞彙加入進來,但加入詞彙之後又不能讓天下人一起更新這些新詞匯,就會搞得魯國有箸,楚國有筷。

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個標準,是以魯國雅言為基礎,還是以楚國雅言為基礎?顯然如果二選一的話,並不是最佳的答案,會導致魯國或楚國不滿。所以就是以《詩經》為基礎,因為《詩經》可在全天下流行,可以作為全天下的標準。

所以如果有人在楚國引用《詩經》裡的箸,那楚國人也就知道他是在說筷子。

《詩經》就是不同地區交流的一套標準用語,所以不能有分歧,要統一。

芸姚說出這番理解遠遠超出《詩經》本身,而是說出了《詩經》在春秋時代的深層作用,這可不僅僅只是讀懂《詩經》而已,這已經是在分析和解構了,同時也已經理解了孔子的‘正名’思想。

正名就是為了讓社會運轉得更加流暢,更加和諧。

孔子沒想到這位女徒弟竟然如此敏銳,一年時間就比其他的弟子更理解自己,而且能用這麼直白的話解釋清楚,老實說夫子自己也只是認為《詩經》很重要,卻沒有總結出《詩經》是一種標準,而正名就是要明確這個標準。

“看來你是可以學《周易》了。”聽了這席話,要是再不教芸姚,就是耽誤她了。

可惜是個女子,若是男子的話,說不定她可以改變這個混亂的時代。

幾個核心弟子都很羨慕,他們都是知道芸姚是女弟子的,畢竟他們和孔子太親近了,根本瞞不了他們。一開始子路還有些生氣,覺得孔子不該收女弟子,但此時此刻他是心服口服。因為芸姚說的這些,他都沒想過。

對芸姚的智慧有深刻瞭解之後,孔夫子倒想要聽聽芸姚對克己復禮的看法,畢竟以前他都沒問過芸姚,今日既然知道她的聰慧,就要問一問:“那你對克己復禮的主張如何看待?”

“克己自然是好的,但沒有一條明確的標準。復禮雖然標準很明確,不過周禮顯然並不符合現代各國。”芸姚表示克己復禮都有自己的問題。

“克己的標準還是有的,那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夫子說道,這點他可以反駁,但後面就反駁不了了,畢竟他到處碰壁就說明了大家不願意接受周禮。

芸姚倒是忘記還有這點,畢竟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太難,很多時候她都選擇性遺忘了。如果以此作為克己的標準倒也可以,只是很主觀,不能透過客觀表現出來,不好把握尺度。但芸姚也不反駁了,因為光是復禮做不到已經夠讓孔夫子難過了。

“為什麼不符合各國?”孔子問道。

“很簡單啊,因為大家完成了累積。一戶農人精耕細作兩代人,就可以培養一個工匠。一戶工匠勤勤懇懇兩代人,就可以培養一個遊士。而遊士就要想辦法建功立業,想辦法成為大臣、大夫,天下越動亂,機會越多。大臣大夫累積兩代人的財富就會想著成為諸侯領主,甚至是成為國君。而周禮卻要讓所有人停在自己的位置不向上躍升,那麼他們為什麼要吃苦耐勞,為什麼要努力工作?不就是希望不用看別人的臉色,希望後人能夠過更好的生活麼?”芸姚直指人往高處走的現實,人們這麼努力就是有個躍遷的希望,如果這個希望消失,那麼大家何必努力?周禮就是掐滅了這絲希望火苗的黑手。

孔子震驚,如果真的如芸姚這麼說,那麼他的主張就是在和天下人過不去。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光陰之外7號基地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不科學御獸神秘復甦明克街13號唐人的餐桌我有一劍宇宙職業選手深空彼岸
相關推薦
我!在2077的末世中當收尾人仙王奶爸科比,帶著籃球果實去海賊翡玉無暇都市丹師契約婚情:總裁老公輕點寵獄中點評天下眾生,我竟成無上宗師馭命圖種田:我的紙片人大軍又解鎖了新地圖黑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