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廷杖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經過小半年時間的勘察,李曄的陵墓終於定下來了。

根據李曄本人的意願,結合龍虎山靖虛天師和太清宮道正天一道人等道士的建議,經秘書省和禮部官員審定。

最終選址在臨潼縣驪山下的飲鹿村,以飲鹿村為中心的方圓五十裡被劃定為皇陵,從太平登封元年七月初一起,皇陵境內的老百姓都要強制遷移到霸上安置。

這就是李曄的身後之地了,東望晚照亭,西接遇仙橋,背靠驪山,面朝渭水,也算清淨,六月十九,龍虎山靖虛天師和茅山道士齊慈進宮面聖,國師天一道人奏對。

雖然皇陵選址定下來了,但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先要在大明宮開道場祭天,然後由秘書省和禮部舉行開工儀式,接著選拔能工巧匠造機關,工部和皇帝商榷設計墓室圖。

主墓室建幾個,陪葬墓室建幾個,這些都要徵詢皇帝的意見,未來有望配饗廟廷的大臣,目前能確定的只有杜讓能和劉崇望,但將來難保不會增加,有資格跟李曄合葬的后妃,目前只有何芳鶯、裴貞一、劉疑、李廷衣四人。

討論過後,李曄的意思是主墓室五個,陪葬墓室十個。

之後宰相楊涉率隊前往江西信州,龍虎山這邊要開道場為李曄祈福,有神仙都所人間福地之稱的龍虎山,風景自然冠絕天下,丹峰環碧水,密林藏怪石,蒼山掛飛瀑,野鳥映湖光,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一行數百人腳下不停,漸近上清宮所在的第七峰。

駐足四望,但見四周峰巒如聚,瀘溪穿山流過,像一條逶迤的玉帶,把龍虎山的奇峰、怪石、茂林、修竹串聯在兩岸,河水碧綠似染,湍急處千流擊崖,緩慢時款款而行。

水淺處游魚可數,水深處碧不見底。

果然是,一條澗水琉璃合,萬疊雲山紫翠堆!

“好地方!山為虎,水為龍,山水相依,龍虎相伴。”楊涉環視四周,喜洋洋道:“不愧是道家祖庭,真乃洞天福地!”

高克禮和永平公主這些人也是第一次來龍虎山,看到龍虎山的山水格局,都不由得點頭讚歎不已,上清宮在望,三百多人的隊伍拾階而上,未申交替之際,一行人登頂。

來到了上清宮門前的廣場,遙望上清宮,祥瑞之氣環繞,殿前香客不斷,進進出出,絡繹不絕。

及近,進入上清宮廣場。

龍虎山高層肅然而立,數千龍虎山弟子盤坐在地,皆是青色道袍,長髮穿簪,太極袍上走陰陽,上清宮正殿大門兩邊有一對楹聯,麒麟殿上神仙客,龍虎山中宰相家。

上書嗣漢天師府,真是氣勢十足。

七月初五,祭天祈福法會道場在龍虎山萬法宗壇舉行。

龍虎山上,祥雲盤繞,香風陣陣,夾雜著悅耳悠揚的鐃缽之聲,三宮五觀全部閉門謝客,不接待任何香客,上山的大小路口,都有龍虎山執事道士和從長安前來的禁兵把守。

上清宮正南十里外的天門山上,張天師神情肅穆,身穿紅黃道袍,頭戴對翼道帽,肩挑一口寶劍,正在一個巨大的八陣圖中走罡步,口中唸唸有詞,大唐國師在旁邊護法。

狀元峰上,兩個紅衣道士領著一個大陣,面向長安打坐唸經,一個大陣就是八十一人,論道峰上,九霄萬福宮的道正也帶著一個大陣,面向長安方向,盤腿打坐,唸咒不停。

排衙鯉魚諸峰皆是如此,各有一個面向長安的大陣。

其他六個大陣則分別設在兜率宮、萬壽宮、乾寧宮、老君觀、玉清觀、太清觀,十個大陣,八百一十名道士,都在陣圖坐定,齊聲誦經唸咒,為大唐皇帝陛下祈福。

數千上清弟子,都在做同樣的一件事。

……

長安大明宮,含元殿上,李曄斜倚在龍椅上,四大宦官、五位宰相、六部功曹、九名樞密官、十七位學士分列兩班,更有數百黃門武宦侍從,都在含元殿各處候命。

“朕這兩天心清欲寡,總覺得有什麼事。”李曄環視殿下,皺眉道:“三界之內,莫非是有什麼大事要發生?”

“啟奏陛下,最近關中紫氣充盈,道氣澎湃,風雲激盪。”

太史令祝符越班而出,拱手道:“楊相公奉旨前往龍虎山視察法會,乃是龍虎山五宮九觀的所有上清弟子集中在一起,佈置了一個巨大的道場,為大唐國祚和陛下龍體祈福。”

“陛下自覺心清欲寡,神明意爽,容光煥發,朝廷連戰連捷,官軍兵臨洛陽,想來便是法會禱天所致。”

李曄吃了一驚,看向顧弘文道:“楊涉已經到江西了?”

“回大家,邸報尚未傳來,東廠也沒有報告。”

“不過時隔近月,楊相公一行應該是到龍虎山了。”

顧弘文摘掉帽子,恭敬回答道,皇帝哈哈大笑,起身道:“朕打算前往洛陽督戰,眾卿何意?”

右拾遺蘇檢出列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臣反對。”

這個蘇檢,自從考上進士被授為門下省言官,經常跳出來跟李曄作對。

西川平定後,李曄霸佔了王建的夫人,把徐唯默徐唯鄴姐妹藏居在鴛鴦院,蘇檢認為皇帝徇私枉法,堅決要求李曄把這兩個西川反賊餘孽交給刑部處置,即使徐唯默已經懷孕。

蘇檢的理由有三。

一,身為天子,卻霸佔人妻,穿別人的破鞋。

這讓天下人怎麼議論皇帝?

二,陛下您親口說的要依法治國,自己卻包庇犯人,徐唯默和徐唯鄴是王建的夫人,按律要交付三司會審,該殺就殺,該流放就流放,該發配充當官妓就發配為官妓。

陛下你倒好,半路截胡搶人,一個軍閥玩剩下的一雙破鞋,陛下你卻當成寶貝藏在鴛鴦院,還要臉嗎?

三,穿破鞋就算了,還讓那兩女人懷了種!這可是兩個死罪犯,陛下將來打算怎麼處置她倆肚子裡的種?

封王?陛下敢封,臣就敢撞死在朱雀門。

因為徐氏姐妹,君臣二人吵了好幾架,每次都是不歡而散,更讓蘇檢受不了的是,皇帝隔三差五就往宮外熘,不是在書店賣書,就是在包子鋪吃羊肉湯,要麼就在青樓嫖娼。

雖然李曄一再聲稱自己只是在青樓聽姑娘唱歌彈琴,沒做過那事,但深知皇帝寡人之疾已經不可救藥的言官們怎麼會信?每次都提前攔在宮門,拽著皇帝的袖子討說法。

為此,門下省的諫官們不知被李曄踹了多少回,氣得蘇檢睡在承天門前耍流氓,指著含元殿大罵李曄是昏君,然而任憑他怎麼引經據典要皇帝引以為鑑,李曄就是無動於衷。

每次被罵急了,就讓宦官把蘇檢推出承天門廷杖,打上那麼十棍子以施懲戒,像李曄這種人,你越是苦口婆心,他越是聽不進去,還會懷疑你的動機,諫官們自然是做無用功。

雖然是做無用功,但諫官們並未放棄。

此時聽說皇帝又要去督戰,蘇檢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看到蘇檢挑頭,門下省和御史臺的人紛紛響應。

“好了!”

李曄不耐煩,瞪了蘇檢一眼,道:“朕又沒說親征,督戰而已,有何不可?洛陽是東京,自天寶以後的十二代先皇都不曾駕幸洛陽,朕去看看還不行?再有反對者,去詔獄!”

“朕話說完了,誰反對?”

“臣反對!”

蘇檢毫不畏懼,拱手道:“目前洛陽戰事未決,陛下何以得入?前線軍機易變,萬一楊成和李存孝戰敗,陛下如何自處?如果朱溫再帶兵劫駕,未嘗不有割須棄袍之事。”

“來人,送蘇補闕去詔獄!”

李曄勃然作色,歸暗等聞言大驚,正要上前勸說,就看到四名武宦撩起袖子衝了過來,李曄怒喝道:“這廝欺朕太甚,速速推出承天門廷杖三十,拿入詔獄關押,以儆效尤!”

蘇檢大怒,卻被兩名武宦從後面架起,只得大叫不止。

整個大殿上的官員噤若寒蟬,不敢說一句話。

承天門外,蘇檢被摁死在地上,情緒依然激動,嘴裡叫嚷道:“不聽好話,萬一朱溫劫駕,後悔不及,到時候陛下怎麼向列祖列宗交代?滿朝公卿放任天子胡來,真是該殺!”

不過官帽已被扯掉,衣裳褲子也被扒掉,兩個宦官用棍子叉著他的腦袋,內侍監褚熊肥顫顫的手一擺,兩個宦官便開始用刑,來來往往的官員見狀都震驚不已,面無人色。

可憐未來的宰相,時年二十一歲的熱血少年蘇檢,就這樣被摁在承天門前,當著來來往往的官員被扒掉衣裳褲子打板子,成了唐朝首個被廷杖的大臣,堪稱唐朝版社會性死亡。

李曄廷杖蘇檢倒不是因為他勸諫,而是因為他在群臣面前兩次反對,諫言也不分場合,熱血過頭了。

含元殿上,蘇檢被押出去以後,氣氛已經降至冰點,大臣們不是跟李曄一路,就是被蘇檢一事嚇得不敢吭聲。

李曄對此很滿意,和宰相們交換了一個會心的眼神,接下來的事就好辦了,問過還有沒有異議之後,李曄順利任命崔胤出任河南尹,先行前往新安籌備迎駕事宜。

……

河南新安這邊,戰事進入新一輪高潮。

楊成命王宗暗、楊崇本、符道昭、魏弘夫、謝從本率三萬甲士攻打孟津渡,然後攻打李罕之的懷州,希圖解放河內百姓,同時把守太行王屋二山,防止張全義向北逃竄河東。

他自己則跟李知道和鄭孝遠率八萬精銳挺進洛陽西面,李存孝則率三萬晉軍攻打洛南重鎮尹闕和汝陽。

被派去打汝州,李存孝有些不高興。

不過他知道,楊成這是擔心他留在洛陽會勾結李克用。

畢竟洛陽與河東只是一河之隔,從洛陽渡過黃河,往北二百裡就是昭義,昭義已經被李克用吞併了,李克用為了和朱溫對抗,在這裡囤積了重兵,坐鎮大將是其弟李克寧。

為了防止李克用趁火打劫,楊成便把李存孝派去打尹闕。

對於官軍在外面的動作,張全義無可奈何。

陝虢已經請降,河中已經輸誠,李罕之拒絕出兵援助,朱溫倒向朝廷也已成為定局,汴州大將張存敬已經接受了朝廷的任命,擔任洛陽東面招討使,率兵三萬進駐虎牢關。

張全義很清楚,只要朱溫一聲令下,張存敬隨時可以出虎牢關攻佔滎陽,環楚蕭然,洛陽滅亡只是時間問題。

何去何從,洛陽政府尚無定論。

嚴敬武等大將樂於自在,又依仗洛陽山河襟帶,形勢可用,不肯歸附,判官鄭徽等人力主輸誠,請刺史,輸兩稅,裁軍馬,甚至最好現在就自請入朝,否則不能罷戰。

還說自己朝中有人,可以幫忙跟皇帝說好話,鄭徽出自滎陽鄭氏,中原頂級豪門,當然有底氣說這話。

其父鄭允是劉崇望選拔任命的鄂嶽水師大總管,其孟父鄭從儻官拜宰相,仕歷兵部尚書、刑部尚書、嶺南節度使、宣武節度使、河東節度使,去世的時候天子親自到場告別。

其伯父鄭畋官拜宰相,仕歷戶部侍郎、翰林學士、兵部侍郎、任門下侍郎、集賢殿大學士、鳳翔節度使、隴右節度使,司空、司徒、太子太保、太尉、太傅得了個遍。

大表哥鄭預官拜上林大學校務部侍郎,兼鹽鐵通判,二表哥鄭孝遠是朔方軍節度使,三表弟鄭莊是樞密院判事,四表弟鄭煌是東川車騎使,五表弟鄭通是隴右節度副使。

其叔父鄭綮也是宰相,只不過已經退休。

鄭畋、鄭允、鄭從儻不必多說,這是晚唐滎陽鄭氏的一代目,鄭預、鄭孝遠、鄭莊、鄭煌、鄭通也不用多說,這些都是幾位一代目的後人,鄭預和鄭孝遠就是鄭從儻的兒子。

最值得一提的是鄭綮這個一代目,進士出身,高駢兵敗揚州後,鄭綮奉命前往淮南坐鎮,不久黃巢飛渡長江,鄭綮給黃巢寫信,請黃巢不要進犯廬州,黃巢哈哈大笑,真就自始至終都沒進犯廬州,僖宗遂下旨嘉獎鄭綮,賜緋魚紫衣。

楊行密進入廬州後,鄭綮返京述職,升任兵部郎中,兼給事中,執政事筆,相當於司禮監秉筆,妥妥的實權派。

但鄭綮這個人,有些另類。

僖宗還京後,打算任命杜讓能之弟三司通判杜弘徽為中書舍人,做鄭綮的副手,當時杜讓能已是宰相,鄭綮考慮到這一點,認為杜弘徽不宜擔任軍機重臣,於是上表論述。

僖宗不聽,堅持任命杜弘徽為中書舍人,鄭綮很生氣。

上表稱病,請求辭官回家,僖宗無奈,好言好語做思想工作,考慮到杜弘徽已是中書舍人,僖宗為免二人不和,便把鄭綮調離政事堂,作為補償,又將其升任散騎常侍,左右散騎常侍在唐朝也是宰相,只是不具體分管部門。

訊息傳出,時任首相王鐸非常不高興,覺得鄭綮故意給皇帝難堪,於是向僖宗進讒言,說鄭綮耍大,然後自作主張把鄭綮貶為國子監祭酒,朝臣不幹了,認為王鐸耍大,彈劾王鐸嫉賢妒能,恃功弄權,紛紛上表為鄭綮喊冤。

僖宗沒辦法,只好把王鐸外放為節度使。

至於鄭綮,則重新擔任右散騎常侍。

之後幾年,王重榮、李克用、李昌符、朱玫相繼作亂,百官被屠,皇族蒙難,李唐國勢江河日下,鄭綮時常寫詩借古哀今,首相韋昭度很不高興,認為鄭綮是個投降派。

結局很正常,鄭綮被調往秘書省雪藏,李曄即位後,有心起用鄭綮,朝臣也認為他可以擔任宰相,但讓李曄沒想到的是,鄭綮因為說話不注意,最後灰熘熘被迫下野。

李曄打算任命他為宰相後,雖然詔書還沒下來,但已有官員去他家恭喜,接連被兩個宰相針對的鄭綮哪裡信,笑著來了一句:“諸君誤矣,人皆不識字,宰相亦不及我。”

當權宰相都是傻逼,怎麼可能推舉我?

客人大驚,連忙道:“不妄!”

翰林院都在草詔了,相公怎能妄自菲薄?

不久,任命鄭綮的制書下達。

鄭綮自感失了臉面,嘆曰:“萬一然,笑殺天下人了!”

事情鬧到這個地步,鄭綮在朝廷也混不下去了。

才三月,以疾乞骸骨,拜太子少保致仕。

鄭綮不為人熟知,但他的侄孫子很出名,鄭徽不為人所知,但他的兒子很出名,鄭玉十九歲就考上了進士,做過昭宗的校書郎,做過後梁的宰相,也做過後唐的宰相。

一生當了二十多年的宰相,在哪裡都深得器重,申請退休的時候,李嗣源四次拒絕,拖了大半年才勉強同意,而且時不時就派宦官帶著禮品去慰問,逢年過節就賜田賞酒肉。

鄭玉的兒子活到了宋朝,還是趙二的幕僚。

當然,目前鄭玉還沒發跡,其父鄭徽是張全義的節度判官,朝廷下詔對洛宣戰後,鄭徽為免家人被牽連,便把一家人送去長安投靠大表哥鄭預,鄭預之父鄭從儻便是鄭徽孟父。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鄭玉目前已經考上了大學,在上林大學混得風生水起。

言歸正傳,自從在朝的親戚都寫信來勸,鄭徽便加緊催促張全義投降,鄭徽雖然是河陽節度判官,但因為家世顯赫,跟長安有關係,所以他並不擔心會被皇帝問死罪。

來討伐洛陽的鄭孝遠就是他二表哥,這讓他怎麼死?

為了儘快讓張全義投降,鄭徽使出了渾身解數,先是向張全義進讒言,說大將張天仲畏戰不前,之後又誣陷增援陝虢的老將劉重禧跟官軍眉目傳情,導致桃林大敗。

在鄭徽的教唆下,張全義解除了張天仲的兵權,又把劉重禧叫回洛陽詢問,氣得劉重禧大罵小人當道,官軍攻佔新安後,鄭徽又力主張全義輸誠,還多次讒言嚴敬武等主戰派。

對於樂於自立,力主與朝廷對抗的嚴敬武等人。

鄭徽道:“嚴敬武所為者,一人私利耳,聽起來句句為大帥,但實際上是句句都在害大帥,切不可被其矇蔽。”

“王建曾經也打算割地遣質輸誠,左右僕婦勸他說,二十四州之地不能憑空送人,先打,打到打不過了,再說輸誠也不遲,王建聽信讒言,結果全家數百口都被砍了腦袋。”

“當初勸王建對抗朝廷的人哪裡去了?魏弘夫、謝從本、吳長真之輩,現在哪個不是在朝廷混得風生水起?抓了王建向官軍獻降的人,就是王建最信任的義子王宗暗。”

“當時成都兵變,王宗暗親自帶兵逮捕王建,鬼衙官田悟還殺了王建的妻妾兒女,王建披頭散髮,繞著柱子逃命,被田悟踹翻在地上,跟拖死狗一樣拖了出去。”

“第二天王宗暗就開啟城門,左牽羊,右把茅,率西川文武跪迎官軍入城,王建王宗懿父子被王宗暗關在囚車裡,送給了都統劉崇望,王宗暗因此被劉崇望任命為禁軍都頭。”

“洛陽區區之地,怎麼打得過坐擁半壁天下的朝廷?朝廷擁兵百萬,皇帝也不是個得過且過的主,就算這回打退了官軍,明年官軍再來,還能打退嗎?後來再來,還能嗎?”

“嚴敬武現在力主對抗朝廷,阻止大帥歸附國家,完全是鬼迷心竅,他日官軍兵臨洛陽,謀害大帥一家者,未必就不是他嚴敬武,我若是大帥,必定先殺了他,以絕後患!”

鄭徽連珠炮似的,繪聲繪色講述了成都兵變的故事。

張全義果然眉頭大皺,鄭徽趁熱打鐵道:“王重盈、李罕之、朱溫、王嚴太都經倒向了朝廷,洛陽是守不住的。”

“大帥早些投降,下官謀劃一番,朝廷或許還能免除大帥死罪,若是負隅頑抗下去,李茂貞、王建、杜洪、周嶽、韓建、劉建鋒等人的下場,大帥不是不知道。”

“我對天子瞭解不多,王蘊請降後,天子赦免了他,鍾傳請降後,天子也赦免了鍾傳,鍾傳遣送長安為質的嫡長女鍾靈雪還被任命為中車府令,從事內侍省,時常出入禁中。”

“這回又獲命陝虢行軍參謀長,兼楊成的隨軍書記,如此看來,天子不是好殺之人,只要不像李茂貞那樣負隅頑抗,不是韓建那樣首鼠兩端的人,天子都不會深究。”

“反之,大帥自問能擊敗朝廷的百萬大軍嗎?”

“好了,判官不要再說了。”

張全義心煩意亂,嘆息道:“就目前情況來看,朝廷並不在意本帥降不降,就算投降,死罪可免,活罪也難逃,即使請降,咱們也得打敗官軍一回,這樣才有跟朝廷談判的條件。”

“傳本帥軍令,各部整頓兵馬,準備出城野戰!”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唐人的餐桌光陰之外宇宙職業選手神秘復甦明克街13號我有一劍深空彼岸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不科學御獸7號基地
相關推薦
沒人比我更懂穿越!御獸:開局覺醒九星天賦在遮天變成女妖的那些年詭秘:魔女先生與獵人小姐攝政王的寵妻日常第三種絕色精靈:我轉生成了百變怪科學修仙:開局製造飛劍加特林精靈時代:帶著裂空座去高考半死人之停止輪轉的齒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