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李義山影射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周雲汀兀自怒罵不止,奈何官帽已被扯掉,人也被吊在了用以處絞刑的木架上,來往官吏將校見狀都驚愕不已,看到周判官將要被吊死,一個個嚇得面無血色。

“升起來!”

監斬旗牌官大喝一聲,兩名武士便抽動繩索將周雲汀升起,一切就緒,只須把繩子把周雲汀脖子上一套,半炷香之內就能要了周雲汀的命。

周雲汀心裡暗暗叫苦,只道自己中了楊守亮排除異己的圈套,沒想到楊守亮是這麼個人,不過他並沒有求饒,回過神來只是憂心在京城的妻兒老小該怎麼辦。

罷了,自己都是泥菩薩過江,自己為朝廷而死,想來杜相公他們定然不會袖手旁觀。

如是一想,周雲汀便交代遺言般高聲嚷道:“楊郡公,您老大人在天有靈,就睜開眼看看吧,周雲汀死不足惜,只是可憐山南軍民將士都要隨楊守亮這匹夫遭殃了,唉!”

奉楊守亮命令監斬的旗牌官見周雲汀如此強項,不由得惱怒,當即下令武士動手套繩子。

“我命休矣!”

周雲汀哀嘆一聲,閉上眼睛默默等死,接著就感覺繩子套到了脖子上,周雲汀打了個冷戰,竟然不由自主的害怕起來,不過眼下也沒有後悔的餘地了,一絞兩斷算了!

可不知道怎麼回事,繩子在脖子上半天,也不見武士砍斷懸空繩,周雲汀抱著必死之心上的法場,哪裡忍得住如此折辱,不禁厲聲怒罵道:“混賬東西,要殺就殺,猶豫作甚!”

周雲汀聲音不小,圍觀的將校官吏正為他傷心,聽到這話也忍不住笑了出來,可馬上又意識到這是殺周判官的頭,於是收起了笑容。

監斬官聽到這話,不但不下令動手,反而折身返回了節帥府,眾人有些摸不著頭腦。

自周雲汀被架走,節帥府變得鴉雀無聲,無論是幕府佐官還是朝廷任命的文武官吏,都不敢說一句話,武人少有懂得君臣大義的,對朝廷也無所謂。

文人不是和周雲汀穿一條褲子,就是讓周雲汀被處死一事嚇得噤若寒蟬,連對楊守亮的稱呼都從大帥變為了節度大人。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楊守亮對此很滿意,和陳徹交換了一個眼神後,接下來的事就順理成章了,在問過眾人有沒有異議之後,很快就對接下的事情做出了部署。

思來想去,楊守亮決定不反。

事已至此,再無對抗朝廷的必要,如周雲汀所言,山南一道絕非朝廷敵手,但必須先得到朝廷的保證,然後才能入朝,對他落井下石的李茂貞、韓建人等,朝廷也必須懲罰。

否則到時候沒了兵權,某豈不是任人拿捏?至於朝廷的保證,一道輕飄飄的免罪詔書當然沒用,要拿出實際的東西才行。

想了一會兒,楊守亮命劉志安起草認罪入朝的進奏章,決定明天就派人發往進奏院,讓楊樞轉達朝廷,只要朝廷加官進爵免罪,再遣使山南,他楊守亮立刻走人。

楊守亮讓劉志安來寫進奏章,文才好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因為劉志安與劉崇望有舊,可以充當中間人與朝廷談條件,比他自己出面要好得多。

心裡正亂成一團的時候,旗牌官走了進來,楊守亮沉聲道:“讓你監刑,何故折反,莫非周雲汀那老匹夫求饒了?”

“回大人,周雲汀並沒有求饒,反而……”

“反而什麼?”

旗牌官一身冷汗,咬牙道:“反而嫌繩子在頸窩上磨來磨去,催促劊子手快些動手,因此屬下特來大人,是快些動手還是慢些動手!”

咦,大帥不是要殺周雲汀嗎?

怎麼受死的人嫌慢,動手的人卻磨蹭,繩子一砍直接吊死得了,還來請示作甚?不少人都奇怪起來,劉志安則露出了明悟的神情,這是殺雞儆猴!

楊守亮顯然沒料到這個情況,整個人一下子呆住了。

如劉志安所料,楊守亮此舉固然有憤恨周雲汀口出狂言的緣故,但更多是想籍此震懾山南企圖唱反調的高官,倒沒有真想殺了周雲汀的意思。

在這個禮崩樂壞流行以下克上、殺帥逐官的時代,屬下驅逐殺死節度使暴力奪權的例子並不少,但楊守亮並不屬於這一類,乃是朝廷拜授,名正言順。

隨意處死朝廷命官,無論是道義上還是法理上都說不過去,而且他楊守亮也不是好殺濫殺的人,如無必要,勿要奪人性命,這是楊守亮的一貫原則。

可不殺人,就鎮不住場子。

他楊守亮尚未跟李茂貞開打,手下的判官就開始勸降了,這還了得?

要是跟朝廷談崩了,真跟李茂貞幹起來,他周雲汀肯定第一個投降,要是開了這個先河,一旦形勢不對,山南上下就是人人言降的情況。

考慮到這一點,楊守亮才設計了假殺周雲汀這出戏,讓劊子手行刑的時候在周雲汀脖子上反覆磨,只要周雲汀開口求饒,就立馬放了他。

這樣一來,既鎮住了場子,也能保住不妄殺的名聲,可哪裡知道周雲汀如此強項,不但不求饒,反而催促劊子手快些動手,不但楊守亮呆住,堂下群官也愣住了。

到底殺不殺周雲汀?

堂下二十幾雙眼睛看著,不管殺不殺,名聲都沒了,想到這裡,楊守亮牙一咬,決定先殺了再說,周雲汀啊周雲汀,本帥只能對不住你了!

“大帥且慢!”

楊守亮剛要張口讓監斬官出去行刑,面前突然站出一人,定睛一視,正是劉志安。

劉志安拱手道:“大帥,請聽劉志安一言!”

楊守亮怒道:“若是為周雲汀這目無尊上的匹夫求情,那就不要說了,本帥心意已決!”

劉志安對道:“志安非為周雲汀求情,乃為大帥求德!”

“何謂求德?”

“周判官性急如火,一向心直口快,在座各位都知道,周判官本意,乃為大帥著想,為山南百姓著想,非是存心頂撞大人。”

“我等私下常聽周判官說起,他平素極是敬佩大人,說大人為山南大帥是山南之幸,今日必然是關心大人則切,這才口無遮攔冒犯了大人,並非存心頂撞。”

“若不是關心大人,周判官大可以一走了之,不必冒性命之危說這些話,然而話又說回來,周判官目無大帥,口出狂言行以下犯上之舉,理應處死,但還請大人念在周判官為國效力多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份上,法外開恩饒了他這一回。”

“如此,山南上下必然感激大人仁義,傳唱大人禮賢下士的高風亮節,大人素來強調以仁治鎮,美名就是京城顯貴也知道,大人若能寬免周判官死罪,山南文武必然上行下效!”

劉志安左一個仁德禮義,右一個高風亮節,誇得楊守亮心中十分舒坦。

當初劉志安得罪了宰相韋昭度,被韋昭度發配到山南一個窮縣裡做參軍,楊守亮到任山南節度使後為了爭取人心,把劉志安這些貶官都找了回來,對山南文武也故示寬厚。

況且劉治安和劉崇望有舊,將來自己要入朝,還得讓他從中談判。

退一步來說,即使入朝不行,實在要跟李茂貞等人交手,如果打敗了鳳翔等軍,也好讓劉志安傳書劉崇望從中斡旋,讓朝廷像當初赦免李克用一樣降旨承認自己為鳳翔節度使,如果沒打過,也能讓他從中幫忙,讓朝廷保下自己的性命。

多方緣故之下,楊守亮對山南的文武官員都格外客氣。

見楊守亮沉默不語,劉志安又發動其他官員為周雲汀說情,楊守亮等到臺階下,立即順水推舟道:“這個周雲汀,真是個義士啊,叫本帥如何捨得殺他!”

在法場被吊得半昏不死的周雲汀看到監斬官又走了出來,又是不耐煩催促動手,不料監斬官驅散圍觀人士,拱手彎腰朝周雲汀道:“幸得劉大人和諸位大人為判官說情,大帥寬宏大量,已經免了判官的死罪,大人請隨在下進去罷。”

說完又直起身來朝行刑武士喝道:“還杵著作甚?快給大人鬆綁!”

一出絞死鬧劇最終以周雲汀被貶壁州參軍而收場,壁州就是後世的四川省通江縣,在唐代可謂是徹徹底底的窮山惡水,周雲汀被貶到這來,懲罰不可謂不重。

回到家的劉志安越想越樂,隨即撰寫進奏章,連夜寫完又給楊守亮過目,楊守亮覺得沒問題,於次日即七月十一這天早上派人發往山南進奏院。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含元殿內,三老一少四道身影對坐,案几上堆著幾沓書本和奏摺,筆架上擺著幾隻毫筆,墨香夾著一股莫名清香,使大殿多了些許幽靜和禪意。

“杜相公才高八斗,可知李義山此詩暗喻何意?”

被問話的是一個穿朱戴紫的老人,面上遍佈褐斑,雙眼暗含鋒芒,頜下鬍鬚長而白,雙手覆於膝上,人雖端坐,氣勢如淵似海,透著難以言明的味道。

在他左右兩邊還坐有兩人,一人相貌英武,略顯侷促,一人神情和藹,古井無波。

與三人對坐的是一個二十歲左右的少年,著深紅圓領袍,衣裳上繡著張牙舞爪的五爪龍,雖然年歲尚小,但已然具備了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特點。

比如,穩,狠,絕。

比如,不動如山,動如雷霆。比如,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或者,禮賢下士,寬宏仁德,操縱人心,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寡人之疾。

少年自三月份登基為帝,氣勢愈發深沉,性情舉止愈發穩重,歷朝故事、各道州文武士宦、民間奇人異士、州縣地理,無不信手拈來,即使鮮有人知的異氏人言,亦是隨口道來。

對於軍國大事,常常有令人耳目一新的高深見解。

數月時光以來的點點滴滴,三人看在眼裡,對於這位年輕的君主,三人很欣慰,充滿了期待。

當此之時,中外混亂,朝野大事牽一髮而動全身,不穩則是抱薪救火,不但成不了事,反而會把風雨飄搖的國家推向更深的深淵。

如今的大唐,需要一個沉穩的帝王來總攬全局,完成中興大唐社稷的偉業。

聽到對面人影詢問,中間老人拱手道:“陛下天人之姿,睿識絕人,老臣不敢賣弄。”

“還請杜相公解惑。”

老人頷首,隨即娓娓道來。

“李義山此詩乃是說的開元故事,時幽州亂起,賊軍直逼長安,上幸蜀中避難,南北禁軍多三輔子弟,駕臨馬嵬,逼迫陳玄禮舉事,以謀反罪斬楊國忠,軍中怨氣仍然不解,原懼貴妃報復,曰賊本尚在,指貴妃也,遂圍驛迫上。”

“陳玄禮入見,請殺貴妃平兵亂,上不獲已,含淚與貴妃別,賜貴妃死,絞於佛堂,將士遂發蜀中,皇太子亨懼上問罪,趨奔靈武避難,朔方軍眾推之,乃登基為帝,主持平叛事宜,遙尊先帝為太上皇。”

“李義山涉牛李黨爭,為朝廷排斥,仕途不順,故事多行批判,對軍國大政常懷挽救誠心,恨幽靈無道君王,遂作此詩影射先帝,攻訐朝廷,追其本意,蓋為諷喻警鐘。”

少年皇帝點頭,這些事他是知道的。

自天寶八年安史亂平,河朔餘孽方鎮自此桀驁,二帝四王,淮西大亂,樁樁件件,不可勝數,朝廷難以制服,朝堂內亂也漸起成禍,弒君殺相,朋黨相爭,南北二司對立。

這一切,年輕的皇帝十分明白。

內信宦官,外賴外戚,大封諸使,偏用一面,都不足以平天下,更不能治天下。

“杜相公以為,朕如何執政,方免李義山影射。”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唐人的餐桌光陰之外宇宙職業選手神秘復甦明克街13號我有一劍深空彼岸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不科學御獸7號基地
相關推薦
沒人比我更懂穿越!御獸:開局覺醒九星天賦在遮天變成女妖的那些年詭秘:魔女先生與獵人小姐攝政王的寵妻日常第三種絕色精靈:我轉生成了百變怪科學修仙:開局製造飛劍加特林精靈時代:帶著裂空座去高考半死人之停止輪轉的齒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