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七章 識文斷字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景帝前元四年(前153年)四月,漢景帝立庶長子、慄姬子劉榮為太子,史稱“慄太子”;同日,封劉徹為膠東王,劉徹時年四歲。

冊封後,劉徹本應搬至長定殿等皇子居所,可景帝憐他年幼,不忍母子分離,便放任他留在王美人身邊。

一年的時光,足夠竇太后與景帝母子反目,足夠慄姬因景帝遲遲不立她為後絞斷數條巾帕,足夠王美人穩居後宮寵妃之一的地位,足夠半夏習得一身冠絕當時天下的廚藝,也足夠劉徹把長安漢宮能走能爬的地方玩了個遍。

漢宮有四宮,分別是:長樂宮、未央宮、北宮、明光宮。長樂宮本是皇帝居住辦公的地方,但自惠帝之後就搬到了未央宮正堂的宣室殿,所以劉徹去得較少。未央宮則是后妃爭寵的主戰場,透過教養未成年的子女讓自己的種壓過別家的、訓誡宮人以達到殺雞儆猴之效等等手段奪得天子的寵幸。劉徹便主要在未央宮各處流連,偶爾在景帝宴請群臣嘴饞了差人叫王美人處的外賣時,作為各個龍子之間的一個被拉出去溜溜,同時將小彘之名傳到宮闈之外。

未央宮週迴二十八裡,有殿閣三十二,除了所住的常寧殿(注1)以外,劉徹最喜歡去的地方是前殿的天祿閣和石渠閣。兩閣是西漢初年丞相蕭何親自主持修建,為皇家收藏天下典籍之所。

雖然表面上要裝作稚子,可劉徹實在是吃厭了,玩厭了,而且藏拙也要有東西可藏,西漢流行的是小篆和隸書,他一堂堂五尺男兒到了這地界也不過一文盲!能怎麼辦?笨鳥先飛,重頭學唄!

漢初推行秦代的“挾書之律”,規定民間不準藏書,到了景帝時期,不但已經解除了這條禁令,還積極收集、整理典籍,設定了管理書閣的郎官。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兒子想念舅舅,夫人想念弟弟,景帝一拍大腿,大方地把皇家圖書館管理員的職位賜給了田`。

田`得了宮內的差事,出入方便,時常至常寧殿走動,帶給王美人朝堂上的訊息,進獻一些各地的土特產。

這天清晨,田`拎著一袋土產,打算給姐姐嚐嚐鮮,剛踏入天祿閣,便見小劉徹坐在書案上,手執竹簡,表情十分認真。半夏蹲在他旁邊,為他揉著小短腿。

“沒規矩,看書要席地而坐,要是被你娘瞅見,又該說道了。”

“舅舅。”小劉徹聽到聲音抬頭,咧嘴一笑,露出兩個甜甜的酒窩。他從書案上跳下來,抱怨:“腿都跪麻了。”什麼時候弄張小板凳坐坐……

“殿下用功得緊,用了早飯就過來了。”半夏起身,也不見禮,只是趕忙接過了田`手裡的土產,問道:“這是什麼?黑乎乎的,還連著土。”

“頭年給人謀了個外放的縣官,他感著恩情,特地差人送了這薯糧回來,今兒早上剛到。”

田`知道小外甥好這個,最喜歡琢磨吃食,身邊的貼身侍女又擅廚藝,剛得了土產便洗也沒洗就提著進宮了。

劉徹也不怕髒,挽起袖子,用手抹掉泥土,仔細瞧了,驚得張大嘴巴:“這是甘薯?! ”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田`更是心驚,如果不是事先被告知並有所準備,他也不知道這拳頭大小的土產是什麼。他眯著小眼睛,一邊讚賞小外甥的天資和見識,一邊點頭笑道:“不錯,據民間草木志載,甘薯‘或曰芋之類,根葉亦如芋,實如拳,有如甌者皮紫而肉白蒸煮食之,味如薯蕷,性不甚冷。’想不到你這小彘識了字讀了書竟也長進不少,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那模樣似乎為自己教劉徹寫字頗為自得。

半夏毫不掩飾自家主子天下第一所以我也天下第一的驕傲:殿下本就是天資卓絕的人物,哪裡需要你提點?不過她的性子穩重了不少,不會像剛入宮那會兒,別人刺她一句就會跳腳反駁,而是面上露出俏皮的笑容,在田`沒有注意到的地方衝小劉徹擠了擠眼睛。

劉徹汗顏,他待半夏比王美人還要親近些,很多自己不便出面的事情都借了半夏的幌子,這也造成了小丫頭對自己的盲目崇拜,在言聽計從之餘,時常拿不懂的問題相問。有一次半夏甚至問自己第二天天氣如何,聽聞劉徹說出“不知道”這三個字時滿是不可置信,好像劉徹丟了作為龍子的顏面一樣,鬧得劉徹很想吐糟:就算是二十一世紀,天氣預報都不準確的好伐?

作為瀕臨絕種的現代人,這一年裡劉徹忍得很辛苦,就像此時,面對應該在明代才有的地瓜,縱然滿頭霧水,他也只能將疑惑埋藏在心裡。

番薯之所以稱為“番薯”,是因為它在十六世紀才由印度傳入,有了“番”之說,中國本土什麼時候有甘薯了?然而,再細細觀察,又發現這種所謂的薯糧和現代的甘薯有很大的不同,皮紫肉白,形狀小,較為狹長,更像芋頭。這種所謂的薯糧,應該屬於山薯之類,為中國土產。(注2)

東西好不好,吃過才知道。

晚膳的時候,食案上多了一道松香酥脆的薯糧餅。

肚子漸鼓的景帝聽完半夏先煮後碾再炸的製作過程,饜足道:“這薯糧竟是小彘兒親手搗成的泥?嗯,不錯,軟糯香甜,父皇今後倒是有口福了。”

聽景帝還想嚐鮮,王美人遺憾地說:“可惜薯糧原產偏僻,一來一回就要數月,耗費腳力,又不得良種,眼下已過了春播之期,恐怕只有來年才能常貢宮裡了。”

“聽聞舊珠崖之地海中之人皆不業耕稼,唯掘地種甘薯。秋熟收之,蒸曬切如米粒倉圃貯之,以充糧糗,是名薯糧。”劉徹補充了一句:“舅舅教的,說是什麼人寫的什麼書上有記載。半夏也說,現在種下去還來得及。”

景帝聽了兒子的話有些發笑,倒是同意了在皇家田莊裡試種,趙公公收到旨意,立刻差遣下人去辦了。

景帝看著小劉徹,心中一動,突然問道:“舅舅還教你什麼了?”

“學了《爾雅》,很多字認是認得了,但還不會寫。”劉徹的小臉苦惱地皺起。

《爾雅》相傳為孔子門人所作,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書,算是最為古老的字典。劉徹也想從最簡單的學起,但問題是《三字經》、《百家姓》、《聲律啟蒙》這些幼兒啟蒙讀物都是宋朝以後才出現的著作,他早生了一千年,也只能去啃《爾雅》這本儒家經典十三經之一了。

認字的進展比劉徹想象的要慢上許多。

因為西漢的字型正從小篆往隸書過渡。小篆還儲存了象形字的遺意,運氣好的話能猜中六七分;隸書就更進了一步,用筆畫符號破壞了象形字的結腹,成為不象形的象形字,又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實在是難住了看慣簡體字的劉徹。好在畢竟是成年人的智力,學習方法較為系統、完善,花了半年時間苦讀,終於把《爾雅》唸完了。

聽到兒子這麼說,景帝大感驚奇,心存考校。

“木謂之華,草謂之榮;不榮而實者謂之秀……”景帝停住。

“榮而不實者謂之英。”劉徹接道。

“何為不榮而實,何為榮而不實?”景帝又問。

劉徹想了想:“父皇,兒子也不大清楚,但兒子覺得,饃饃是‘不榮而實’的,沒什麼味道,但一個就能填飽肚子;桂花糕是‘榮而不實’,禁不住餓,可味道很好。”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這樣的答案已經很完美了。

王美人見父子倆說得盡興,便沒有打攪,輕聲吩咐婢子收拾食案,設茶與糕點。

口渴用茶時,景帝愕然發現夜色已深,道:“今晚便到這裡。”看向小劉徹的目光透著知足與滿意。雖然考校的內容很簡單,幼子也有記憶有誤的地方,但總體來說卻算得上對答如流,思路清晰,時有妙言,更為難得的是劉徹坦然的學習態度,不知即為不知,答不上來便會主動發問。

不像太子,見著自己就如老鼠見了貓,答得上來還好,答不上來就開始哆嗦了……唉,自己對孩子是否太過嚴厲了?

可不嚴厲行嗎?外有猛虎,內有餓狼,太子必須挑得起這個擔子!

景帝正感慨著皇帝難為,忽然聽到小劉徹的撒嬌:“父皇,舅舅允諾過等兒子學了《爾雅》就帶兒子出宮玩耍。”

“不許胡鬧。”王美人板起臉,嗔怪。

景帝暗想,田`哪裡有膽子私放皇子出宮?八成是以為依劉徹胡鬧的性子肯定靜不下來讀書,便許諾這個胡蘿蔔,向引著驢子一樣誘導劉徹用功。思及血脈安危,景帝本不想答應,可一低頭,瞧見日益親厚的兒子滿是期冀向上90度角仰望的表情,只覺得自己的形象無比高大偉岸英明神武,一時心軟,樂呵呵地答應了下來。

注1:後宮十四位(昭陽、飛翔、增成、合歡、蘭林、披香、鳳凰、鴛鸞、安處、常寧、椒風、發越、蕙草、若),考據不到王美人住的究竟是哪座宮殿,就隨意取了一個。

注2:番薯有兩種,一種是本土產的,一種是明朝引進的,源於美洲的熱帶地區,由印第安人人工種植成功,哥倫布初見西班牙女王時,曾將由新大陸帶回的甘薯獻給女王,西班牙水手又將甘薯傳至菲律賓,在明朝萬曆十年(1582年),從當時的西班牙殖民地呂宋(今菲律賓)引進中國。現在吃的甘薯是後者。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不科學御獸7號基地宇宙職業選手我有一劍神秘復甦明克街13號唐人的餐桌光陰之外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深空彼岸
相關推薦
超神:開局被巨狼星士兵追殺拉克絲的法穿棒華娛之粉墨登場重新開始我真不會演戲啊模擬人生:我的億次修仙之旅全職法師之開局覺醒時間雙系足球盛宴,從收購歐洲俱樂部開始盛夏1981我的天賦能無限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