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國號華夏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夏國相幾乎都沒有思索便脫口而出道:“肯定會投降滿清,尚軍到現在都沒有蓄髮,估計就是為了再次倒戈做準備吧!”

“既然能夠確定尚之信會選擇再次投降滿清,那麼你們與滿清爭奪江西可有勝算,更別說當耿精忠發現尚之信投降之後,滿清並沒有秋後算賬,耿精忠會怎麼做?”

被鄭經這麼一分析,夏國相頓時驚出一身的冷汗,他可不敢認為鄭經是危言聳聽,別說是耿精忠,恐怕就連廣西的孫延齡也會突然跳反,再次反投清廷。

真要到了那個時候,吳軍看似大好的局面,實際上卻是不堪一擊。

“延平王可有什麼好辦法,破解眼前的局勢?”

“寡人也沒有辦法,眼下唯一的一個辦法就會鼓動陝甘的馬鷂子起兵,一旦馬鷂子起兵,貴部孤注一擲攻下襄陽,走南陽進入關中,與馬鷂子合流,與滿清形成東西分治的局面。”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夏國相當然清楚岳父一直在給馬鷂子寫信邀請馬鷂子起兵,可是王輔臣一直都沒有回饋,甚至還將岳父的信件交給了康熙。

岳父已經對馬鷂子起兵之事不抱希望,延平王在千里之外不瞭解內情,不過延平王的戰略眼光還是非常的高明。

這一點夏國相十分佩服,覺得自己這一趟承天府沒有白來,這會兒對於鄭經提出五十萬兩的出兵軍費,夏國相忽然覺得也不貴了。

“延平王!夏某需要趕回前線向岳父彙報,這出兵的費用夏某就斗膽替大元帥答應了,還請延平王儘快派兵進攻江南。”

“夏先生痛快,寡人也不是那墨跡之人,這出兵的軍費寡人暫時替你墊上,夏先生回到嶽州應該就能聽到我軍出兵江南的訊息。”

夏國相剛剛離開,殿內的君臣便鬨堂大笑,陳永華停下笑聲道:“王上!若是吳三桂知道就算是不答應我們任何的條件,我們也會出兵,不知那老狗作何想法?”

鄭經也是微笑著說道:“吳三桂別無選擇,現在在他的想法裡,別人都有退路,只有他沒有退路,每月花五十萬能夠讓我們替他分擔一部分滿清的壓力,這筆買賣怎麼算都划算。

攻略湖廣,老東西肯定沒少撈銀子,在吳三桂看來只要我們幫他拖上一年半載,說不定局面就開啟了。”

“那王上覺得吳三桂有機會開啟局面嗎?”

“怎麼可能,滿清現在最恨的就是吳三桂,除非滿清走投無路,不然滿清最想除掉的就是吳三桂,只有除掉吳三桂才能最大限度的震懾反抗者。”

“也就是說最大的變數是我們,只要我們表現出更大的威脅,滿清才有可能跟吳三桂合流,甚至答應吳三桂一些苛刻的條件。”

“沒錯!現在能夠左右戰局的只有我們,其他人都無法撼動滿清分毫,吳三桂把最好的機會丟掉之後,便成了冢中枯骨,沒幾年活頭了。

而我們現在最應該做的是控制好作戰的節奏,既要給滿清製造麻煩,還不能讓滿清覺察出我們是最大的威脅。

在我們的第二階段戰略任務開始實施之前,我們必須要隱藏我們的真實意圖。”

“王上!我們必須要做最壞的打算,若是滿清朝廷不顧一切的逃跑,我們怎麼辦?比如康熙委派一個欽差大臣駐守京城與我們周旋,而康熙則帶著他的老婆孩子西竄怎麼辦?

一旦滿清朝廷西竄到陝西,完全可以在西安再立朝廷,在西安調動南方的兵馬撤回北方勤王。”

“若是滿清朝廷敢逃跑,那就徹底的證明的滿清的朝廷的非法性,一個國家的統治者,遇到危難時刻不能挺身而出,為百姓消災解難,百姓憑什麼效忠你?

這些年滿清一直在百姓心中營造兵強馬壯的感覺,什麼八旗不滿萬、滿萬不可敵,這些狗屁狗話隨著康麻子的逃跑瞬間就會崩塌。

聽說康麻子是個聰明人,若是不想讓他的族群滅絕,他就不敢輕易的離開京城,尤其是我們已經將他們回撤遼東的路斷絕的時候。

就算滿清朝廷不考慮這些後果,一心地就要逃跑,他能去哪裡,去剛剛平定的察哈爾嗎?沒有八旗騎兵的支援,到了草原就算不被草原的部族砍了腦袋,也得被當成傀儡抓起來。

至於你說的去陝西,這倒是一條路,可是陝西的武臣都是漢人,到了陝西想要立足就得大力重用漢人,再想將漢人當奴才還行嗎?

估計又是一次拓跋氏的胡服漢化,一旦失去了旗人的特徵,用不了多久滿人這個族群就只能與鮮卑一樣成為一個歷史名詞。

真要如此,天下格局就會變成滿清佔據西北,我們佔據東部沿海,吳三桂佔據西南,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陳永華點點頭道:“王上說的不錯,只要我們的軍隊能夠擊敗滿清,滿清就只能龜縮在關中,憑藉黃河與潼關之險偏安西北。”

“西北那也是我華夏的土地,怎麼可能讓滿清常駐,滿清的歸宿是這裡!”

說著鄭經在地圖的一個地方畫了一個圈,當然不是一九九二年。

陳永華看著鄭經畫圈的地方,不解地問道:“王上!滿清怎麼可能去那裡,這可是準噶爾的地盤啊!”

“不去,由不得他們,要麼死,要麼為王先驅,你覺得康麻子會怎麼選?”

“臣明白了,王上是想藉助滿清,大舉移民西域,將西域徹底的控制在我華夏的版圖內,不過西域形勢複雜,一不留神就會陷入戰爭的泥潭,不可不慎啊!”

“這不過是寡人的一個設想,未來如何不是我們能夠左右的,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陳永華點點頭沒有再說滿清的問題,而是說起了另一件事,那就是關於鄭經稱王之事,這件事關乎鄭氏今後的發展,現在是到了該解決的時候了。

“王上!臣與禮官衙門商定了幾個幾個國號,以供王上挑選。第一個以姓為國是為‘鄭王’,鄭氏本就起源河南新鄭,以姓氏為國號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第二個是‘越國’,我鄭氏起於八閩大地,本就是越國故地,稱越國也算名副其實。

第三個是‘韓國’,鄭氏祖地在戰國初期便被‘韓國’滅亡,成為韓地。”

鄭經對這個三個國號都非常的不滿意,這些國號的產生還是在彰顯一家一姓,就算是陳永華依然沒有脫離了儒家的那一套束縛。

這樣的國號對於鄭經立志建立的現代法治國家背道而馳,鄭經搖頭道:“這些國號寡人一概不用,復莆還記得當年我們草創‘復興會’時的目標是什麼嗎?”

陳永華一陣唏噓,十多年前的幾個人還都是意氣風發的青年,就是年齡最大的何斌也不過四十歲左右,延平王更是一個剛剛二十歲的弱冠少年。

彈指間十多年已經過去,當年的立下的理想距離實現越來越近,然而大家還能不忘初心嗎?

“王上!臣怎麼能夠忘記,臣無時無刻都會記得當年的誓言‘驅逐韃虜、恢復華夏!’,這麼多年王上勵精圖治,清心寡慾,天下臣民都看在眼裡,若是王上都沒有資格坐這天下之主,天下間還有誰有這個資格?”

鄭經知道這些話陳永華是發自肺腑之言,他不過是個農學院的普通社畜,在清水衙門躺平的社畜,機緣巧合來到這個世界,是上天給了他這個機會,讓他在華夏沉淪之前將華夏挽救起來,重新讓華夏站在世界之巔。

華夏才是這個世界的山巔之城,是人類的希望,與其他的各個族群相比,沒有哪個民族比得過華夏民族的勤勞、比得過華夏民族的包容,比得過華夏民族的善良,比得過華夏民族聰慧。

這樣的一個民族不該也不能沉淪下去,必須要有一個國號告訴天下百姓,這個國家不僅僅是鄭氏的,也是華夏百姓的,這個國家的名號就應該叫做華夏。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不科學御獸7號基地宇宙職業選手我有一劍神秘復甦明克街13號唐人的餐桌光陰之外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深空彼岸
相關推薦
網遊之我在女帝身邊當太監半島的秘密青空逐鹿大荒傳茅山女傳人神域蒼穹Tempest五道之韓娛記錄詭秘世界的修仙者重生之吳霸春秋我,詭異遊戲的荒誕補丁從直播開始成為神級設計師